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你是否因为回避和同学交往而对自己的懦弱行为不断苦恼;是否因为别人的一句不经意的话而对同学耿耿于怀;是否因为不爱与人交往而觉得自己不合群;是否因为一点小事而过度敏感?在无忧无虑的大学校园中,同学朋友之间的交往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却总有一些学生时刻受到人际交往问题的困扰。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逐年增多,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在人际交  相似文献   

2.
各级学校班集体人际交往心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学校班集体中,学生之间结成了复杂的人际关系,进行频繁的人际交往,这种交往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势必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各级学校班集体人际交往有其共同性和差异性。对各级学校人际交往心理进行比较研究,将有助于了解学生班集  相似文献   

3.
以西北民族地区甘南藏族自治州的1所多民族混合学校、1所单一少数民族学校以及兰州市1所普通中学的521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心理地位量表和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问卷,探讨不同学校类型中学生心理地位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1)西北民族地区藏汉混合学校学生的心理地位显著高于单一民族中学的学生,但与普通中学的学生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2)西北民族地区藏汉混合学校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单一民族中学的学生,但与普通中学学生之间差异不显著;(3)西北民族地区中学生的心理地位与人际交往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相关;(4)西北民族地区中学生的心理地位特征能够较好地预测其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4.
人际交往是人生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每一个生活在社会上的人都离不开入际交往,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中学生。自我的发展、心理的调适、信息的沟通,各种不同层次需求的满足、人际关系的协调,都离不开人际交往。因此,时下把加强校园交往场景作为现代化教育的重要内容。每一个人,都希望善于交往,都希望通过交往建立起和睦的家庭关系、亲属关系、邻里关系,面良好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朋友关系,  相似文献   

5.
我校虽然是一所农村中学,与城里学校一样,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苦、累、枯燥乏味,学习任务重,他们稚嫩的双肩难以承受,他们尽力想提高自己的成绩,可是学校的要求,家长的期望给他双重压力,使他们身心疲惫。考试后,付出与收获、希望与失望的沉重打击,让他们困惑、迷茫,找不到正确的方向。偶尔与同学间的矛盾,带给他们一些烦恼等等。真正把学习当成一种快乐,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把考试当成一种发挥的同学寥寥无几了。外界的诱惑、学习过程中磨难与挫折、多重压力、同学问人际关系,让他们的心理受到了影响。  相似文献   

6.
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直接影响着其人际交往中的形象和效果,是人际交往成败的关键因素。同时,交往者个人的道德修养如何,也可以通过其与他人的交往表现出来、因此,我们不能只注重交往技巧的学习,而忽略交往者自身道德修养水平的提高。只有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在人际交往中自觉地遵守道德原则,我们才会在公众中赢得威望,才能获得交往的成功。1.真诚平等。这是人与人之间建立感情的基础。外国谚语说:“只要都掏出心来,便能心心相印。”诚,是做人的根本,是人际交往的核心。在交往中要敞开心扉,坦诚相见,表里如一。无论年龄、职业、…  相似文献   

7.
一在学校班集体中,学生们关于男女学生交往的态度对其学习、生活及恋爱等产生重要影响。男女学生交往的极端形式是学生的早恋行为,这已成为一些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感到棘手的问题。遗憾的是,国内有关男女学生交往心理方面的研究资料较少见到。我们认为,了解男女学生交往的心理、调查学生关于恋爱的态度,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订有关政策,教育学生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习的关系,将提供有益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要感情也要实惠一一双重原则 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过去人们在交往中,更愿意谈人情而忌讳谈功利。 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多层次的,粗略地可以分为两个基本层次:一层是以情感定向的人际交往,比如亲情、友情、爱情;另一层以功利定向的人际交往,也就是为某种功利目的的人际交往。现实中,这两种情况多是交织在一起的。有时候即使是功利目的的交往,也会使人彼此产生某种评价,某种感受,引发感情上的反应;有时候虽是情感领域的交往,也会带来彼此物质上的互相帮助和支持。人际交往的最基本动机,就在于希望能从交往对象那里获得自…  相似文献   

9.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社会输出具有创造力的青年人才,是我国大学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而在大学教育中引入工作室项目教学法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项目教学法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有非常显著的效果,也能为学生将来毕业后的择业打下良好的基础。经过工作室项目教学法训练的同学,在毕业创作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思维能力与专业水平普遍高于其它同学,他们毕业之后也完全有能力独立创业。  相似文献   

10.
人际交往中情感是相互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重视,教师亦希望得到学生的爱戴。在师生关系中,交往的一方——学生,也可以主动一些,可以在交往中起主导作用,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学生先把老师作为一个普通的人来接近,经过一系列的活动,缩短了师生心理距离,产生了认同、理解和接纳,建立了新的、积  相似文献   

11.
小成,男,20岁,大学一年级学生,就读我任教心理学课的班级,得知我在心理咨询室值班,主动来找我。通过谈话,得知其刚升入大学时曾经和几位同学关系不错,交往也很愉快,但后来却发现他们“原形毕露,露出狐狸尾巴”(他的原话)。我向他为什么要这么说,他告诉我他们中有的竞选班委靠关系拉票,有的在班里销售电信卡赚同学的钱,他看不惯他们的所作所为,并且同学间勾心斗角,不直率不真诚等等,于是他觉得很孤独,也不愿与同学们交往,同学有事找其帮忙,他也予以回绝。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王英春、邹泓等编制的人际交往能力问卷(Interpersonal Competence Questionnaire)在多民族混合地区学生中的适用性。方法: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随机抽取了3所民族混合中学,共550名学生统一做答人际交往能力问卷。采用SPSS16.0和Liserl8.70进行信效度分析,并对结构模型进行了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量表具有较好的鉴别力,决断值CR检验显著(p=0.000<0.001);交往动力、交往认知、交往技能三个分量表的克隆巴赫系数分别为0.702、0.846、0.924,人际交往能力总量表的系数为0.937;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三个分量表的因子拟合较好。结论:人际交往能力问卷在多民族混合地区的中学生中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以用于多民族混合地区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学校心理咨询若干倾向性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傅安球 《心理科学》2000,23(3):275-278
本文针对当前学校心理咨询中普遍存在的重视"调适性心理咨询",忽视"发展性心理咨询";重视心理异常中"心理障碍"的矫治,忽视"一般心理问题"的调控和重视成人心理异常表现模式的套用,忽视学生心理异常表现的年龄特征等倾向,提出并论述了学校心理咨询"咨询类型"的侧重点在于发展性心理咨询,"调适矫正"的着眼点在于心理异常中"一般心理问题"的调控,"分析判别"的出发点在于以学生各年龄阶段心理异常特有表现为依据的观点,为进一步强化学校心理咨询的科学性,顺利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位高中二年级学生,在平日学习与班干部工作中,常常和一些女同学有来往,其中和一两位女同学很谈得来,我们都觉得彼此交往不仅对自己的学习,而且对搞好整个班集体工作都会有帮助。一些老师也说过,世界上总是有男有女,班上的同学中间也会有男生和女生,男女同学之间交往是很正常的事,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对一名存在人际问题的大学生进行了诊断和干预,揭示了来访者人际问题的形成过程,并且经过七次的干预,来访者已经能够正常和同学进行交往,并且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体验到积极的情绪。  相似文献   

16.
班主任找学生谈心,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不失时机地确定与其谈心的内容和方式。1.针对优等生的自傲心理——找出自省点。一般优等生表现为充满自信,心情舒畅,但往往比较自负。有时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与这类同学谈话可采用提醒式方法:在肯定他们成绩的同时,用暗示的言辞,较为含蓄的语言,指出其自省点,从而使被谈话的同学能意识到班主任的意图,正确估价自  相似文献   

17.
又是一批莘莘学子离开校园、走向社会中不同工作岗位的日子。怀着激动与好奇走出象牙塔的同学们,对这个社会抱着希翼和梦想。但是,学校与社会毕竟是两个不同的环境,在生活、学习、工作及人际交往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从而使刚刚踏入社会的毕业生们心理难以适应。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毕业生投入工作的前提,因此,做好大学毕业生的心理适应与调节工作,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毕业生心理不适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人际关系的变化使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在学校里,大学生主要建立的是一种同学、师生的人际交往…  相似文献   

18.
心理障碍:威胁天之骄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7年3月4日傍晚,24岁的伟与同学一起去看电影,走到半路,伟突然说不去了,转身进了学校的图书馆。一个小时后,人们发现伟从图书馆的5楼坠下,再也无法唤醒。伟的班主任从伟的表现及遗书中得出结论:贫困窘境下的自卑造成的心理障碍,使他最终走上了绝路。 伟的悲剧在诉说;一个幽灵在象牙塔内游荡,这个幽灵就是潜伏的“无形杀手”——心理障碍。 伟的悲剧也在告诉世人——  相似文献   

19.
张梅  辛自强  林崇德 《心理科学》2011,34(2):354-360
社会认知复杂性是描述个体社会认知结构特点的个体差异变量,作为社会认知领域的研究热点,当前却鲜有研究关注它与同伴交往的关系。本研究选取初一至高二234名中学生考察了社会认知复杂性与同伴交往之间的关系,并辅以人际交往能力、学业成就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探讨了二者之间关联的路径。结果表明:(1)青少年社会认知复杂性与同伴接受、同伴拒绝、人际交往能力、学业成就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社会认知复杂性高的学生获得了较多的同伴接纳、较少的同伴拒绝,并具有较高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学业成就。(2)青少年社会认知复杂性以人际交往能力和学业成就为中介变量间接影响同伴的受欢迎程度。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有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报道经常诉诸报端,而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有很大比例是人际关系失调引起。这就需要关注大学生的情商培养,而在当今中国的教育体制中,却缺少培养情商的教育理念。忽视情商培养,是我们的社会教育和自我发展的重要缺失。我们在培养大学生智商的同时,更要加强对学生情商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在这个讲究人际交往的年代里,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对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