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阅读障碍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高度共病,以往研究结果显示两种障碍在语言加工、执行功能等领域的缺陷既相似又不同。本研究采用语音意识测验、快速命名测验、语素意识测验和停止信号任务,以及阅读广度测验,分别考察四组被试(阅读障碍组、ADHD组、双重障碍组、正常控制组)的基础语言加工、反应抑制和言语工作记忆能力,结果发现:阅读障碍组和双重障碍组在语言加工任务上的成绩均显著差于ADHD组和正常组;ADHD组和双重障碍组在停止信号任务上的成绩显著差于阅读障碍组和正常组;所有障碍组在阅读广度测验上的成绩显著差于正常组。表明阅读障碍的特异性缺陷体现在语言加工过程上,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特异性缺陷体现在反应抑制上。这对于今后单一障碍的研究及临床诊断和干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ADHD和阅读障碍儿童在言语工作记忆上的缺陷得到了大量研究的证实,但是二者机制并不相同,前摄抑制对工作记忆容量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主要影响的也是中央执行功能。研究将最近探测任务和n-back任务相结合,直接比较被试在最近负探测和非最近负探测条件下记忆成绩的差异,以考察前摄抑制对两种障碍言语工作记忆的影响,被试是60名障碍儿童(阅读障碍和ADHD)和17名正常儿童,年龄均在7至12岁之间。结果发现,受前摄抑制的影响,正常被试和障碍被试成绩均明显下降,具体而言,ADHD和ADHD伴随阅读障碍组成绩大幅下滑(26.44%,28.44%),程度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和阅读障碍儿童(14.62%,15.84%),后两者差异并不明显,这说明前摄抑制是影响工作记忆容量的重要因素,并且ADHD儿童更加容易受到前摄抑制的影响,这是导致其工作记忆成绩缺损的重要原因,而阅读障碍儿童能够像正常儿童一样,在一定程度上处理前摄抑制,ADHD和阅读障碍组在言语工作记忆缺损机制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工作记忆刷新和选择性注意任务上,在匹配反应阶段均涉及符号检索的心理加工过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阅读障碍儿童的工作记忆和注意缺陷已经被证实,本研究关注于两种障碍儿童是否存在符号检索能力的缺陷。研究比较了18名ADHD儿童、11名阅读障碍儿童和17名控制组儿童在RSVP任务中序列搜索和平行搜索的成绩差异,搜索条件通过实验材料(字母和数字)和呈现方式加以操控。结果表明,在平行搜索和序列搜索条件下,障碍儿童的成绩均低于正常控制组,两组障碍儿童成绩差异不显著;在搜索效应上,三组儿童的差异不显著,这说明注意缺陷  相似文献   

4.
张微  刘翔平  宋红艳 《心理学报》2010,42(3):415-422
ADHD儿童在与背外侧前额叶(DLPFC)相关的"冷"执行功能上的缺陷已大量证实,但在与眼眶和中前额叶皮层(OMPFC)相关的"热"执行功能上,ADHD儿童是否存在缺陷则未可知。与儿童赌博任务实验范式(该任务中"热"启动对"冷"执行起到抑制作用)不同,本研究考察趣味言语N-back任务是否对ADHD和阅读障碍儿童的成绩有促进作用。枯燥N-back任务考察的是言语工作记忆的纯认知特征,而趣味任务则卷入了"热"执行对"冷"执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枯燥任务上,ADHD和阅读障碍儿童的成绩均明显低于正常儿童,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在趣味任务成绩上,ADHD儿童与正常儿童的成绩没有显著差异,而阅读障碍儿童成绩落后于正常控制组和ADHD组,在成绩变化的趋势上,ADHD儿童在趣味任务上成绩明显提高,而阅读障碍儿童则无明显改善。结果说明ADHD和阅读障碍儿童的言语工作记忆均存在明显的缺陷,但是机制不同,"热"执行对提高ADHD的言语工作记忆有明显的促进作用,ADHD的"冷"执行缺陷能够通过"热"执行的调节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视觉空间工作记忆的特点.方法采用分别考察视觉空间工作记忆的存储和加工能力的被动记忆、主动记忆、图片记忆和词义联想四个实验任务,比较了非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NLD)与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VLD)及正常儿童视觉空间工作记忆的差异.结果NLD儿童在四个实验任务上的成绩均显著低于VLD儿童和正常儿童,而VLD与正常儿童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NLD儿童的视觉空间工作记忆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6.
李垚锦  张微  扶蓓  周兵平 《心理学报》2020,52(6):777-785
在注意定向与维持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个体更容易受到外部刺激的干扰而导致目标任务加工进程受阻,表现出了注意定向反应的缺陷,但导致任务失败的原因是由于对突然出现的外部无关刺激的过度兴奋还是对内源性目标刺激的持续维持能力减弱,尚不清楚。研究采用反向眼跳范式、记忆导向眼跳范式和视觉导向眼跳范式,来探索成人ADHD内外源注意定向反应的情况,以及当二者发生冲突时,成人ADHD失败的可能机制。结果发现,在反向眼跳任务上,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错误率更高,并且差异性显著。但在记忆导向眼跳任务中,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与正常组的差异不显著。在视觉导向眼跳任务中,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的正确眼跳潜伏期比正常组要短,且二者之间的差异显著。这说明,在内外源刺激反应的冲突导致的情境中,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反应明显落后于正常个体,这种缺陷并非由于其维持内源性注意产生定向反应落后所导致的,而是与其外源注意定向反应过强有关。  相似文献   

7.
采用Posner的内源性和外源性线索实验范式,材料为1~9的阿拉伯数字(不包括5),以判断目标数字是否大于5为任务,考察视觉选择性注意中的内源性注意和外源性注意对注意缺陷型多动障碍儿童(ADHD)数字加工距离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内源性和外源性注意条件下,正常儿童在数字判断加工任务中的反应时短于ADHD儿童;(2)内源性有效线索提示条件下,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均表现出显著的数字距离效应;而无效线索提示条件下,ADHD儿童的大小数字距离效应均不明显,正常儿童仍然表现出显著的数字距离效应;(3)外源性有效线索提示条件下,ADHD儿童的小数字距离效应显著,但大数字距离效应不明显,正常儿童则表现出显著的大小数字距离效应;而无效线索提示条件下,只有正常儿童表现出显著的数字距离效应,ADHD儿童的数字距离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在不同加工阶段的干扰控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刺激-刺激和刺激-反应相容性任务范式,将信息加工在知觉和反应阶段的冲突效应分离开来,考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简称ADHD)儿童在知觉和反应阶段冲突控制的模式和时间轨迹。结果发现,在反应阶段,ADHD儿童的干扰控制能力明显弱于正常对照组儿童,混合型ADHD儿童的能力更弱于注意缺陷型ADHD儿童;在知觉阶段,ADHD儿童没有明显的干扰抑制缺损,两组ADHD儿童(注意缺陷型和混合型)的表现模式相似;儿童抑制冲突干扰所遵循的时间轨迹在知觉和反应阶段有所不同:与知觉阶段相比,反应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抑制冲突干扰。但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之间的表现模式相似  相似文献   

9.
黎琳  徐光兴 《心理科学》2005,28(6):1523-1526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指一种以注意缺陷、多动、冲动的行为表现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病理障碍。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对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阐明了国际上对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诊断与心理治疗的研究进展,希望引起国内临床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咨询师等的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进行沙盘游戏治疗,研究沙盘游戏对学龄前儿童ADHD治疗的有效性及可行性。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使用conners父母问卷筛查、并经DSM-V诊断的3岁~5岁ADHD儿童28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进行12周(每周1次)的沙盘游戏治疗,对照组不予干预。试验结束后再次行conners父母问卷调查,将各组间及组内进行ADHD得分及其他行为问题得分的比较。试验组沙盘游戏治疗后多动指数及多动-冲动得分均较前显著下降(P0.05),品行问题和学习问题也较前显著下降(P0.05)。沙盘游戏能显著改善学龄前儿童ADHD的主要症状,适宜学龄前儿童ADHD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研究选取了注意缺损多动障碍(ADHD)儿童39名,正常儿童40名,采用两项选择任务,考察在无反馈和有反馈的情况下,ADHD儿童的错误监控能力是否存在缺损。结果发现,(1)无论是否提供反馈,与正常儿童相比,ADHD儿童的错误察觉能力正常,但是错误更正能力落后,这可能是由于ADHD儿童动作调节控制能力落后导致的;(2)反馈提高了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的认知加工速度,但同时降低了他们的警醒水平,导致错误监控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2.
近30多年来,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认知缺损机制的关注一直停留在"冷"执行功能领域,为更全面地揭示其执行缺损机制,文章旨在从"冷""热"执行功能的角度来探讨ADHD的缺陷。论文简要回顾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界定、生理基础和若干理论模型,着重阐述ADHD儿童在经典"冷""热"两类执行功能任务上的表现差异。总结认为ADHD儿童并非在所有类型的"热"执行任务上表现落后,ADHD儿童的表现要视情感和动机的卷入对不同任务情景的作用性质是消极还是积极而定,文章也比较分析了几位研究者相关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3.
两种亚型ADHD儿童的促进和抑制加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图片Stroop任务,对两种亚型ADHD儿童的促进和抑制加工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不论在反应时还是错误率上,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在促进效应上的表现模式相似,但ADHD儿童在错误率上比正常儿童表现出更大的抑制效应,混合型ADHD儿童的抑制效应更大于注意缺陷型儿童。由于ADHD儿童仅选择性地在抑制加工上受损,而促进加工正常,这一结果提示,促进和抑制可能是具有不同机制的、分离的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14.
关于启动工作记忆负荷的强度与过滤分心刺激这两种认知资源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论;并且对ADHD儿童来说,新异的分心刺激是提高了唤醒水平,还是干扰了任务进程也一直存在争论。本研究选取了ADHD儿童32名,正常儿童35名。采用视听跨通道oddball任务,通过操作视觉任务工作记忆负荷的高低,以及分心刺激与目标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探讨不同工作记忆负荷对 ADHD 儿童过滤新异分心刺激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低工作记忆负荷条件下,分心刺激对两组儿童都起到了唤醒作用;在高工作记忆负荷条件下,分心刺激影响了两组儿童对任务本身的加工过程,使其判断的精确性下降。但是 ADHD 儿童受到的影响更大,表明其过滤分心刺激的能力落后。(2)当分心刺激与目标刺激同时出现时, ADHD儿童受到的干扰最大;但随着二者时间间隔的延长,并没有出现间隔越长干扰效应越小的趋势。在本研究条件下,得出以下结论:(1)两组儿童对跨通道新异分心刺激的过滤受到目标任务的工作记忆负荷强度的影响。(2)适度延长分心刺激与目标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可能会帮助ADHD的注意回归。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ADHD儿童在时间维度上的视觉选择性注意的基本机制,揭示其表征搜索能力是否存在缺陷,研究采用RSVP范式,通过实验材料(字母和数字)和呈现方式操作两种搜索方式:序列搜索和平行搜索,比较ADHD儿童(18名)和控制组儿童(17名)的成绩差异。结果发现:①在平行搜索和序列搜索条件下,ADHD儿童的成绩均低于正常控制组;②比较平行搜索和序列搜索条件下的成绩变化,以及由低难度到高难度上成绩的变化,无论是正确率还是反应时均发现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具有相同的成绩变化模式。结论认为ADHD儿童在视觉选择性注意的基本搜索机制上并不存在明显缺陷。  相似文献   

16.
两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内隐注意定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岩  周晓林  王玉凤 《心理学报》2006,38(5):709-717
研究探讨注意缺陷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之间,混合型与注意缺陷型ADHD儿童之间在内源与外源注意定向功能的差异。ADHD儿童及与之匹配的正常儿童对照组分别参与了两个实验,实验一采用了内源性内隐注意定向任务,实验二采用了外源性内隐注意定向任务。研究表明:(1)ADHD儿童与正常儿童相比,在注意定向过程(注意解除、转移与施加)上有一定缺陷。(2)ADHD儿童注意定向网络功能有缺陷,与反应水平上动作准备有关的注意功能可能受损。(3)两种亚类型儿童注意定向功能缺陷模式不同。在内原定向上,混合型与注意缺陷型相比较,混合型ADHD儿童表现为有较强的反应冲动性;注意缺陷型儿童,主要表现为注意加工过程比较缓慢,注意更易涣散。在外源定向上,混合型儿童在反应的运动准备及运动控制方面的缺陷要大于注意缺陷型儿童  相似文献   

17.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以注意缺陷和(或)多动、冲动为核心症状的神经发育障碍,与前额叶发育异常所致的执行功能缺陷密切相关。基于此,从神经-认知-行为的发展途径提出执行功能缺陷可能是认知层面上导致ADHD核心症状的发病机理,其中与背侧前额叶相关的“冷”执行功能缺陷可能是导致注意缺陷核心症状的主导因素,而与腹内侧前额叶相关的“热”执行功能缺陷可能是导致多动、冲动核心症状的主导因素。一方面,“冷”执行功能缺陷主要引起工作记忆表征维持失败、抑制控制能力不足、认知转换困难等方面,这些缺陷进一步导致了个体在注意持续、注意选择和注意转移上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热”执行功能缺陷则带来厌恶延迟、奖赏加工异常、动机失调等问题,使得个体行为抑制失败,更容易做出冲动性选择,从而表现出多动、冲动等核心症状。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检验和完善“冷”、“热”执行功能缺陷影响ADHD核心症状的理论模型以及从认知神经层面上提供更多的实证证据,同时还需从生态层面考察“冷”和“热”执行功能缺陷对ADHD核心症状的交互影响,并基于执行功能开发对ADHD核心症状具有个性化、精准化、长效化的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18.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发病群体多为5岁以后的儿童,主要临床表现是多动、冲动,注意力无法集中,对一项任务不能够有规划进行下去,而且脾气暴躁、易怒.近年来.心理学界、神经科学界和教育学界等对ADHD的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本文概括性地介绍了ADHD病症的基本特征,目前对于患者脑机制损害的研究,并从药理学和行为学等方面讨论了ADHD的治疗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两个行为实验,考察两种选择性注意干扰任务是否分别对客体与空间信息的保持产生选择性干扰,及干扰效应是否受记忆对象言语命名和编码难易程度的影响.实验1采用言语命名和编码容易的记忆任务,没有发现任何显著的干扰效应.实验2采用了言语命名和编码困难的记忆任务,结果分析发现:空间选择性注意次级干扰任务对空间工作记忆成绩存在显著的干扰效应,而基于客体的选择性注意次级干扰任务则对客体工作记忆成绩产生了显著的干扰.实验结果说明,基于客体的选择性注意和空间选择性注意分别在言语命名和编码困难客体与空间信息的保持加工中发挥作用,但当面对言语命名和编码容易的客体与空间记忆目标时,不再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20.
儿童前瞻记忆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瞻记忆是指对未来某一时刻完成某项或某些活动的记忆。该文主要从儿童前瞻记忆的实验范式,儿童前瞻记忆与回溯记忆的关系,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的前瞻记忆以及儿童前瞻记忆影响因素的研究等几个方面对该领域的研究加以综述分析,并对其发展趋势和前景作以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