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认知抑制控制的Stroop范式运用事件相关电位考察听障儿童和对照组儿童在认知抑制控制方面的行为特点以及脑内时程特点。行为结果显示:(1)两类被试在一致条件下认知抑制控制的正确率显著高于不一致条件,反应时显著快于不一致条件,表现出冲突效应;(2)组间结果显示,听障儿童的认知抑制控制正确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反应时上差异不显著。脑电结果显示:(1)不一致条件在N450上的负激活显著高于一致条件,听障儿童比对照组儿童诱发了更负的N450波幅;(2)不一致条件在SP上的正激活显著高于一致条件,两类被试在SP上差异不显著。结果提示听障儿童在认知抑制控制过程中的冲突监测功能存在障碍,这是由于冲突监测过程中注意分配能力受损所致。  相似文献   

2.
采用启动Stroop范式, 对刻板印象激活的无意图性及其大脑神经活动特征进行了探讨。操纵了启动和“无启动”条件以及与启动所激活的刻板印象一致、冲突和无关的3类靶子词, 记录了36名大学生被试对靶子词进行颜色判别的行为反应和脑电图(EEG, electroencephalogram)。结果发现:(1)“无启动”条件下对3类靶子的反应时基本一致; 启动条件下对一致靶子做出颜色判别的反应时显著快于对冲突靶子的, 对无关靶子的反应时介于两者之间。(2)“无启动”条件下无关靶子诱发的N400波幅最大--显著大于一致和冲突靶子诱发的, 后两者诱发的N400无差异; 启动条件下一致靶子诱发的N400波幅显著小于冲突和无关靶子诱发的N400波幅, 无关靶子诱发的N400波幅也小于冲突靶子诱发的N400波幅。这表明刻板印象激活是一个发生在知觉后加工阶段的具有无意图性的自动化加工过程, 刻板印象激活效应具有抑制冲突信息加工同时促进一致信息加工的“双刃剑”模式, N400可以作为考察这一认知过程特征的电生理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刻板印象的激活效应:行为和ERPs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沛  杨亚平  赵仑 《心理学报》2010,42(5):607-617
以刻板印象表征中的核心内容——刻板特质词作为研究材料,采用分类-确认范式对刻板印象激活效应的时间进程及其认知机制进行了探讨。以性别范畴词"男"/"女"作为启动刺激,以性别刻板特质词作为靶子,特质词与范畴词构成一致和冲突两种情境,记录了34名被试(男女各半)对特质词与范畴词进行一致性判断时的行为反应和ERPs。结果发现:(1)刻板印象冲突情境下,因刻板印象激活效应的作用,被试的反应时要比刻板印象一致情境下更长;不同性别的被试均表现出性别内群体范畴词激活优势效应,即内群体范畴词启动条件下反应时更短。(2)刻板印象激活效应对早期ERP成分(P1、N170、N100、P2)没有影响,在刻板印象冲突情境下诱发了额-中区更显著的N400,该成分标志着刻板印象的激活效应;不同性别的被试均在内群体范畴词启动下诱发了波幅更大的P600。(3)刻板印象的激活效应以及内群体范畴词激活优势效应均发生在知觉后阶段。  相似文献   

4.
陈洁佳  周翊  陈杰 《心理学报》2020,52(12):1365-1376
抑制控制是人类非常重要的认知功能之一, 它对个体适应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将抑制控制细分为反应抑制和冲突控制, 采用Go/No-go和Stroop任务从行为和脑电层面, 考察了音乐训练与抑制控制能力的关系及其认知神经机制。结果发现:在行为指标上, 音乐训练组比控制组的Stroop干扰效应更小, 但两组被试在Go/No-go任务表现上没有差异。在脑电指标上, 在Go/No-go任务中音乐训练组的N2差异波和P3差异波波幅(No-go减Go条件)显著大于控制组, 在Stroop任务中音乐训练组的N450差异波波幅(不一致减一致条件)也显著大于控制组, 但两组被试的SP差异波波幅(不一致减一致条件)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音乐训练组被试在反应抑制任务中可能具有更强的冲突监控和运动抑制能力, 在冲突控制任务中也具有更强的冲突监控能力。本研究从电生理的层面反映了音乐训练与抑制控制能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5.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和三类刺激的经典oddball范式,以内隐的方式探讨外倾特质个体的自我参照加工程度效应及其神经机制。实验发现,外倾被试的高自我相关名字在各个ERP成分上都比其他刺激诱发了更大波幅。在P2上,高自我相关的刺激比其他刺激诱发了更大的P2波幅和更长的P2潜伏期,其中中线脑区的效应最大。在N2上,高自我相关的刺激比其他刺激诱发了更大的N2波幅和更短的N2潜伏期,其中额区位置的效应最大。控制组被试的高自我相关名字比外倾型被试的高自我相关名字诱发了更大的N2的波幅和更短的N2潜伏期。在P3平均波幅上,高自我相关的刺激比其他刺激诱发了更大的P3波幅,其中中线效应最大。对比外倾型被试,控制组被试的自我参照刺激诱发了更大的P3波幅。研究结果表明外倾特质个体的自我参照加工具有程度效应,但对比控制组被试,外倾特质个体的自我参照加工的程度效应更弱。  相似文献   

6.
心理性应激的时间加工进程:来自ERP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有时间压力的算术题目诱发被试的心理性应激体验,并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探讨心理性应激发生时大脑神经活动的时程变化。行为数据结果发现有时间压力下被试的反应时更短;脑电数据结果发现有时间压力组的容易题目比无时间压力组的容易题目诱发出更大的N1峰值、更长的P2潜伏期和更大的P300波幅;有时间压力组的困难题目比无时间压力组的困难题目同样诱发出更大的N1峰值、更长的P2潜伏期和更大的P300波幅,但这种组别主效应仅表现在部分电极点上。该研究结果表明心理性应激增加了早期知觉加工的负载,导致知觉加工速度减慢,在信息加工后期阶段需要占用更多的认知资源。  相似文献   

7.
实验运用金钱博弈任务,从行为上探讨了社会距离与任务框架对决策结果的影响,并结合ERP技术进一步探讨了社会距离对风险决策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正性框架下自我决策时风险选项选择率显著高于为他人决策;负性框架下自我决策时风险选择率显著低于为他人决策;社会距离所诱发的N350、P300和LNP等晚期成分波幅出现明显的分离。N350和LNP成分主要与决策过程中个体的冲突抑制有关,主要表现为为陌生人决策会诱发负走向较大的N350波幅和LNP波幅,而对于正走向的P300成分则发现为朋友决策时的波幅较大。结果表明社会距离影响决策中的再评价过程。  相似文献   

8.
成瘾过程伴随着一系列心理和脑机能的改变.已有研究表明,海洛因成瘾者存在对情绪刺激的加工缺陷.这些认知变化被认为与成瘾者脑内“奖赏系统”功能紊乱有关,但这种认知功能缺陷是否随着戒断进行而有所恢复还未得到明确结论.该研究采用ERP技术,记录了控制组、短期戒断组、中期戒断组和长期戒断组被试在情绪刺激加工过程中的神经电活动.结果发现,与中性刺激相比,长期组与控制组一致,正、负性刺激诱发被试更大的P300和SPW平均波幅,两类情绪刺激诱发的SPW波幅差异不显著;中期组被试的正性和负性刺激诱发的P300和SPW波幅都显著大于中性刺激,且负性刺激诱发的两成分的波幅显著大于正性刺激;短期组被试的负性刺激引起的P300和SPW波幅显著大于中性和正性刺激,但是正性和中性刺激诱发的P300或SPW波幅之间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随着戒断进行,海洛因戒断者情绪加工能力有所改善,主要表现在对正性情绪刺激加工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朱千  孟景  位东涛  陈红 《心理科学》2014,37(2):473-477
执行控制障碍是成瘾的核心特征之一,对成瘾者的复发与康复治疗有重要影响。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分析海洛因戒治者和健康成年人在经典色-词Stroop任务中执行控制的大脑皮层时程动态变化。行为结果发现,两组被试的反应时均有显著的Stroop干扰效应,但无显著组间差异。ERP结果显示,戒治组不一致条件的平均波幅显著小于对照组;戒治组Stroop任务相关的N2效应和SP消失及N450效应衰减。研究结果表明,海洛因戒治者可能存在早期冲突监控加工障碍和晚期反应冲突解决加工异常。  相似文献   

10.
采用ERP技术研究13例正常青年人在声音诱发的不同情绪条件下,对反应抑制加工过程的影响,并试图阐明其潜在脑机制。实验中选择正、中、负三种声音各50种,作为诱发情绪的刺激材料。结果发现Go条件下的反应时在负性、中性、正性条件下依次减短;Go与Nogo刺激均诱发出显著的N1成分,中性条件下波幅显著大于正负性情绪条件。此外,三种情绪背景下, Nogo刺激诱发出显著的N2与P3成分。Nogo-N2主要分布在头皮前中部,在Fz点波幅最大。Nogo-P3主要分布在头皮中部,Pz点波幅最大。中性条件下Nogo-N2波幅显著大于负性与正性条件,而正性和负性之间差异不显著。行为结果表明,听觉负性情绪诱发对反应执行有干扰作用;ERP结果表明声音诱发的情绪对早期听觉选择性注意具有调节作用。听觉情绪诱发对反应抑制加工过程有显著影响,且该影响在早期反应冲突监控阶段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先前研究表明,对他人的疼痛共情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认知负荷对疼痛共情的调节作用尚无研究。本研究使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究高低认知负荷对疼痛共情神经加工过程的影响。实验通过不同长度的数字串记忆任务,形成高/低两种认知负荷,要求被试在不同认知负荷条件下观看他人处于疼痛/不疼痛情境下的图片,同时记录被试的在观看图片时的EEG数据。通过比较不同条件下观看图片诱发的ERP成分发现:早期成分P2和N2上认知负荷水平与图片类型出现了显著的交互作用,即在高认知负荷下疼痛图片诱发的波幅与非疼痛图片诱发的波幅差异显著,而低认知负荷下两种图片诱发的波幅差异不显著。这表明认知负荷主要影响疼痛共情加工的早期、自动化加工阶段。相比较于低认知负荷条件下,在高认知负荷下他人的疼痛获得了更好的加工。  相似文献   

12.
钟毅平  李琎  占友龙  范伟  杨子鹿 《心理学报》2016,48(11):1379-1389
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平面旋转角度对自我面孔识别影响的时间进程。实验采用面孔异同匹配范式(same-different judgment), 首先呈现一张正立的自我或他人内特征的探测面孔, 然后再呈现一张旋转至某个角度(0°、90°、180°)的自我或他人的目标面孔, 要求被试判断两张面孔是否属于同一个人, 并记录其判断的反应时和ERP成分。实验发现, 在N170 (180~240 ms)和N2 (240~300 ms)成分上, 旋转至90°、180°的面孔刺激比正立条件下的面孔刺激分别在枕颞叶和额区诱发了更大的平均波幅。在LPP (400~500 ms)成分上, 对于自我面孔, 正立条件、旋转至90°、旋转至180°所诱发的波幅差异显著。而对于他人面孔, 3个角度所诱发的波幅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 面孔识别早期阶段是自动化的结构编码, 旋转角度增加了面孔结构编码的难度; 在面孔识别晚期阶段, 大脑对面孔的特异性信息进行精细加工, 自我面孔会占用个体有限认知资源进行下一步精细的心理旋转加工, 因此平面旋转角度会调节晚期个体对自我面孔的加工过程, 并且其影响时间约为100 ms。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和三类刺激的经典oddball范式,以内隐的方式探讨内倾特质个体的自我参照加工程度效应及其神经机制。实验发现,在P2的波幅上,在电极前部、前中部和中部位置高自我相关的刺激比其它刺激诱发了更大的P2波幅。在P2的潜伏期上,在电极前部、中部、和中后部位置高自我相关的刺激比其它刺激诱发了更短的潜伏期。在N2的波幅上,高自我相关名字比其它刺激在左脑所诱发了更大的P2的波幅;对比内倾型被试,中间型被试的高自我相关名字比其它刺激诱发了更大的N2的波幅。在N2的潜伏期上,高自我相关的刺激在全脑都比其它刺激诱发了更短的N2潜伏期,且中后部电极位置的潜伏期最短;两类人格被试的高自我相关名字比其它刺激诱发了更短的N2潜伏期,但中间型人格被试的潜伏期最短。在P3平均波幅上,高自我相关的刺激在全脑都比其它刺激诱发了更大的P3波幅,其中中部脑区效应最大。研究结果表明内倾特质个体的自我参照加工具有程度效应,但对比中间型个体,内倾特质个体的自我参照加工的程度效应更弱。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事件相关电位对比研究中英文Stroop干扰效应的脑内时程动态变化。结果发现:两种文字材料都存在反应时的Stroop干扰效应,汉字的干扰效应明显强于英文;被试在完成不同文字材料的字词颜色命名任务时所诱发的ERP成分存在差异,具体为中文Stroop干扰效应表现为在350—550ms内,不一致条件比一致条件诱发一个更负的ERP成分(N450),主要分布于额中部电极。英文Stroop干扰效应表现为不一致条件比一致条件在250—450ms内诱发一个更正的ERP成分(P300),主要分布于左侧额顶叶;在450—550ms内诱发一个更负的ERP成分(N500),主要分布于中后部。研究结果表明语言类型会影响Stroop干扰效应的脑内时程变化。  相似文献   

15.
韩玉昌  张健  杨文兵 《心理科学》2014,37(3):549-554
采用ERP方法,考察了不同认知风格被试在决策过程中的框架效应。分析的脑电成分为N200和P300成分。结果发现:场依存者的反应时显著高于场独立者;场依存者诱发的N200和P300平均波幅均显著低于场独立者;大脑右半球的N200和P300平均波幅均显著高于左半球。这些结果表明,场独立者在决策过程中更具有理性,基本不受决策问题表述方式的影响,且该决策过程主要发生在大脑的右半球。  相似文献   

16.
陈莉  王沛 《心理科学》2015,(3):550-558
本实验采用ERP技术,考察性别刻板印象的表征。结果发现,无论启动是上位范畴、子范畴、典型样例还是反例,被试对于刻板印象不一致的表征比一致的表征均诱发了波幅更大的N400,反应时更长。并且,被试对于性别刻板印象的表征存在层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性别刻板印象的表征存在层级结构。(2)语义启动下,性别刻板印象违背诱发N400效应。(3)性别刻板印象表征存在自上而下的由大脑额叶进行的语义分类加工。  相似文献   

17.
负性情绪干扰行为抑制控制:一项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辛勇  李红  袁加锦 《心理学报》2010,42(3):334-341
以往研究提示,行为抑制控制与视觉情绪加工的神经活动存在交互作用,而视觉材料诱发的正、负情绪如何影响行为控制加工过程尚不清楚。采用双选择情绪oddball范式与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本研究假设视觉情绪刺激的呈现对个体的行为控制能力具有显著影响。实验要求被试对标准刺激与偏差刺激(85%vs.15%)分别做不同的按键反应。偏差刺激由正、负、中三种来自中国情绪图片系统的情绪图片组成。行为结果发现,负性条件下的反应时间显著长于中性与正性条件,而三类偏差刺激的反应时均显著长于标准刺激的反应时。ERP结果显示,不论效价,在240~300ms与350~550ms两个时间窗口,偏差刺激与标准刺激诱发的平均波幅差异显著,表明本研究条件下行为抑制控制效应显著。在代表行为控制加工的偏差-标准差异波中,在上述两窗口内分别出现显著的N2与P3成分。负性条件下N2及P3潜伏期显著长于中性条件;而负性条件下N2波幅显著大于而P3波幅显著小于中性条件。相反,正性条件下N2波幅显著小于而P3波幅显著大于中性条件。因此,本研究从行为与脑电两个层面揭示了情绪对行为控制过程的影响:负性情绪减弱个体的行为控制能力,从而导致个体对反应冲突的觉察变慢及对优势反应的抑制过程更长。相反,正性情绪对行为控制过程可能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从文化--社会神经科学的角度出发,采用事件相关电位的方法来探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对具有进化和社会文化代表性的正性刺激—奖赏刺激的脑电反应特征是否具有差异。本研究采用the Door Task实验范式考察了26名中国人和24名高加索白人对不同反馈反应的脑电特征跨文化差异。结果显示,负性反馈条件下诱发的FRN平均波幅比正性反馈条件诱发的平均脑电波幅更负,这种正负反馈的波幅差异只在中国被试中有体现。在P3成分上,在正性反馈条件下,中国被试诱发的脑电波幅大于西方被试,负性反馈条件下,两组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西方被试,中国被试对奖赏反馈刺激可能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这说明中西方文化下的个体对正负性反馈刺激的加工的脑电反应特征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考察了情绪语音影响面孔表情识别的时间进程。通过设置效价一致或不一致的“语音-面孔”对,要求被试判断情绪语音和面孔表情的效价是否一致。行为结果显示,被试对效价一致的“语音-面孔”对的反应更快。ERP结果显示,在70-130ms和220-450ms,不一致条件下的面孔表情比一致条件诱发了更负的波形;在450-750ms,不一致条件下的面孔表情比一致条件诱发更正的后正成分。说明情绪语音对面孔表情识别的多个阶段产生了跨通道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交往中, 判断情绪刺激与自我和他人的相关程度对于情绪加工十分重要。本研究利用ERPs技术, 要求被试默读相继呈现的名字(自我、朋友和陌生人)和情绪性词汇(积极、中性和消极), 考察自我相关信息影响情绪词汇加工的动态时间特征及二者的整合机制。结果发现, 在情绪词汇加工早期, 消极词汇相比积极和中性词汇诱发了波幅更大的EPN。在加工晚期, 消极词汇相比中性词汇诱发波幅更小的N400, 并相对中性和积极词汇诱发更大的LPP。更为重要的是, 在LPP时间窗出现情绪效价和自我相关性的交互作用:与自我名字相关的消极词汇比中性词汇诱发了波幅更大的LPP, 与朋友名字相关的消极词汇比中性和积极词汇诱发了波幅更大的LPP, 而与陌生名字相关的各类词汇诱发的LPP波幅无显著差异。该研究表明, 个体对情绪信息非常敏感, 随着加工的深入会体现出不同的认知过程, 并且会根据自我相关性进行过滤, 在加工晚期与自我相关信息进行整合, 表现出自我和朋友相关的消极情绪的加工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