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感体验是审美主体用美的标准来评价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审美观而引起的态度体验.音乐审美情感体验主要有三个层次,即审美主体层面的情感体验、审美客体层面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超越与升华阶段的情感体验.在音乐审美心理制约下,钢琴演奏者的审美情感体验方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审美情感缺失性体验、审美情感的丰富性体验、审美情感的崇高体验、审美情感的孤独体验、审美情感的神秘体验以及审美情感的皈依体验.  相似文献   

2.
姑且不论古典艺术的形式法则,单是对古典之美进行审美主体方面的考察,便会发现在古典艺术兴盛的特定时期,审美主体的趣味是艺术审美形态的主导因素.在由情感与理智构成的二元因素结构的心理中,审美主体表现出了整体的单一性,这种单一性的达成也需通过情感与理智的斗争和妥协.在古希腊时期,哲学理性处于对个体情感的绝对驾驭地位,而在中世纪,宗教理性则取代了个体情感,支配了主体的审美判断.最终,在古典时期的审美主体心理倾向上,发生了情与理的斗争,并以理的全面胜利收场.自然,古典艺术表现出了崇高的理性光辉.  相似文献   

3.
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在神思飞越,情感激扬之际创造的产物,也是人们鉴赏、品味的审美对象.音乐是用有组织的声响来塑造意象,表达情感,使人们得到审美愉悦的艺术.在音乐的表现和鉴赏中,情感是最重要的审美特征,音乐能全面而深刻地向人们展示感受和认识世界的感性力量和情感愿望,使人们得到美的满足.在音乐的创作与鉴赏中,艺术家与欣赏者的情感活动自始至终都伴随着一定的意象.  相似文献   

4.
意境,指作者在积聚情感时,借助自然、生活景致,通过诱发读者的思维和想象从而达到的艺术境界.意境是衡量诗歌优劣的重要标准,又是情与景的交融和形与神的奇妙结合后的一幅有立体感的艺术图画,能引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意境创造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是一个由"表象"到"意象"再到"意境"的审美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5.
论审美境界     
审美境界可分为生理层面、情感层面和精神层面,三个层面各有不同的审美特点和审美意识.人的审美境界不断地从低级的生理快感提升为情感层面的愉悦.天人合一式的精神层面的大美是最高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6.
一个美术专业教师除了掌握精湛的专业技巧,还需具备高尚的审美理想和丰富的审美情感.高尚的审美理想是美术专业教师创作的灵魂,它会对学生起到无形的感染作用:丰富的审美情感是美术专业教师创作的动力.这些因素综合体现了一个优秀美术专业教师的社会良知.  相似文献   

7.
在青少年情感素质的理论框架下,进行青少年审美情感的研究。青少年审美情感是指青少年按照审美标准对物质或精神现象的美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本研究编制了《青少年审美情感问卷》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调查。结果发现: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我国青少年审美情感正向积极,但低于总体情感素质平均水平,其中最高的是自然美感,最低的是艺术美感;女生审美情感明显优于男生;审美情感与学业自评、师生关系、教师有情施教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微审美”是依托当代高新技术传播平台所形成的全新的审美形式.作为一种文化审美和后现代审美形式,“微审美”具有即时性、杂合性、碎片性等基本特征.“微审美”之审美活动的迅速发展,在审美时空、审美体验、审美类型等多个层面向传统美学理论提出了挑战,诱发了美学理论的新变.进而,微审美及相关美学理论建构,为当下美育的转型与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审美情感是指大学生按照审美标准对物质或精神现象的美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本研究编制了《中国大学生审美情感问卷》,并以此对我国范围内的3类地区14个大城市100所高校11982名大学生进行首次大规模审美情感调查。结果发现:《中国大学生审美情感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大学生审美情感由自然美感、人文美感、科学美感、仪态美感等组成;我国大学生审美情感处于正向积极,其中自然美感得分最高,人文美感得分最低;大学生的审美情感总分上不存在性别、本专科以及本专年级之间的差异,但在某些具体审美情感上存在结构性差异;舆论关注、自我要求和价值认同等是影响审美情感的三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审美情感是指按照审美标准对物质或精神现象的美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本研究采用自编的《中国大学生审美情感问卷》对我国范围内的3类地区14个大城市51所高校10056名研究生进行首次大规模审美情感调查。结果发现:我国研究生审美情感尚属正向积极,其中自然美感得分最高,人文美感得分最低;研究生的审美情感总分上不存在性别、年级间的差异,在自然美感和仪态美感上女研究生显著高于男研究生,在审美情感总分、自然美感、仪态美感的得分上有奖励组显著高于无奖励组,在科学美感的得分上理工科的学生显著高于文科生;研究生的部分审美情感发展优于本科生;舆论关注、自我要求和价值认同等是影响审美情感的三个主要因素,此外阅读量对研究生的人文美感以及人际关系对研究生的自然美感均有较强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钢琴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新乐 《美与时代》2004,(10):60-61
任何艺术都是人类生活的真实写照,并生动地表现着人类的情感.人们从不同的视野探索情感开发与培养的奥秘,其中艺术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钢琴音乐也是如此.钢琴演奏是一门音乐表演艺术,它以特定的艺术符号及音响结构的运动形式直接展示着人的内心情态.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人们强烈地感受到审美和情感在人的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作用.强化钢琴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自然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在雕塑作品中,肌理对审美趣味传达至关重要.因为在艺术接受过程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作品的表层肌理.雕塑肌理糅合材料自身特性和雕塑家的审美情感,贯通于艺术传达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3.
胡功胜 《孔子研究》2011,(3):114-122
由孔子和亚里士多德所开创的东西方古典美学,体现了中西审美差异的源头特征.在审美思考上,表现出礼治思想和个体意识的不同向度;在审美实践上,表现出缘情与叙事的不同倾向;在审美思维上,表现出直觉感悟与理性思辨的不同方式;在审美心理上,表现出温柔敦厚与情感宣泄的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14.
音乐欣赏是对艺术形象进行塑造的一种情感体验,在这一过程中渗透着欣赏者情感活动的形象思维,也是欣赏者情感活动与理性活动的协调统一,这构成了音乐审美机制的重要特征。音乐审美机制离不开审美环境、音乐欣赏的主体条件以及音乐欣赏的客体信息。音乐审美机制的四个表现阶段分别为审美操作阶段、审美领悟阶段、审美愉悦阶段、审美超越阶段。音乐审美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提高音乐欣赏者的审美能力和音乐品位。  相似文献   

15.
在西方,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位系统论述悲剧艺术的哲学家、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他的众多悲剧观点至今依然对相关学科的学者和艺术家具有启发性。其中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的审美情感生成机制的论述是一个需要今人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美学命题。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审美情感即怜悯和恐惧发生的理解与其他的悲剧美学家有一致性的一面,即强调因果性的悲剧审美情感生成机制。他还认为,仅仅具有因果性的悲剧审美情感生成机制并非是最佳的悲剧审美情感生成机制,只有具有或然性的因果性的先后性的悲剧审美情感生成机制才是悲剧中怜悯和恐惧的理想发生方式。  相似文献   

16.
油画材料、技法作为表达思想情感的媒介与载体,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和理解主客体关系的中心,而情感表现则是油画材料、技法的生命力与价值所在.在注重研究油画本体语言的基础上应正确认识情感因素的重要性,在创作中充分表现创作主体的审美情感及丰富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极其重要的素材,它们在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情感方面担负着重要的任务。为此,教师应该认真地抓好作品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结合语文课的特点,创设情景,孕育审美情感;感知体悟,开拓审美想象;自我发现,进行审美创造,让学生在更广泛的审美实践受到教育。  相似文献   

18.
潘雁飞 《美与时代》2005,1(10):76-77
在古典文学教学中对学生审美想象力的培养,应遵循审美想象的规律,这一培养应从积累丰富的记忆表象、培养丰富的情感、发掘先天禀赋等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9.
王霞  朱林 《美与时代》2004,(12):26-27
对艺术品的审美欣赏是必要的,情感在艺术欣赏中主宰着欣赏者的心灵,通过对情感方面的审美欣赏来进一步地走进艺术,进入一个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20.
梁佶中 《美与时代》2004,(12):72-73
在声乐教学中,重技巧轻内涵的倾向由来已久。审美教育的核心是情感教育,声乐教学如果不把情感教育放在首位的话,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技巧"的奴隶,而不能成为审美情感的传播者。所以,声乐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切入点,这样才能体现声乐教学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