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萧汉明著,中国书店2 0 0 3年6月出版。全书17万字,313页。本书是朱伯主编“易学智慧丛书”之一。作者将中医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经典《周易》的学说相结合,以专题形式阐述了易学与中医学的典型相关课题。全书共分六章。首章前有任继愈先生和朱伯先生为该丛书所撰写的总序和作者的引论。第一章“医《易》会通源流概要”,作者从萌芽期、定型期、发展期和衰落期四个阶段,对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鸦片战争以后医《易》会通的历史进程做了系统回顾。第二章“《易》与中医人体生理学”,详细探讨了《易》对传统医学生理学的影响,指出深入发掘医《易》会…  相似文献   

2.
刘玉平著,齐鲁书社2006年1月出版。全书共23.5万字,分上下两篇。上篇析论易学思维,共分五章,第一章为《周易》概述;第二章析论汉代象数易学思维, 作者指出汉易思维的模式和主要特色在于吸取当时的天文、历法、物候等知识,以  相似文献   

3.
正朱彦民著,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年8月出版,全书263页,37万字。该书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跨学科视野下的易学丛书》(第一辑)中的一部。该书旨在以史学为视角,对易学发展史进行综括式探究。全书共8章,第一章"以史观易",梳理了先秦两汉至现当代易学研究的发展脉络,重点介绍了从古至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人物及相关传世之作。第二章"易史学观",阐述了《周易》的历史观念及其  相似文献   

4.
正杨效雷著,中州古籍出版社2017年5月第1版,全书468页,计35万字。该书并经压缩修改后纳入"跨学科视野下的易学丛书",更名为《诠释学视野下的易学》,由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于同年8月出版。该书是在作者的博士学位论文《清代易学研究》和天津市社  相似文献   

5.
<正>谷继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1月初版,全书共30.8万字,216页。该书是作者在北京大学读博期间,写作船山易学的博士论文而得之副成果,被列入"同济·中国思想与文化丛书"。王船山的易学"综罗往代,渊博浩大,……浓缩了以往易学与理学的精华,而后出以新思"。《周易外传》系船山早年著作,相较于  相似文献   

6.
张立文著,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44.1万字,464页,是张立文先生参以新的易学出土文献资料对其撰于1985年的《帛书周易注译》所作的进一步修订。该书一方面参照王明钦整理的秦简《归藏》作补正,另一方面又借鉴了濮茅左先生对战国楚竹书《周易》与马王堆帛书《周易》对勘所作的释文。该书从  相似文献   

7.
正谷继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4月出版,全书295页,属"同济·中国思想与文化丛书"之一种。作者认为,孔颖达《周易正义》乃是易学史上继郑康成与王辅嗣《周易》注疏之后不可忽视的一本重要著作。孔颖达"宗主辅嗣,博取康成"而成《周易正义》,上推天道,下明人事,可谓"有功于先圣,先驱于程朱",在汉魏易学与宋明易学之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学者欲明经通《易》,其必由此《正义》乎!"可以说研读《周易正义》是学人深入了解《周易》及其注疏的不二法  相似文献   

8.
正林忠军、张沛、赵中国等著,齐鲁书社2018年9月第1版,全书共两册,计62.6万字。该书系《明代易学史》姊妹篇,本书是国家出版基金自主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明清易学研究"结项成果。清代是易学兴盛的时代,也是易学研究的转型期。此时期易学诸家林立,历经多次变迁。本书对清代三十位兼具影响力和时代特色的易学家进行了深入研究,梳理其关于《周易》的重要  相似文献   

9.
<正>刘大钧主编,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全书共54万字,415页。本书辑录论文25篇,为2013年8月16至18日在山东大学举办的"第七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选集。此次会议延续了历届研讨会"史思并重,多元融合"的学术理念,以"易学与中国哲学文化的历史与未来"为主题,围绕三代文化与《周易》成书、《周易》文本结构与言说方式、《周易》经传哲学、出土易学文献研究、历代易学研  相似文献   

10.
马倩倩 《周易研究》2011,(2):F0003-F0003
张立文著,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44.1万字,464页,是张立文先生参以新的易学出土文献资料对其撰于1985年的《帛书周易注译》所作的进一步修订。该书一方面参照王明钦整理的秦简《归藏》作补正,另一方面又借鉴了濮茅左先生对战国楚竹书《周易》与马王堆帛书《周易》对勘所作的释文。  相似文献   

11.
台湾、港澳近些年来掀起了《周易》研究热潮。1968年11月12日,台湾政府明确规定孙中山百龄晋一诞辰这一天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节”,自此以来,文人学士莫不注重《周易》以及诗、书、礼、春秋四经的研究。一“易学应用之研究”“台湾中华民国孔孟学会”理事长陈立夫以“易学应用之研究”为题,邀约海内外精擅易学者撰写易学文稿。1975年,台湾中华书局出版了由陈立夫主编的《易学应用之研究》第一辑。1982年6月,又出版了本书的第二辑。这两部书写作历时8年,收入论文21篇,计60多万字,为近年来台湾学者对《周易》研究的主要成果。该书称:“本辑之旨,重在应用,  相似文献   

12.
<正>刘玉建著,齐鲁书社2012年1月出版。全书共22.8万字,298页。为刘玉建先生主编的汉代易学研究丛书之一。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汉代易学的理论先导———《易传》天人合一的哲学理论体系的建构。该篇分为四个部分,集中探讨了作为《易传》思想体系核心  相似文献   

13.
刘大钧教授著,四川巴蜀书社1999年12月出版发行,全书30万字,421页。该书曾于1986年初由齐鲁书社初版,旋于1988年元月再版,是年6月又予加印,是建国后第一部正面肯定象数易学并对其进行简要系统诠释的著作,对于人们了解易学的本来面目,恢复象数易学的学术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该书中,作者以《〈周易〉泛说》和《关于〈周易大传〉》为题,对“周易”一词的内涵,《周易》一书的性质、结构,《易大传》的称谓、著作年代、学术思想归属以及六十四卦排列方式等基本问题进行了简要概述与探析。在《关于<易>象》一节…  相似文献   

14.
新书架     
《理学与易学》向世陵著,长春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全书共231页,25万字。理学的理论创造与《周易》密不可分,《周易》是其重要的理论源泉。作者立足于此,对宋明清理学中与易学息息相关的五个重要方面进行了阐发。第一部分是关于宇宙的化生问题。首先阐述了邵雍以天地之数论天人生成演化的宇宙学说,  相似文献   

15.
<正>王新春著,人民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480千字,458页。刘大钧先生专门题写墨宝:"修德不堕虚拟,治经肯彰风要"。作者基于文化意识之自觉,从哲学的视域和研究方法出发,着眼于《周易》、易学的哲学史、思想史意义及其与中国哲学的关系,展开相关论述。本书的主体部分有四: 一、易学与中国哲学及其研究视阈与方法; 二、《周易》经传与易学哲学天人之学的  相似文献   

16.
梁韦弦著,齐鲁书社2 0 0 3年8月第一版。全文2 6万字,36 5页。本书为林忠军主编的“历代易学名著整理与研究丛书”之一,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项目。本书包括整理和研究两部分。整理部分,在版本上以《四库全书》之《伊川易传》为底本,参校清康熙二十五年吕留良刻本、《四库全书》之《周易折中》的程传部分、清同治五年李鸿章题跋之《程氏易传》刻本,并吸取了1980年中华书局王孝鱼点校的《二程集》之《周易程氏传》的校勘成果。在标点上,该书参照同治五年李跋本的句读,中华书局王孝鱼点校本,个别处加以修正,以简体横排的…  相似文献   

17.
吕绍纲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全书共36万字,是作者近二十年来易学论文之选编。此书“廊庑阔大,涵盖甚广”,共分为五编,计二十三篇,另有附录五则。第一编“我与周易”,讲述了作者学易之师承和基本易学观,主张治易要分清义理、象数两派的界限,坚  相似文献   

18.
郭或先生著,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 5月出版发行,全书 22万字,243页。刘大钧教授为本书题写书名,李申教授为之作序。《周易》是一象数义理合一的模式,历代以象数解《易》的著作有之,但以易图系统解释《周易》卦爻辞的著作却并不多见,为此作者系统摘录了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三部著作(即宋郑东卿《周易疑难图解》、明刘定之《易经图释》、清黄宗羲《易学象数论》)中的有关资料,并附按语略加解说,读者由此可对以图释经的方法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此为该书卷一之内容,题为《易经》六十四卦象解”。前人(特别是宋人)为解说《…  相似文献   

19.
新书架     
《周易研究》2013,(1):97
《张政烺论易丛稿》简介张政烺著,李零等整理,中华书局2010年12月出版,《易学考古与中华文明》丛书系列之一。全书约30万字,340页。又有《张政烺文集》本,名为《论易丛稿》,中华书局2012年4月出版。全书分上、下二编。上编是已刊稿,按时间顺序收录张政烺先生已经发表的关于马王堆帛书《周易》及商周数字卦研究的六篇文章。  相似文献   

20.
正丁四新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2月第1版,全书274页,计17.7万字,为"出土文献与早期中国思想新知论丛"之一种。作者认为,"国内的易学研究,……实始于出土易学,始于所谓数字卦问题",大量易学材料的发现,丰富了易学知识,提出了新的易学问题。本书分三编,共九章,由作者发表过的九篇论文略加编辑、润色而成。第一编分两章。"从出土材料论《周易》卦爻画的性质和来源"认为《周易》卦爻画的来源经历了从五十五数揲蓍法到五十数揲蓍法,从爻体六、一(七)到一(七)、八的演变,今本及出土诸本《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