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业成绩与智力和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研究表明:1.学业成绩与智力和人格特征相关;2.显示性、慎密性、独立性、敢为性、幻想性、克制性是影响学习的重要人格特征;3.在成绩优良学生中,智力较高与智力较低学生在乐群性、慎密性、幻想性和怀疑性等人格特征上的差异显著,表现出不同的学习风格。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探析了人格因素与咨询期望的相关性及对临床工作的启示.通过方便抽样选取样本348人,用心理咨询预期简表、卡特尔16项人格因子问卷进行调查.咨询期望在性别之间无差异,心理咨询中的个人承诺与聪慧性、稳定性等人格因子呈正相关;与怀疑性、忧虑性等呈负相关.对咨询师专业性的期待与乐群性、稳定性等人格因子呈正相关;与怀疑性、忧虑性等呈负相关.人格中的有恒性、聪慧性等对个人承诺有正向影响,而忧虑性、怀疑性对其有负向影响.有恒性、乐群性对专业性期待有正向影响,而忧虑性则产生负向影响.在临床心理咨询中要想达到理想效果,需要依据来访者的人格特点,评估并适时调整咨询期望.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探析了人格因素与咨询期望的相关性及对临床工作的启示.通过方便抽样选取样本348人,用心理咨询预期简表、卡特尔16项人格因子问卷进行调查.咨询期望在性别之间无差异,心理咨询中的个人承诺与聪慧性、稳定性等人格因子呈正相关;与怀疑性、忧虑性等呈负相关.对咨询师专业性的期待与乐群性、稳定性等人格因子呈正相关;与怀疑性、忧虑性等呈负相关.人格中的有恒性、聪慧性等对个人承诺有正向影响,而忧虑性、怀疑性对其有负向影响.有恒性、乐群性对专业性期待有正向影响,而忧虑性则产生负向影响.在临床心理咨询中要想达到理想效果,需要依据来访者的人格特点,评估并适时调整咨询期望.  相似文献   

4.
郭店楚简<性自命出>的思想归属问题,学术界有子思说、子游说、公孙尼子说等不同观点,其中以子思说影响最大.这些观点都有一定的根据,但都不能令人十分满意.本文认为,<性自命出>主要是以情、性为中心所展开的哲学说明,因而要弄清其学术归属关键在于弄清其"性"的本质.种种证据说明,<性自命出>之性不是思孟学派的道德之性、义理之性,而是气性,或者说更接近于荀学的材性--本始材朴之性;从性的可动、可逆、可交、可厉、可绌、可养、可长等来看,与荀学的对治性的手段--"化性"与"积善"完全相通.由此我们认为,该篇文献可能是荀子情性哲学的直接源头.荀子学术传统是顺应孔子、仲弓而来,<性自命出>很可能是子弓即冉雍或其后学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性活动源于性的需要.人类性的需要包括性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要.性的生理需要是性的心理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基础.性的生理需要可能是个体优化调节系统功能以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本需要;性的活动能优化人体调节系统功能和人体整体层次的生理功能,从而提高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6.
求真性价值论是戈德曼分析性认识论的核心理论.求真性价值分为基本性求真价值和工具性求真价值.对应于基本求真性价值有相信、拒绝和不作判断三种立场,对应于工具性求真性价值则是信念程度图式.戈德曼的求真性价值论在三个方面受到质疑与批判:真理定位与兴趣定位的相互冲突,求真性价值分析模式与明证性原则的对立,求真性价值与信念程度的关系问题.批评者认为应纳入标准化价值模式与其配合使用.戈德曼对此做出不同程度地回应.本文最后探讨了走出戈德曼理论困境的可能出路.  相似文献   

7.
老庄所谓心、性是两个绝对不同的概念.其他事物从于性,而人从于心.人之善与恶在于心之用.圣人、至人代表着老庄所谓善,圣人、至人非由其本性成就,而由心之修养工夫成就,所以道德之根源在于心.人之违背本性与道,代表着老庄所谓恶,人违背本性与道亦由人之心所起,所以恶亦源于心.性源于道,性与道是相通的.心之用合于本性、合于道即为善,违背本性、违背道即为恶,所以性与道是老庄之善恶标准.心合于性与道,是老庄修养工夫之目标.  相似文献   

8.
中国性伦理研究在50年代、80年代、21世纪初期经历了三次高潮,表现出以婚姻家庭研究为主,以道德实践的要求为动力的基本特征.中国性伦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马克思恩格斯对性道德问题的基本观点.社会主义爱情、婚姻及家庭道德以及当代中国性伦理面临的挑战及发展.现阶段,应当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性伦理思想的基本原理,加强对性权利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发展马克思主义性伦理理论.  相似文献   

9.
生命美育论     
来自生命科学、生命美学的生命美育,具有独特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值得高度重视和发扬光大.情感性、形象性、愉悦性、自由性的生命审美价值特征,寓理性于感性、自然性与社会性共存、既有形象性又富趣味性、从过程性到动态性的生命美育特性,以及青春性、智慧性、审美性、创造性的生命创造原则,是生命美育的核心概念.要关注当前社会倡导生命美育的紧迫性,强调将生命负状态审美纳入生命美育的必要性.生命力、生命美、生命美化等生命美学、生命美育理念,应该得到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常新 《孔子研究》2011,(2):96-104
作为明清之际理学大家,李二曲融摄了朱子理学和阳明心学.其关于"性"之论述既有朱子"天命之性"、"气质之性"的义涵,又与阳明"心之本体即是性"、"心即性"的思想相契.其"性"之思想表述内容丰富,既有道德本体之义,又有宇宙论事实叙述.作为道德本体之"性",未发之时它无善无恶,湛然虚明;已发之时便产生情.为保证性情同一,李二...  相似文献   

11.
世俗道德的产生是社会生活世俗化的必然结果,是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它具有现实性、人本性和平凡性等特征.世俗道德不可避免地陷入利益主义、享乐主义和庸俗化等困境.只有"回到人本身",才能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2.
"脑死亡=死亡"生物医学定律的逻辑论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心脏具有顽固自律性、可多次复苏性、功能可人工替代性、可多次置换性四大特点,因而已失去作为死亡判定权威器官的地位.而大脑由于具有统领性、损坏后不可恢复性、功能不可替代性、全脑不可置换性四大特点,已替代心脏成为死亡判定的靶器官."脑死亡=死亡"在相当长时期内都将是一个严格的科学定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道德关系即中国传统社会的道德主体之间根据"礼"所结成的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关系,它是中国传统社会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这种特殊的社会关系主要有等级性、求和性、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分配的极性、虚拟性、变动性、形而上性、不协调性、威权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性相两宗依据各自经典,在学理上产生了诸多诤论,诸如一乘三乘、一性五性、唯心真妄、真如随缘凝然等等.智旭从性相不二的中道思想出发,论证了法性与法相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性相两宗所坚持的真如与阿赖耶识、一乘佛性与五性各别等观念,看似相互矛盾难以调和,其实只是阐释角度有异,根本旨趣则同.  相似文献   

15.
在批判理学的同时,早期启蒙思想家反对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截然二分,并在对天命之性依赖于气质之性的强调中,将气质之性说成是人性的全部内容.同时他们坚持气质皆善,反对气质有恶说.这些构成了人性一元论,并使以欲、利、私为核心的物质欲望和功利追求成为气质之性的具体内容.这是对人之自然本性的还原.同时,鉴于欲、利、私与生俱来、天然合理,早期启蒙思想家强调道德与物质追求的密切相关,进而对道德的属性和功能予以重新定位.这些带动了理欲、义利和公私关系的变革,在价值观上流露出不同于以往的重欲、贵利和尚私等新动向,同时使理学丧失了"杀人"的能力.早期启蒙思想家对理学的批判有积极意义,却陷入了另一种极端.  相似文献   

16.
程颐的理学思想一直是宋明理学研究的重点,不过对于程颐理学的关键问题(如理、性、心等)的理解与定位,学界仍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在相关的研究中,牟宗三先生对于程颐的解读备受瞩目.文章通过展示程颐理学中“理的境域性”、“心的三向度”、“性的生成性”三方面内容,提供与牟先生观点不同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17.
行政规定的制度建设是法治政府构建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由于现行立法规定及对法律渊源的含义和形式理解不一,导致对行政规定是否属于法律渊源界定不清.法及法律渊源的概念和表现形式呈现出发展变化的特性,法不应只局限于由国家立法机构制定的国家法.现代行政的发展,使得传统的立法方式随之发生变化,行政规定在一定意义上创造法律规则、补充完善法律体系.行政规定的可诉性,应当得到进一步明确.实证研究表明,行政规定主要有创制性、执行性、指导与规划性、内部管理性等性质分类,具有行政法渊源的属性.  相似文献   

18.
性的自由和解放是人的自由解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性自由权利是人权的一部分.但是性自由的权利不是无条件的、随心所欲的,而是一定社会规则限定下的人们的自觉自主活动.性自由必须在法律的界限内实现,且必须承担由此而带来的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19.
西北地区小学生学习动机发展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了2~6年级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小学生学习动机发展表现出由附属性动机→威信性动机→认知性动机→成就性动机的强度渐增特点,成就性动机处在较高位置.四类动机及其所含因素在年级、性别、城乡之间存在差异.研究提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应关注学生学习动机问题,重视加强小学中高年级和农村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相似文献   

20.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诊疗决策.运用循证医学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有效地选择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降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