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运用眼动仪技术,探寻微笑对面孔吸引力认知加工的影响及其眼动模式。眼动结果发现:被试注视微笑图片嘴巴部位的总注视时间长于中性图片嘴巴部位;被试注视高吸引力图片眼睛部位的总注视时间长于低吸引力眼睛部位。被试先看嘴巴,后看鼻子,最后是眼睛部位。首次注视持续时间从长到短依次是:嘴巴、鼻子,眼睛部位。结果表明微笑影响面孔吸引力的认知加工及其眼动模式。嘴巴对微笑图片有影响,眼睛对面孔吸引力的判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乾东  胡超  傅根跃 《心理学报》2013,45(2):169-178
本研究探究国内生活的幼儿在加工面孔时视觉策略上的异族效应。研究选取了在中国本地生活并且没有与异族个体有过直接接触的幼儿和成人, 完成一个学习和再认本族和异族(高加索白人)面孔的实验, 同时眼动仪记录了他们看面孔时的眼动数据。结果发现:国内生活的幼儿和成人在加工面孔时存在视觉策略上的异族效应, 即幼儿和成人均更多地看本族面孔的鼻子和嘴巴区域而更多看异族面孔的眼睛区域。此外, 相对于成人, 幼儿在加工面孔时, 更倾向于看面孔的眼睛部分, 进行局部加工。本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专家—— 新手理论, 对本族面孔更多的视觉经验将我们塑造成自身物种或种族的面孔加工专家, 从而对本族面孔更多地采取以鼻子为中心的整体化视觉加工策略。  相似文献   

3.
温芳芳  佐斌 《心理科学》2014,37(4):834-839
本研究探讨了性别二态线索、面孔吸引力和表情对正视面孔偏好的影响。实验1基于面孔参照,被试普遍偏好正视面孔;相对男性化/厌恶和生气/低吸引力的面孔,被试更偏好女性化/高兴和中性/高吸引力的正视面孔;实验2基于观察者参照,总体并未表现出正视偏好;对低吸引力/中性表情/男性化面孔更偏好斜视面孔。  相似文献   

4.
以往研究表明目标面孔的吸引力评价会偏向背景面孔, 产生同化效应。但同化效应的计算常常是对不同背景下目标面孔吸引力评分进行比较, 并没有考虑目标面孔单独呈现时的吸引力评分, 可能是虚假的同化效应。本文以单独呈现的目标面孔吸引力评分作为基准值计算同化效应, 考察了呈现时间和目标与背景面孔吸引力的差异对目标面孔吸引力评价的影响。结果发现, 个体对目标面孔吸引力的评分会偏向背景面孔的吸引力, 并表现出同化的连续性效应, 即目标和背景面孔的吸引力差异越大, 同化效应越小。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Tobii1750眼动仪,记录3~9个月中国婴儿对亚洲、高加索和非洲女性动态面孔的眼动扫描。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儿逐步表现出对本族鼻子的注视时间比例高于他族。3个月婴儿对鼻子的注视不存在种族差异,6个月婴儿对本族鼻子的注视显著高于他族,对非洲鼻子的注视显著高于高加索,9个月婴儿对本族鼻子的注视显著高于他族,而对非洲和高加索鼻子的注视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面孔种族接触经验影响了婴儿对本族和他族面孔的眼动扫描。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眼动追踪技术,从注意的角度考察面孔加工中热情和能力的关系。结果发现:热情面孔比能力面孔的首次注视到达时间更短;热情面孔的注视次数显著多于能力面孔,且总注视时间更长;在趋避判断的消极条件下,个体更倾向于对热情面孔做出回避的判断且反应时更长,在积极条件下则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相比于能力面孔,个体对热情面孔注意更加警觉、注意维持更久,回避消极热情面孔的倾向更强。因此,热情面孔在注意和行为判断过程中对个体更加重要,即面孔加工中存在热情优先效应。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眼动技术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者对背景中的本异族面孔的加工特点。研究采用2(组别)×2(面孔种族)×3(背景)的混合设计,让16名16-25岁的ASD患者和17名生理年龄匹配的正常人完成变化检测任务,并记录他们的眼动。结果显示:与正常人相比,ASD患者的面孔辨别力更低;他们的眼动呈现更多的面孔-背景眼跳和更多的上下半脸眼跳;两组被试的上下半脸眼跳的次数受到面孔种族以及面孔和背景是否一致的影响。结论:在行为指标上,正常人出现了本族效应,而ASD患者没有出现本族效应;在眼动上,ASD患者呈现与正常人相似的面孔注视时间,但比正常人呈现更多的眼跳。面孔的背景影响了面孔辨别力以及上下半脸眼跳轨迹。  相似文献   

8.
采用不同文化背景卡通面孔为刺激材料,探究中国幼儿对中国风、日本风与欧美风女性卡通面孔再认的差异及其眼动机制。结果显示:(1)卡通面孔再认正确率差异显著,日本风面孔具有记忆优势;女童对三种面孔再认正确率均显著高于男童;(2)卡通面孔特质中的夸张性对卡通面孔再认正确率的预测显著;(3)文化背景与性别因素显著影响平均注视时间、注视点个数、眼跳次数和幅度及瞳孔大小等总体眼动指标;(4)兴趣区数据显示:对日本风面孔的总注视时间和注视点个数最高;卡通面孔再认主要依赖于眼部、其次为鼻子;文化背景与兴趣区存在交互作用,在注视时间、注视点个数与首注视点指标上,提示幼儿更关注日本风的眼睛区域与欧美风的鼻子区域。综上,幼儿对不同文化背景卡通面孔的记忆和眼动加工存在差异,日本风卡通面孔的记忆优势可能基于其夸张性高的面孔特质,尤其在眼睛部位;行为学与眼动指标均提示女童对卡通面孔的再认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人们倾向于将积极的信念、情绪、态度等赋予那些面孔具有吸引力的人, 也对这样的人采取积极的行动.然而, 在社会互动中, 人们既依赖互动对象的外貌特征做出判断和决策, 也会观察其行为表现, 调整自己的行为模式.基于此, 实验采用2(面孔吸引力: 高、低) ×3(贡献趋势: 随机、递增、递减) 混合设计, 考察面孔吸引力和行...  相似文献   

10.
通两个实验考察名词的具体性效应.实验一采用词汇判断法,考察名词的具体性效应.采用2(具体性:具体、抽象)×2(词频:高频、低频)的两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结果表明:低频词存在具体性效应.实验二应用眼动技术,以EyelinkⅡ眼动仪为工具,考察在句子阅读中的名词具体性效应.实验为单因素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句子中目标词的具体性.结果表明:在句子语境条件下,低频词也存在具体性效应,而且这种效应表现在低频词的晚期加工阶段.  相似文献   

11.
孙俊才  石荣 《心理学报》2017,(2):155-163
研究采用双选择Oddball范式和线索-靶子范式,并结合眼动技术,以微笑、哭泣和中性表情面孔为刺激材料,综合考察哭泣表情面孔在识别和解离过程中的注意偏向。研究发现:在识别阶段,哭泣表情面孔的识别正确率和反应速度都显著优于微笑表情面孔,进一步的兴趣区注视偏向分析发现,哭泣和微笑表情面孔的注视模式既具有一致的规律,又存在细微的差异;在解离阶段,返回抑制受线索表情类型的影响,在有效线索条件下,哭泣表情线索呈现后个体对目标刺激的平均注视时间和眼跳潜伏期都显著短于其它表情线索。表明哭泣表情面孔在识别和解离过程中具有不同的注意偏向表现,在识别阶段表现为反应输出优势和注视模式上的一致性与差异性;在解离阶段表现为有效线索条件下,对目标刺激定位和视觉加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疼痛的威胁警示与趋近救助冲突近来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研究结合点探测范式与眼动技术,以疼痛面孔和中性面孔为实验材料,探讨共情在疼痛功能冲突中所扮演的角色。我们收集了33名被试的有效眼动数据,结果发现,与中性面孔相比,被试对疼痛面孔图片的早期注意定向更快(首次注视到达时间更短)、晚期注意维持更长(注视次数更多、总注视持续时间更长);与低共情组相比,高共情组被试对面孔的总注视持续时间更长,分组分析显示只有髙共情组对疼痛面孔的总注视持续时间比中性面孔长。结果表明,被试存在疼痛面孔注意偏向,被试的共情水平可能作为一个调节变量影响其在注意维持阶段对疼痛威胁的知觉。  相似文献   

13.
温芳芳  佐斌 《心理学报》2012,44(1):14-29
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和眼动探讨了性别二态线索对面孔偏好的影响。实验1发现非面孔线索未掩蔽和掩蔽时, 感知男性化技术与原始照片条件下女性化的男性面孔更有吸引力和信任度; 性别二态技术条件下, 非面孔线索未掩蔽时男性化的男性面孔更有吸引力和信任度。实验2表明被试对男性面孔的平均瞳孔大小和注视次数均大于和多于女性面孔, 首次注视时间短于女性面孔; 被试对男性化面孔的首次注视时间和首次注视持续时间均长于女性化面孔。  相似文献   

14.
对85名儿童欣赏三幅不同风格绘画作品过程进行眼动追踪,结果发现:绘画作品欣赏中存在着场景效应,场景接近现实的程度影响着对物体的知觉;场景作品中的物体特征越熟悉、越接近真实物体,越容易引起关注,成为关注热点;物体和背景之间的结构关系影响着物体的知觉。那些位置居中、比例较大,并与周围物体分离较远的物体最早最快被注视。反之,则不容易引起注视。  相似文献   

15.
以卡通面孔图片为刺激材料,赋予5~6岁儿童三种不同的加工任务,包括卡通面孔识别、分类和吸引力评价,旨在比较其在不同任务情境中的眼动差异。结果表明:(1)任务情境会影响儿童对卡通面孔的加工。在不同的面孔加工任务中,儿童的反应时、正确率、注视时间和次数等存在差异;(2)随着三种任务难度的逐渐加大,儿童的加工程度也相应地加深;(3)儿童在三种任务中的加工方式一致,对面部不同部位的关注程度不同:加工初期特别关注鼻子,而后眼睛部位耗费最多的注意资源,其次是鼻子、嘴巴、前额和脸颊,极少关注下巴;(4)男女童在卡通面孔分类任务中表现出较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童具有速度方面的优势,而男童对于关键信息的搜索则更为积极主动。  相似文献   

16.
分别采用命名任务和眼动技术进行了两项实验,考察成语是否存在具体性效应.实验为2(具体性:具体成语、抽象成语)×2(成语频率:高频、低频)的完全被试内设计.实验一的32名大学生被试的反应时数据显示,四字成语存在具体性效应,频率和具体性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实验二将成语放在句中进行自然阅读,并使用Eyelink-Ⅱ型眼动仪对被试的眼动数据进行采集.23名大学生被试的数据结果显示,具体性效应依然存在,且只出现在低频成语中.具体性效应发生在加工的早期和晚期阶段,成语的字面意义参与加工.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两个实验考察了获得年龄因素在汉语词汇识别中的作用。实验一采用经典的词汇判断任务考察了获得年龄和词频因素在词汇判断中的作用,结果发现获得年龄和词频两个因素均影响词汇识别。实验二采用阅读句子任务,通过实时记录的眼动追踪技术进一步考察了在有语境的情况下,获得年龄和词频因素在词汇加工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在阅读句子任务中,词汇获得年龄和词频因素都在词汇加工中起作用,二者存在交互作用,晚获得词存在词频效应。两个实验的结果均支持了在汉语词汇识别中,存在获得年龄效应。  相似文献   

18.
以往研究将回避眼睛作为自闭症谱系障碍的评估标准之一, 但是一些眼动研究发现:自闭症谱系障碍者也回避注视嘴部。那么回避嘴部是否同样可以作为评估标准?本研究运用元分析, 分别将面孔核心区域中眼睛和嘴部的注视时间作为结果变量, 探讨自闭症谱系障碍者面孔加工的注视特点。通过文献检索和筛查, 共有27篇眼动文献被纳入最终的元分析, 其中眼睛注视时间生成43个独立效应量(1343人), 在嘴部注视时间生成36个独立效应量(1112人)。结果发现, 自闭症谱系障碍组对眼睛的注视时间显著少于普通被试组(d = −0.75), 但是两组在嘴部注视时间上没有显著差异(d = −0.29)。调节效应检验发现:年龄(d儿童 = −0.89, d成人 = −0.04)、面孔方向(d正立 = −0.79, d倒置 = 0.31)会影响被试对眼睛的注视时间; 年龄(d儿童 = 0.40, d成人 = −0.56)、言语智商(d匹配 = 0.63, d不匹配 = −0.62)和非言语智商的匹配性(d匹配 = 0.27, d不匹配 = −0.51)、自闭症的严重程度 (d高功能 = 0.43, d中低功能 = −0.65)和任务方式(d自由浏览 = −0.48, d辨别任务 = 0.90)则会影响被试对嘴部的注视时间。元分析结果表明嘴部注视不能作为区分自闭症谱系障碍者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樊倩  隋雪  符永川 《心理学报》2014,46(8):1062-1071
考察面孔知觉中特征加工、结构加工和整体加工三种不同加工方式对应的眼动模式。实验1中, 将以特征信息为主的错乱面孔和以结构信息为主的模糊面孔作为线索刺激, 引发对测试面孔的特征加工和结构加工, 眼动分析表明:特征加工表现为对面孔各特征内更长的凝视时间, 结构加工表现为对面孔各特征间高频的眼跳。实验2采用相同的研究范式, 将完整面孔、轻度错乱面孔和低水平模糊面孔作为线索刺激, 引发对测试面孔除特征加工和结构加工外的另一种加工方式-- 整体加工, 表现为注视点更多地落在测试面孔中央区的鼻子部位以扩大注视范围, 进而把握整张面孔信息。本研究揭示了三种不同面孔加工方式眼动模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研究者基于生物、认知和社会三方面对阅读障碍进行分析与解释,形成了阅读障碍成因的"三角"图谱。以此作为阅读障碍眼动研究分析的理论框架,通过对眼动研究结果及指标的分析,探讨读障碍的内在机制与特质。分析特殊教育对象和正常受教育者存在的差异性与共同性,进一步提出适合特殊教育发展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