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馬克思列宁主义的不断革命論,是无产阶級的战斗学說。早在一百年以前,馬克思和恩格斯就提出了不断革命的思想要求不停頓的革命。列宁运用不断革命的学說,指导了俄国革命的胜利。我們偉大领导毛主席在我国革命和建設的实踐中,又进一步貫彻和创造性地发展了这一学說。我国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充分証明了毛主席不断革命思想的无比正确和偉大?唤鋈绱?毛主席还创造性地把这一学說应用到社会主义社会,推动着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設的不断前进。特别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設中形成  相似文献   

2.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的改革事业已进行了20年。这是社会主义社会完善自己的各项制度、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进一步解放生产力的伟大事业。“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3页),这句话道出了中国改革事业的必要性和艰巨性。正因...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中共中央党校、山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山东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中共日照市委市政府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辩证法暨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7月29日至8月2日在山东省日照市举行。80多位理论工作者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针,围绕“现代化与辩证法”这一主题,紧密联系实际,重点就当前我国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若干全局性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4.
试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心得胡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倡导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包涵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全国第六次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学木研讨会于1990年11月15日在中山市举行。会议的主题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稳定、矛盾、改革与发展的辩证关系。这次研讨会是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广东省社科联等43个单位联合发起召开的。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执行会长、中国人民大学肖前教授,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辩证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这面当代中国的伟大旗帜。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并由此出发确认中国现在是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科学的理论来自对社会实践本质的总结,然后又转过来指导社会实践。邓小平关于中国现在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述就是这样一个意义重大的理论。第一,它把我们从传统的对社会主义历史时代认识的局限和非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的实践中解放出来了。传统的看法,以为社会主义是一个不很长的时期;它作为共产主义的第~阶段,将不会很遥远就可以过渡到共产主义去,就可以战胜资本主义。斯大…  相似文献   

7.
<正>据新华社消息绘就伟大梦想新蓝图,开启伟大事业新时代。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1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习近平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今年11月,在新疆召开的全国第四次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学术研讨会上,经中国社会科学院同意,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批准,成立了“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该研究会挂靠在广东省社科联,并聘请了肖前、赵风岐任顾问,张江明当选为会长;副会长是吕英寰;秘书长是梁渭雄。  相似文献   

9.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专业分会、山西省和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省体改委、太原师专等单位,不久前在太原联合召开全国第十次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讨会,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辩证法问题展开热烈的研讨。现把有关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前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之间关系这一重要问题的探讨,并不多见,本文致力于这一问题的思考。从世界观、辩证观、实践观、价值观等富有意义的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继承。从思想理论到群体实践、西方社会到中国社会、社会革命到社会建设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前者对后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工农兵学习毛主席著作运动,正在蓬勃发展。这个学习运动,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一件大事,是我国政治思想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具有极其伟大而又深远的意义。工农兵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这件事,是促进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的强大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前,波烂壮阔的群众性的学习毛主席著作的高潮,正在全国范圍内蓬勃发展;中国伊斯兰教經学院的全体师生也以无比热烈的心情投入了这一偉大的学习运动。2月11日,在經学院大楼的会議室内举行了一次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座談会。出席座談会的;除了全体教職員外,还有回族班和新疆班的学生代表。在发言中,大家一致认识到毛泽东思想是指导我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旗幟,也是引导我国人民高速度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設和准备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南針。学习毛主席著作,以毛泽东思想武装我們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辩证法研讨会综述陈善光(华南理工大学社科系)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专业分会、山西省社科联、广东省社科联、山西省委党校等单位联合发起举办的全国第10次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讨会,于1995年8月16日至22日...  相似文献   

14.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不久前出版了《邓小平哲学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书,这是张江明、梁渭雄等主编的全国第九次社会主义辩证法研讨会入选论文集。 本书围绕着邓小平哲学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个主题,着重从哲学的角度,研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寻求社会价值终极目标经历了漫长的艰难过程,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的正确终极价值目标才最终被明确.这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其中人民幸福更具根本性和终极意义.这一目标体现了中国人、中国国家、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人类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总趋势,同时它又具有实现的可靠保证.中国梦是中国社会终极目标在当代的精辟概括和形象表达,体现了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不仅具有独特的中国魅力,而且是对美国梦的超越.中国梦是我国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也是鼓舞中国人民为其实现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它可以增强中国人民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自觉性.  相似文献   

16.
(接《中国宗教》2021年第2期)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实践逻辑实践逻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对现实问题的理论认识和系统解答,体现了这一理论体系"改造世界"的能力,可以从中国之问和世界之问两个角度来阐释。(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回答了宗教领域的中国之问,即如何处理宗教和社会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求是》杂志社和一些省的社联、高校、党校等23个单位发起的第五次全国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学术研讨会5月25日至27日在四川省乐山市召开。100余人与会,提供论文70余篇,会议主要讨论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关于如何研究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的问题 1、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的逻辑起点①认为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的逻辑起点应当是矛盾。对此又有三种不同的理解,一是理解为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普遍矛盾;二是理解为基本矛盾;三是理解为非对抗性的矛盾。但也有人认为逻辑起点不应当是矛盾,而是人的  相似文献   

18.
全国各个地区各个方面的回族代表人物在八月八日至二十二日,在北京举行了中国回民文化协进会第二届代表会议。这是回回民族一次有历史意义的会议。会议由始至终充分的发扬了民主,根据毛主席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指示,对会议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取得了一致的意见。这次会议讨论和解决的问题,对于在回族人民中贯彻社会主义教育,推动回族人民中一切积极因素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对于回回民族的发展,将产生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社会的婚姻家庭 “在历史的进程中,家庭关系随着所有制关系和发展时期而经历过变动,因此,私有制的废除也将对家庭关系产生极大影响。”(《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379页)社会主义社会废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不仅在名义上而且在实际上实现了男女平等,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家庭应是一种全新的家庭。由于婚姻不再以私有财产的继承和女子经济上不能自立而从属于男子为基础,因而爱情成了男女双方缔结婚姻和建立家庭的基础。这样,社会主义制度使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出现的家庭危机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后,基于维护新生政权合法性、回应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质疑、实现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等方面的需要,毛泽东建构了新中国制度优势话语。这一话语既涉及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等国家制度的具体领域,也包含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具有自我完善机制等国家制度的总体特征。毛泽东在立足制度现实的基础上,采取了两种制度比较、新旧制度比较、立足社会发展规律、置于世界社会主义大背景等具体方法。新中国制度优势话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构想,推动了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促进了人民的新中国制度认同,赢得国际社会对新中国制度优势的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