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慧能故乡行     
慧能故乡行●赵金光五月中旬在广州,接到灵泉的电话,邀我去他驻锡的竹院庵看看,说他画了一些禅画想请我过目,并说这竹院庵在肇庆新兴县集成镇,是慧能大师的故乡。灵泉的禅画,我确实是想欣赏的。我曾从一位画家朋友处了解到,灵泉是嘉州画院杨风、李琼久大师的第三代...  相似文献   

2.
容人乃大     
有一个人,在长沙岳麓书院读书的时候,屡遭同学欺负。当时,他的书桌,面窗而置,且紧挨着窗户,而他同学的书桌,放置在离窗户稍远的地方。于是,这个同学便不干了,愤怒地对他说,我案头的光,都是从这孔窗户射进来的,你挡在这里,不就挡了我的光了吗?你说,这不是无理取闹吗?可是,这个人却不愠不怒,问,哪,我的桌子该放哪里?放在那边去!同学一指床头的位置。他居然二话没说,就真的把桌子搬到了床边。  相似文献   

3.
法国画家雷杜德一生就是画花,尤其是玫瑰。任凭法国大革命政权更迭、人头落地、血流成河,他只管画他的玫瑰,整整20年,以一种“将强烈的审美加入严格的学术和科学中的独特绘画风格”记录了170种玫瑰的姿容,成了《玫瑰图谱》。他本人被称作“花卉画中的拉斐尔”、“玫瑰大师”、“玫瑰绘画之父”,这本图谱被誉为“最优雅的学术,最美丽的研究”、“玫瑰圣经”。在此后的180年里,以各种语言出版了200多种版本,平均每年都有新的版本芬芳降临人世……雷杜德,他只做了一件事:画玫瑰。但他的玫瑰成了巅峰,无人逾越。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   曾经有一个画家想画出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画完后,他拿到市场上去展示,并在画旁放了一支笔,附上说明: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这画有欠佳之笔,均可在画上作记号。晚上,画家取回画,发现整个画面都涂满了记号──没有一笔一画不被...  相似文献   

5.
1940年4月的一天早晨,居住在北平的画家齐白石起床后,在院子里活动了一会儿,便走进了他的画室。他把昨天画完的一幅菊图,左看看,右瞧瞧,提笔改动了几处,觉得没有什么毛病了,脸上才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相似文献   

6.
正1窗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动物的巢穴就无窗。只有门的房子叫生存,有了窗的房子才叫生活。没有窗时,人们盖房建屋是想与屋外的大自然隔绝;有了窗,有了越来越大的窗,便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了。窗,其实是一个缩小了的门,曾经有"窗门"(两扇为门)与"窗户"(单扇为户)之称。还有天窗,可把满天云霞甚至整个星空都一并收入小小的"窗"中。  相似文献   

7.
孤独时,就想起了文桑特·凡高,这位荷兰著名的印象派画家在当时曾一度被人骂作疯子,没有人认可他,更没有人愿与他同行。他的画也被视为垃圾。后来,当印象画派在欧洲兴起时,人们才忽然想起了这位已故多年的孤独者,并对他的画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以许多孤独、痛楚的经历为代价,创造了若干绝对完美的、全然不负声望的作品。这位孤独的成功者之所以成功主要是因为孤独,孤独使他不得不把情怀寄托在大自然中,于是才得来了许多不凡的思想和创作灵感。可以说,没有孤独无以静心,没有静心无以感悟至深,正是孤独造就了这位印象派大师。有人说:“世界上…  相似文献   

8.
大师的境界     
一代艺术大师齐白石画、印、诗、书俱绝,特别在绘画和治印两方面,既继承了传统画印艺术的精髓,又别开生面独创新格,其艺术魅力如醇酒一样,历久弥香。齐白石只读过半年私塾,木匠出身,最终能取得这样卓越的成就,固然是孜孜以求虚心好学的成果,也是他宽能走马的广阔胸襟使然。  相似文献   

9.
与时间过招     
齐白石早年是湖 南湘潭一个小木匠, 后来他改学国画,并 且卓有成就,但他到 了七十岁的时候决定 变法,他对自己以前 的画风简直无法忍 受,尽管在别人看来, 齐白石七十岁以前的 画已经达到了相当的 品位。通过多年的努力,齐白石变法成功了,他以后的画越画越好,终于使他成为创一派门户的国画大师。 一个刚刚初中毕业的荷兰农民有一次来到一个小镇,找到了一份为镇政府看门的工作,由于工作太轻闲,他又太年轻,他想找一个消磨时间的事情,于是选择了打磨镜片。他磨呀磨,一磨就是六十年。也许是熟能生巧吧,他磨出的复合镜片的放大倍…  相似文献   

10.
徒弟求教于水墨大师门下,苦学半载却仍不得要领。 每每看大师作画,也不见大师如何蕴力屏息,只寥寥数笔,勾勒的线条便清晰明朗,一股浩然之气跃然纸上,四周的空气竟也变得灵动起来。徒弟数度临摹大师画作,粗看并无二致,但细细品味,却总觉大师之画若兰香在齿,而己之画则索然无味。  相似文献   

11.
从前,有一个露宿街头的乞丐,他认识了一个贫困潦倒的画家。不久,画家积郁成疾,临终前,画家送给乞丐一幅画。画的是一双大手和一张微笑的脸,乞丐欣喜若狂,因为他曾听说过一些画家死后出名的事。于是,他便开始等着某一天用这幅画卖一大笔钱,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他等了许多年,画家没有出名,后来乞丐带着遗憾离开人间。富有戏剧性的是也有一个乞丐,同样的这个乞丐得到了一位画家的一幅画,画的内容同样是一双大手和一张微笑的脸,乞丐看懂了这幅画,他没有高兴,只是痛快地笑了一整天。从此,他不再向别人乞讨,他开始用自己的双手赚钱。几年后,他…  相似文献   

12.
景伟的福报真大,曾在赵朴老身边工作了十余年,他没有辜负这十余年在大师身边的日子,朴老一直称他小景。朋友们称他为老井,老井是号。老井好画、且左手用笔。其笔法洗炼、追求质朴,通过空灵淡雅的画面、来抒发情感,表达主题。有评论家认为老井的作品是一种感悟人生体验之后的自然流露,可以说是一次次的“感悟”,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禅艺书画表现语言。他力图用自己的绘画语言来表现佛教的平静、祥和。其一人一石、一枝一叶、看  相似文献   

13.
耶稣的眼睛     
桂志文 《天风》2013,(11):37-37
眼睛就像针孔摄像头,因为有了她,世界都在我们眼里;因为有了她,我们也会“赤裸”在别人世界。这扇窗帮助了我们,也暴露了我们,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以为自己仅仅是世界的观光者,其实别人早己从我们这扇窗户里看到了屋内的风景,那就是我们的心,我们的意念等。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保守你心。  相似文献   

14.
粉笔画亦称色粉画,它以色粉的颜色纯净、鲜艳并在纸上直接表现而受到不少画家的喜爱.特别是19世纪80年代,色粉画在法国较为流行,如印象派大师莫奈、雷诺阿等都热衷于色粉画,尤其是德加、夏尔丹,而德加和他的学生卡萨特在技法的多样性上,将色粉画提高到一个辉煌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法音》1989,(8)
上海青年画家、佛门弟子宓雄,以画佛像和佛教故事著称。上海佛教协会为开拓民间佛教艺术,特聘请他为艺术顾问。今年五月十日,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真禅大和尚和上海市佛教协会秘书长欧国藩居士在玉佛寺方丈室向他授予荣誉证书。台湾高僧、国际佛教促进会会长星云大师,今春来沪弘法探亲时,也观赏了宓雄的作品。上海佛协向星云大师敬赠了宓雄创作的中堂宣纸油画《千手千眼观世音》和蜡染佛像壁挂。星云大师  相似文献   

16.
印度佛教大师身边有一个整天喜欢发牢骚的弟子,一天,大师吩咐这个弟子去买些盐。待弟子回来后,大师让这个弟子抓一把盐放在一杯水中,并叫他喝了。大师问道:“味道如何?”弟子咧着嘴说:“苦!”大师又让他再抓一把盐放进附近的湖里,等弟子把盐倒进湖里后,大师又让这个弟子再尝尝湖水,弟子尝后,大师问道:“现在味道如何?”  相似文献   

17.
中国窗     
正很喜欢台湾诗人罗门的《窗》:"猛力一推,双手如流,总是千山万水,总是回不来的眼睛……"什么窗户在诗里能有如此非凡的魅力,除了想象和感情外,大概只有中国窗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窗正如一扇变幻无穷的窗口,可以窥见其中的无尽奥秘。中国窗的形制多样,是东方建筑美学与西方几何力学的完美结合。圆的,方的,八角形,六角形,扇状,水瓶状……但凡你能想到的最佳形态,在中国窗里都能找到它的  相似文献   

18.
画趣     
名画家 一位著名的画家在一张很大的白纸中间画了一个小黑点,这幅看似简单的画在他眼里却弥足珍贵,画家每天都抽出一段时间,盯着这幅画陷入深思。他的朋友不解地问:“你每天看这幅画,为什么呢?只不过是一个小黑点而已。”  相似文献   

19.
人世多途     
一个年轻人去拜访一位大师,向他请教为人处世之道,大师给他讲了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有两个强壮的青年,一拙,一巧。两人奉命在同一块地上各自挖井找水,很快两人都挖了两米深,但丝毫没有出水的迹象。拙者继续在原地深挖,  相似文献   

20.
印度佛教大师身边有一个整天喜欢发牢骚的弟子,一天,大师吩咐这个弟子去买些盐。待弟子回来后,大师让这个弟子抓一把盐放在一杯水中,并叫他喝了。大师问道:味道如何?弟子咧着嘴说:苦!大师又让他再抓一把盐放进附近的湖里,等弟子把盐倒进湖里后,大师又让这个弟子再尝尝湖水,弟子尝后,大师问道:现在味道如何?弟子答道:很新鲜!大师接着问道:你尝到咸味了吗?弟子摇摇头:没有。这时大师对弟子说:生命中的痛苦就像一把盐,不多,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