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齐陶文比较研究孙敬明本文是笔者从事陶文系列研究中的一节,拟运用考古断代和标型学研究的手段,来对齐国陶文与有关的同类资料进行纵向的关于其源流特点的,和横向的诸如出土地域、形式、内容、窑场设置,以及与钟鼎、兵器、货币文字的比较研究。其中以资比较者,上溯史...  相似文献   

2.
为印刷方便,本文许多字系用其他字或数码代替,对照如下:陶文是古文字中出现最早、延续最长的文字。但陶文研究现在却主要是战国文字研究的一个分支,它以战国陶文为主要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3.
齐“於陵市和节”陶文考刘钊高明《古陶文汇编》3·652著录的是一件齐国陶文(见附图),资料来源自《三代秦汉六朝古陶》一书(十八册二函,埙室3,现藏社会科学院考古所),传出自临淄。陶文共五字。其中"陵"字简单易识。第三字乃"市"字。此字考释由裘锡圭先生...  相似文献   

4.
齐国货币的研究是齐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并进而对齐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冶金铸造、货币文字、齐文化的经济和文化形态加深了解。本文将根据齐国的历史地理条件与货币的出土情况,对齐国地区货币的起源及上述相关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近年考古新发现及材料的刊布,使齐文化的形成、始封地和时空演变等基础研究取得了新进展,资源、技术、意识形态等专题研究也获得重要成果,在此基础上多维度探讨了齐文化的经济、社会、发展及融合交流,深化了齐文化的内涵和外延研究。以期进而探讨齐鲁文化形成、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过程与机制。同时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阐发、弘扬与传承,考古学应该发挥其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汶口文化陶尊“文字”的发现,多年来,一直吸引着学术界浓厚的研究兴趣。考古学、古文字学研究者已就陶尊“文字”作出多种考释及相关问题的阐述。但是,我认为大汶口文化陶尊“文字”所蕴含的远古文化观念,仍可以作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试论齐文化的三个主要来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论齐文化的三个主要来源于嘉芳本文中所讨论的齐文化这个概念,主要是从考古学文化这个角度出发。组成齐文化的各要素,在融合和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或大或小的作用,但是一旦形成了相对独立、具有自己特色的齐文化,它们便有机地化为一体,成为一个新的文化体系。也就...  相似文献   

8.
现代考古学的兴起与发展,不但对整个考古学影响深远,而且对20世纪中国美术史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民国时期,著名考古学家李济、吴金鼎等人将遗迹、遗物的艺术价值和审美风格带入考古学的研究之中。而对遗迹、遗物的艺术价值和审美风格的研究,实际上已经涉及美术的研究领域了。正是这种艺术上的跨界研究,对中国美术史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时很多的艺术史学者都将考古学融入艺术研究中,这大大拓展了美术史学的研究领域,使美术史学的研究内容变得更为丰富多样,研究方法和理念也受到了冲击,进而发生了革命性的巨变。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文化遗产、让文物活起来,讲好中国故事,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研究、阐发、弘扬和传承、"四个讲清楚"等系列讲话精神及对文物工作做出系列指示、批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山东省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中,将"齐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工程区的建设"纳入党的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报告。近些年来,考古发现与考古学研究成果突飞猛进,在满足当代社会的文化需求、研究历史文化传统、树立文化自信中,做出了诸多贡献,考古学  相似文献   

10.
孙勐 《中国道教》2009,(4):42-45
考古材料的发现和积累以及考古学的发展和深入,在不断地丰富、扩大和补充我们对历史时期涉及人类生产、生活、思想等方面内容的了解和认识.宗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考古和考古学密切相关.一方面考古发现和研究可补、证宗教史实,拓宽宗教学的视野;另一方面,对宗教的认识和了解可更加全面地解释相关的考古发现,从而推动考古学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1.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湖北省考古研究所4月联合组织考古专家在对南水北调工程丹江口市水库淹没区和武当山范围内的古建筑、地下文物调查中发现,武当山遇真宫前300米处有龙山文化的历史遗迹、断层和陶器。据此,这一考古发现对武当文化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即对武当文化的历史渊源由原一般从东汉时代而追溯到龙山文化所处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在这次文物考查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员蒋忠毅和考古学博士研究生丛得新等6名考古专家根据道藏明代洪熙(公元1425年)年间版本《太和山志》关于“  相似文献   

12.
刀币是古代货币的一种,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齐、燕、赵诸国,为不少中外学者所关注,齐刀币现在成为学术界探讨的重要课题。以刀币的文字可分为:齐之法化、安阳之法化、节墨之法化、谭邦之法化、齐建邦(立长)法化、齐法化等。这些齐刀币主要出土于窖穴和遗址中,有许多  相似文献   

13.
齐国的陶瓷是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由先齐地区大汶口文化的白陶、龙山文化的黑陶、特别是极具地域特征的齐国日常生活类陶器与各种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品、建筑陶构件等,都充分体现出豪放与沉稳的双重造型特色以及丰富多彩的装饰艺术风格。这不仅构成了齐国独特的陶瓷文化体系,也对丰富和发展我国传统陶瓷文化起了重要作用,并影响后世陶瓷发展长达数千年。  相似文献   

14.
《哲学研究》1992年第1期和第3期分别登载的陶富源和胡承槐二位同志的文章(以下简称“陶文”和“胡文”),对陈志良和杨耕以及刘森林、张一兵诸同志的文章的观点,提出了驳难。“陶文”以他对劳动的基础作用的认识,来论证“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  相似文献   

15.
张颔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代表他考古学成就的是《侯马盟书》,而他的《古币文编》则被誉为当今最为精当的金石文字工具书。张颔先生不像他所研究的古文字那样呆板,在生活中时时显露出了幽默多智,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更多了一份尊敬。  相似文献   

16.
临淄水泥厂出土玉器宋春霞1992年,为配合临淄水泥厂扩建工程施工,淄博市博物馆和齐故城博物馆联合对施工工地进行了勘探和发掘。在两座战国晚期长方形土坑竖穴墓葬中,出土了陶器、铜器、铁器、银器、玉石器、漆器等随葬品达500余件,其中仅玉器就有53件,有璧...  相似文献   

17.
在1960年代的早期考古学研究之后,福柯引入了"系谱学"概念。国内外学者认为从1970年代开始福柯的研究方法发生了从"考古学"到"系谱学"的重要转变。但是通过考察福柯"考古学"方法的康德来源以及福柯"系谱学"概念的尼采来源,我们可以看到福柯的考古学中包含着系谱学问题,福柯所理解的系谱学中也体现出考古学主旨;通过反思和反驳福柯从结构主义到解释学、从研究知识话语到研究权力实践、从进行批判分析到进行因果分析的这些表面转变,则可进一步表明福柯的考古学与系谱学并不是简单的转向和替代关系,而是补正和深化关系。  相似文献   

18.
齐国的金属细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根据古齐国地域内出土的反映齐国金属细工工艺的文物考古资料,从考古学、金属工艺学和齐文化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科学地分类研究,论证了齐国是中国古代金属细工工艺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并在某些方面处于领先水平,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该文还对齐国金属细工工艺器物的使用等级及金属细工工艺发达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这对于齐国科技文化史的研究,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研究齐文化,首先必须研究姜太公。因为太公以齐开国之君,行举贤尚功之法(《汉书·地理志》),修因俗简礼之政;“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史记·齐太公世家》)。诸多建构,“成为齐国历代统治者的一贯文化政策”(《文史知识》,1989年第3期,第31页),实为齐国文化的开山。而齐国文化则是“齐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齐文化研究中内容最  相似文献   

20.
《管子》与齐文化是中华民族心统文化中的瑰宝,其内容博大精深,且具有改革性和开放性。深入开掘齐学,继承其精华,无疑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重要的借鉴价值。自1986年首次全国管子学术讨论会召开以来,以《管子学刊》为媒介,沟通了海内外研究齐文化学者之间的关系,交流了研究成果。多年来,港台学者在开掘齐学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