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强迫性是一种与不顾严重后果的固着行为密切相关的神经心理结构, 大脑神经系统对强迫性行为的调控机制崩溃是导致药物成瘾的直接原因。以往研究对于奖赏系统(中脑-皮层-边缘神经环路)在成瘾行为中的作用及机制已经具有丰富的了解, 但针对药物成瘾的强迫性特征本身以及前额叶-反奖赏系统神经环路在成瘾行为中的作用机制了解有限, 尤其是缺乏对药物成瘾强迫性特征的系统考察、缺少遗传学研究以及非兴奋剂类药物的汇聚证据。项目拟结合人类成瘾行为的遗传学视角(海洛因成瘾者与其无药物使用的兄弟姐妹对照), 结合神经认知、脑电生理、神经影像等不同层面的方法和技术, 对药物成瘾强迫性的外在表征、神经生物学基础以及与个体差异有关的遗传易感性进行探索, 期在进一步识别药物成瘾的神经生物标记, 为探寻潜在的药物或非药物干预靶点提供更多证据。  相似文献   

2.
冲动性是一多维的概念,一般指个体缺乏足够预见性或对自身的行为结果缺乏考虑和判断。个体冲动性和物质滥用与成瘾之间存在双重关系,即个体特质冲动性是物质滥用与成瘾的重要危险因素,而滥用成瘾性物质又会进一步损害个体的冲动控制功能。本文将论述个体冲动性和物质滥用与成瘾之间的相关性及冲动性增加潜在的神经机制。了解个体的冲动特质和物质滥用与成瘾者冲动性的改变,研究物质滥用与成瘾者冲动障碍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不仅有助于我们揭示物质滥用与成瘾的发生、发展,以及脱毒后复发的脑机制,而且有助于我们探索药物疗法以外的行为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3.
药物成瘾者存在决策缺陷, 并表现出冲动性、风险寻求、奖赏失调、躯体内感信号缺失等特征。神经影像学研究表明药物滥用导致成瘾者背外侧前额皮层、前扣带回、眶额叶皮层、腹内侧前额皮层、杏仁核、脑岛等脑区受损, 这些损伤是引发其决策缺陷的主要原因。认知训练有利于提高个体的决策能力, 如目标管理训练和正念冥想等可以增强个体工作记忆、促进自我觉察和以目标为导向的行为; 而非侵入性脑刺激则可以直接改变与成瘾者决策相关脑区的激活状态, 从而提升与决策相关的认知功能。总体而言, 未来认知训练和非侵入性脑刺激在成瘾干预方面仍有广阔的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成瘾行为给个体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对成瘾人群时间洞察力的研究成为探讨成瘾行为产生和发展的一个新的视角。过去消极、现在享乐和现在宿命时间洞察力取向的个体更可能出现成瘾行为, 而未来时间洞察力取向则是成瘾行为的一个保护性因素, 它不仅可以减少成瘾行为的发生, 也有利于成瘾行为的康复。从自我调节, 冲动性决策等行为机制和前额叶的神经机制方面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时间洞察力对成瘾行为的影响。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成瘾行为者时间洞察力的一致性与特异性; 采用纵向研究方法探讨成瘾者时间洞察力的动态变化过程; 对成瘾者的洞察力进行干预, 增加成瘾者的未来时间洞察力, 减少其过去消极和现在时间洞察力取向来帮助成瘾者实现时间洞察力的平衡, 从而提高其戒断效果。  相似文献   

5.
成瘾可分为物质成瘾和行为成瘾, 两类成瘾人群在跨期选择上都表现出高时间折扣率的缺陷, 但也有各自的特异性特征。成瘾人群跨期选择缺陷的神经基础主要集中在评估网络(腹内侧前额叶、纹状体、后扣带皮层等)、认知控制网络(前额叶皮层、前扣带皮层等)和预期想象网络(海马、杏仁核等); 可利用心理训练来改善成瘾人群跨期选择缺陷, 其干预方法包括工作记忆训练、预期想象训练、金钱管理指导等。未来研究应该从成瘾者跨期选择缺陷的认知机制、3个神经网络系统的交互作用机理、行为遗传学以及开发有效的干预方法等方面展开大量研究。  相似文献   

6.
药物成瘾作为一种慢性复发性的脑疾病,具有从偶然性用药、规律性用药到强迫性用药的渐进式发展特征。研究提示,药物成瘾存在潜在的个体易感性机制,即在成瘾发生过程中不同个体接触药物后的成瘾风险并不相同,探索药物成瘾的神经生物标记是揭示成瘾易感性机制的重要途径。近十多年来,关于成瘾易感性标记的研究不断积聚。文章从神经认知、神经影像及脑电生理、分子遗传等层面梳理与药物成瘾生物标记有关的证据,试图在基因-大脑-心理-行为的理论框架下,对成瘾的发生发展机制进行综合阐释,期望为未来研究在探索药物成瘾的候选神经生物标记、寻找临床干预试验的精准靶点等方面提供更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网络游戏成瘾者认知功能损害的ERP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多研究证明,网络成瘾具有和物质依赖成瘾相同的成瘾症状:不仅有明显的社会功能损害,而且表现出抑郁、强迫、焦虑等精神症状.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以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为被试,探索了网络游戏成瘾者脑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发现:①成瘾者听觉P300的波幅显著低于非成瘾者,说明网络成瘾者可能存在认知功能的损害;②成瘾者听觉N1的波幅显著高于非成瘾者,提示成瘾者可能存在感觉功能的易化,或者受到感觉寻求人格特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物质成瘾与反转学习损伤密切相关,成瘾者往往不能灵活地适应变化的刺激—结果的联结,这可能进一步加剧成瘾者的物质使用。近年来研究发现,物质成瘾者的反转学习相关的腹外侧前额和背外侧前额等脑区激活异常,这些异常与成瘾者的冲动性和强迫性有关。此外,个体的反转学习能力对其成瘾行为具有一定预测性。今后应增加对不同类型物质成瘾者的反转学习脑机制及物质相关线索对成瘾者反转学习影响的研究,并且进一步探讨成瘾者的冲动性和强迫性对其反转学习的调节及个体反转学习能力对其成瘾行为的预测。  相似文献   

9.
冲动性是注意缺陷障碍、物质成瘾以及病理性赌博等常见精神疾病的主要症状, 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研究发现, 前额叶–纹状体神经回路多巴胺参与了冲动性的调节, 但是研究结果并不一致, 多巴胺在冲动性中发挥的作用, 可能会受到三个不同因素的影响。首先, 冲动性具有多维度特征, 多巴胺对冲动的多种亚结构的作用存在差异; 其次, 多巴胺可以通过多个脑区以及与其他递质系统的交互作用影响冲动性; 最后, 多巴胺在调节冲动性的过程中可能还受到多种变量的影响, 如个体差异、环境线索等。  相似文献   

10.
成瘾人群的决策障碍:研究范式与神经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成瘾者和赌博成瘾者常常偏好即刻的奖赏而忽视将来的消极结果。在进行决策任务时, 他们倾向于做出不利的选择, 偏好短时的获益而不顾长期的损失, 这是一种决策障碍的表现。延迟折扣任务(DDT)、爱荷华赌博任务(IGT)和剑桥赌博任务(CGT)是研究决策障碍的三种常用方法和范式, 分别考察成瘾人群的冲动性决策、决策短视和决策时的冒险行为。近十几年来的研究表明, 前额叶皮层(PFC)在人类的决策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其中, 腹内侧前额叶(VMPFC)、眶额叶(OFC)、背外侧前额叶(DLPFC)等皮层的功能变化与成瘾人群的决策障碍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Behavioral addictions such as social media addiction and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are prevalent among adolescent populations. Although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predictors of these addictive behaviors with international samples of adolescents, less is known about American adolescents.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predictive nature of emotion regulation after controlling for age, gender, and race with regard to social media addiction and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severity. Results indicate that gender and emotion regulation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both forms of behavioral addictions with small to moderate effects. Specifically, female gender and lower emotion regulation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social media addiction and male gender and lower emotion regulation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severity. Implications for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李梦姣  陈杰  李新影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0):1623-1632
非药物成瘾又称“非物质相关性成瘾”或“行为成瘾”。特征性表现包括对成瘾对象的渴望、受损的冲动控制、对成瘾对象的耐受、撤退反应和高复发率等。目前发现的非药物成瘾类型包括病理性赌博、网络成瘾、购物成瘾、游戏成瘾、性瘾以及贪食等。非药物成瘾与药物成瘾在症状学上表现出很高的相似性且具有较高的共病率, 提示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着共同的发病机制。从遗传学和神经生物学的角度探讨非药物成瘾的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应用价值。家庭研究和双生子研究发现, 男性的病理性赌博和贪食障碍具有中度以上的遗传度。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 单胺能神经递质相关基因, 如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巴胺受体基因和单胺氧化酶A基因等, 与非药物成瘾有关。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 非药物成瘾者脑内负责奖赏,线索加工和冲动控制的神经通路活动性异于正常对照。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从多个角度入手, 探讨非药物成瘾与药物成瘾的共性和特性。  相似文献   

13.
网络成瘾者的行为冲动性——来自爱荷华赌博任务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四华 《心理学报》2012,44(11):1523-1534
以84名大学生为被试(网络成瘾和对照组被试各42名),采用感觉寻求量表和爱荷华赌博任务(Iowa Gambling Task)范式比较两组被试在感觉寻求水平和决策行为反应模式方面的差异.结果发现,与对照组被试相比,网络成瘾者的感觉寻求总分和去抑制、厌恶单调及寻求激动和惊险三个分量表得分显著增加,在IGT任务中优先选择收益和惩罚频率高的不利扑克牌,其冒险的决策策略并没有随着决策次数的增加而改变.这表明网络成瘾者的决策功能受损并表现出“即时收益优先”的决策模式和对强化物潜在风险的高耐受性.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examines whether social activities with parents, online and offline social self-efficacy, and attitudes toward gaming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degree of game addiction among adolescents. Using data from a survey of 600 middle- and high-school students in South Korea, we tested the relationships of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grade point average and time spent on gaming each day), social self-efficacy (both on- and offline), general social activities (with parents, friends, and teachers), gaming activities with parents, and attitudes toward gaming (those of self, parents, friends, and teachers) with the degree of game addiction. In addition, we conducted ANOVA tests to determine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ree groups: non-addicts (NA), possible (mild or moderate) addicts (PA), and Internet addicts (IA). The results show that social self-efficacy in the real world (offline) was negatively related with the degree of game addiction, whereas social self-efficacy in the virtual world (online) indicated a positive association. Social activities with parents are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game addiction, although no relationship is found between gaming activities with parents and game addiction. Parental attitude toward gaming has a negative relationship with the addiction. Results and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脑岛位于大脑外侧裂的深处, 与情绪和内感受等多种心理功能有关。脑岛在成瘾中的结构变化和功能连接异常, 表明了脑岛在成瘾中的作用, 刺激脑岛区域干预成瘾也逐渐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领域。未来的研究应该通过对脑岛进行精细分割和多种方法相结合来进一步考察脑岛在成瘾中的具体作用, 并挖掘不同成瘾类型的共性和特性, 以便更好开展基于脑的成瘾干预。  相似文献   

16.
Three perspectives on addiction promulgated during the 1990s are reviewed, along with many earlier contributions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addictive illnes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se distinct yet overlapping formulations of the dynamics of addiction form a hierarchy for each patient suffering from an addiction. Assessment of a patient's ego strength, and of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addictive behaviors in overall character structure, allows referral to various types of treatment, including psychoanalytic therapy. Case examples are presented, including material from the psychoanalysis of a woman addicted to heroin, methadone, cocaine, amphetamines, nicotine, alcohol, and shopping.  相似文献   

17.
网游成瘾与海洛因成瘾具有许多相似的临床表现,但其神经机制是否相同还不得而知。综合近5年来的MRI研究发现,两类成瘾存在部分相同区域的脑结构和功能损害,且在成瘾线索诱发下二者的4个成瘾相关环路(认知控制环路、奖赏环路、动机环路和记忆-学习环路)均出现了广泛而增强的脑区激活反应。但海洛因成瘾的脑损害区域偏向更高级的认知控制环路和奖赏环路,损害范围也更广(4个环路的功能连通性均降低),而网游成瘾的脑损害主要发生在相对低级的记忆-学习环路和动机环路,损害范围也较窄(功能连通性降低只发生在认知控制和记忆-学习环路之间)。这些结果说明,两类成瘾行为的神经机制既有相同点,又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从贵州、江苏等十个地区选取4500名四年级以上的小学生和初中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探讨自我概念对网络成瘾倾向的影响及网络消极体验和学校类型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自我概念对能够负向预测网络成瘾,重点学校学生的网瘾得分高于非重点学校学生;(2)网络消极体验、学校类型都会影响自我概念的作用。结论:重点学校通过自我概念能够稳定预测网瘾,非重点学校则需考虑网络消极体验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青少年网瘾干预及学校环境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