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杨松 《伦理学研究》2013,(2):54-58,141
摩尔在《伦理学原理》中关于"善是非自然性质"这一观点的阐述并不令人信服,遭到了布劳德等人的批评。摩尔在与他人的讨论中,一方面承认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吸收他人的合理见解,思想上产生了不小的变化。尽管摩尔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自己的问题,但是就其对西方元伦理学的贡献和其"踏实求真"的学术态度而言,他仍然不失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2.
一、思想背景 1929年秋A.J.艾耶尔来到牛津时,他并没有想到要成一名职业哲学家。他读过两本哲学著作,一本是罗素的《怀疑论文集》(1928),一本是摩尔的《伦理学原理》(1903)。这些选择有着重要的意义。艾耶尔总是把自己看作罗素的继承人,他效法罗素的思想,包括其内容反其轻率的表达;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他还效法罗素的生活方式,包括其政治态度和恋爱方式。他从摩尔那里得到的显然要少得多,尽管他也很尊重摩尔,正如《语言、真理和逻辑》序言中所表明的那样。一个重要的相似之处是,摩尔和艾耶尔都是由于其他哲学家的主张而非哲学以外的数学或科学问题、历史或日常生活问题而引发进行哲学思索的。 在20年代,正统的唯心主义在苏格兰以外的地方或多或少已经灭绝。普里查德在1915年发表于《心》上的一篇文章中激烈地批判了罗素的知识论,而且他和约瑟夫都坚持敌视罗素的逻辑。普里查德认为,作为一个伦理推断论者,摩尔是那些在道德哲学中犯了根本错误的人当中的一个。普里查德晚年出版了唯一的一部著作《康德的认识论》(1909),约瑟夫的主要著作《逻辑导论》出版于1916年。  相似文献   

3.
一 历史背景 1923年,法国人,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施韦兹在他的《文化哲学》一书中发表了一个大胆的观点:不仅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而且万物之间也是平等的。传统伦理学对于善的理解过于狭隘,今天应当对它进行扩展。凡是维护生命、完善生命和发展生命的行为都是善的。他还指出,  相似文献   

4.
罗素与他曾遇见过的,并就哲学问题进行过交流的好几位实用主义哲学家相互影响。这些相互影响同罗素与他的朋友和合作者如摩尔、怀特海、维特根斯坦等之间的相互影响性质不同。这是一种敌对的性质。事实上罗素与唯心主义者的相互影响也是如此。不同的地方只在于罗素本人曾经历新黑格尔主义这一阶段。至于就实用主义来说,罗素自始至终把它作为对手,实用主义者的主张对他来说是不相容的。尽管罗素自己思想发展过程中在这一点上没有改变过,但是,正如我们将看到的,他思想上的变化使他比他自己承认的更接近这些实用主义的观点。1896年,罗素在他第一次访问美国时结识了詹姆斯和皮尔斯。后来罗素又从W.维尔比(Welb  相似文献   

5.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尼各马科伦理学》(以下简称《伦理学》)中提出了两种不同的幸福观:涵盖论(inclusive notion)认为幸福是各种德性与外部善的复合体,理智论(intellectualist notion)将幸福完全等同于思辨。已有大量的笔墨用于辩论亚里士多德究竟同意哪种观念以及这两种观念是否和怎样能够调和起来。相关的一个争论是《伦理学》是否以及如何是一个统一的、延续的作品。因为许多注释家支持这种观点: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第1  相似文献   

6.
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总是与思想者对问题的探求紧密相连。在现代西方哲学和伦理学的发展历程中,哲学家和伦理学家对问题的发掘和探究尤为明显。作为现代西方元伦理学的开创者,G.E.摩尔(G.E.Moore)即表现出了强烈的问题意识,他以问题为契机展开其伦理学体系的理论进程;这一点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综观摩尔的伦理学,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主要有两点,即问题和分析。摩尔伦理学研究的突出特色首先表现在他对问题的重视上。经粗略统计,摩尔在《伦理学原理》一书中至少提出了114个问题(当然包括那些重复的提问),或者说至少有114处采取了疑…  相似文献   

7.
虽然G.E.摩尔是现代西方元伦理学的开创者,但在他的伦理体系中包含了丰富的实践伦理学的内容。他的实践伦理学具有后果论的性质和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不仅如此,摩尔还试图在行为功利主义和准则功利主义之间进行折中;最后,摩尔的实践伦理学具有怀疑论、不可知论的性质。实际上他是以元伦理学(分析伦理学)的方式来研究这些内容的。  相似文献   

8.
柏拉图的伦理学中最高的概念是"善的型",也就是"善本身"或者"至善"。他从未阐明"至善是什么",甚至认为这只能是一个留给读者的谜语。通过梳理《国家篇》、其他对话和书信中关于至善的线索,基于文本分析和语境还原,有可能追索"至善之谜"的答案。至善不仅在柏拉图的元伦理层次上扮演了基础性的角色,而且在共同体的政治哲学、美德伦理学、教育哲学等方面都有重要启示,因而可以透过多维度对其进行把握。  相似文献   

9.
彭佐(Punzo),1935年生,1962年获美国圣 ·路易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任该大学哲学 系主任。专攻政治哲学、伦理学,著作有《自然 主义反思:伦理学导论》等。 记者:《道德与文明》杂志是中国伦理学会和天津社会科学院合办的伦理学专业刊物,发行四万余份。今天,我们十分高兴能采访彭佐先生。首先,我们想请您谈一下八十年代以来美国的伦理学主要在研究什么问题。 彭佐:这段时间的跨度很长。总起来看,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好与坏、善与恶的基础是什么;二是善的手段是什么,或者说善与恶是如何合理的。现代伦理学从反对休谟开始,通过康德,经过语言分析学派的摩尔、史蒂文森,最后的倾向是返  相似文献   

10.
赫勒后期思想的发展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基于20世纪80年代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背景,二是伦理学的转向。它集中表现为赫勒在《一般伦理学》中对人的生存偶然性与道德普遍性之间张力的哲学探讨。本文结合赫勒后期的其他著作,通过对《一般伦理学》的解读,指出赫勒的伦理学仍然是一种基于"善"的伦理学,或走向"善"的后现代伦理学,其中"好人存在,他们究竟何以可能"这一命题是其前提设定,由此也决定了其伦理构思必然带有某种道德乌托邦的色彩。  相似文献   

11.
摩尔所谓"自然主义谬误"批判的是将"善"这种非自然的属性直接等同于快乐、进化以及实存等这些非价值属性的自然物,但他并不否认可以从这些具体的善事物或手段善中推导出善本身;斯蒂文森的温和情感主义虽然强调态度分歧对于信念分析的根本性和相对独立性,但并不否认部分态度分歧对于信念分歧的依赖性和共存性;黑尔作为元伦理学向规范伦理学复归的一个重要代表,更是有意弥合事实与价值的裂痕,强调道德语言的普遍规定性,强调作为社会事实的社会制度对价值评价的决定性和基础性作用。因此,通常所认为的元伦理学关于不能从"是"推出"应该"的结论,实际上是对元伦理学观点的误读,而这种误读也同样发生在休谟身上。  相似文献   

12.
波普认为,抽象的哲学认识论并非远离政治的;恰恰相反,不论自觉还是不自觉,认识论观点和政治观点是相互影响的。他赞成罗素的看法,认为否认客观真理的相对主义和实用主义可以成为法西斯主义的理论根据。波普宣称他的认识论观点和他的自由主义政治信念是密切关连的,而且这一关连又是自觉的。他在《自传》中写道,他的自由主义政治信念是促使他发表《科学发现的逻辑》的部分原因,而其后发表的政治哲学著作(《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和《历史决定论的贫乏》)则是从《科学发现的逻辑》“生长”出来的。下面介绍波普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13.
罗素《哲学问题》序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素的《哲学问题》是几代哲学学生的必读之物。在该书中,他并没有探讨所有的哲学问题,而仅限于他认为自己可以肯定而且能有所建树的那些问题,他主要涉及的是知识论,即考察我们能说知道或有理由相信的那部分哲学分支。在此基础上,他得出了某些令人瞩目的有关所有事物的终极类别的结论。他并没有探讨伦理学以及有关心灵和行为的各种经典问题,如自我的本性或意志自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当18世纪下半叶以感性论为依据的利己主义伦理学风蘼莱茵河西岸时,“哥尼斯贝格哲人”——康德则在他先天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伦理思想,把道德的纯洁性和严肃性提到了重要的位置。现将我国近十年对康德伦理学的研究状况概述如下: 一、对康德伦理学的评价 1、康德是否是唯动机论者主要有两种观点。(1)康德是唯动机论的典型代表。因为他曾说过“善良意志本身就是善的”否认行为结果对道德价值的意义。有论者进一步指出:  相似文献   

15.
纳斯鲍姆在《善的脆弱性》一书中以“运气”对好生活的影响为主线,考察了亚里士多德为经验立场之下的实践智慧进行辩护的理由.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神目观”不同,他重视偶然的灾难等不可抗拒的因素对人类的好生活的影响.好生活本来是具有脆弱性的,纳斯鲍姆分析了人面对这种脆弱性表现出来的实践智慧.在这种情况下,好生活的特点是不可通约的、多元的、不确定的,实践智慧的洞察力也是非理性的、非演绎性的.只有这样,伦理学才是以人类为中心的.这也表明了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巨大张力.  相似文献   

16.
真之同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一般认为布拉德雷提出一种真之一致论,并在这一点上把他的哲学与被认为赞同真之符合论(a correspondence theory of truth)的分析哲学先驱穆尔和罗素的观点进行对比。S.坎德利施(Candlish)显然没有这做样,他最近论证说,这种对比基于一系列误解,一方面是对布拉德雷的误解,另一方面是对罗素和穆尔的误解。根据他的观点,关于真,穆尔和罗素(至少在其早期论著中)与布拉德雷是一致的。但这不是因为穆尔和罗素是一致论者,也不是因为布拉德雷是符合论者;相反,他们都共同信奉一种被坎德利施称为“真之同一论”(identity theory of truth)的观点。尽管我同意坎德利施的核心论题,但是我不完全同意他关于布拉德雷立场的观点。我在这里不是要与坎德利施争论,而是要讨论真之理论在这些哲  相似文献   

17.
评价善恶的客观标准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我国伦理学界的传统看法是:在历史上,人们的行为凡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就是善的,凡是阻碍社会发展的就是恶的(参见六十年代出版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八十年代出版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原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等书)。在国外,也有的学者持这种看法。例如,德国学者弗朗兹·路埃赛尔在《伦理学中的客观标准》一文中明确写道:“我认为伦理学中的最基本的客观标准是:一切符合社会和人类发展规律的事物是善的。一切违反这些规律的事物是恶的。符合或违反这些规律的程度高低,则又决定事物的较好或较坏。”(参见《学习译丛》1958年第8期)  相似文献   

18.
友爱在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的地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中,他关于友爱的理论一直只受到很少的关注和讨论。②这也许有些不公平。一方面是因为,在他的伦理学讨论中,他对于友爱的讨论占有最大的篇幅。在较早些的五卷本的《欧台谟伦理学》中,有一卷专论友爱;在十卷本的《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有两卷专门讨论友爱。这足以表明,亚里士多德在著述伦理学时,对友爱问题是非常关注的。他不仅非常关注友爱的问题,而且对于它的讨论达到了对所有其他主题的讨论所未见的精致程度。另一方面是因为,这部分讨论在他的伦理学讨论中非常重要,因为只是在对友爱问题的讨论中,亚里士多…  相似文献   

19.
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谈到黑格尔哲学的评价时提出过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整体比部分是否更实在?是否更有价值?他认为黑格尔对这两个问题都作了肯定的回答。我们撇开黑格尔哲学是否如此不论,就罗素提出的问题而言,是很有意义的,可惜这个观点并未引起学者们的注意。现代科学发展的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科学中的还原论与整体论之争、当代哲学的分析主义与系统论之争似乎在暗示着罗素提出的问题具有普遍的理论意义,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线索。  相似文献   

20.
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概括起来大致有三种观点,一种认为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道德与利益的关系,一种认为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道德与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还有一种认为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善与恶的关系。这三种观点对伦理学的基本问题进行了建设性的有意义的研究,但同时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片面性和不完善的地方。 我认为伦理学作为一门研究道德的学科,它的基本问题就是道德的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