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单位发起的首次全国《哲学笔记》研究与教学讨论会,于去年12月8日至15日在厦门大学举行。应邀参加会议的代表共六十余人。会议开得紧凑、集中、热烈。大家一致认为,《哲学笔记》是列宁继《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之后,又一部划时代的哲学巨著。它既是列宁酝酿哲学新突破的思想实验室,又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理论宝库。我们决不能因为它是以笔记的形式叙述的,就忽视和低估它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在此评价的基础上,与会代表集中对以下三个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一 《哲学笔记》是列宁的一部重要哲学著作。它是列宁研究哲学时各种读书笔记的汇集,其中包括三十二篇读书笔记和五篇读书批注。写作年代从1895年开始到1916年为止,但其主要部分写于1914—1916年。就内容看,《哲学笔记》中除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神圣家族》一书的笔记外,列宁大量阅读了资产阶级哲学,哲学史、自然科学等著作。列宁最注意的是黑格  相似文献   

3.
在理论界,讲到辩证法的思想渊源,人们会自然地想到列宁的《哲学笔记》,尤其是其中的《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倍受我国学者们重视,甚至我国大学的课堂上,讲《哲学笔记》重点是讲《摘要》部分。不过,回顾我国三十多年来的哲学研究道路,我以为人们对《哲学笔记》的注释、讲解、评述虽然有一些,但是,对其系统深入的研究专著还不是很多。总览今天的哲学研究所面临的  相似文献   

4.
卞敏所著《列宁〈哲学笔记〉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长点》(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一书,采取研究原著与研究哲学原理相结合的新途径,在通透深入地剖析原著思想的同时,对哲学原理也作了见解独到的探讨,具有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张一兵 《哲学动态》2007,5(10):11-14
以往苏联、前东欧学界和西方列宁学的学者在研究列宁“哲学笔记”的过程中,都有意无意将其视为一本书,但这个作为一本书的《哲学笔记》是根本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一个列宁在长达20年之久的时段中学习和研究哲学的不同摘录笔记、札记、心得和阅读批注的有明显理论性质级差的文献汇集。所以,列宁的“哲学笔记”并不是一部现成在手的哲学著作,它只是记录了列宁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长达20余年的哲学学习和研究的各种不同性质、形式多样的亚文本和似文本群。它直接反映了列宁自己的哲学学习和研究过程是一个跨世纪的复杂思想认识过程。专门标识…  相似文献   

6.
黄楠森同志的新著《〈哲学笔记〉与辩证法》是我国关于《哲学笔记》的第一部研究性专著,在许多方面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 列宁《哲学笔记》的公开发表已有半个世纪之久,完整的汉译本发表也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可是无论从国际、国内来看,它至  相似文献   

7.
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曾这样指出:“每一门科学都是要以思想和概念的形式来把握自己的对象的,所以都可以说是应用逻辑。”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摘引了黑格尔这段话,并作了“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的批语。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所说的逻辑,是指整个逻辑学,但本文将只讨论这个逻辑学中的一个部分,即近代意义下的“形式逻辑”,其中特别是指数学中所使用的逻辑。 在数学研究中,除了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法则,直接或间接地从现实世界中抽象  相似文献   

8.
厦门大学哲学系去年十一月十三日至十二月二十七日举办了《哲学笔记》学习班,来自全国各地四十多所高等院校的五十二名哲学教师参加了学习。学习班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黑格尔《逻辑学》一书的译者杨一之同志前来  相似文献   

9.
李辛生教授主编的《<哲学笔记>简明教程》(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是一部全面探索《哲学笔记》的光辉思想的专著,又是我国第一部系统阐述《哲学笔记》基本原理的教材。它的问世,是我国近年来哲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国家教育委员会选定它为高校哲学专业的教材,  相似文献   

10.
今年4月22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诞生一百一十周年。 列宁留给我们的哲学遗产是丰富的、宝贵的。他写作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和其他许多有关的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辉文献。他在俄国的民  相似文献   

11.
由厦门大学哲学系副主任高英伟副教授主编的《列宁<哲学笔记>的学习与研究》一书已成书。这本内部教学参考书,是在多年的教学与研究中,特别是1980年年底在全国部分院校列宁《哲学笔记》学习讨论班的讲稿以及编写的全部材料的基础上修订补充而成的。全书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列宁《哲学笔记》的学习与研究,是按照原著的顺序,选择一些重要课题,结合段落大意和有关论断进行分析和阐述的讲稿,内容涉及原著全书,共三十个专题;  相似文献   

12.
现在我们联系整个马列主义哲学的对象的定义来研究辩证唯物主义的对象的定义问题。不能把一定数量的定义的并存看作是哲学知识的科学性不足的标志。凡是研究结构复杂的客体的理论科学都会有这种情形。列宁在摘录黑格尔的《逻辑学》时指出:“定义可能有许多,因为对象有许多方面”,接着,他引用黑格尔的话:“被下定义的对象愈丰富,也就是说,它  相似文献   

13.
列宁的“哲学笔记”是列宁在1895年到1920年读某些哲学基本著作时所作的一些注解、摘要和评语的一本汇集。使人对这本著作有着特殊兴味的地方也正在此:它好像引我们走进了列宁思想的实验室;让我们“从内部”去研究列宁,去在他构思的萌芽和过程中,抓住构成他伟大著作之理论结构的分析和研究的方法。这些笔记原文的大部分,也是最重要的、即有关唯物辩证法的部分,是在1914到1916年间写成的。即使这点就能帮助我们了解到列宁如何去研究哲学:越是在有最紧急、最艰巨的政治实践任务需要他去完成时,他越尽最大的努力去作理论方面的钻研。  相似文献   

14.
仲实 《学海》1990,(Z1)
从一般的意义上说,认识的主体是指认识的承担者。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社会的历史的人才能充当认识的承担者,现实的人才是认识的主体。列宁在《哲学笔记》中,对康德、黑格尔关于认识主体的思想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首先,列宁对黑格尔关于康德先验主体  相似文献   

15.
苏共中央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编辑的“列宁全集”第四版第38卷(哲学笔记)近已出版。这一卷中汇集了列宁在1895—1916年间研读哲学著作时所作的笔记。本卷中列入的材料大部分曾于1929—1930年第一次发表在列宁文集第9卷和第12卷中,1933—1947年间曾不止一次地以“哲学  相似文献   

16.
目前对列宁《哲学笔记》中关于辩证法体系的探讨性文章,一般地都认为其中关于“辩证法的要素”,就已经是一个完整而严密的体系,或者说它“提供了辩证法体系的雏形”。其实,不论是“辩证法的要素”的前七条也好,整个十六条也好,都只是从辩证法的结构方面,来揭示辩证法体系的具体内容及其内在联系。应该说,“要素”十六条是列宁对唯物辩证法体系的  相似文献   

17.
当列宁在《哲学笔记》中尖锐而又十分明确地表达他对唯物辩证法的明快简练的观点时,这些观点决不只是(甚至可以说不是)作为他重新批判性地研究黑格尔著作的结论加以表述的,而是(甚至首先是)他在哲学领域中多年斗争的结果。这种斗争是他为反对马赫主义者、“主观社会学”的拥护者、“合法马克思主义者”以及把马克思主义思想僵化的教条主义等倾向而不得不进行的。这些倾向在第二国际的理论家中间(特别是在普列汉诺夫及其学生那里)表现得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8.
辩证地研究人类思维经验,概括现代科学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前哲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中山大学刘景泉副教授的《马克思“资本论”与黑格尔“逻辑学”》新著(于1986年4月辽宁出版社出版)对于深入哲学改革,促进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钻研,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它是从马克思《资本论》与黑格尔《逻辑学》的关系中,研究近现代人类辩证思维的结晶及其理论成果的一次可喜的创举。该著内容丰富,体系严谨。作者首先在绪论中概述了马克思撰写《资本论》时批判地吸取黑格尔《逻辑学》的情况,着重分析了《资本论》与《逻辑学》体系的特点及其在辩  相似文献   

19.
黑格尔的《法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来说,在现代条件下不仅仅具有历史的意义。分析和评价这一著作之所以必要,是有许多原因的,首先因为《法哲学》对马克思的思想发展特别重要。青年马克思作为黑格尔派的左翼在著作界初露头角,他当时信奉黑格尔在《法哲学》(法、法律、罪行和刑罚等概念)中所发展的一些理论观点,他在1842年撰写的一些论文  相似文献   

20.
现在我们来讨论《哲学全书》(1817年)的体系。黑格尔在很久以前就决定了他的体系必须有3部分: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很明显,既不是对《逻辑学》中范畴的考查逐步引导他清楚地认识到,一旦你把自己交付于无情的辩证法,你就会被从存在驱赶到绝对观念,绝对观念又不可抗拒地要外化自身为自然,于是下一部分就只能是自然哲学;也不是对自然哲学进行的多年研究使黑格尔终于看到动物有机体如何产生了它的反题——精神,于是精神哲学必定是第三部分。许多关于黑格尔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