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伯峻先生在《春秋左传注》一书中于《左传》文公二年“秋八月丁卯,大事于大庙,跻僖公,逆祀也”条下注曰: 跻僖公者,亨祀之位升僖公于闵公之上也。闵公与僖公为兄弟,《鲁世家》 谓闵为兄,僖为弟;《汉书·五行志》则谓僖是闵之庶兄。无论谁为兄谁为弟, 僖公入继闵公,依当时礼制,闵公固当在上。《鲁语上》记此事云:“夏公弗忌 为宗,蒸,将跻僖公。宗有司曰:‘非昭穆也。’曰:‘我为宗伯,明者为昭, 其次为穆,何常之有?’有司曰:‘夫宗庙之有昭穆也,以次世之长幼,而等胄 之亲疏也。夫祀,昭孝也。各致齐敬于其皇祖,昭孝…  相似文献   

2.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获得了较大发展,人类战胜自然的能力加强了,人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日益显露出来,并逐步得到确认,表现在宗教发展史上便是怀疑天命鬼神和重民轻神思潮的兴起。叔兴反对“陨石于宋”是天降征兆(《左传·僖公十六年》)、子产反对禳慧星除灾(《左传·昭公十八年》)和反对榮祭龙免水灾(《左传·昭公十九年》)、弥牟反对取征于鬼神(左传·定公元年》)以及季梁的“夫民,神之主也”(《左传·桓公六年》)、太史嚣的“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左传·庄公三十二年》)  相似文献   

3.
张鲁     
五斗米道“师君”(首领)。创教者张陵之孙。字公祺,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陵死,子衡行其道。衡死,鲁复行之。汉献帝初平二年(191)益州牧刘焉任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脩同击汉中太守苏固。后鲁又杀脩,并其众,割据汉中,推行五斗米道,并建立政教合一的地区性政权,自称“师君”,不置长吏,而以教中“祭酒”管理地方行政。统治汉  相似文献   

4.
师■钟、姬寏母豆铭文所反映师■和姬寏母的关系,近年为学界所关注,有同姓兄妹或姊弟关系、夫妻关系等说法。但从姬寏母称师■之父静公不加亲称的情况看,姬寏母与静公可能是同辈之人;联系师寏父诸器铭文,得见"姬寏母"之命字方式可能是以其夫师寏父之字为字,静公是师寏父、师■为姬寏母子辈的可能性较大。师■宗族为周初开国功臣师尚父后裔留相王室者所建,分析师尚父后裔所建宗族的发展情况,为研究周代宗法制度下分宗、立宗及建构国家的模式以及周代军事长官、异姓宗族参与周王朝政治提供重要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正>一、何为卧格夫卧格夫(Waqf),系阿拉伯语音译,又称哈卜斯(Habs)或胡卜斯(hubus),其词根源于动词"卧嘎法"(Waqafa),其复数形式为"奥嘎夫"(Awqaf),意为持有、禁闭或禁止。卧格夫有"宗教公产"、"宗教基金"之意,专指保留安拉对人世间一切财富的所有权,或留置有用益价值的土地、产业,专门用于符合伊斯兰教法规定的宗教与社会慈善事业。它是伊斯兰历史上最广泛的"持续慈  相似文献   

6.
杨曾文 《法音》2005,(3):38-42
在蒙古建国号“大元”之前(1206—1271)及建国号的初期,佛教与以全真道为首的道教之间进行过激烈斗争,双方曾在朝廷的直接干预和主持下进行过辩论。在这个过程中,曹洞宗著名高僧万松行秀的两大弟子少林福裕、林泉从伦,都是佛教方面直接参与这一事件的重要人物。本文仅对少林福裕的生平及其积极参与的佛、道二教的论争进行介绍。一、嗣法于曹洞宗万松行秀关于记述福裕的资料,比较可信用的有元仁宗延祐元年(1314)程矩夫奉敕撰文、赵孟頫书写的《大元赠大司空开府仪同三司追封晋国公少林开山光宗正法大禅师裕公之碑》(下简称《元裕公禅师碑》)[…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关于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是认知和建构分配公正的逻辑前提。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要以创造价值的劳动为基本尺度实行分配,即按劳分配,虽然以劳动为尺度对社会总产品进行分配的原则超越了"按资分配",但按劳分配也是特殊公正论,仍然是形式公正,是初步的、非完全意义上的实质公正。分配的实质公正——按需分配,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8.
由埃及爱资哈尔大学举办的“爱资哈尔大学毕业生首届国际研讨会”于2006年4月11日至13日在开罗举行。有来自30多个国家的300多名代表(包括埃及学者)出席了本届研讨会。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应邀派出四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的主题是“爱资哈尔大学的地位与影响”。(一)开幕式上,爱资哈尔大学校长艾哈麦德·穆罕默德·团仪卜首先致辞。在他的致辞中简要回顾了爱资哈尔的发展历史、介绍了爱资哈尔大学的基本情况,并对爱资哈尔的未来予以展望。他的致辞为与会者们展现了一座历史悠久、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综合性强、规模庞大、气势恢弘的世界性…  相似文献   

9.
苏联人民确实以自己过去的伟大革命、多世纪的丰富的文化和哲学领域中的牢固的唯物主义传统为自豪。尼古拉·普拉诺维奇·奥格辽夫(1813-1877年)——十九世纪俄罗斯革命民主主义者、哲学唯物主义者、政论家、诗人,——和别林斯基和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同列为革命俄罗斯的杰出代表。 (?).奥格辽夫是属于贵族革命家一代的人物。从青年时起,他就站在反对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为人民的自由而斗争的道路上。奥格辽夫在俄国反农奴制运动发展的影响下,在自己的思想发展过程中,从贵族的革命者成为农民革命民主主义者、农奴制农民利益的捍卫者。奥格辽夫和赫尔岑一样,是逃避检查的俄罗斯民主主义刊物(如“北极  相似文献   

10.
道谦,俗姓游,建州崇安县(今福建崇安县)五夫里人,约生于徽宗崇宁初。早年出家,先后依名僧克勤、宗呆法席。后归里之仙州山,住开善寺,四众云集,名声大震。绍兴二十年卒,著有《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大意禅师禅宗杂毒海》等。其事迹见于《大慧禅师年谱》、《嘉泰普灯录》、《历朝释氏资鉴》、《补续高僧传》、《高僧传四集》等。  相似文献   

11.
东汉时期张陵同名者有四.汉献帝时期河内张范之子张陵为张良后裔.天师张陵为沛国丰人.关于天师张陵为张良后裔说,过去学界很少讨论.其说始于刘宋时期.根据相关文献研究,该说成立的可能性很小.东汉初年的沛国丰人张盛可能是张陵的先祖.天师张陵非东汉蜀人张纲之孙.张陵蜀人说的依据和观点不能成立.张陵出生地在杭州之说与蜀阆中天柱山有关,不足采信.  相似文献   

12.
在有着“锦官城”、“蓉城”之称的四川成都西南郊,有一处著名道教宫观——青羊宫。青羊宫侧倚锦江,南临百花潭、武侯祠,西靠杜甫草堂,东接文化公园(内有成都另一处规模较大的道观二仙庵),1982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道教重点宫观。一巴蜀之地是道教的发源地。东汉时期,沛国丰邑(  相似文献   

13.
夏莹 《现代哲学》2012,(2):42-50
本文以《科耶夫给唐.迪克陶的信》为解读文本,着力从三个方面探讨了科耶夫的哲学要义。其一,对于黑格尔哲学的曲解是科耶夫为构造现象学人类学而"有意为之"的误读;其二,科耶夫影响深远的"欲望着他者的欲望"理论构造;其三,科耶夫为凸显对人的哲学研究的独特性而强调的二元论思想。以上三个方面分别诠释了科耶夫哲学的立脚点、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科耶夫哲学建立在对黑格尔、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的有意"误读"的基础之上。这种"误读"对于当代法国哲学具有重要意义:其一,帮助德国哲学进入到当代法国学界,并直接引发了法国的现象学运动;其二,为后现代主义哲学对主体性的消解提供了理论契机。  相似文献   

14.
各位乡老,朵斯提们:色兰!真主晓谕世人说:“众穆民,只是确信真主和使者,然后毫不怀疑,能以自己的财产和生命为主道而奋斗的人,这等人;确是诚实者。”(49:15)在这段文辞优美、气韵浩沛且含义精深的经文中。  相似文献   

15.
《法音》1989,(1)
《楞伽师资记》,又名《楞伽师资血脉记》,一卷。唐东都(洛阳)沙门净觉居太行山灵泉谷集。日本以大英博物馆收藏的敦煌残本为底本,1931年朝鲜金久经整理本为校补本,将它编入《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相似文献   

16.
张陵     
(34——156) 五斗米道创立者。又名张道陵,字辅汉。传为汉留侯张良后裔,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少即研读《道德经》、天文地理河洛图纬之书,曾入太学,通达五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东汉明帝时(58——75)曾为巴郡江州(今四川重庆市)令,后隐退北邙山(今河南洛阳北),学长生之道。朝廷征为博士,称疾不起;和帝即位  相似文献   

17.
祖师语录     
夫理国者自养人为本)一修身者以治病为先梦覆载之何唯人为贵、形西气摄生图》《黄帝内经》自)明之所生;本在五味奋阳之五宫;伤在五味吞扁鹊申…安身之本{必资放饥不知食宜者井卞足以存生、《其元延涛渗赞书》{巍嚣翼嚣{料《她朴子养生铸》祖师语录  相似文献   

18.
(一)送旧迎新喜气扬,高朋济济满春堂。动精图治多廉政,举国文明放宝光。 (二)巴山蜀水百花香,十载腾飞达小康。主宠党恩齐沛降,工农跃进乐无疆.九一迎春——参加四川长宁政协各界人士迎春茶话会感赋@赵云鹏 ~~  相似文献   

19.
董仲舒是西汉著名的公羊大师,其春秋公羊学研究突出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总体透视孔子<春秋>以究<春秋>制作本原;(二)系统归纳<春秋>书法以明<公羊>解经方式;(三)驳难申辩<公羊>悖论以显<公羊>精神特质;(四)衍生申论<公羊>大义以成<公羊>思想体系.董仲舒的春秋公羊学研究大大拓展了<公羊>的思想空间,并由此形成一个公羊学派,对两汉乃至此后古代中国的经典解释和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礼”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在先秦,尤其是西周时代对于治理社会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史载“周人尊礼尚施”(《礼记·表记》),因此才有后人的“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左传·昭公二十年》)的说法。然而至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周王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