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督教传入中国,与传统的佛教、伊斯兰教等东方宗教相较而言,时间上要晚一千多年,但它的来华可算得上是比较顺利,而且发展的速度也最快。当然,这是有特殊背景的。19世纪正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走向上升时期,经济的发达和科学的进步,为西方列强掠夺东方殖民地提供了物质基础,东方国家的资源和众多人口,以及由此而出现的市场与可能带来的可观利润,为西方各国政府唾涎三尺,世界掀起了掠夺殖民地的狂潮,中国则是这场运动中的一块摆在案板上的肥肉,正忍受着被一刀刀宰割的剧痛。经济的掠夺,必然会伴有宗教和文化的行为,这是毫无疑问的!中国人对基…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方哲学"学科起源于20世纪初的东西文化论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在"东方"的身份焦虑中开始重审历史、思考世界局势、反思自身文化价值,对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东方文化、东方哲学进行探索。新中国成立后,受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影响,一些高校、研究所开始组建东方哲学研究机构,以"东方"冠名的综合性哲学、文化著作大量产生,东西文化价值的讨论也在20世纪末再掀浪潮。今天,在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中,"东方哲学"研究的使命是通过哲学界的交流互鉴,实现东方各文化传统之间以及东西方文化传统之间的对话与理解。而这种交流互鉴的达成需要通过比较哲学或融合哲学的研究路径,以超越地缘性与跨文化传统的视野来理解哲学研究,以人类文明为尺度来开展哲学对话。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世界文学观"关注文化在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流动、作用与影响。我们将马克思"世界文学观"放在世界文化史中考察,发现其有三种模式:西方为主体的跨文化模式;西方与非西方文化交互模式;间性文化共同体模式。马克思"世界文学观"对传统文脉采取批判性继承,对异国文化采用开放式借鉴,文化全球化与文化本土化处在两种张力(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张力、"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张力)结构之中,处于两种张力中的文化主体面临文化招损和文化受益的价值抉择。中华文化既受惠于世界文化又要为世界文化做出贡献,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是否可能和如何可能是文化"全球本土化"的中国实践。  相似文献   

4.
科学与价值、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构成了我们当代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文化语境。科学与价值是建立在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基础上的.传统与现代是建立在以人为中心的历史观基础上的,而东方与西方则是建立在以人为中心的社会观基础上的.人是当代文化语境得以建构和发展的坚实基础。而无神论也是建立在人学基础上的一种理性的、实践性的理论。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世界上,人们可以看见两种似乎不相关联的现象:一方面随着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和国际联系的加强,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距离正日益缩小,世界正缩小为所谓“地球村”;另一方面,随着传统价值的衰落和社会变化的加速,不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都出现了...  相似文献   

6.
"东方"这个概念,人们往往从地域、文化或政治等不同的角度来使用它。在不断的文明创造中,东方孕育了许多在人类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宗教,也创立了自己发达的哲学。世界文明是在多种文明的交互影响中发展起来的,有时甚至很难简单地把某种宗教或哲学划归为东方的还是西方的。随着"文明冲突"理论的提出以及与之相对的"文明对话"观念的大力倡导,对东方文明的研究和东西方文明关系的反思得以纳入世界文明未来前途的广阔论域加以讨论,也使得关于东方文化的研究有可能突破传统"东方学"的偏见和逻辑而获得新的意义和内涵。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国家和包括中国学术界在内的东方学术界来说,重视和开展对东方文化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贾琼 《中国天主教》2008,(5):25-26,27
明清时期,中国实行的是非常严格的闭关锁国政策,但其与外面世界的联系并没有因此而完全断绝,这都要归功于西方传教士。传教士来到中国最初是为了传播上帝的福音,然而这种初衷却对当时的中欧文化交流.尤其是科技交流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传教士向当时的中国人展示了西方现代科学成果而同时又把中国古老的科学文明带进了西方世界。尽管中国在古代曾有过相当辉煌的科学成就,但到了近代其传统科学由于种种原因已经停滞不前了,而传教士的出现及他们向中国传播的西方现代文明则给这个古老国家的科学发展带来了一线生机。  相似文献   

8.
正东方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当前,东方世界的日渐发展正在使世界格局发生新的深刻变化,特别是正在迈入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当代中国,如何打破近现代以来"西方中心主义"主导下的传统"东方学"的偏见和逻辑,更好地呈现和审视包括中国文化在内的古老东方文明的发展历史、精神内涵及其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与价值,推进自身学术由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以服务国家发展战  相似文献   

9.
陈克 《美与时代》2005,(9):49-50
与中国当代其他一些文化泊来品一样,行为艺术属于西方后现代主义艺术的范畴.后现代主义的大文化对过去历史的宏伟叙事持否定态度,不再迷恋历史理想或伟大主题与英雄主角;而是要在本土与世界,他者与自我,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中心与边缘,精英与通俗的矛盾与互容中重建自身.  相似文献   

10.
正儒学是中国传统学术中最有体系、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儒学自诞生以来,特别是经汉武帝的表彰后,逐渐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灵魂和主干,成为中国人身份认同、文化认同,维系祖国统一、文明繁盛的精神力量。在历史演进的长河中,儒学或西出流沙,或远渡重洋,影响了古代东方乃至西方世界的社会变革和学术创新。儒学作为具有系统理论、丰富内涵的经典之学、治平之学,是指导历史中国发展演进的正统思想和实践伦理,也是具有世界价值和当代意义的古典学说和东方智慧。我们无论是要研究既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对处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过程中的印度给予了特别关注,写下了大量关于印度历史命运的时评。英国殖民印度的历史命运,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野中具有特别意义的一个典型个案。关于西方现代大工业破坏和重建东方传统社会结构,关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过程中所发生的历史与伦理之内在冲突的世界历史理论,在马克思关于英国之于印度的双重使命的考察中得到了深刻体现。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人类解放思想之间的内在关联,也深刻地体现在关于印度问题的研究和阐述中。  相似文献   

12.
一、克里姆特绘画的中国情结 19世纪下半叶,西方世界的哲学、科技、文化、艺术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照相技术的产生使艺术家传统的模仿自然的艺术观念发生了改变.这时中国的绘画艺术作品、日本的浮士绘等东方艺术作品大量出现在西方,使得西方一些大胆的艺术家开始借鉴东方的艺术观念和形式,引发了西方绘画从写实向写意的转变.德国和奥地利的新艺术运动诞生了象征主义的绘画流派——"分离派",它强调的是艺术的独创,追求的是强烈的艺术表现功能.作为"分离派"领军人物的克里姆特,他的绘画就受到了中国民间美术及东方绘画很大的影响,当时他对中国画情有独钟,收藏了大量的中国卷、轴画,戏曲人物画等.他巧妙地把欧洲绘画的人物与中国民间美术的形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即将迈入世纪之交的大门之时,自然要关注未来的文明走向。一些人以科学对人类社会已经和正在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社会生活科学化进程加剧为根据,预言后工业社会文明仍将建立在西方文明的坚实基础之上;另一些人则以工业文明的负面效应,以及莱布尼兹、玻尔、普里戈京等科学大师对中国文化的仰慕为例证,来证明未来世界的主流文化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托。这两种见解虽然针锋相对,但却都以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为前提。一般认为,东西方文化界线分明,东西方智慧各显特色。譬如,西方智慧重解析,求实证,力求战胜自然;而东方智慧则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道家文化的热潮几乎遍布全世界。一方面,由于高速发展的后工业社会的工具理性日益受到大革然的报复,生态破坏、工业污染、人口爆炸、气候异常、灾疫流行及多种社会病,促使西方世界许多有识之上觉醒,他们开始从西方科学征服自然的观念向东方道家回归自然的观念转移。另一方面,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也很快波及到文化层面,需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某种和西方现代思潮的融汇点,兼容并蓄的道家文化显然更适宜沟通中西方思想,从而使现代社会的思想观念植根于自己的民心和国土之中。我国学术界在道家文化的研究中迅速成长起一批新…  相似文献   

15.
荣格“与狼共舞”●(美)刘耀中李以洪现代很多学者都已注意到东方神秘主义同西方神秘主义的密切联系,并力求在人类学、考古学等领域证实这种联系,而且,在属于西方神秘主义传统的诺斯替教和炼金术就与中国和东方的宗教修炼和炼丹术,存在着值得重视的相似性。早在19...  相似文献   

16.
邱艳 《美与时代》2013,(12):45-45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民族,5000年的文明孕育了独特的中国文化,由于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占有主要地位,因而,中国的服饰形制也被打上了深刻的儒家“烙印”。儒家重礼仪,讲求中庸之道,所以,中国的传统服饰始终以繁冗,宽博的主要特征出现。这一点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服装的深厚文化底蕴,当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交汇时,中国传统的服装与西方服装体系相互交融,使得服装界更加注目于东方古老的文化精粹,使得服装舞台上的东方情结闪烁不灭。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形成了一套基于西欧尤其是英国资本主义的分析框架,但这一框架本身就要求纳入唯物史观及其历史地超越西方资本主义的世界历史视野。马克思对德国观念论、市民社会及其资产阶级社会、古典自由主义等传统的批判,即蕴含着对欧洲中心主义得以确立的莱茵-日耳曼模式与盎格鲁-撒克逊传统,以及在近代以来支撑或解释欧洲中心主义的法兰西激进传统、犹太教传统的多重批判。马克思中期以后从西欧"小小角落"拓展到更为宽广的世界历史视野,将对西方资本主义及其阶级的分析自觉引入对东西方矛盾关系的分析批判,通过前资本主义定位和批判东方社会,并特别致力于探索东方国家民族的独立解放,乃是批判和超越欧洲中心主义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8.
怀特海思想与当代中国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宗教与哲学传统充满了当代世界(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所急需的一些根本洞见。尽管它们在不同的时代获得了其最充分的发展,但科学并不是其文化生活和理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技术也没有得到高度的发展。它们不像西方哲学那样和数学有着密切的关联,它们也没有表达一种精制的历史意识。  相似文献   

19.
东方专制主义 ,西方民主主义 ,这是我们过去长期接受的有关历史知识的“共识”。但是 ,翻开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画卷 ,不难发现 ,民主无疑是中国人普遍尊崇的政治价值 ,并成为近 4 0 0年来中国近 (现 )代化进程的主旋律。当然 ,由于各国国情不同 ,历史条件各异 ,中国的民主理论和实践与西方不尽相同。因此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不能照搬西方民主模式 ,只能在传统思想文化基础上通过改革 ,汲取世界优秀思想文化成果 ,建构具有时代特点的现代民主  相似文献   

20.
日本当代著名的插画大师天野喜孝被誉为"最终幻想之父",他的幻想插画作品拥有强烈的个人风格,画面充满神秘唯美的东方魔幻色彩,在东西方插画艺术中独树一帜。天野喜孝的插画中对于日本传统大和绘与浮世绘、中国佛教敦煌壁画、西方现代与中世纪古典艺术以及阿拉伯异域文化的吸收融合,使其插画造型、色彩和线条最终呈现出兼容并蓄的东方意蕴,具有现代东方美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