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姚琦  马华维  阎欢  陈琦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10):1647-1659
以社交网络的典型代表Facebook为例, 以社交网络用户个体行为为着眼点, 从个体使用社交网络的动机、社交网络用户个体行为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因素和结果变量四个方面, 梳理国外心理学领域有关社交网络的最新研究成果。今后研究可以在社交网络用户个体行为的测量、样本代表性、线上和线下社交网络的交互作用、具体人格特质变量的预测作用以及对社交网络功能的动态考察等方面推进已有研究。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和有意创业行为的整合模型,本研究探讨了主动性人格与创业准备行为的关系,以及创业意向的中介效应和创业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对165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主动性人格正向预测创业准备行为;(2)创业意向在主动性人格和创业准备行为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创业社会支持调节主动性人格通过创业意向预测创业准备行为的前半段,预示着高创业社会支持可能会增强主动性人格对创业意向的积极影响,进而促进创业准备行为。研究结果反映了个体特质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对如何科学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创业准备行为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网络人际信任是人际信任在网络交往中的延伸.网络人际信任表现出脆弱性、认知性的特点,其产生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持续过程.网络环境因素、网络使用行为、个体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影响网络人际信任水平;此外,网络人际信任对个体网络自我表露、知识共享、行为决策以及团队合作等网络行为起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并提出未来应基于网络人际信任的特点开展深入研究,明晰网络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创业倾向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范巍  王重鸣 《心理科学》2004,27(5):1087-1090
本文是有关个体创业倾向与其社会环境、个性特征以及其它相关因素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个体的个性特征以及环境、背景等因素对其创业倾向的影响。研究以国际前沿的理论为基础,以建立个体创业倾向的影响因素模型为目标。来研究个体创业倾向与社会环境、个性特征等影响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网络欺负中的旁观者是指“目击网络欺负事件的个体”。旁观者目击欺负后的行为反应可以分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影响旁观者行为的因素有旁观者的个人特质(冲动性、外向性和开放性)、旁观者的心理因素(同理心、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和孤独感)、受欺负个体的自我表露程度和生态环境中的关系等。旁观者效应、道德脱离和旁观者干预模型可以对旁观者目击网络欺负事件后的反应进行解释。未来可以从具身认知、脑神经机制、跨文化和网络环境塑造等方面作出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对315名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他们前创业行动的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研究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大学生前创业行动的参与度较为积极,但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而且,大学生的前创业行动受到了创业效能感、创业意愿和个体背景等内部因素的影响; 以及受到了创业政策熟悉度、大学生家庭所在地创业环境等外部变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对高校针对性开展创业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武汉三所高校大一至大四491名全日制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问卷》、《自尊量表》、《网络空间人际信任问卷》和《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网络社会支持、自尊以及网络人际关系情况进行调查,探讨自尊是否在网络社会支持和网络利他行为之间存在中介作用,以及这个过程是否受到网络人际信任的调节。结果显示: (1)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能够显著正向预测网络利他行为;(2)自尊在网络社会支持和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网络人际信任在网络社会支持与自尊之间起调节作用。即在高网络人际信任水平下,网络社会支持能正向影响个体自尊水平;在低网络人际信任水平下,网络社会支持对个体自尊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以往多数研究强调妒忌的消极影响,却没有对妒忌的积极影响给予足够重视。在厘清妒忌内涵的基础上,从个体、领导、团队和组织四方面分析恶意妒忌和善意妒忌的影响因素,明确应得感和控制感对领导、团队和组织因素与两种妒忌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揭示两种妒忌和业绩表现、破坏性行为之间的不同作用机制。未来研究可以在如何测量两类妒忌,妒忌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被妒忌,以及核心自我评价、面子、中庸思维和社会网络在妒忌产生及其影响过程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扩展。  相似文献   

9.
对网络成瘾大学生注入情感因素的团体辅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现代信息社会的一个负面影响,网络成瘾也逐渐成为大学校园中令人堪忧现象,愈来愈引起人们关注和研究.本研究试图通过现场实验方法,探索注入情感因素的团体心理辅导模式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干预的有效性.结果发现,通过该模式辅导训练,实验组大学生在网络成瘾、自尊、感情与社会孤独、认知情绪调节等方面都得到显著的改善.这表明注入情感因素的团体辅导模式对矫正大学生的网络成瘾行为是有效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拟探讨社会排斥对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和道德同一性的调节作用。对769名大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1)社会排斥与网络偏差行为呈显著正相关,与自我控制呈显著负相关;自我控制和道德同一性均与网络偏差行为呈显著负相关;(2)社会排斥对网络偏差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且自我控制在这一关系中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3)社会排斥对网络偏差行为的直接预测作用以及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均受到道德同一性的调节,且这两种效应在道德同一性水平较低的群体中都更为显著。本研究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明晰网络偏差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发生机制,而且对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预防和干预还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考察未来时间洞察力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量表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对756名高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未来时间洞察力、领悟社会支持、自尊、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社会支持和自尊在未来时间洞察力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具体为三条中介路径:一是社会支持的单独中介作用; 二是自尊的单独中介作用; 三是社会支持和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拓展了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乐国安  张艺  陈浩 《心理学探新》2012,32(2):146-152
为了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者以全国30所高校5000多名大学生为被试,对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在性别、奖学金获得次数、学生干部经历、出生地上均存在一定差异。大学生主客观条件中的性别、学校性质、创业兴趣、创意能力改善对创业意向有显著影响。创业教育和创业环境认知的引入对于预测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均有增量效度,能够在个体的主客观条件以外解释个体创业意向的变异。在大学生认知中,影响创业成功的因素主要由客观背景资源、主观能力经验和外部宏观环境3个因子组成,其中主观能力经验的作用排在首位。  相似文献   

13.
叶宝娟  方小婷 《心理科学》2017,40(6):1442-1448
本研究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揭示了创业环境"怎样"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及这种影响"何时"更强或更弱。采用创业环境量表、创业动机量表、创业意向量表对647名大学生进行研究。研究显示:(1)创业动机在创业环境与大学生创业意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2)性别调节了创业环境通过创业动机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的中介过程的前半路径。因此,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研究结论对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证价值。  相似文献   

14.
According to a recently proposed synthesis, social loafing, social facilitation, and deindividuation can be viewed as different ways of arranging social consequences (B. Guerin, 1999). The effects of such arrangements have been measured in past research as productive output (social loafing and social facilitation) or as antinormative behaviors (deindividuation), but all 3 effects are manipulable by changing individual identifiability, evaluation, social identity, task difficulty, and presence in a group. The synthesis also predicted that these same variables would apply to other measures and other arrangements of social consequences. To this end, in the present 2 experiments, the author varied the arrangements for consequence diffusion in a competition situation by varying small and large competing groups and measured productive output and antinormative behaviors simultaneously. The 2 experiments showed social-consequence effects in competition situations with college students, giving further support for the social-consequence synthesis and the idea that the verbal naming of phenomena in social psychology is arbitrary.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According to a recently proposed synthesis, social loafing, social facilitation, and deindividuation can be viewed as different ways of arranging social consequences (B. Guerin, 1999). The effects of such arrangements have been measured in past research as productive output (social loafing and social facilitation) or as antinormative behaviors (deindividuation), but all 3 effects are manipulable by changing individual identifiability, evaluation, social identity, task difficulty, and presence in a group. The synthesis also predicted that these same variables would apply to other measures and other arrangements of social consequences. To this end, in the present 2 experiments, the author varied the arrangements for consequence diffusion in a competition situation by varying small and large competing groups and measured productive output and antinormative behaviors simultaneously. The 2 experiments showed social-consequence effects in competition situations with college students, giving further support for the social-consequence synthesis and the idea that the verbal naming of phenomena in social psychology is arbitrary.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大学生社会性发展水平评定量表》对60名被试进行研究,区分出社会性发展良好、中等和迟滞的被试。接着采用行为实验的方式考察社会性发展水平对被试交往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社会性发展的总体水平只对被试与女性互动对象互动的面部表情上产生影响,而社会性认知、社会性情感和社会性行为水平对被试与不同性质个体互动的某些行为上产生影响。第二,社会性发展的总体类型对被试面对不同互动对象的同一行为反应上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有限,仅在面部表情上表现出性别差异;而社会性认知发展类型和情感发展类型对不同互动对象的同一行为表现出有限的影响。第三,社会性发展迟滞的大学生在实验中表现出对实验任务冷漠或过度热情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和网络社会支持的关系,关注感恩和社会认同的作用,并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采用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网络社会支持量表、社会认同量表和感戴量表对442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表明:(1)网络社会支持能显著正向预测网络利他行为;(2)感恩在网络利他行为和网络社会支持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社会认同在感恩对网络利他行为的正向预测中起加强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揭示感恩等个体因素在网络社会支持对网络利他行为影响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自我控制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于国庆 《心理科学》2005,28(6):1338-1343
时代进步呼唤自强精神,大学教育强调自我教育,个人发展需要自我管理。本研究以大学生为对象,探讨自强精神、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共同关键即自我控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提出了一种整合的自我控制自组织理论构想。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团体焦点问题访谈、结构式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建模等实证分析,揭示了大学生自我控制内部要素、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机制.总体上印证了理论构想。结论:自我控制是以自我为主体,在由生命圈、社会圈和字宙圈组成的立体三维时空中,以个人身心和行为、外在环境和事件为对象,以实现个人、社会和字宙内外和谐发展为原则目标的,自我觉醒、自我规划、自我执行、自我评估、自我激励、自我校正的动态阴阳变化自组织系统。该研究提出的理论及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以83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共情倾向和受害者可识别性对大学生捐款意愿的交互效应及内在机制。结果表明:(1)对低共情倾向的大学生,受害者可识别性对其捐款行为不存在显著影响,对高共情倾向的大学生,受害者可识别条件下的捐款意愿显著高于不可识别条件;(2)受害者可识别性通过增加高共情倾向大学生的同情反应,进而增强其捐款意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