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唐纪宇著,人民出版社2016年12月出版,全书共324页,37万字。本书是作者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补充而成,系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该书包括上下两篇,上篇"解释学研究"是对程颐经学观点与解经方法的总结,下篇"哲学研究"是对《周易程氏传》内蕴哲学思想之阐释。上篇中,作者按研究对象分为三章。第一章"《易传序》疏解",顺序疏解了《周易程氏传》卷首  相似文献   

2.
《周易》是一部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具有独特地位的著作。从某种意义说,中华古文明的诸多要素大都可以在《周易》中找到其渊源所自。因此,近年来的文化反思很自然地重新引起了人们对《周易》的关注,推动了《周易》研究的深入。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吕绍纲先生新著《周易阐微》(以下简称《阐微》),就是其中一项重要成果。《阐微》以10章35万言的篇幅,对《周易》一书的性质,《周易》之筮占、象数、《周易》的历史学意义、《周易》的作者、《周易》与道家的关系、《周易》经传的哲学思想诸问题,探颐索隐、辨微勾玄,作了全面的、深湛的研究。《阐微》内容宏富,创获颇丰,以下仅能择其大要,谈几点感想。  相似文献   

3.
新书架     
《阜阳汉简〈周易〉研究———附 :〈儒家者言〉章题〈春秋事语〉章题及相关竹简》  韩自强著 ,世纪出版集团上海古籍出版社 2 0 0 4年 7月出版。全书 2 4 .6万字 ,16开本 ,2 0 7页。阜阳汉简《周易》是1977年西汉汝阴侯夏侯灶墓中出土的汉简之一。本书作者亲自参加了阜阳汉简的发掘工作 ,并从事整理研究工作历时 10年之久 ,最终有了此单行本专著的问世。全书主要包括四部分 :一、阜阳汉简《周易》照片及摹本。二、阜阳汉简《周易》释文。阜阳汉简《周易》共整理出残简 75 2片 ,计 3119字 ,其中属经文的有110 0字 ,属卜辞的有 2 0 0 9字。…  相似文献   

4.
廖名春著,齐鲁书社2001年8月出版。全书27.7万字,379页。本书是以逼近法,以传统文献和出土材料相互发明的方法,系统而有选择地探讨《周易》经、传和易学史的一部专著。全书共17章,分为上、中、下、外四编。上编《易经探源》共4章,主要利用新出土的帛书  相似文献   

5.
《周易》思维与象棋起源及其设计思想宋会群《周易》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以讲哲理为主的典籍。《周易》思维指的是其中高度抽象和凝聚的整体思维、辩证思维、象数思维等基本的思维模式。这种稳定的思维结构模式,以极强的渗透性沉缅于人们的心理层次中,形成一种思维习惯和潜...  相似文献   

6.
《周易》的思维枢纽在"数",它是《周易》卦爻辞形式化、理性化的内在根据;通过《易传》对《周易》本经的语义转换和理论提升,《易》"数"摆脱原始思维"象数互渗"的神秘性,成为人们认识世界的思维范式。从内因说,"数"助推了《周易》古经文本的形式化、理性化;从外因说,又离不开《易传》对《周易》"筮数"原始思维的哲学突破。《周易》数物相生的思维方式实与现代"大数据"原理相通。  相似文献   

7.
以《周易》本书的确切论据,论证了《周易》写成于西周厉王末年。还以《周易》本书的确切论据,论证了《周易》是为帮助厉王复国中兴而作。由于所用的都是本证,而且相当充分,因此这些前无古人的结论都是难以动摇的。本文还突出了《周易》以退为进、以后取先、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策略,并多方面概括了“孚”的巨大作用,认为这些都是作者以之作为厉王复国中兴的强大思想武器,也发前人所未发。至于占筮对《周易》的诬枉,在本文提出的无可争辩的事实和理论面前,也彻底破产了。  相似文献   

8.
《周易》思维方式及其偏向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思维方式及其偏向发展张其成《周易》是中国最早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精髓表现在其独特的思维方式上。《周易》思维方式对中华文化有着重大的、多层面的影响。要恢复中华文明、振兴中华文化,唯有在完成以《周易》思维模式为...  相似文献   

9.
新书架     
刘大钧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全书共21万字,274页,是作者研究新近出土简帛《周易》文献的最新成果。该书分为两大部分:其一为今、帛、竹书《周易》古经文字考,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对今、帛、竹书《周易》经文中的相异之字作了深入的考证,对三类文本中经文之今、古文问题,依据传统资料作了详细的辨析。该部分是本书中作者花费功力最大之处,多有精彩之笔,是当今《周易》古经文字考辨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二则分为四部分,一为帛《易》源流蠡测,作者认为帛《易》当抄写于汉高祖之后文帝之前,是田何所传之今文易本,属周  相似文献   

10.
梁韦弦著,齐鲁书社2 0 0 3年8月第一版。全文2 6万字,36 5页。本书为林忠军主编的“历代易学名著整理与研究丛书”之一,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项目。本书包括整理和研究两部分。整理部分,在版本上以《四库全书》之《伊川易传》为底本,参校清康熙二十五年吕留良刻本、《四库全书》之《周易折中》的程传部分、清同治五年李鸿章题跋之《程氏易传》刻本,并吸取了1980年中华书局王孝鱼点校的《二程集》之《周易程氏传》的校勘成果。在标点上,该书参照同治五年李跋本的句读,中华书局王孝鱼点校本,个别处加以修正,以简体横排的…  相似文献   

11.
孔子与《周易》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发挥《周易》而作《易传》,成为儒门传道的依据。孔子看重的并非是《周易》中的占卜,而只是把它当成一部富有哲理和给人以方法的书。从儒家伦理理论的建构理路来看,《周易》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和工具,这种思维方式叫作“推类”。通过对《周易》中几个卦象的分析,可以十分清晰地看出这种思维方式发挥着儒家伦理的形上根据和立论根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萧汉明著,中国书店2 0 0 3年6月出版。全书17万字,313页。本书是朱伯主编“易学智慧丛书”之一。作者将中医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经典《周易》的学说相结合,以专题形式阐述了易学与中医学的典型相关课题。全书共分六章。首章前有任继愈先生和朱伯先生为该丛书所撰写的总序和作者的引论。第一章“医《易》会通源流概要”,作者从萌芽期、定型期、发展期和衰落期四个阶段,对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鸦片战争以后医《易》会通的历史进程做了系统回顾。第二章“《易》与中医人体生理学”,详细探讨了《易》对传统医学生理学的影响,指出深入发掘医《易》会…  相似文献   

13.
《周易》是中国哲学的源头活水,不理解《周易》就不能写好与理解好中国哲学史。以往之中国哲学史研究,由于对《周易》及汉代易学没有正确认识,导致了对中国哲学史之重要思想的系列错解。对此,我们以对《老子》第四十二章、周敦颐《太极图》与《太极图说》、二程思想和朱熹《仁说》的解读需要深切把握《周易》及汉代易学思想为列,指出冯友兰、牟宗三、劳思光等诸先生在中国哲学史研究上的缺失。新时代应该有新的真正能够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的《中国哲学史》著作,正确解读《周易》经传及其发展史是成功重写中国哲学史的最重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新书架     
《周易注释与研究》(文智)陈鼓应、赵建伟合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9年7月出版发行,745页。本书参考了近一二十年来有关易学的出土文献资料,如帛《易》、《黄帝四经》、《文子》等,对《周易》的学派归属问题,经传解译问题,文字训诂问题等提出了许多看法,力求用“以经观经,以传观传”的方法来纠正一直以来以传解经的方法。本书解《经》从筮书角度切入,解《传》则重在从哲学角度剖析。在学派归属问题上,作者一反常说,把道家思想作为《周易》的主旨。作者还在许多具体问题上提出了新的看法。如:本书认为《易传》之“经卦皆…  相似文献   

15.
《周易》是一部由思维决策的模式与解释模式的例题结集而成的书。中国数学的发展在《周易》思维模式的影响下也走上了模式化的道路。由于《周易》思维模式在一定时期具有某些先进性、合理性,因而曾使中国古代数学在早期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但在继续发展的道路上,因长期受控于《周易》模式,未能走上自身独立发展的模式化道路,终于导致中国近代数学的落后。中国古代数学的成就和近代数学的落后出于同一个原因:即由《周易》思维模式产生和长期影响下的模式化道路。成也于斯,败也于斯。它是“李约瑟之谜”在数学科学方面的部分谜底。  相似文献   

16.
试论《周易》的原初意义与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阐述了考察《周易》价值的方法,然后运用这一方法全面考察了《周易》的原初意义与现代意义。作者认为,《周易》的产生标志着中华民族抽象思维能力的关键性跃迁;《周易》的内容折射着当时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状况,记载着古代先民对于当时复杂的自然、社会和人生问题的特别关注与初步思考;《周易》的人生智慧和行为原则,反映着趋利避害和预见未来的价值取向;《周易》的思维方式汇集着当时的思维工具和认识方法,表达着最初的终极关怀和哲学意识。而《周易》所提供的始源性材料,有助于我们从根源性上来把握中华文化及其当代特点;易学史的演变与发展则为我们更好地把握历史文化发展进程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料;《周易》所表达的人生智慧和思维方式对于当今人类把握现实与面向未来也具有极为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国内外兴起一股研究《周易》的热潮。研究《周易》的人逐渐多起来了,队伍扩大了;研究《周易》的著作和文章也多起来了。其中有的是探讨《周易》同中华民族文化的关系:有的是企图从《周易》的思维方式中寻觅智慧、索求启迪,去管理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易义古象通》是明代易学研究的重要成果。该书的出现有着特定的学术背景,它既是明代象数易学复兴的产物,也是宋元以来"古《周易》"研究的重要成果。作者魏濬有意识地摆脱宋易与汉易的束缚,结合生活实理,努力从《周易》经传文字中挖掘古《易》象,并由古《易》象阐发《周易》的思想内涵,象数与义理并重,征实与创见融合,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周易》情感思维初探傅云龙,柴尚金《周易》是中国古代宇宙代数学,历史上的各种学问皆“援易以为说”。它无疑对中国古代哲学、史学、文学、宗教以及自然科学都有着重大影响。《周易》是中国哲学思维之滥觞,它提供的深刻哲理和思维方式,至今仍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  相似文献   

20.
《周易》预测中的方法论思考邱文山《周易》中的预测方法,经历代易学家的丰富和发展,已成为一个比较系统的体系,本文拟就其预测方法论方面发表自己的一孔之见,以求正于方家。一、《周易》预测中的“观象取物”方法《周易》的思维方式是中国古典辩证思维的源头,它以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