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中国中古史上一个神秘的王国——西夏,曾引起许多探险家和学者的痴迷。随着文献资料的陆续发现和学者们的研究日渐加深,目前,西夏王国的神秘面纱逐渐被揭开,人  相似文献   

2.
《法音》1992,(1)
“舍利”,在一般人看来是颇为神秘的。通常人的遗体焚化后,只剩骨灰一堆;而佛门中的高僧大德却能留下形色各异的舍利。舍利常被视为僧尼们修行有成就的表征。高僧大德迁化后若留下舍利,往往更能增强信徒对他们的信仰。舍利究竟是什么呢?应该说,这是非凡情所能测度的。曾有人进行所谓科学研究,说什么舍利是人体内的“结石”,是因为出家人长年茹素、多吃豆制品等,因钙质沉  相似文献   

3.
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王朝。西夏的宗教以佛教为主,佛教在西夏王朝的政治生活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它对西夏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对元代的佛教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在武威市西郊林场的南北两端均发现了西夏墓,共两处。根据多方考证研究,这个墓穴是西夏王朝后期埋葬汉官的墓室。在这个墓葬中发现了些极具历史考证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西夏时期的木板画,可以称得上是一次重大发现。即它一定程度上向世人呈现了西夏人当时的社会生活状态,显然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还是历史考证的珍贵史实资料。文章旨在探析武威出土的西夏时期的木板画的世俗性特点,进一步研究、解读、感受西夏木版画中蕴藏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神秘是宗教的根基,它只能被感知但不可描述、“不可言说”,是一种逃避理性意识的“被遮蔽”的非理性体验。奥托运用宗教现象学的理论和方法,把宗教“不可言说”的形而上学实体存在论,转化为一种主体的意识分析和生存主义的诠释学说。根据精神分析学潜意识理论,神秘居于潜意识层,是无法被理性所把握的非理性,它只能通过理性的被意识化的神圣来展现自身。神秘呈现神圣,而神圣遮蔽神秘,唯有通过凝视自为的神圣去还原自在的神秘,才能“回到事实本身”。  相似文献   

6.
宋代的二郎神崇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密宗战神毗沙门天王及其子二郎独健信仰在唐末渐隐,关羽与灌口二郎崇拜却于宋代凸显出来,比邻相伴直至清代。在五代灌口神曾被蜀人当作“护国”神祗,入宋后由于王小波、李顺之乱受到牵连,一度被禁,改以川中梓潼神或赵昱替代,终复原祀。宋仁宗时西夏围攻延州,曾因突降大雪退兵,宋廷以为神佑。在《宋大诏令集》所载历次褒封中,可以见出由最初“嘉岭山神”向灌口二郎的转化,并在汴梁受到特别尊崇,政和中封为“昭惠灵应王”。由此又可见出泉州因“丘山降雪”称神的南宋“通远王”,亦可能是灌口二郎的化身,元代妈祖崇拜大兴之后隐没不彰。  相似文献   

7.
郭树新 《天风》2006,(20):11
人生在世难免遭遇苦难,或是天生的缺陷,或是突然的灾病,或是理想被破灭,或是事业跌入深渊……苦难的表象有万千,带给人的却只有痛苦忧伤。不同的是有人被苦难击倒,有人在苦难中刚强。提缦人以利法曾说:“人生在世必遇患难,如同  相似文献   

8.
梦因新解     
梦,这个神秘的世界,远比现实世界丰富。许多难以想象的事情往往出现在梦中。因而梦境较现实世界更显得五彩缤纷,绚丽多姿。尽管梦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实践过的事,然而人们对它的解释却是众说纷云,有人说:昼有所思、夜有所梦;有人说:梦是灵魂的活动;有人说:梦是上帝的启示,是神谕……。笔者早年就对此很感兴趣,如今已过“知命”之年,对梦的认识逐步加深。如果说每个梦都是预兆,都有什么含义,那是夸大其词;  相似文献   

9.
谨慎口舌     
曾有人非常风趣地说:“天主给了我们两只耳朵一张嘴巴,就是为了让我们多听而少说。”同时这个嘴巴不仅仅是为了说话,更重要的还是吃东西。所以人们很早就把寡言少语当作一种美德来推崇,因此也就有了“沉默是金”的说  相似文献   

10.
我是天津人,1969年5月随着知青下乡的人流,来到内蒙古喀喇沁旗。千里有缘来相会,已在这里生活了二十四个年头。有人问我:“在这里生活工作了这么多年,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我回答:“在我心中有一位从未见过的但却使我久久不能忘怀的大师——智然和尚。”大伙听后哈哈大笑,有人说:“你也想出家?那大嫂怎么办?”我说:“出家?恐怕我不够格。”  相似文献   

11.
西夏的佛教(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金波 《法音》2005,(8):34-41
在宋代,中国西北部地区出现了一个有重要影响的封建王朝,自称大夏国(1038—1227),因其位于宋朝的西部,史称西夏。西夏前后共历十个皇帝,享国190年。前期与北宋、辽对峙,后期与南宋、金鼎足,邻近还有回鹘、吐蕃政权,使各王朝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微妙。西夏首都兴庆府(后改名中兴府,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主体民族是党项羌。西夏是一个多种宗教流行的国度。党项人奉行自然崇拜和鬼神信仰,巫术流行。西夏建国前后,统治者大力提倡佛教,佛教遂成为西夏最主要的宗教,同时也有道教流传,形成以佛教为主,佛教与道教、原始宗教并存的局面。西夏文“…  相似文献   

12.
史金波 《法音》2005,(9):19-25
五、僧人和度牒西夏是多民族的王朝,其僧人也是多民族的成分,包括主体民族党项、汉、藏、回鹘以及印度(天竺)僧人。其中党项族僧人人数最多。回鹘僧人在西夏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们是西夏前期译经的主力。元昊和秉常时代译经的主持人白法信、白智光两位著名的僧人,应是汉文文献中反复提到的“回鹘僧”的代表人物。藏传佛教在西夏的影响颇深,在西夏的藏族僧人数量较多。11世纪末以后,伊斯兰教在印度强力推行,对原来的佛教造成重大威胁。不少印度僧人为躲避灾难并宏扬佛法,纷纷到西藏传法。同时一些印度僧人也到佛教兴盛的西夏传法,有的人…  相似文献   

13.
藏传密教曾在西夏和蒙元时代于西域和中原地区广为传播,大量的藏传密教仪轨曾被翻译成西夏文、古回鹘文和汉文等多种文字,在不同民族的广大信众中流传。于敦煌、吐鲁番和黑水城出土的古回鹘文、西夏文和汉文佛教文献中,我们均见到了大量藏传密教仪轨文献,它们是我们今天研究西夏和蒙元时代藏传密教传播历史的最珍贵的一手文献资料。本文以对古回鹘文文献中出现的一部萨思迦派所传密法——《四次第道引定》的研究为出发点,同定了与其相应的藏文原本,确定了它于西夏和蒙元时代的传承途径和文本源流,并寻得了与其同时代出现的汉译残本,再通过对相应段落进行多语种文本的比较研究,厘定其文本及其所传修法的内容,由此勾勒出了藏传密教于西夏和蒙元时代传播历史的一个以前不为人知的篇章。  相似文献   

14.
感悟人生     
在金钱与世界之间一个富人去拜访一位哲学家,请教他为什么自己有钱后变得越发狭隘自私了。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问:“向外看,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了外面世界的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一面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一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银子。但就是因为这一点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世界了。”人们都知道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个著名的慈善家,但却很少有人知道洛克菲勒也曾被薄薄的一层银子蒙住了双眼。洛克菲勒出身贫寒,创业初期勤…  相似文献   

15.
克制贪欲     
曾有人说:人生就是不断犯错误和不断改错误的过程。而人之所以会不断犯错误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层出不 穷的欲望。如果对这些欲望不加约束而使之“循规蹈矩”却任其膨胀、泛滥,人自然就会出格越轨偏离正道。因此也可以说:人生就是不断产生欲望和不断克制欲望的  相似文献   

16.
柏拉图是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建立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的人。他的哲学,对于整个欧洲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西方,二千多年来,对柏拉图及其思想的评价,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学派中,却毁誉不一、褒贬悬殊。有的把柏拉图推崇为冠绝古今的哲学家,把他的哲学体系说成是欧洲文化中“一切最好的和最重要的东西的源泉”;而有的却把他视为科学的死敌。加上以柏拉图名义流传下来的著作、书信,其真伪、分期和内容归属等问题,自古以来就有不同的看法,有人曾说,柏拉图的著作几乎每篇都是一个谜。这就使柏拉图的思想体系蒙上了一层神秘之雾,要还其庐山真面目就不是一件容易之事。  相似文献   

17.
一位学者,前几年出了几本书,慢慢红起来了。但他所遭受的非议也多,有人说他“作秀”,有人说他的文章是垃圾,有人殚精竭虑从他的散文中寻找文字漏洞进行批判。  相似文献   

18.
传说,资人想象,留住几分美好神秘,未必不可。如果有人定要去说“月亮上没有嫦娥,只有坑坑洼洼的麻子”,多半会招嫌挨骂。  相似文献   

19.
道教曾影响西夏的统治阶层与民间社会,甚至能参与到西夏储君的培养之中。考察《天盛律令》所载道经,老子在西夏道教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这些道经的内容显示,西夏道教受到了“老子化胡说”的影响。宋夏之世,“化胡说”代表了一种宗教信仰格局,即道教代表中原,党项及周边的民族则敬奉佛教。西夏创建时,其建国策略有意保持党项民族特性,最终导致道教在西夏遭受冷落,佛教则愈加兴盛。佛道二教的不同境遇,尤其是西夏道教的衰落,是理解西夏利用宗教文化资源实现其政治目的一个具体案例。  相似文献   

20.
怎么想起采访天津鼓风机厂的?一是这个厂要请天津社科院哲学所的同志去给中层干部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正当哲学遭到冷遇,许多人视哲学为无用的时候,一个企业单位却要给干部开哲学课,这个单位的领导必有其深远的考虑。二是听说这个厂近几年变化很大,尽管有人说“80年代各人顾各人”,可是这个厂却形成了很强的凝聚力,干部职工心齐气顺,正以“拼搏向上、求实创新”的“天鼓精种”振兴“天鼓”,立足“三北”,打向全国、走向世界。于是,我们很想到厂内看一看,探求一下其中的奥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