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现状:意义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学  鞠冬  马力 《心理学报》2014,46(2):265-284
本文对2008~2011年这4个年度发表在英文和中文组织行为学方面重要学术期刊上的研究进行总结, 旨在让国内学者了解现今组织行为学的现状和发展。我们在分析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的基础上, 就当前中国组织行为学研究提出了一些总结性的看法, 包括:研究问题很大程度上追随国际潮流, 但缺乏对本土重要问题的关注; 研究方法过多地集中于定量的问卷调查法, 但缺乏对多种不同方法的应用; 研究的分析层次过多地集中在个体层次上, 而对多层次的组织和团队管理现象关注不足。为更好地促进组织行为学科的发展, 本文建议:应该注重立足中国的组织和管理现象来挖掘研究问题; 采用多种研究方法, 特别应鼓励开展定性研究; 注重跨层次研究和研究的情境化等。本文通过介绍近年来组织行为领域的全面情况并详细分析其中的若干个例, 为如何克服以上不足提供具体的范例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职业生涯成功及其标准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生涯成功及成功标准是组织和员工都关心的问题,也是职业生涯管理研究领域的一个新主题。文章介绍了西方学术界关于职业生涯成功和标准的研究历史和现有成果,总结国内关于职业生涯成功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研究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3.
健康人格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丽萍  李潇  时珊珊 《心理科学》2008,31(6):1435-1437,1434
在适应现代生活的同时人们愈来愈重视人格健康问题,个体的健康人格状况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文章对国内外二十年来健康人格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健康人格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将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意识的原理是21世纪科学面临的一大难题,也是心理学历来关注的问题。近年来, 国际学术界从事意识研究的自然科学人员队伍迅速扩大,如何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意识的 核心问题,是目前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研究的进展情况,总 结了目前该领域中的主要研究思路,同时提出了意识研究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5.
关于意识的研究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意识的原理是21世纪科学面临的一大难题,也是心理学历来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国际学术界从事意识研究的自然科学人员队伍迅速扩大,如何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意识的核心问题,是目前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研究的进展情况,总结了目前该领域中的主要研究思路,同时提出了意识研究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6.
《学海》2015,(5):143-149
追随力研究对于领导过程的重要性已被众多学者所认同,然而,学术界对追随力的研究还很匮乏。至今,学术界对追随者、追随力的内涵、结构以及其与领导力之间的关系还没有明确的定义。由于缺乏对追随力深刻理解的领导力研究亦是不完整的,因此,未来应该不断加深对追随力的研究,并逐步构建和完善与领导力理论平行发展的追随力理论。为响应此号召,本文采用系统的方法对追随力相关研究加以回顾:首先,本文探讨了领导力理论中涉及到的追随者、追随力的研究;其次,分析了追随力研究发展的各个阶段,并初步构建了追随力的理论框架;最后给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正陈国符教授是中国道教学研究领域的拓荒者,他的《道藏源流考》,是学术界第一部研究《道藏》的名著。他被日本学者称为全世界研究《道藏》的"第一人者",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学术声誉。先师陈国符教授和先师王明研究员都是中国道教学研究领域的拓荒者,特别是陈国符教授的《道藏源流考》,是学术界第一部研究《道藏》的名著。他被日本学者称为全世界研究《道藏》的"第一人者",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学术声誉。1979年9月3日至9日,第三次国际道教学研究会议在瑞士苏黎世举行,首次邀请中国大陆学者参加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王明研究员和天津大学的陈国符教授代表中国大陆出席了会议。自20世纪40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竞争情境下的冒险行为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普遍研究表明,竞争能够促进冒险行为。基于此,文章首先对竞争与冒险行为的概念和测量方式进行介绍,并概述竞争与冒险行为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随后,使用社会比较理论与风险敏感理论解释了竞争对冒险行为影响的心理机制。同时,文章也进一步探讨了其神经生理机制。最后,文章总结并拓展了现有研究框架,为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9.
国外关于工作倦怠研究的现状述评   总被引:205,自引:0,他引:205  
文章回顾了国外关于工作倦怠的相关研究,全文分四部分进行介绍。第一部分介绍其概念以及相关量表;第二部分对工作倦怠方面研究的发展过程做一简介,主要涉及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所关注的问题;第三部分介绍对工作倦怠产生影响的因素,分为工作特征和个体特征两方面的因素;第四部分补充介绍一些解释工作倦怠成因的理论模型。最后,文章在第五部分加以总结评述并对今后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追踪研究是一种通过引入时滞, 以探索变量动态变化趋势和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调查研究方法。近年来, 在组织行为学中, 追踪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追踪研究成果也在逐渐增加, 但是大多数研究者尤其是国内研究者, 对追踪研究尚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追踪研究设计可以依照重复测量之间的时间间隔长短进行分类, 不同的类型对应不同的样本量、调查方式和统计分析方法, 未来可以拓展追踪研究在团队和领导力、组织文化和变革以及员工激励等方面的应用, 或开展跨文化的追踪研究。  相似文献   

11.
彭坚  赵李晶  徐渊  侯楠 《心理科学》2019,(4):928-934
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当代背景下,社会各界愈发呼吁企业及其领导者履行环境责任。正因如此,绿色变革型领导在近几年逐渐成为一个前沿研究主题。绿色变革型领导是指领导者激励下属实现组织的绿色环保目标,鼓励下属取得超出预期水平的环保绩效。目前,研究发现,绿色变革型领导能够显著提升员工和企业的绿色行为、绿色创新。社会认知、情感事件、自我决定、社会认同和动态能力是解释上述关系的重要理论。最后,文章提出了一些展望供未来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2.
Most workplace phenomena take place in dynamic social settings and emerge over time, and scholars have repeatedly called for more research into the temporal dynamic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One reason for this persistent research gap could be that organizational scholars are not aware of the methodological advances that are available today for modeling temporal interactions and detecting behavioral patterns that emerge over time. To facilitate such awareness, this Methods Corner contribution provides a hands-on tutorial for capturing and quantifying temporal behavioral patterns and for leveraging rich interaction data in organizational settings. We provide an overview of different approaches and methodologies for examining temporal interaction patterns, along with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type of data that needs to be gathered in order to apply each method as well as the analytical steps (and available software options) involved in each method. Specifically, we discuss and illustrate lag sequential analysis, pattern analysis, statis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nd visualization methods for identifying temporal patterns in interaction data. We also provide key takeaways for integrating these methods more firmly in the field of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and for moving interaction analytical research forward.  相似文献   

13.
王婷  杨付 《心理科学》2018,(3):706-712
领导正直(leader integrity)作为一种道德品质,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有效领导者的关键特征。近年来, 道德丑闻和管理者违法乱纪事件频频发生,引发了学术界对领导正直问题的关注。然而,学界对领导正直 的内涵、测量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关于领导正直的文献综述更是寥寥无几。本文从领导 正直的概念、测量、影响因素、作用机制和实施效果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和探讨。未 来研究应从领导正直的概念与维度的完善、影响因素的拓展和作用机制的深入识别等方面展开努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回顾了近十年来中国青少年互联网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成果,从研究主题的角度进行了聚类分析,并与国外青少年互联网心理与行为研究进行了对比。发现中国青少年互联网心理与行为研究主要聚焦于网络成瘾方面,同时也在网络欺负、网络亲社会行为、网络自我表露等领域有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现有研究存在研究领域相对狭窄、研究内容深度不足、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等问题。结合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特点和时代发展与变迁,本文从大数据、新媒体、电子竞技三个方面展望了未来中国青少年互联网心理与行为研究的方向,对互联网时代下的心理学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明  荣莹  李锐 《心理科学》2005,(3):715-721
变革担当是指员工自愿付出建设性努力来发起组织功能性变革,以便在自己的岗位、部门或组织情境中更加有效地开展工作。文章介绍了变革担当的概念、测量以及前因后效。其中前因包括个体因素(如前瞻性人格、组织支持感、积极情绪等)和情境因素(如工作自主性、管理开放性、创新氛围等)两大类,后效主要有工作绩效评价、工作态度和变革型领导知觉等。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测量工具、考察组织外部因素的影响、检验影响后效的其他调节因素以及探讨领导者的变革担当行为。  相似文献   

16.
组织心理学研究的情境化及多层次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志学 《心理学报》2010,42(1):10-21
由于组织具有明确的目标和特定的任务, 组织心理与一般情境中人的心理有所区别。由于组织情境下的心理与行为受到个体、群体、组织甚至社会几个层次上的多种因素的影响, 组织心理研究者所建立理论要揭示这些情境变量与所研究的现象之间的联系。本文首先介绍了近年来组织研究中的情境化趋势, 举例说明情境化对于理论发展的贡献。随后, 本文阐述了组织心理学研究中的理论层次问题, 强调界定构念和理论层次的必要性, 并说明界定理论层次背后的逻辑。文章以群体层次的研究为例, 说明形成群体层次构念的方法以及测量群体层次构念时需要注意的问题。鉴于组织中个体层次的因变量会受到个体和更高层次变量的共同影响, 文章在最后部分介绍了组织心理学研究中的多层次理论。本文以近年来发表的组织心理学研究报告为例, 说明研究的情境化以及建立多层次理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李明  荣莹  李锐 《心理科学》2019,(3):715-721
变革担当是指员工自愿付出建设性努力来发起组织功能性变革,以便在自己的岗位、部门或组织情境中更加有效地开展工作。文章介绍了变革担当的概念、测量以及前因后效。其中前因包括个体因素(如前瞻性人格、组织支持感、积极情绪等)和情境因素(如工作自主性、管理开放性、创新氛围等)两大类,后效主要有工作绩效评价、工作态度和变革型领导知觉等。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测量工具、考察组织外部因素的影响、检验影响后效的其他调节因素以及探讨领导者的变革担当行为。  相似文献   

18.
破坏性领导行为的危害不容忽视, 然而, 学术界对于这一领域的探究尚处起步阶段。本研究首先在中国组织情境下, 采用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式, 探讨破坏性领导的结构维度, 开发破坏性领导的测量量表; 然后以"管理者及其下属配对"为研究对象, 采用追踪研究设计, 收集"管理者-员工"配对数据,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多元回归分析以及多层线性模型技术进行统计分析, 探讨破坏性领导行为的诱因。具体包括三个研究:(1)中国组织情境下破坏性领导的结构与测量研究; (2)破坏性领导行为的诱因:基于个体特质与组织情境视角的跨层次的追踪研究; (3)破坏性领导行为的诱因:基于下属特征视角的追踪研究。研究结果有助于澄清中国组织情境下破坏性领导的内涵与维度结构, 识别与测量中国组织情境下的破坏性领导行为, 揭示个体特质对破坏性领导行为的影响效应, 探明诱发破坏性领导行为的组织情境因素和下属特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