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孤独人群箱庭作品特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日昇  陈顺森  寇延 《心理科学》2003,26(6):1082-1085
对通过UCLA孤独量表选出的具有孤独症候群倾向的14名大学生28个箱庭作品的分析,发现其箱庭作品表现出以下特征:①缺乏生机活力;②对良好人际关系的渴望和对交流对象的挑剔之间的矛盾;③对自我认识的迷茫;④对曾有过的精神家园的留恋和对营造现阶段精神世界的追求。研究还发现,箱庭作品不仅反映人的心理状态,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的心理特质。  相似文献   

2.
强迫思维女大学生的箱庭疗法个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箱庭疗法对强迫思维患者的有效性和治疗过程.采用个案研究法,对一名强迫思维女大学生进行12次箱庭治疗,结果发现:来访者的箱庭治疗经历了问题呈现-斗争对抗-转化成长-治愈整合四个阶段;来访者的箱庭作品主题呈现出由"受伤主题"向"治愈主题"的转化.经过箱庭治疗,来访者的强迫症状得以缓解,来访者的内心世界从创伤走向治愈.  相似文献   

3.
对401名大学生施测《学习倦怠量表》,挑选60名学习倦怠高分者,将其中实验组30名等分为5个团体,分别参加8次、每次2小时的团体箱庭干预,运用等组前后测实验设计,以探讨团体箱庭干预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与控制组相比较,团体箱庭干预组《学习倦怠量表》得分显著降低,其学习倦怠的情绪低落、成就感低两方面得到有效改善,但去个性化行为的改变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团体箱庭疗法干预初中生考试焦虑的效果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以19名考试焦虑初中生为被试,运用等组前后测实验方法,考察团体箱庭疗法干预考试焦虑的效果,并与放松训练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团体箱庭疗法与放松训练一样能够有效地干预初中生的考试焦虑情绪,团体箱庭疗法干预效果的保持性优于放松训练。  相似文献   

5.
张日昇  寇延 《心理科学》2007,30(3):661-665
箱庭满足了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箱庭疗法对儿童心理临床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6~10岁小学儿童共12名,每人制作一个箱庭作品,发现其呈现以下特征:箱庭的主要导人形式为“见证人的言语引导”;平均制作时间半小时以上,制作过程谨慎;玩具移动频繁,为了表达主题,追求美观和表达动态的场景;玩具种类主要为动物和建筑;动沙的次数增多,力度增强;空间使用以“占满”为主,但围绕主题摆放;作品主题明确丰富,包括“生活场景类”、“动物世界类”、“战争场面”和“其他类”;儿童与见证人间的互动是为了询问制作规则,寻求帮助和求得认可。  相似文献   

6.
结合荣格分析心理学相关理论概念,使用箱庭疗法对一名遭受情感创伤的青年进行心理治疗,并对其箱庭作品中呈现的象征和原型心象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箱庭作品展现了该青年的情感创伤和心理问题,反映了心理的成长历程。箱庭疗法在治愈情感创伤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箱庭疗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日昇  耿柳娜 《心理科学》2003,26(2):354-355
箱庭疗法在国内又称沙盘疗法或沙箱疗法 ,是一种将分析心理学理论和游戏疗法相结合的心理疗法。在箱庭疗法实施过程中 ,让来访者选择一些模型 (玩具 )摆放在特定的沙箱里构成一些场景 (作品 ) ,以表现自己个性和社会性的多个层面 ,咨询者极为关注来访者对其具有象征意义作品的特有解释。箱庭疗法能帮助来访者区分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 ,促使无意识的心理内容直接转化为有意识的行动 ,进而澄清来访者的问题。 193 9年英国伦敦的小儿科医生Lowenfeld创始了箱庭疗法 ,当时称为“世界技法”。随后 ,Erikson、Buhler和Cal…  相似文献   

8.
箱庭在心理咨询实践和实证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箱庭研究在心理咨询实践和实证研究领域有了长足的发展。当前箱庭研究领域的热点是融合以上两方面的研究,使其互相补充,共同推进箱庭疗法有效地融入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的主流。  相似文献   

9.
探讨箱庭治疗对抽动症儿童的有效性和作用机制。对一名抽动症儿童进行15次箱庭治疗,综合使用作品分析、访谈法和问卷法对治疗的过程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发现个案的变化经过问题呈现、转变和自性三个阶段,箱庭治疗所提供的自由受保护的空间、矫正性的情绪体验以及良好的咨访关系等能够帮助个案减少抽动症状,提高情绪调节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0.
11岁选择性缄默症女孩的箱庭治疗个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徐洁  张日昇 《心理科学》2008,31(1):126-132
采用箱庭疗法对11岁选择性缄默症女孩进行心理治疗的小M研究.经过18次个体箱庭和4次家庭箱庭治疗,来访者的箱庭作品由贫瘠、单调逐渐向丰富、多样转化,由孤立、静止走向开放、动态,自我力量逐步增强.来访者的学校适应、亲子关系也发生了积极改变.箱庭治疗使来访者的内心世界由创伤走向治愈.  相似文献   

11.
幼儿箱庭基本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张日昇  寇延 《心理科学》2005,28(4):788-791
研究选取了10名幼儿(3~6岁),对他们的初次箱庭的基本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如下:给幼儿介绍箱庭时通常需要他们的父母或朋友在场,利用玩具在引导幼儿熟悉箱庭时发挥重要作用;幼儿箱庭制作时间都比较长;玩具选择以动物类为主;制作过程中频繁移动玩县;空间使用以“占满”类型为主;大多数幼儿制作时都不动沙;作品主题以“无明确主题”为主,有明确主题的主要为“动物世界类”和“家庭生活类”;制作过程中幼儿主动与见证人之间的互动频繁。  相似文献   

12.
箱庭疗法缓解初中生考试焦虑的有效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陈顺森  徐洁  张日昇 《心理科学》2006,29(5):1186-1189,1177
以18名考试焦虑初中生为被试,采用等组前后测设计,以考察箱庭疗法缓解考试焦虑的效果,并与放松训练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箱庭疗法与放松训练一样能够有效地缓解初中生的考试焦虑情绪,但其干预效果的保持性要优于放松训练。  相似文献   

13.
箱庭疗法是一种从欧洲发展起来的心理疗法,1998年正式传入中国。近年来,此疗法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并对学生的各类心理问题的解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笔者对此疗法在高职大学生心理咨询中的运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对箱庭疗法应用技法、试用范围和机制进行了梳理,发现此疗法在对现状的呈现、言语交流障碍、情绪、人际关系、亲子关系、个体潜能发展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一名受虐男孩的箱庭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对一名13岁受虐男孩(小N)实施了25次的箱庭治疗,研究了该儿童箱庭治疗过程的特点及箱庭疗法的治疗效果。结果发现:个案的箱庭治疗经历了问题呈现、自我调适、对抗斗争和问题解决四个阶段;箱庭治疗过程中,个案所使用的玩具数量及种类从贫乏单一转向丰富多样;经过箱庭治疗,个案的抑郁、焦虑情绪得以较大缓解,自我意识得到提高,同伴关系显著改善,学业成绩也得到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作者于1998年将箱庭疗法介绍到中国,立足于东方文化和中国传统园林盆景艺术的精髓,探讨箱庭疗法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建立了箱庭治疗室,开展心理临床实践,并在<心理科学>上发表国内第一篇"箱庭疗法"的综述文章、个案报告和基础研究报告,其专著<箱庭疗法>亦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期间还成功地培养了一批从事心理咨询及箱庭疗法工作的心理咨询师,箱庭疗法在心理临床中的有效性已得到了验证,在中国心理学临床应用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并不断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6.
箱庭疗法应用于家庭治疗的理论背景与临床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洁  张日昇 《心理科学》2007,30(1):151-154
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出现了整合的趋势,将箱庭疗法应用于家庭治疗是这一趋势下的成功尝试。箱庭疗法应用于家庭治疗的理论背景是家庭治疗与游戏治疗的整合以及箱庭疗法在团体治疗中的应用。箱庭疗法应用于家庭治疗的临床实践包括家庭评估、家庭治疗、夫妻治疗、家庭治疗师督导,这些临床实践的开展为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通过19次个体箱庭和2次家庭箱庭治疗,对一名12岁复杂哀伤的丧亲女孩W进行了个案研究。发现:(1)箱庭治疗能提高丧亲青少年的个体和家庭功能,促进青少年个体和家庭哀伤任务的完成;(2)W的个体箱庭经历了在混乱重复中寻找秩序、重建自我、转化与整合、自我治愈力展现四个阶段;(3)W的哀伤经验经历了在治疗者促进下分享—象征性表达—主动地象征性表达—直接而主动地表达哀伤经验最终获得哀伤任务完成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箱庭疗法在灾后心理援助与辅导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箱庭疗法引入灾后心理援助工作的在可行性,介绍了以"心"为主题的心理危机援助模式,并报告了存灾区活动板房内使崩箱庭疗法为一名初中一年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还报告了一位女教师通过箱庭制作梳理负面情绪的过程,说明箱庭疗法可以作为灾后心理援助与辅导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课程干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课程干预对提高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效果,对120名大学生进行了10次共25小时的辅导,使用择业自我效能感(CDMSE)和职业选择态度(VDI)问卷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实施了前后测量。结果表明:(1)课程干预后,实验组被试的择业自我效能感和择业态度有显著性提高。对照组被试的前后测没有显著性差异;(2)使用协方差分析控制前测影响后,实验组被试的择业自我效能感和择业态度显著高于对照组;(3)课程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  相似文献   

20.
正念认知疗法对手机依赖大学生的干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SAS和MPAI量表从820名被试中筛选出60名被试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实验研究。预期通过正念认知疗法对手机依赖进行干预以降低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结果发现:实验组被试在接受正念认知疗法为期4周8次的团体辅导训练后,手机依赖总分、失控性、戒断性和逃避性因子得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正念水平显著提高。结果表明正念认知疗法对个体的手机依赖的干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