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智灯千万亿     
家振 《佛教文化》2011,(6):126-127
赵朴老八十四岁那年,一个人独坐病房中,写了一首诗,最后几句是: "尚有平生志,还思老骥图.智灯千万亿,一一耀明珠."反映了他对佛教文化的热心衷肠. 回顾一九八七年他倡办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时提出的研究所的任务: "研究所将对佛教教理、教史以及与佛教有关的文化遗产进行如实的研究,注意延揽研究佛教文化的高级知识分子,培养年轻...  相似文献   

2.
《赞》云:徐福盖智士,讫迹王子乔。勇率三千人,奋身犯波涛。扶桑汇云远?蓬莱不足高。避地胜桃源,揖别秦王朝。徐福其仙乎?名留百代标。一呼两岸应,并肩致勤劳。共建花萼楼,共建万里桥。世世乐怡怡,高谊凌青霄。朴老《徐福赞》诗是篇奇文,用奇喻奇想,写二千二百多年前的徐福。其实并不在写徐福,而是写中日友好,赞美致力中日  相似文献   

3.
王作安 《法音》2010,(6):13-14
<正>(2010年5月14日)尊敬的传印会长:尊敬的陈邦织女士:各位法师,各位朋友:过去由于工作的因缘,时常有机会见到赵朴老,当面聆听教诲。赵朴老的样子是那样的慈祥,在我心目  相似文献   

4.
挽赵朴老     
法门领袖圣门旗 ,济世康民力已疲。诗好安能除百病 ,曲工犹记《哭三尼》① 。商潮暴涌谁登岸?艺海横流孰指迷?“慈忍”凄然留二字② ,每观绝笔泪沾衣。挽赵朴老@霍松林①《哭三尼》为赵朴老散曲名篇。 ②5月21日“日中书法大展”在西安隆重开幕 ,大堂展出有赵朴老书“慈忍”一幅。  相似文献   

5.
诗言志     
赵朴老的诗、词、曲是名闻通途的。人们都称他为诗人。他成为中国作协会员,当然也是因为作诗。但是他自己说:“诗歌不是我的本行。”三百六十行中,作诗算一行么?大概不算。我个人以为职业诗人应该是不存在的,如果真有职业诗人的话,他自己满意的那几首一定是“业余”写的。赵朴老曾谈到过自己写诗的因缘,他说:“幼年时,由于家庭和环境的关系,胡乱读过一些古诗词,逐渐受到了感染,发生了兴趣。年龄稍长,渐懂世事,用诗歌语言表达内心感情的愿望不禁油然而生。这也许就是古人所谓‘言之不足,敌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的意…  相似文献   

6.
诗意的认识     
上面发表的诗,是赵朴老二十余岁时的作品。那一天,我在医院和赵朴老闲谈,讲到当前社会上有些人痴迷于金钱的事,他忽然随手拿过一方裁下来的宣纸提笔写了这首诗。他说:“这是六十多年前的事了,我和几位朋友坐在从南京到上海的慢车上。有一个原来和我关系不错的同学,眉飞色舞地对大家说自己的生意经,大吹自己做投机的成绩。我的心一下子似乎冷凝住了,捧着茶杯转向一边,周围人被他吸引,跟着起哄,一片乱嘈嘈。我在人群中感到非常孤独和寂寞。”我被这段话与诗感动,留下了这一片纸。大约过了一年多,一次,朴者和我谈他过去所写过的…  相似文献   

7.
“洪水施威南北,难摧血肉长城,与天奋斗建殊勋,八表风雷响应。大患转成大力,掀腾急难亲情,救灾防汛并肩行,万众一心决胜。”发表在本期封二的这幅书法作品,是赵朴老为佛教界抗洪救灾特意创作的。这首词和近年来他写的作品不大一样。那些诗词读来使我感到恬静:淡雅、随缘、平常、脱俗。而这首确是那样轰轰烈烈,使人听到抗御洪水的人们振奋的吼声。我忽然想起了前些日子的一件事。那天我去医院,在乱纸堆中发现朴老1997年除夕写的一首诗的草稿:“问今年好事/何者堪称最?/你说黄河截流/他说长江截流/我说都比不上北助朝鲜/南援…  相似文献   

8.
性灵成诗悟入禅 ,半是书生半是仙。尘海临深求正道 ,狂飚激兴发天然。挥毫壮笔惊风雨 ,制曲谐声涤大千。遥望西山春过处 ,赵公驾鹤正翩翩。为赵朴老送行哀作@丁芒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我和中、韩、日三国佛教界人士到赵朴老家乡──安徽省太湖县以植树造林的形式纪念他老人家逝世—周年。在赵朴老故宅附近的寺前镇“赵朴初生平陈列室”里,我看到一盘正在放映的录像,那上面记录着1990年9月底、10月初赵朴老重返故里的情景。当我看到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映在屏幕上时,我的热泪便不由得顺颊而落。我担心会控制不住情感而失态,便离席退出映播室。这件事使我想起了1990年12月(朴老回故里的两个月后)赵朴老到云南时的一幕幕情景。赵朴老在云南的活动,我也请电视台录了相。虽然我怕引起伤感而不敢播放,…  相似文献   

10.
刀述仁 《法音》2001,(6):1-3
前不久我和中韩日三国佛教界人士到赵朴老家乡──安徽省太湖县以植树造林的形式纪念他老人家逝世一周年。在赵朴老故宅附近的寺前镇“赵朴初生平陈列室”里,我看到一盘正在放映的录像,那上面记录着1990年9月底、10月初赵朴老重返故里的情景。当我看到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映现在屏幕上时,热泪便不由顺颊而落。我担心控制不住情感而失态,便离席退出播映室。这件事使我想起了1990年12月(朴老回故里的两个月后)赵朴老到云南时的一幕幕情景。赵朴老在云南的活动,我也请电视台录a了相。虽然我怕引起伤感而不敢播放,但往事却历历在目,难以…  相似文献   

11.
在赵朴老骨灰撒放东海的日子里,茗山老法师撒手西归了!去年朴老逝世茗老亲临北京,在灵堂见到朴老五年前自书临终遗偈,他也写了八句临终偈:“秋水鱼踪,长空鸟迹。若问何往,往生净域。觉而不迷,生必有灭。乘愿再来,何须悲泣。”  相似文献   

12.
<正>过去由于工作的因缘,时常有机会见到赵朴老,当面聆听教诲。赵朴老的样子是那样的慈祥,在我心目中就是活菩萨。赵朴老弥留之际,我一直陪伴在他身边,这是刻骨铭心的记忆。转瞬间,赵朴老离开我们已经十年了。日月轮转,世事变迁,但对于赵朴老,我觉得他老人家音容宛在,德音未远。捧读他的文章,  相似文献   

13.
方立天 《法音》2010,(6):20-22
<正>2007年11月6日,我应邀参加"纪念赵朴初居士诞辰100周年学术座谈会",在会上作了题为《学习赵朴老总揽全局、开拓创新的卓越品格》的发言,这是从赵朴老如何观察、认识和领导中国佛教的角度来讲  相似文献   

14.
弧线人生     
正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又新鲜、令不少青年朋友沉思的问题。为了事业、为了爱情、为了享受、为了创造、为了……这关于人生的种种答案,好像是,也好像都不是。有一天,当我冥思苦想之际,脑海中忽然冒出了一首诗,那是顾城写的《弧线》:鸟儿在疾风中/迅速转向/少年去捡拾/一枚分币/葡萄藤因幻想/而延伸的触丝/海浪因退缩/而耸起的背脊。我不知作者在写这首被称为"朦胧诗"的作品时,有没有考虑到人生哲理,但是用诗中所写的"弧线"来思考人生,却令我  相似文献   

15.
11月9日,北京音乐厅举行了一场“净化之夜”佛教音乐会。赵朴初会长对于这场演出十分重视,特地从医院请假到剧场观看。观众发现赵朴老来了,都很高兴。在演出开始前、幕间休息中,总有人走到他边上祝愿朴老健康长寿。一直到演出结束,还有人来到车门旁表示他们的心意。这种祝愿我常常听到,当他们对朴老表示祝他长寿时,他总是回答:“为了佛教我一定争取多活几年。”这话使我想起了一件事。1947年太虚法师突然给当时只有四抬岁的赵朴老来了~个电话,请赵朴老去看他。见面时太虚大师给了他一本自己写的《人间佛教》的书,并说:“希望你…  相似文献   

16.
金易明 《法音》2005,(6):21-26
赵朴初居士是当代中国最具影响的佛教领袖,得到海内外佛教四众弟子的广泛尊敬。同时,作为当代中国最成功的社会活动家之一,赵朴老不仅在社会各界广交朋友,而且无论在建国前后,都与中国共产党及一切进步党派和民主人士保持着良好关系,这是赵朴老深厚的国学、佛学、书法、诗词等各方面文化修养和造诣所致,也是他身上所具备的非凡的、磁力般的人格魅力的感召。毛泽东主席曾赞誉赵朴老“懂辩证法”,周恩来总理曾誉赵朴老为“国宝”,即是明证。之所以要强调赵朴老的上述特征,旨在表明佛教界新一代领袖人物,不仅应该具备赵朴老那样的文化修养和人…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三八年十月,幽默大师卓别林写成了以讽刺和揭露希特勒为主题的电影脚本《独裁者》。第二年春天,影片开拍时,派拉蒙电影公司说;理查德。哈定·戴维斯曾用‘独裁者’写过一出闹剧,所以这名字是他们的‘财产’卓别林派人跟他谈判无结果,又亲自找上门去商谈解决的办法。派拉蒙公司坚持:如果卓别林一定要‘借用’《独裁者》这个名字,必须付出二万  相似文献   

18.
我和苏老接触不多。他长我二十七岁,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音宿,初见时我自然比较拘谨。但他活泼的举止、康洒的言谈、豪放的性格,很快使我们亲近,这是缘份!和苏老直接联系是在199O年,那时我正在编《佛教嘉言书法集》。一日,赵朴老给我一张亲笔书写的字条:“上海有位苏渊雷先生,书法很好,可以请他写两条。”苏老是华东师大教授,中国佛协常务理事,上海佛协副会长,又是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我很容易就与他联系,请他惠赐墨宝。他慨然允诺,一下子寄了五幅,使我又高兴又感动。过了几个月,赵朴老又给我写来了一张字条,内容…  相似文献   

19.
正清代有一位名士游览四川成都望江楼时,写了一则上联: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下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他苦思冥想,绞尽脑汁,始终写不出下联,只好作罢。后来竟也无人能对。1964年,在望江楼举办的一次"工农兵赛诗会"上,一位青年工人却对出了下联:赛诗台,赛诗才,赛诗台上赛诗才,诗台绝世,诗才绝世。  相似文献   

20.
湖南省衡阳教区耒阳县肥田乡有座老教堂,长期被当地生产大队占用。教友们依靠当地政府,遵照落实宗教房地产政策精神,经过一年多坚持不懈地努力,于今年8月收回教堂全部房屋。教友章诗怡、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