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经济日益发展的现代社会,儿童的全面发展又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美育已经不是一纸空话,而是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其实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但如果遇到不科学的教学方法,就有可能导致其失去最初的爱好或难以始终保持这一兴趣. 儿童对音乐的爱好在幼儿时期就已经萌发,自然界中的某些声音会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譬如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小鸡的叽叽声,蝉的呜叫声等等.如果说在摇篮中的婴儿对凡是能发出声的东西都好奇的话,那么四五岁的幼儿更感兴趣的则是有规律的发声即节奏,六七岁的儿童就开始迫切地想要接触和演奏一些具有个性音色的乐器,例如,长笛等.所以,针对这个阶段儿童的音乐教学,从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方面出发无疑是最好的了.  相似文献   

2.
智障儿童,在大的社会环境下,似乎是很小的一个弱视群体。可当初为人母的我第一次走进一所普通的培智学校,看到满校园的智障的孩子时,我所受到的冲击却是前所未有的。音乐教学在智障儿童的教育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教师要在听赏教学、唱歌教学、直接接解、独立能力培养四个环节中努力,最终达到提高智障儿童今后生活质量的目的。当你看着这些孩子时,他们的可爱和热情是你无法拒绝的。看着他们的哭和笑、想到他们身后的一个个家庭,初为人母的我一度无法释怀。逐渐地我体会到特殊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就是运用提前干预的手段,弱化他们成年后的特殊性;就是要让这些有所不同的孩子,在长大以后拥有更高质量的生活,让他们能够尽可能走进身边的社区,担当起一个个普普通通的社会角色,承担起属于自己的社会责任,从而最大程度地融入到社会大家庭中。  相似文献   

3.
一、一般权利科学及其最高原理之演绎 §.1 凡是我在理论上不能实现的东西,我都应当在实践上实现它.现在理性所追求的无条件者是理论理性不能达到的,因为它决不能成为我的客体.当我意欲将它作为客体来规定时,它就降回条件的限制中.凡是我的客体,它只显现,只要它多于对我的显现,我的自由就被否定.  相似文献   

4.
世事无完美     
当我听说“到阿拉伯,你只要不断地称赞他们拥有的东西,他们就会慷慨地把你所称赞的东西送给你。”的时候,觉得很奇怪,但又希望有一天能够有机会到阿拉伯去,把他们所拥有的东西都大力称赞一番,可能回来的飞机,装不下我用美好言语换来的礼物。哈哈!  相似文献   

5.
柏拉图的身体诗学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学(ποιησι)在古希腊语中包含“制作”、“创造”、“塑造”和“生产”等义。从功能目的论角度看,诗学与注重人格培养和成长的“教育”(παιδεια)之本义颇为接近。柏拉图的诗学,主要是建立在音乐与体操教育基础之上的道德理想主义诗学。这种诗学具有两个维度:一是以音乐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心灵诗学(ψυχο-ποιησι),旨在培养健康的心灵、敏锐的美感、理性的精神、智善合一的德行,以便参与管理城邦的政治生活;二是以体操训练为主要内容的身体诗学(σωματο-ποιησι),旨在练就健美的身材、坚韧的意志、高超的武功…  相似文献   

6.
如果不加干涉,那么大多数儿童都愿意生活在当前而任未来自己发展,但是他们不能随心所欲。儿童入学前,父母、亲戚朋友就问他们长大做什么,大多数人认为说:“我要做美国总统”或“我将成为一名博士”的儿童是有抱负的。如果儿童的抱负是做第一个在火星上行走的人,则被认为是勇敢的。一定的文化都为其成员成为和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东西提供众多的机会。儿童在年幼时就承受着去创造美好未来的压力,人们相信,抱负能够激励儿童去利用父母和社会提供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生活中,我们总是抱怨自己居住的房子太小,东西太多。细细想来没用的东西可真不少。为什么不能潇洒点,把它们“舍弃”呢?“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有时我们也嗤笑那些“大手大脚”的人,那也许是一种“生活观”吧!我们不妨也学一学“舍弃”——勇敢地“舍弃”那些旧物,你会发现:家里立刻变得开阔起来,每个角落变得明亮起来。躺在床上,享受居家有条不紊的陈设时,不知不觉,你一定体会到:学会“舍弃”,将是另一番天地的快感。学会舍弃,带给我们宽松的活动空间。这不由得让我联想到我们的另一个空间——心灵。我们总觉得很累很累:让世俗堆满了攀比…  相似文献   

8.
张祯 《天风》2006,(21):28-29
我读了2006年3月份《天风》中《揭露“门徒会”的错谬和危害》一文之后,使我感触很深。去年在我病魔缠身的时候,我接受了“门徒会”成员所传的“福音”,但我从他们的谈道和讲论中,我发现他们所信所传的许多都是错谬的东西,由于圣灵的感动,圣经真理对我信仰生命的激励,我走进了教会,教会牧师和长老的教诲更让我明白了许多真正的道理,擦亮了属灵的眼睛。我与“门徒会”成员接触中,感觉到他们所传的歪理邪说,对人的思想危害性很大,对基督教在社会上的声誉负面影响很大,我在这里特向主内弟兄姊妹提示他们的错谬,也给予了那些被“门徒会”蒙骗的人们能够醒悟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智识生活不仅限于思想,在我们的内心还有更多的东西。所有科学只能以思想来运作,因此必须遵循我们的思维规律。但是,在它所专心致力于的所有对象中,尤其在它预设为前提的一切最高原理中,它将发现总有一些东西,即便在理智上已经完全理解了,却仍然不可能以一种观念或思想的形式加以穷尽。"天赋观念"仅仅意味着心灵的性质是如此形成的:在合适的经验唤醒它的思维之际,那时并且仅仅在那时,思想必定正确无误地在心灵中展开它自身。最初提供给我们心灵的东西并非是那些以其自身内容来表达实在的观念,而是普遍的基本原则,所有实在的相互关系必须根据这些普遍的基本原则来加以判断。无论我们的观念从何而来,以及它们如何从心理上在我们之内形成它们自身,重要的是我们要认识它们,不论我们是在拥有它们时与其共同止步于此,还是我们必须更进一步对其做出判断,以确保我们的理性与它本身以及既定事实完全和谐一致,这是我们唯一可以实现的目标。我从来都毫不迟疑地主张要预设一种统一性:这种统一性从一个共同来源中引出实存的所有个体殊相。我认为,哲学能做的实际上仅仅在于努力构造一种集体性的世界图像。  相似文献   

10.
“家里盛不下心灵的东西。”朋友赵金禾在来信中说。他是劝我有些事在妻子不能理解的情况下,不要跟她发脾气。他说自己心灵的东西才是自己的真正支撑,而支撑自己的东西往往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理解的。特别是,不能强求每一个人理解。他比我长17岁,是过来人了,又是颇有名气的作家,他的这个说法想来是有道理的。我承认我对妻子要求的太多,我总想人有了家总不应该再有孤独吧。现在看来,人有了家还有孤独是很正常的事。我有时想我找个什么样的女人成家,家里才能让我想说就说想笑就笑想哭就哭呢?而且说什么都有人听,笑什么都有人懂,哭什么都有人一起流泪。我把跟我接触过的所有女人都想遭了,可我一点也拿不准会有哪一个女人  相似文献   

11.
正生命中柔软的部分,是内心深处的那种善良,那种厚道,那种浸润着温柔之雾的体贴和同情。在生活中,我时常被一些人、一些情境感动。那感动我的,不是人性中坚硬的部分,甚至也不是刚强的部分,而是人性中温柔的部分,接近于水和女性的那部分。坚执、刚强、果决,这些都是不错的品质,但我钦佩这些,却很难为之感动。在理智上我知道这些品质对于生存和事功的必要,但他们并不是心灵渴望的最好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贴近自然     
要远离大自然,否则会让你不快乐。能够贴近大自然,大自然就是你快乐的泉源。因此,随时随地用爱与喜悦,和森林里的树木对话,和路边的小花对话,和跳跃在电线杆上的小鸟对话,和浮游在蓝天的白云对话,和所有大自然里的万物对话,跟他们说声:“你好!”跟他们说声:“我爱你们,我喜欢你们。”那样会让我们的心胸开朗,让我们的心情更愉快,也让我们的心灵更升华。同时,不管你再忙,都要尽量抽出时间,用轻松的心情去贴近大自然。例如,你可以打着赤脚在泥土上漫步;可以忙里偷闲,走到山巅,仰首看白云,走到河边,低头看流水;也不妨起个清早,和荷叶上的露珠一…  相似文献   

13.
第9届维特根斯坦国际专题讨论会的主题是心灵哲学(philosophy of mind,或译心智哲学)和心理学哲学。详细地讨论过的问题包括:心身问题、心灵哲学的传统问题和心理学哲学。 1.心身问题什么是心身问题?“心灵”(mind)一词有多种非常不同的用法,这一事实导致了现代讨论中的某种混乱。对这个词,我们至少可以区分出五种不同的用法,因此心身问题至少有五种意义。 (1)我们可以象笛卡儿使用“mens”一词那样使用“心灵”一词,让它指称具有心理属性的东西,亦即指称那种能思想,能感知,能相信和能欲求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常是用“心灵”这个词意指“人”这个词所意指的东西,因而该词表示的就是你和我这样一些实  相似文献   

14.
让生命负重     
遭遇苦难时,肩挑重担时不妨自豪地说一句,上帝把沉重的十字架挂在我的脖子上,那是因为:我驮得动!让生命负重,其实就是让人在压力下得到锻炼,增长才干。就像船,没有负重的船会被大浪掀翻,就像心灵,没有思想的心灵会飘浮如云。  相似文献   

15.
奥古斯丁的情感理论具有明显的认知主义特色,他不仅赞同情感以理性判断为基础的观点,还让人们注意到情感的最初波动中包含的认知要素。不同层次的认知要素使得情感具有二阶的结构,不同的心灵状态都是其运作的结果。这一结构和奥古斯丁关于人的心灵和意愿的图景相一致,是其心灵学说和意愿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作为二阶情感模型核心的意愿概念又具有唯意志论的倾向,这使得奥古斯丁在解释意愿薄弱现象时面对一个复杂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16.
5-10岁儿童发展性学习困难的教育干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教育自然实验和纵向研究设计对100名5-10岁学习困难儿童进行训练,以认知能力训练为主,同时综合进行运动和感觉统合能力训练,以及儿童自我意识和同伴关系,亲子关系调整的训练方法,研究发现训练有较为明显的效果,训练所采取的游戏性学习方式和小组训练方式都有助于加强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7.
家庭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摇篮。双亲俱在,幸福美满的家庭,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条件。缺父或缺母的家庭,对儿童身心发展往往产生不良的影响,使儿童心灵遭受创伤,严重的会使儿童精神偏异,危害终生。因此,家长和教师都要重视缺损家庭儿童的心理卫生,要了解缺损家庭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正确的方法对儿童进行教育引导,使他们能与其他儿童一样健康地成长。缺损家庭与父母双全的家庭不同。缺损家庭的儿童同父母双全家庭的儿童相比,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教育缺损家庭的儿童,除了用一般的教育方法之外,还应该采用一些特殊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教育重在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我们正处在一个鼓励每个人都拥有梦想的时代,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引入梦想这一理念,把自己梦想从事的职业以名片的形式表现出来,激励学生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这便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我们最初的梦想无外乎是做一个成功的人,名片可以作为了解他的一个最便捷的渠道,名片设计能够在方寸之间体现创造力的价值,体现设计的诸多要素,而我的一堂名片设计课又再次触发了学生的心灵和梦想。  相似文献   

19.
“让全世界都知道,都听到,我们坚强的人民将用他们的鲜血、灵魂、财产和他们拥有的每一样东西来保卫这片圣地,因为这是圣地,是坚强的人民的土地。”“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落下。”——亚西尔·阿拉法特  相似文献   

20.
正作为一名教书育人的班主任老师,我的工作不仅是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学好应掌握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快乐成长。要实现这样美好的愿望,最主要的就是班主任老师要有一颗真诚心,对所有的学生都要像父母对孩子那样充满深厚的爱,呵护他们纯洁稚嫩的心灵,温暖他们的身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卢梭曾说过:"你必须好好地了解你的学生之后,才能对他说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