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选取了9篇有关下岗职工SCL-90的研究成果进行元分析。元分析结果发现,下岗职工在“人际敏感”这个因子上没有影响外,在其余8个因子上都有很大的影响。这8个因子的平均效应值在0.21到0.66之间均属于中效应,说明我国下岗职工的心理健康状况比全国常  相似文献   

2.
中国公安机关警察心理健康状况的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元分析考察中国公安机关警察基于SCL-90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元分析共纳入文献67篇, 研究发现:(1)警察心理健康状况较正常人差, 两者在绝大多数因子上差异显著, 只有在与常模一比较时在人际敏感因子上效应量没有达到显著(d = 0.05, p = 0.142 > 0.05)。(2)警察心理健康状况与军人相当, 两者在5个因子存在显著差异(d = −0.16~0.21, p = 0.000~0.041 < 0.05), 但是绝大多数效应量都在小范围以内。(3)除性别外, 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警种、地区、样本容量等因素对研究结果有影响。以后的调查研究应该注意这些变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军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元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冯正直  戴琴 《心理学报》2008,40(3):358-367
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入探讨军人的心理健康状态。通过文献查阅收集了77篇用SCL-90作为测评工具的关于军人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样本量为56164人,根据被试情况把这些研究分为两组,一组为军事应激条件下的军人,另一组为非军事应激条件下的军人,分别对两组研究进行了元分析。研究发现非军事应激条件下军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军人常模差不多;军事应激条件下军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应激前高于军人常模,应激中低于军人常模,应激后与军人常模差不多。其中城镇驻军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高原驻军,高于边防驻军;应激中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应激后,低于应激前;地域、人员类别以及应激水平等因素对军人SCL-90得分有显著影响。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显示本研究的稳定性较好,没有发表偏倚。表明中国军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非很差;与金华等的地方成人常模和蔡心培的国家军用标准相比,王焕林19662人的军人常模更适合于做军人的比较标准;地域、人员类别以及应激水平等因素对SCL-90得分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SCL-90对566名教师的心理健康受损情况的调查研究表明:总均分≥2者,占教师总人数的14.2%。从单项因子看,依因子分大于2者所占百分数由少至多依次是精神病性、恐怖、焦虑、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偏执、敌对等,有30.6%的教师有强迫症状。男性教师与女性教师、中学教师与小学教师、任课教师与行政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大体相当。乡村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远远低于城市教师,1~10年教龄的教师远远低于1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  相似文献   

5.
过去十年中学生SCL-90调查结果的元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范会勇  张进辅 《心理科学》2005,28(6):1424-1426
选取31篇有关中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报告,这些报告都用了90项症状自评量表(简称SCL-90)。用元分析方法对报告的数据进行了重新处理和分析。结果发现(1)平均效果量在-0.44到-0.15之间,即是以中学生常模为标准,以往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学生心理并非不健康。(2)报告质量效应和出版年代效应显著,分别能解释效果量变异的26.6%和19.7%。显示原始报告的出版年代、发表刊物的等级等特征对其报告的SCL-90得分有系统影响。(3)出版年代效应显著显示以往研究报告SCL-90得分可能有随年代的推进而上升的趋势,但上升的原因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6.
邓丽芳 《心理科学》2013,36(1):229-234
[摘要] 目的:探讨近10年中国飞行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搜索2001-2010年10年间所有用SCL-90量表研究中国飞行员心理健康的文献,对符合要求的文献用元分析和横断历史研究的方法进行重新处理和分析。结果:(1)2000年到2001年飞行员SCL-90得分增加,2001-2009年飞行员SCL-90数据呈U型曲线,05年得数最低,09年得分最高,其中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四个因子的分数在这十年中的变化显著;(2)SCL-90各因子的平均效果量在-0.27到-0.46之间。其中“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四个因子与一般成人常模差异不显著,其余五个因子均与常模差异显著,且分数要低于常模;(3)民航飞行员SCL-90的各个因子得分要低于军事飞行员,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SCL-90评定结果分析及其常模的建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机抽取厦门市10所中学5251名中学生为样本,对SCL-90进行项目分析、信度和效度检验,并运用验证性因素分析探讨该量表结构的适合性;建立厦门市中学生SCL-90的性别与初高中常模并与已有的常模作跨时间和地域的比较。结果表明:SCL-90的同质性信度为0.97,分半信度为0.94,一阶和二阶验证性因素分析的各指标均有较为理想的拟合;有59.0%的中学生存在各种轻微的不良心理反应,有16.1%的中学生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症状,这些心理症状主要表现为敌对、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和焦虑并存在不同程度的性别和年级差异;SCL-90的评定结果存在时段和地域差异,持续时间和强度是该量表使用和结果解释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心理健康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辛自强  张梅  何琳 《心理学报》2012,44(5):664-679
自恢复高考至今, 中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进步, 这一历史时期大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变化呢?本研究对1986至2010年间237项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研究报告进行了横断历史的元分析, 以考察这些研究(被试为30多万名大学生)所测心理问题的9个因子得分随年代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SCL-90各因子均值与年代之间均呈负相关, 年代可以解释9个因子4%至36%的变异; 25年来9个因子均值分别下降了1%至13%, 其中偏执、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因子变化较明显。这说明25年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逐渐减少, 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整体水平逐步提高。(2)25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主要体现在大学一年级以上的学生上, 而且重点大学学生(较之非重点大学)、城市生源学生(较之农村)、男生(较之女生)的心理健康改善更快。  相似文献   

9.
衣新发  赵倩  蔡曙山 《心理学报》2012,44(2):226-236
使用1990~2007年18年间的142组数据, 以横断历史研究的元分析方法, 研究了108736位中国军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随年代的变化趋势。这些数据来自94篇相关研究报告, 这些研究都使用了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心理健康的测评工具。结果发现:(1)世纪之交的18年间, 中国军人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好; (2)18年间, 中国军人在“人际敏感”方面变化最大, 而在“躯体化”方面变化最小; (3)18年间, 中国军人在“恐怖”方面最没问题, 而在“强迫症状”和“人际敏感”方面所表现出的问题一直突出; (4)中国独生子女军人(N = 1944)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非独生子女军人(N = 2649); (5)中国城市籍军人(N = 7808)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农村籍军人(N = 11459); (6)中国高中学历军人(N = 10189)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初中(N = 8407)和大学学历(N = 863)的军人。  相似文献   

10.
特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特区886名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检测,探讨了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自1999年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出台以来,我国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变迁,本研究对106篇1998至2015年间采用SCL-90量表的研究进行了横断历史元分析,考察了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随年代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SCL-90量表中9个因子的分数均值均与年代呈负相关,年代对各因子变异的解释在4%至16%之间;1998年到2015年这18年来,各因子均值平均下降范围(效果量d)在0.24至0.55个标准差之间,其中强迫、抑郁和精神病3个因子均值变化尤为明显。这表明贫困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的状况在缓慢提升。(2)与中部地区相比,东部和西部地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18年来提高更明显。(3)虽然不同性别贫困大学生各因子历年变化差异并不明显,但女生抑郁和精神病两方面改善略快。此外,普通元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贫困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要好。  相似文献   

12.
回顾目前近5年我国医生的心理状况实证性研究,以了解医生的心理健康,通过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得到30篇文献,9篇符合纳入条件,采用Meta统计方法分析数据。结果显示,近5年我国医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全国常模,SCL-90症状自测量表中有8项高于普通成年人,其中以焦虑和偏执郁最为严重,其次为抑郁,强...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为探索常驻高海拔地区军人心理健康水平如何随社会年代变迁而改变,运用了横断历史元分析的方法,对1993年至2013年38篇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文献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考察了11454名常驻高海拔地区军人在该量表上9个因子得分随年代变化的趋势.结果发现:(1)SCL-90的7个因子均值与年代负相关,且不受期刊类型等的影响.20年来,7个因子下降了5%~15%不等.其中,强迫变化最大,抑郁、焦虑、人际敏感、偏执和精神病性均变化明显.这说明,常驻高海拔地区军人心理健康虽有所波动但整体水平逐步提升,变化幅度大致属于中等程度.(2)当年军费占GDP比值、居民消费水平指数与SCL-90部分因子均值负相关显著;5年前的居民消费水平指数与7个因子显著负相关.这说明,国防建设的经济投入和居民消费水平可能是影响常驻高海拔地区军人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Background: The social challenges that non-binary people experience, due in part to social intolerance and the lack of validation of non-binary gender identities, may affect the mental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his population. However, studies that have distinguished between non-binary and binary transgender identities are lacking.

Aim: To compare the mental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of a community sample of non-binary transgender adults with controls (binary transgender people and cisgender people) matched on sex assigned at birth.

Method: A total of 526 participants were included. Ninety-seven were classified as non-binary and were compared with two control groups: 91 people classified as binary and 338 cisgender people. Only transgender people not on gender affirming hormone treatment or who had not undergone gender affirming surgery were included. Participants were invited to complete an online survey that included mental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measures.

Results: Non-binary people reported significantly better mental health than binary transgender people, but worse than cisgender people. Overall,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non-binary and binary transgender participants assigned male at birth and transgender females, but non-binary assigned males at birth had better scores on the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domains of quality of life than transgender males. Quality of life was better across all domains in cisgender people than transgender groups.

Conclusion: There is an inequality with regard to mental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non-binary (and binary) transgender people and the cisgender population that needs to be addressed. The better mental health scores in non-binary people may reflect lower levels of body dissatisfaction among the non-binary population. Mental health problems and poor quality of life are likely to have social causes and hence legislative measures and broader government-led inclusive directives should be put in place to recognize and to validate non-binary identifying people.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维度的初步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构建出教师心理健康的八个维度,编制了初测问卷,对初测问卷的结果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形成了六个维度6、1个项目的正式问卷,对正式问卷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得到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六个维度是:挫折应对问题、职业倦怠、人格障碍、躯体症状、社会适应问题和人生态度问题。对问卷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中小学教师在这六个维度上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6.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我国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旨在解决社会心态培育和心理建设问题,并按心理规律开展社会治理。然而这一概念的“应然意涵”是否在全国各地的建设实践中得以贯彻,仍有待探讨。本研究收集了反映全国12个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地区实际工作情况的网络文本资料,按照组织架构、工作模式等6个一级指标以及其下的23个二级指标,对资料进行编码以描述各地建设的“实然状况”。文本分析结果显示:(1)各试点地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定位“心理健康”倾向严重;(2)社会心理服务整体上仅偏重“风险防控”工作;(3)社会心理服务与社会治理关系错位。总之,全国各地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实然状况”与“应然意涵”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7.
We examined individual mental health problems (depression, conduct disorder, and substance abuse) and social environment (family, peer, and neighborhoo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sexual risk behaviors of male and female adolescents. Interviews with 778 adolescents, aged 14 to 18, showed that both mental health problems and social environment were related to adolescents' involvement in sexual risk behaviors. Conduct disorder symptoms, substance abuse or dependence symptoms,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eer misbehavior and neighborhood problems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risky sexual behaviors. Peer misbehavior was a particularly strong factor related to sexual risk behaviors for youths who lived in neighborhoods with multiple problems. The only gender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age, with older males more likely to report engaging in high risk sexual behaviors. This study suggests the utility of multidimensional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to deal with various adolescent problem behaviors, including risky sexual behaviors,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ir social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