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抑郁的发生具有重要的遗传学基础。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是抑郁的重要候选基因位点。目前有关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与抑郁关系的研究主要采用单基因设计、单基因-环境设计以及多基因-环境设计。有资料显示负性情绪偏向及其相关脑区可能在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与抑郁间起中介作用, 但具体机制仍有待探究。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考察被试的种族、年龄和性别等因素对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与抑郁关系的调节作用, 并通过采用多基因-环境设计, 综合运用积极与消极环境指标等措施深入考察负性情绪偏向和相关脑区在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与抑郁间的作用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2.
以745名青少年为被试,采用多基因×多环境设计,考察COMT Val158Met、5-HTR1A C-1019G和BDNF Val66Met基因多态性的多基因累加得分与负性生活事件在父母教养行为与青少年早期抑郁之间的调节作用及其性别差异。结果发现,多基因累加得分与负性生活事件仅能显著调节父亲积极教养行为对青少年抑郁的预测作用,且该调节作用只存在于男青少年群体中。研究结果丰富了抑郁的多基因遗传机制研究,为制定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干预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抑郁是遗传基因与环境动态交互作用的结果,但是现有研究忽视了抑郁遗传效应的发展动态性。本研究通过对1086名青少年(平均年龄12.32,50%女生)进行3年的追踪,分别从遗传效应的年龄差异以及遗传效应影响抑郁发展轨迹的角度,考察BDNF基因与同伴关系对青少年抑郁的动态影响。结果显示:(1)在3个时间点上,BDNF基因与同伴拒绝交互影响青少年抑郁,但其作用模式存在年龄差异:12岁时,MetMet基因型携带者对环境敏感性高于ValMet基因型携带者;13岁时,MetMet和ValVal基因型携带者对环境的敏感性均高于ValMet基因型携带者;14岁时,ValVal基因型携带者对环境的敏感性高于ValMet基因型携带者。(2)青少年早期抑郁呈线性增长趋势,但是抑郁初始水平与增长速度无关。(3) BDNF基因与同伴拒绝交互预测青少年抑郁的初始水平,相比ValMet基因型,携带MetMet基因型的青少年在经历同伴拒绝后抑郁初始水平更高。(4) BDNF基因显著预测青少年抑郁增长速度,相比ValMet基因型携带者,携带MetMet和ValVal基因型的青少年抑郁增长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4.
抑郁的发生具有遗传基础。近年来, 随着分子遗传技术的发展, 对抑郁遗传机制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既有研究表明, MAOA基因在抑郁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MAOA基因与抑郁间存在紧密的直接关联, 而且MAOA基因与环境及其他基因亦交互作用于抑郁, 然而, 既有相关研究结论尚存分歧。未来研究应更加关注MAOA基因与多种环境因素及其它基因间的复杂交互作用, 考察MAOA基因的年龄效应, 揭示MAOA基因作用于抑郁的脑机制。  相似文献   

5.
曹丛  王美萍  张文新  纪林芹  陈亮  陈欣银 《心理学报》2014,46(10):1486-1497
遗传与环境如何交互作用影响儿童青少年的攻击行为是当前攻击研究中的重要前沿课题之一。近年来, 分子遗传学关于人类攻击的研究已拓展到对不同攻击亚类(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的遗传基础的探讨。本研究运用问卷法与DNA分型技术, 对1258名儿童进行为时4年(四年级—七年级)的追踪调查, 考察COMT基因rs6267多态性与母亲教养行为对青少年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的交互作用以及性别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 COMT基因rs6267多态性与母亲教养行为仅交互作用于男青少年的身体攻击, 母亲教养行为显著预测GG 基因型男青少年的身体攻击, 但对T等位基因男青少年身体攻击的预测作用并不显著。COMT基因rs6267多态性与母亲教养行为对青少年关系攻击的交互作用不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 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具有不同遗传基础和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6.
抑郁具有复杂的多基因遗传基础,然而既有研究大多采用单基因以及单基因-环境交互设计(G×E)考察抑郁的遗传机制。以757名男青少年为被试(初次测评时Mage=11.32岁,SD=0.49岁),采用多基因-环境交互(G×G×E)设计,本研究考察了MAOA(monoamine oxidase A,单胺氧化酶A)基因T941G多态性、COMT(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Val158Met多态性与同伴侵害对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影响。结果显示,MAOA基因T941G多态性与同伴侵害交互作用于青少年抑郁,同伴侵害仅显著正向预测G等位基因(而非T等位基因)青少年抑郁。而且,MAOA基因T941G多态性与同伴侵害的交互作用受到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的调节,上述交互作用仅存在于COMT Met等位基因而非Val/Val基因型携带者中。研究结果显示,抑郁的产生与个体差异存在多基因与环境间的复杂交互机制。  相似文献   

7.
5-HTTLPR与抑郁相关性的研究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俊先  陈杰  李新影 《心理科学》2012,35(1):226-232
摘 要 5-HTTLPR是5-羟色胺转运蛋白基因启动子区域上的多态性位点,对其转录效率具有调节作用。5-HTTLPR基因型与抑郁存在相关,但必须把二者的关系置于一个多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框架下考察。一方面,环境因素的作用不容忽视:S等位基因携带者暴露于负性生活事件时,表现出更多情绪问题,更易发生抑郁。另一方面,CYP2C9、BDNF等基因与5-HTTLPR有交互作用,共同影响抑郁的发生。此外,年龄、性别等因素会对研究结果造成混淆。未来研究应侧重于对机制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差别易感性模型认为,携带某种基因型的个体既容易受到消极环境的不利影响,同时也容易受到积极的、支持性环境的有利影响。随着定量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涌现出关于基因-环境对儿童发展交互作用的大量研究,主要包括5-HTTLPR、DRD4、MAOA、COMT和BDNF五种基因与环境因素(如,母亲敏感性、压力性生活事件和家庭养育环境等)对儿童发展的交互作用,支持了差别易感性模型。但是,关于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机制、携带易感性基因个体的种族和性别差异问题以及优势敏感性假说的验证,都是该领域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抑郁具有复杂的、非孟德尔式的多基因遗传模式, 但是目前多数抑郁的遗传研究集中于考察单个候选基因, 不能全面揭示遗传因素的作用机制。近年来, 多基因遗传得分研究和基因−基因交互研究分别为抑郁的多基因累加效应和交互效应提供了新的证据。多基因不仅直接影响抑郁, 还通过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影响抑郁的发生发展, 并且这一复杂交互作用存在性别差异。抑郁的内表型研究发现多基因可能通过认知因素、人格、压力荷尔蒙等间接影响个体的抑郁水平。未来研究应更加关注多基因与多种环境因素如何相互作用影响抑郁, 探索多基因遗传机制的性别差异, 考察多基因对抑郁影响随年龄的发展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0.
“遗传与环境”的争论一直是创造力研究的核心问题, 但目前对于环境以及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对创造力影响的分子生物机制还未有研究涉及。近年来, 随着表观遗传学的兴起, 揭示影响心理行为的表观遗传机制现已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作为环境与基因组之间的纽带, 表观遗传学研究为揭示环境以及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对创造力影响的分子生物机制提供了机遇。本研究以多巴胺相关基因、家庭环境以及两者对于创造力的交互作用为切入点, 对影响创造力的表观遗传机制进行考察, 并在此基础之上, 对环境以及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对创造力影响的分子生物机制进行探索。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通过对多巴胺相关基因甲基化模式与创造力关系的系统考察, 筛选出甲基化模式与创造力有关的基因; (2)对筛选出的基因, 进一步考察其甲基化模式在家庭环境及其遗传多态性与家庭环境交互作用对创造力影响中的中介作用。本研究有助于揭示创造力的表观遗传机制, 深化关于遗传与环境对创造力影响的作用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CHRM2基因rs1824024多态性与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美萍  张文新 《心理学报》2010,42(8):853-861
运用问卷法与DNA分型技术,以127名高和低抑郁组初中生为被试,考察CHRM2基因rs1824024多态性与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关系,重点探讨负性生活事件、青少年性别与年级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CHRM2基因rs1824024多态性与女青少年的抑郁边缘显著关联,T等位基因携带者患高抑郁的风险较低,但该位点与男青少年的抑郁无关;在那些经历低水平负性生活事件的青少年中,T等位基因携带者患高抑郁的可能性边缘显著低于GG型基因携带者;rs1824024多态性与年级对青少年早期抑郁无显著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风险决策是指个体对不同选项及其概率进行权衡之后做出决定的过程。它是一个复杂的加工过程, 需要平衡奖赏选项的诱惑和损失选项的忧虑。风险决策能力是人脑最重要的高级功能之一。在现实生活中, 风险决策能力具有非常大的个体差异, 而遗传和环境各自都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这篇文章中, 我们首先综述近年来风险决策研究领域中探讨遗传影响风险决策加工的研究, 包括双生子研究与分子遗传学研究。在介绍分子遗传学研究时, 按照基因所属神经递质系统, 分别介绍了多巴胺递质系统相关基因(如COMT、DAT等)、五羟色胺递质系统相关基因(如SLC6A4、TPH1等)和其他基因(如BDNF)对风险决策能力个体差异的影响。随后, 我们探讨了环境对风险决策个体差异的影响, 以及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对风险决策个体差异的影响。接下来, 我们介绍了将脑的结构与功能作为内表型来考察基因和环境对风险决策个体差异的影响的最新进展。在文章的最后, 我们指出今后对风险决策个体差异的研究应该同时考虑遗传和环境, 并考察脑的结构和功能在其中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抑郁症具有中等的遗传度。通过影像遗传学方法探讨抑郁相关基因的多态性对神经活动的影响,发现编码五羟色胺、促肾上腺素释放激素受体、多巴胺等神经递质或受体的基因多态性会影响杏仁核、前扣带等情绪加工脑区的功能或结构,且多数基因与压力生活经历发生交互作用。表明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在抑郁症发病机理中扮演重要角色。未来的研究应拓展遗传和神经影像分析方法,重视环境因素的测量,通过整合遗传、神经影像及环境变量构建抑郁病理模型。  相似文献   

14.
采用环境×基因×环境(E×G×E)研究设计, 以637名青少年为被试, 考察了负性生活事件、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和父母教养行为对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影响。结果发现:负性生活事件对青少年早期抑郁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 且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和父亲积极教养行为在其中起调节作用, 但该调节作用仅存在于男青少年群体中:在携带Val/Val基因型的男青少年中, 当父亲积极教养行为水平较低时, 青少年的抑郁水平随负性生活事件的增多而显著上升, 当父亲积极教养行为水平较高时, 负性生活事件对抑郁无显著预测作用; 在携带Met等位基因的男青少年中, 上述交互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迄今,有关抑郁的基因×环境交互研究多数基于“单胺缺陷假说”,相对较少有研究以“HPA轴假说”为框架考察抑郁的遗传机制,且忽视了基因-环境相关的影响。本研究对1081名青少年进行追踪研究,考察NR3C1基因Bcl1多态性与压力性生活事件对抑郁的影响。结果发现,经历较多压力性事件时,C等位基因携带者的抑郁水平显著高于GG纯合子携带者;经历较少压力性事件时,不同基因型携带者的抑郁水平无差异。此外,通过区分独立性压力性事件和预测早期抑郁进一步排除了基因-环境相关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