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标取向和工作经验对绩效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杨华 《心理学报》2005,37(1):136-141
通过两个样本调查,对目标取向和工作经验量表进行了结构检验,并探讨了目标取向和工作经验对个体绩效的效应模式。结果表明:学习目标取向和工作经验定性成份与绩效间存在中等程度相关;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的效应后,学习目标取向对绩效具有显著的预测效应;工作经验定性成份与绩效间的关系受到学习目标取向缓冲,在学习目标取向低分组,工作经验定性成份对个体绩效更具预测力  相似文献   

2.
工作满意度一般被作为衡量员工工作中的幸福感的指标。幸福感的研究存在两种基本取向:享乐取向和完善取向。为验证两种取向的工作满意度结构,对485名MBA学生和864名企业员工进行了调查,探索性因素分析和进一步二阶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工作满意度量表包含8个因素,这8个因素归于两个维度:享乐取向的满意度(包括享乐的工作结果、享乐的工作本身、享乐的人际关系、享乐的组织氛围)和完善取向的满意度(包括完善的工作结果、完善的工作本身、完善的人际关系、完善的组织氛围)。验证性因素分析支持两种取向工作满意度的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3.
生涯适应力的作用:个体与组织层的跨层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海波  郑晓明 《心理学报》2013,45(6):680-693
生涯适应力(career adaptability)是生涯建构理论提出的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核心概念,但国外理论和实践一直认为生涯适应力是一把双刃剑(生涯适应力高的员工工作绩效高,但其离职意向也高),本研究将对此进行检验;同时,生涯适应力作为个体职业生涯开发的核心变量,它在组织职业生涯管理跨层面作用中的价值也未曾研究。通过员工在两个时间点自评和管理者他评问卷,获得54家单位的485份有效调查问卷。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生涯适应力不仅与工作绩效有显著正相关,而且也与离职意向有显著负相关。层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工龄是生涯适应力与离职意向、工作绩效关系的调节变量;也就是说,工龄短员工的生涯适应力与工作绩效呈显著正相关,与离职意向呈显著负相关,但工龄长员工的生涯适应力与二者的关系都不显著。基于跨层面研究设计,多层线性模型(HLM)分析的结果表明,生涯适应力是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与个体工作绩效之间的完全中介变量,但在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与离职意向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这不但回答了生涯适应力对组织价值的管理困境问题,也解决了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与个体工作绩效的连接纽带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生涯适应力对员工离职意向的作用机制,通过分析193名企业员工的问卷,采用Bootstrap法进行中介和调节分析,并采用Johnson-Neyman 法对职业满意度的调节效应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生涯适应力通过感知到的组织内职业竞争力负向作用离职意向,通过感知到的组织外职业竞争力正向作用离职意向;(2)职业满意度(主观生涯适应力)调节生涯适应力对离职意向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当职业满意度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时,生涯适应力的增大会直接减少离职意向,但间接的通过感知到的组织外职业竞争力增加离职意向。因此,提高员工的生涯适应力和职业满意度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离职意向。  相似文献   

5.
谢宝国  龙立荣 《心理学报》2008,40(8):927-938
职业生涯高原是指个体在当前组织中职业生涯发展的停滞。在控制人口统计学变量以及同一方法偏差的基础上,研究发现职业生涯高原的不同维度对不同组织效果变量有不同影响。(1)层级高原对员工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并没有显著负向影响,但会增加员工离职的可能性。不过,层级高原对员工离职意愿的影响受到工龄的调节;(2)内容高原对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并增加员工离开组织的可能性;(3)中心化高原对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均具负向影响,但对员工离职意愿却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工作设计的新视角:员工的工作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作重塑是从员工角度进行的自下而上的工作再设计方式,突破了从组织角度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方式,强调员工改变的主动性.工作重塑存在多种类型,如任务重塑、关系重塑和认知重塑,以及个人工作重塑和合作工作重塑等.工作重塑与主动性人格、生涯取向、自主性、人-环境不匹配等因素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并对工作满意度、工作意义感、工作投入、工作绩效和组织承诺等具有积极预测作用.未来研究要加强工作重塑的纵向研究,深入探讨工作重塑的影响机制,开展其消极后果的研究,同时国内研究还要考虑到传统文化和集体主义文化对工作重塑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凌斌  段锦云  朱月龙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0):1580-1589
工作场所中的心理安全感是一个多层面(个体层、团体层、组织层)的认知型构念,它指的是个体在如实表现自我时,相信其自我形象、地位和职业生涯等不会受到负面评价的感知,也是个体在群体、组织和人际交互中能够感受到安全的共享信念。个体特征、人际关系质量、群体活动与结构、领导特征等对员工心理安全感具有预测作用。而心理安全感对员工的学习行为、进谏行为、创新、工作敬业度和工作绩效等有着积极影响。未来关于心理安全感的研究需加强对结构测量等方面的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工作绩效与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和目标定向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韩翼 《心理学报》2008,40(1):84-91
在全面回顾工作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关键事件方法和问卷调查方法,对来自全国的1066位雇员进行了施测,运用AMOS软件,对工作绩效结构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并对文中提出的假设进行了检验。之后,提出并验证了影响员工工作绩效的态度因素及整合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和目标定向对工作绩效的各个子维度的影响是不一致的。工作满意度越高,员工的工作绩效越好;另一方面,组织承诺和目标定向对雇员工作绩效各个子维度的影响不一致。文章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对后续研究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胜任特征被视为个体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中获得生涯成功的关键能力,是近年来国内外工业与组织心理学领域的一个新焦点。这篇文章回顾了胜任特征提出的背景,阐述了胜任特征与胜任特征模型的含义,与大五人格概念之间的异同,以及胜任特征与职业成功、组织承诺、感知到的职业生涯管理、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机制。最后,对胜任特征现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陈述,并指明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选取314对公司员工-上司配对被试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探讨员工谏言行为对工作结果变量(工作绩效、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是否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员工谏言行为对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而对组织承诺没有显著作用;与组织公民行为进行比较分析的结果显示员工谏言行为能更好地预测工作绩效,而组织公民行为是更为宽泛的概念,对工作绩效、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都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卫旭华  邹意 《心理科学》2020,(2):423-429
当组织中做出不道德行为的人跟自己关系非常亲近时,员工可能不会揭发他们的不道德行为,进而给组织带来潜在的隐患。鉴于先前研究较少关注如何降低不道德情境中关系的包庇作用,本研究考察了组织和个体特征在削弱关系与揭发负向关系方面扮演的调节角色。结果表明,关系会抑制员工对不道德行为的揭发意向(研究1~3),且关系对员工揭发意向的负向影响受到了组织关系取向(研究1和3)与员工正直(研究2和3)的调节。随着组织关系取向的下降或员工正直程度的提升,关系对员工揭发意向的抑制作用逐步降低。这些结果对于组织内部揭发机制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严瑜  曹照雪 《心理科学进展》2019,27(11):1906-1916
工作场所文明行为是一种在组织文化下, 基于社会和组织角色义务的, 传达礼貌和尊重的主动性行为, 是一种向内要求自我控制, 向外主张尊重传达的行为, 它对于个体自身性格的塑造、组织中人际关系的改善以及文明氛围的培养都具有积极意义。在员工-员工、领导-下属、员工-顾客等关系中, 工作场所文明行为发挥着增进同事情谊、促进合作、增强领导力、建立信任、提升绩效等作用。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厘清工作场所文明行为与不文明行为的关系, 运用动态视角研究它们发生、发展和被感知的机制, 以及这两种行为能否相互转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林丽雪 《心理科学》2020,(6):1463-1469
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资源,心理所有权一直以来颇受中国组织中的员工所重视。本研究以社会交换理论为基础,建立了中国情境下心理所有权的自我维持模型。以一家大型事业单位的467名员工以及103名领导者为样本,本文采用时间滞后设计检验了心理所有权、内部人地位感知、积极过往取向和员工建言行为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员工感知的内部人地位和心理所有权(T2)能够在心理所有权(T1)与建言行为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同时积极过往取向能够调节员工的心理所有权与感知内部人地位之间的关系。本文最后探讨了研究发现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及本研究的优势、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评估法探讨员工行为有效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组织氛围对员工行为有效性有积极的影响.(2)员工的自我效能感在组织氛围与绩效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组织氛围与组织承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组织氛围与满意度之间没有中介效应.(3)员工的自我效能感、满意度和组织承诺在组织氛围与员工绩效间起完全中介作用.(4)组织氛围对员工绩效的影响存在双重中介效应.结论:组织氛围对员工绩效的影响机制非常复杂,不仅可以直接影响,而且还可以通过影响员工的自我效能感、满意度和组织承诺等多种中介效应来影响.  相似文献   

15.
马华维  王欣 《心理科学》2014,37(2):438-445
研究采取双向信任的视角,同时考虑组织中员工感知到的来自上级的信任(即,被信任感)和员工对上级信任对员工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及机制。以737名企业员工为被试、运用问卷调查法、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数据,结果显示:下级的被信任感与对上级的信任正相关;下级对上级的信任对下级工作绩效的影响主要通过心理安全的完全中介作用实现;而下级的被信任感分别通过感激和心理授权的完全中介作用影响下级工作绩效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每年都有大量的高校毕业生进入职场。在企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如何将这些大学毕业生快速地转变成高绩效的企业员工, 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议题。基于自我表达的理论视角, 本研究探讨工作重塑能否促进新员工的任务绩效和创造力, 以及领导成员交换和个体传统性如何影响新员工的工作重塑。我们对256名新员工进行4轮的问卷调查, 最终得到125份有效的匹配问卷。数据分析结果显示: (1)工作重塑会正向影响新员工的工作投入, 进而影响他们的任务绩效和创造力; (2)对于传统性比较高的新员工, 领导成员交换可以促进他们的工作重塑; (3)个体传统性正向调节领导成员交换对任务绩效、创造力的间接作用, 当个体传统性高时, 领导成员交换通过工作重塑和工作投入对任务绩效、创造力的积极影响更为显著。本研究从新员工自我表达的视角为组织提升新员工的任务绩效和创造力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组织信任对个体和组织的作用,在全国不同地区43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到801份有效问卷。结果表明,在个体方面,多层线性模型(HLM: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ing)分析的结果显示:组织信任对个体的工作满意度、情感承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效果,对离职意向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效果;组织信任对工作满意度、情感承诺与离职意向之间的关系都具有显著的调节(加强)作用。在组织方面,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组织信任通过组织学习和组织创新的完全中介作用于组织的主观财务绩效,即一方面分别通过组织学习和组织创新的完全中介作用于财务绩效,另一方面直接通过组织创新的完全中介作用于组织的财务绩效  相似文献   

18.
胡湜  顾雪英 《心理科学》2014,37(2):405-411
本研究通过对410名企业员工的调查,探讨使命取向对职业满意度的影响机制,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与层次回归分析法考察职业弹性在这一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及工作资源对该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职业弹性部分中介了使命取向对职业满意度的正向关系;(2)工作资源调节了使命取向对职业弹性的影响;(3)进一步地,工作资源水平越高,职业弹性对于使命取向与职业满意度关系的中介作用越强,反之越弱。  相似文献   

19.
资质过剩感, 是指个体感知的自己拥有超过工作所要求的教育水平、经验、知识、技能以及能力。员工感到资质过剩是组织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并逐渐成为组织行为研究中的热点话题。资质过剩感对员工的认知感受、情绪体验, 工作态度、行为和绩效, 以及身心健康等均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 影响强度及性质取决于员工个人特征及所处情境特征。除负面影响外, 资质过剩感对员工主动行为、角色内绩效、创新绩效等还存在一定积极影响, 以及正U型、倒U型的非线性效应。人力资本理论、人-岗匹配理论、相对剥夺理论、公平理论、心理契约理论和资源保存理论等是解释资质过剩感消极影响的主要理论, 自我分类理论、自我验证理论和自我调节理论是解释其积极影响的主要理论。未来可以从开发本土量表、扩展跨层次研究、丰富和整合研究视角、探究动态效应等方面推动资质过剩感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许科  王明辉  刘永芳 《心理科学》2008,31(3):584-587
采用研究者自行编制的员工组织社会化内容问卷,通过对382名企业员工进行调查,运用潜变量路径分析技术,探讨了员工组织社会化程度和员工行为绩效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组织文化社会化对员工组织认同感有显著正向影响,工作胜任社会化对员工工作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人际关系社会化对员工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组织政治社会化对员工组织认同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对离职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