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9年4月26~28日,全国第五届情绪与健康心理学学术研讨会在信阳师范学院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心理学会情绪与健康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信阳师范学院、河南省心理学会、深圳市心理学会承办。中国心理学会前理事长、中科院心理所所长傅小兰,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心理学会情绪与健康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李红,河南省心理学会理事长、河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赵国祥,中国心理学会秘书长、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罗劲,深圳大学教授罗跃嘉,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周永  相似文献   

2.
情绪对脑血管病发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情绪活动和其它心理活动一样是大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直接的态度和体验的反映。它伴随着认识活动和意识活动而出现,贯穿整个心理活动之中,对人的心理活动和生理活动有着影响和调节作用。因此,情绪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甚为密切.古语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这充分说明了情绪与心身健康的关系。愉快而平稳的积极情绪对人的生命活动起到良好的作用,消极而不稳定的情绪会损害人的心身健康。为了研究情绪对急性脑血管病发病的影响,我科将1980~1985年间住院确诊急性脑血管病200例,就病前情绪的变化与脑血管病的发病做一粗浅的分折。  相似文献   

3.
早在公元前四世纪Hippocrates 就试图了解情绪和情绪行为的本质,十九世纪的著名进化论学者Charles Darwin 等人也曾论及情绪活动。但是直至今天,大多数生理、心理学者们还都不得不坦率地承认:情绪的研究是一个困难而含混不清的领域。最令初学者费解的事情是:有关这方面所累积的资料非常之多,而实际上我们真正懂得的却是很少。目前的状况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虚假测验反馈、倾听音乐和情景想像为情绪诱发方法,以人物面孔图片为材料,以大学生为被试探究了印象形成过程中的情绪一致性效应及其影响因素.首先检验了情绪关注与否对情绪一致性效应的作用,实验一发现,对情绪的关注消除了一致性效应对被试面孔印象的影响.实验二进一步探讨了情绪稳定性在情绪关注条件下对情绪一致性效应的影响,发现只有高稳定个体在情绪关注后消除了一致性效应的影响,而低稳定个体对面孔的印象仍与其情绪状态相一致,说明关注情绪后对一致性效应的调节,仍受个性因素的制约.此外,发现高稳定性被试的面空印象存在"积极偏向".  相似文献   

5.
对557名留守儿童的亲子依恋、情绪调节能力、家庭功能及情绪健康进行测查,考察亲子依恋与留守儿童情绪健康之间关系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留守儿童亲子依恋能显著正向预测情绪健康,情绪调节能力起部分中介作用,家庭功能对情绪调节能力的中介作用有显著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6.
幼儿情绪理解、情绪调节与其同伴接纳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83名4岁幼儿,探讨他们的情绪理解、情绪调节与其同伴接纳的关系.采用表情识别任务、情绪观点采择任务测查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采用教师评定问卷测查幼儿的情绪调节策略,使用照片社会评价法测查幼儿被同伴接纳的程度.结果表明:在总体上,情绪观点采择与情绪调节策略有关,情绪调节策略与同伴接纳有关,情绪观点采择能力与同伴接纳的边缘正相关在控制年龄后消失了;年长组儿童的攻击策略能显著预测同伴接纳,年幼组儿童的情绪观点采择、攻击策略、建构性策略都与同伴接纳有关,但只有攻击策略、建构性策略能显著预测同伴接纳;年幼组儿童的情绪观点采择分别通过攻击策略、建构性策略两条路径间接影响了同伴接纳.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学前儿童同伴接纳的个体差异来源提供了情绪能力方面的数据.  相似文献   

7.
<正>1.理念背景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了著名的ABC理性情绪模式,认为诱发事件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原因。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伴随着较为频繁变动的不同家庭,每个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家庭教育文化环境及父母的社会地位都相对有较大差别。因此,现在学校中学生来源差异很大,同质性因素弱化,学生在生  相似文献   

8.
情绪社会分享与情绪趋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nderson(2003)把人际交往双方情绪相似性随时间而增加的现象定义为情绪趋同.为了榆验情绪社会分享在情绪趋同形成中的作用,本研究根据被试在7天情绪社会分享日记中的分享对象提名情况,匹配出情绪分享组,并比较了情绪分享组被试与随机组被试在情境故事测验材料上情绪反应的相似性.结果发现,情绪分享组的情绪相似性显著高于随机组,这表明:持续地交互进行情绪社会分享可增进情绪趋同.进而提高人际满意度和人际质量.  相似文献   

9.
理性情绪疗法中的认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性情绪疗法是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A.Ellis)20世纪50年代酝酿,60年代正式创立的。1962年,他出版了《心理治疗中的理性与情绪》一书,标志着作为心理治疗方法之一的理性情绪疗法,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80年代,这一疗法成为国际上闻名的心理治疗体系,近20年来,理性情绪疗法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采用本疗法治疗的病例日益增多。围绕着本疗法的核心非理性信念,有着许多认识论的问题。1 非理性信念产生于认识脱离实际艾利斯把理性情绪疗法归结为ABC理论。A:外来的激发事件;B:患者内在的认知信念系统;C:出现在病人身上的情绪与行为障碍…  相似文献   

10.
情绪与生死     
我呆过的老单位有一党委书记,退休前满面红光,精力充沛,从不见有什么大病。退休后还不到半年,人衰老许多。每个星期,他都要到厂部办公室问:“有没有新文件?”他是来借文件看的。文件是愈来愈少,大家都忙,也没空陪他讨论文件精神。他觉得人走茶凉,失去平衡,情绪日渐恶劣,一年后,就生病住院了,不久,就死了。像他这样,退休不久就患病,就见马克思的事,也不是少见,我耳闻目睹的起码也有三五回了。 情绪不适,情绪混乱,夺去了这些老同志的健康,甚至生命。愁一愁,白了头。传说春秋时代的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了头。这话虽有点夸张,然而却说明了一个道理:不良的情绪有损健康。 据有关文献报道,不良情绪,尤其情绪危机,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许多疾病的引起与恶化,都  相似文献   

11.
情绪表达规则认知能力是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发展任务,直接影响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和情绪情感的健康发展.研究首先对情绪表达规则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从研究内容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最后,从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三个维度探讨了情绪表达规则研究本土化问题.  相似文献   

12.
概括总结出情绪增强的内涵,指出通过药物性、非药物性大脑干预技术以及基因技术等方式控制调节人情绪的技术统称情绪增强技术。在伦理视角下探讨了该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自主和尊严、人格异化、健康安全以及公正平等。并从遵守生命伦理原则、对技术的适度使用、建立相关法律法规与伦理委员会,合理分配情绪增强资源等方面对情绪增强技术进行考量,使情绪增强这一新兴技术真正服务于人,帮助人类实现幸福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情绪记忆研究最近一致发现了情绪记忆权衡效应,即人们对情绪事件的中心或核心特征的记忆增强,而对情绪事件的周围或背景特征的记忆受损.该效应证明情绪记忆具有选择性,情绪唤醒可以诱发出多种记忆选择性效应,并具有相当强的普遍性和稳定性,同时受较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相关理论逐步深入地阐述了该效应发生的可能机制,该效应在注意分配、编码以及编码后加工上的行为证据不断积累,但相关神经机制研究十分缺乏.未来研究应重视该效应的神经与遗传机制以及探讨面孔情绪诱发的记忆权衡效应等.  相似文献   

14.
巴昂的情绪智力模型及情商量表简介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徐小燕  张进辅 《心理科学》2002,25(3):332-335,374
巴昂(Reuven Bar-On)是以色列著名的心理学家,是设在丹麦的国际应用情绪智力研究所主席,也是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促进社会与情绪学习协会和美国鲁特加斯大学情绪智力研究联合会的合作者。作为国际上较早研究情绪智力的专家,自1980年以来他一直致力于有关情绪智力的界定、测量和应用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85年,他首创了情商(emotional quotient,简称EQ)这个术语。  相似文献   

15.
梁亮  吴明证 《应用心理学》2009,15(4):334-338
探讨了婚姻关系中自尊、情绪表达、情绪表达冲突与婚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186名被试完成了自尊、情绪表达、情绪表达冲突与婚姻满意度问卷。结果发现:低自尊导致了高情绪表达冲突,且高情绪表达冲突不利于伴侣的情绪表达和婚姻满意度;自尊通过情绪表达和情绪表达冲突影响婚姻满意度;男性的情绪表达冲突高于女性,且自尊通过情绪表达冲突影响婚姻满意度的间接效应在男性中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美国著名家庭经济学家海伦·科特雷克,在《通向健康之路》一书中,较为详尽地剖析了负性情绪影响体内营养素吸收利用的机理。他认为,人的负性情绪是防不胜防的。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际关系复杂、工作压力沉重,使很多人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的各种纠纷中,较长时期忍受煎熬,从而产生紧张、抑郁和忿懑。这些负性情绪可使体内营养素的吸收利用发生3种恶性循环:一、紧张造成的恶性循环:在紧张状态下生活的人,心跳加快,血流加速。这种加大负荷的运行本身就必然消耗大量的氧和营养素。何况,处于紧张状态下的人体各脏腑器官,特别是全身肌肉,在消耗比…  相似文献   

17.
孙五俊  姜媛  方平 《心理科学》2021,(1):230-236
摘 要 积极和消极情绪的同时体验,即混合情绪,是生活中常见的情绪状态。健康应对的共激活模型、情绪动态模型和积极比模型一致认为混合情绪与心理健康之间呈现非线性的关系,适当的混合情绪有利于个体在困境中全面加工和整合信息,寻求意义,获得控制感,进而实现健康应对和心理症状改善,获得幸福感。未来研究应关注对非线性关系的精确描述;低压力或非压力情境下混合情绪的意义;进一步研究混合情绪促进心理健康的内部机制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情绪刺激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萍  陈琦鹂 《心理科学》2008,31(2):424-426
情绪刺激材料是诱发实验性情绪的重要工具.根据呈现的通道不同,现有的情绪刺激材料可分为视觉刺激材料、听觉刺激材料、嗅觉刺激材料以及多媒体材料等,其中以视觉刺激材料最为常见.随着情绪研究的深入,情绪刺激材料的规范化标准化研究是情绪研究中须待重视与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情绪与决策的关系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5  
该文对情绪与决策关系的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早期的决策理论完全排斥情绪的影响作用,研究者们热衷于建立理性决策的数学模型;自Kahneman和Tversky提出前景理论后,产生了以预期情绪为主的后悔和失望理论,以及主观预期愉悦理论;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神经科学和社会心理学家们对情绪与认知关系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意识到决策过程中不仅存在作为效用的预期情绪,还存在“即时”情绪,它们可以在没有认知评估参与的情况下产生,可以反过来影响认知评估,可以直接影响决策行为。  相似文献   

20.
与中性信息相比,情绪信息会引起更快更多的注意并具有一种认知加工上的优先权.在注意实验中,与不带情绪色彩的刺激相比,具有情绪意义的刺激更能吸引注意或占用注意资源且引起注意偏向.个体对情绪信息的适度偏向具有重要的社会生活意义.本文介绍了情绪注意偏向的注意成分理论、图式理论、注意资源理论和平行分布处理(PDP)模型,并分别对抑制范式下以不同情绪材料展开的正常被试和特殊被试的情绪注意偏向研究进行了总结概括,同时指出了未来在抑制范式下利用ERPs、fMRI新技术研究不同被试群体情绪与注意关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