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智慧是无形甚至神秘的,然而它又确实存在。智慧存在于哪里?从某种意义上说,智慧存在于"发生"之中,或者说"发生"是智慧的一个显著特征。之所以说"发生"是智慧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因为"发生"是检验智慧与否的试金石。平时,人们习惯于把知识、聪明(脑子反应快)与智慧等同起来。事实  相似文献   

2.
景健美 《天风》2022,(5):12-13
《诗篇》和《以赛亚书》的这两处经文都强调了一个重要内容:"他的智慧无法测度.""无法测度"意味着"无法数算",神是无限智慧的,这是他重要的属性.人往往自以为有智慧,但人的智慧是有限的.有句话说:"无限智慧的神做事的方式是有限的受造之物不可能加以改进的."面对无限智慧的神,我们祈求主将那赐人智慧和启示的灵赏给我们,使我们真知道他(参弗 1:17).  相似文献   

3.
论开智慧     
在巴利文原文经典里,时常可以看到一些脍炙人口的格言,被认为是佛陀(公元前六世纪顷生于印度)在普渡众生、广施教化时亲口演说的.其中有这样的佳句:"一切命中,慧命为最","智慧乃人类之宝","智慧之光,胜一切光".根据佛教来讲,人生的目的在于证得般若.般若一词,一般地都被翻译成"智慧",但是,巴利语般若比英语"智慧"一词的含义更为深广.般若,依佛教所说,它不但是指  相似文献   

4.
伊斯兰教是崇尚智慧的宗教。伊斯兰教的最高经典《古兰经》对"智慧"一词有诸多阐述。在《古兰经》的11个章节中直接出现"智慧"一词,而且"智慧"的内涵和外延涉及许多方面。一、《古兰经》中"智慧"一词涉及的内容包括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盖光 《管子学刊》2010,(1):65-71
"太极"是认识和把握宇宙人生之本的一个本体论系统。太极的核心为"生",易学的核心亦为解说及体验生命存在的智慧;太极的"生生"智慧实际也集中体现易学生态智慧。"生生"之本是把握太极之生态本体论的主脉,太极"生生"包蕴的生态智慧由"生化"与"化生"的转换序列成就,借阴阳的生态转换与生命的生成节律展示阴阳交感的生成性智慧以及"象"与"意"的体验性智慧,由生态、生命及美的融合催生"保合大和"的美学智慧。  相似文献   

6.
人们常将"智慧"这个词与孔子、耶稣、所罗门王等传奇性历史人物联系在一起,或者用来评价一些成功人士。但智慧真的与普通人无缘吗?我认为并非如此。"成功"是评判智慧与否的一个参照标准,然而智慧却包含了不同层次。一个人也许达不到现代社会普遍意义上的成功(获得名和利),但也可以因为经验的积累而在某些方面展现出智慧;有一些人具  相似文献   

7.
正应猝应猝,是中华智慧中的智慧,是面对突如其来的事变,保持冷静而机敏的思维;应猝,也是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只有头脑聪明、反应敏锐的人,才能够在关键时刻,让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应猝也称随机应变、急中生智。智者面临瞬息万变的局势,都能履险如夷,冲出突围 ,跨越危在旦夕的围困。应猝智慧比比皆是,纵观历史事变能够获得深刻的启迪。"刘邦伤胸摸脚"是应猝的智慧;"曹操望梅止渴""李广下马解鞍退匈奴"也是一种随机应变的  相似文献   

8.
儒家的"困境智慧"是关于人类生存困境的根本性反思。儒家以主体性的德行修为与道义担当为本根,以终极性的天命为依托,通晓时遇和权变的方法原则,伴随着主体内在的充实和自信,保有乐观之心境,从而实现对外在困境态势的消解和转化。儒家的"困境智慧"蕴含着人生意义如何生成的内在考量,对于"作为现实中的存在"的人,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指引意义。顺境中常思"忧患意识",逆境中不忘"困境智慧",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筑起儒家圆满自觉的人生智慧以及安身立命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9.
"政治伦理智慧"是对政治领域人伦关系及其道理悟性认识的成果,它既是一种出众的政治伦理思想,还是维持政治领域良好人伦关系应遵循的规则之艺术。老子与孔子的政治伦理智慧,有同有异。在政治伦理智慧的基础上,其根基都来源于天命与天人合一思想。但老子形而上为"道",孔子形而下为"仁";在政治伦理智慧的核心上,老子开启了"无为而治"模式,孔子发展了"以德治国"模式;在政治伦理智慧的指向上,两者都将"和谐"作为最高价值追求,老子把"小国寡民"视为实现和谐的理想社会,而孔子则将"大同世界"看成实现和谐的理想王国;在政治伦理智慧的根本上,他俩都主张民本主义,然老子倡导"愚民"政策,孔子则倡导"教化"政策;在政治伦理智慧的治术上,老子推崇"水德",实行"若水之道",孔子则推崇"中道",实行"中庸之道"。二者的政治伦理智慧都给后人留下了深刻且长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智慧语丝     
正山林里培植一棵树木,如果一年就把它砍伐下来,只能当柴火烧;如果三年后砍伐下来,可以用来做桌椅;如果十年以上的树木,就可以作为栋梁。所以"不求速成"就是要我们能经得起岁月霜雪的熬炼,能够历久,才能更大、更高!——星云大师1.地球上如果只开一种花,那么,地球也会变成花的荒漠。2.智慧与愚蠢是孪生姐妹,愚蠢被发现时,智慧就诞生了。  相似文献   

11.
凡夫走卒、达官贵人、神仙皇帝,人人都想把握自己的命运,领略生活中的妙趣,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可是现实的生活告诉人,即便你有钱、有地位、有荣誉,却不一定有幸福。经上说:"智慧赐人幸福"。(箴1:20)因为,只有智慧才会让人去思索幸福生活的价值的含义,顿悟生命真谛,从而获享幸福。谈到智慧,我们就很自然地想到了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他在当时曾被认为是最有智慧的人。于是有人去特尔斐神庙求神谕,询问是不是有比苏格拉底更聪明  相似文献   

12.
"德性"与"实践智慧"是亚里士多德阐释实践哲学的重要概念,也是现代美德伦理学的重要思想资源。但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中阐述得不甚清楚,在中西方学界存在着不同意见。实践智慧与德性到底是什么关系,仍然是德性伦理学同时也是实践哲学必须弄清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智慧来访     
正静静的夜里,智慧来了。她站在我的卧榻之侧,用母亲般慈爱的眼光看着我,为我拭去了泪水。她说:"我听到了你内心的呼喊,就来安慰安慰它。请把你的心儿打开吧,我会为它添满光明!你有什么就问吧,我将给你昭示真理之路。"于是,我的问题接踵而至:"智慧啊,请告诉我:我是谁?我怎会到这样一个令人生畏的地方?这些经天纬地的想法、卷帙浩繁的书籍、荒诞怪异的图画都是些什么?这些像鸽群掠过一样的思绪又是什么?这些令人倾倒的诗词、余音不绝的韵文是什么?这些既让人悲哀、又让人欢喜的结局是什么?它时常纠缠着我的灵魂、涌上我的心头。  相似文献   

14.
新年新智慧     
“智慧”是一个意义丰富的词,也是一个非常实用的词。智慧可以用来指“在实用的知识上有技巧和才干”。而对于生命本身来说,就是善良、和谐而又成功的生活。《箴言》是智慧的精华,而智慧的基础在于敬畏神。神是智慧的根源,惟有敬畏神的人才能得着真智慧。在旧约中,能结合应许、律法与智慧的一个观念,就是敬畏神;智慧和律法都能反映出真信徒在应许的合宜表现(华德凯瑟(walter c.kaiser)《旧约神学探讨》,廖元威,魏玉琴等合译,台北:中华福音出版社,1987年,第218页)。新约也提及智慧的属性(林前1:24),新约中的《雅各书》强调人的信心应加上行为;被人们称为“新约”中的箴言。人不敬畏神,就很难认识和掌握智慧。因为智慧不能离开他  相似文献   

15.
智慧与年龄的关系是智慧心理学领域的重要议题。青少年时期及成年早期是智慧的萌发期为多数学者所公认,但在成年期个体的智慧与年龄关系的问题上,学界尚存在较大的理论分歧,主要有增长论、衰减论、稳定论、高原论四大观点,前两者的实证支持较少,后两者则有着较丰富的实证依据。在对上述理论进行回顾与反思的基础上,认为实证层面有三项任务最为紧迫、理论层面有六大问题值得探讨,并提出了基于"个体-情境"差异的"智慧-年龄"关系理论,试图为智慧与年龄的关系问题提供一个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智慧箴言     
在恶人的字典里,智慧是更大的罪恶;智慧,只有和真善美结缘,才会光彩夺目、大放异彩。犹太法典:了解自己,是最高的智慧。其实,了解自己,聪颖即可,而战胜和超越自我,则必  相似文献   

17.
一、内涵解读 美术教学不仅仅是技法技能传授的教学.教学过程应是一个以智启智、让学生心生智慧的过程.所谓智慧美术课堂,我的理解是,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育学生的绘画灵性,以教师的智慧开启学生的智慧,达到师生智慧共生的一种课堂.  相似文献   

18.
智慧论     
我们生存的时代,是一个竞争空前激烈的时代.政治竞争、经济竞争、军事竞争、科学竞争、技术竞争、艺术竞争、考试竞争等等,说到底,都是智慧的角逐.在当代,你想研洒地生存林面地做人,就必须要有智慧.智慧是什么呢?对这个问题,人们一直有着不尽相同的认识,因而也就有着不同的回答.有人说,智慧就是个体有较高的智商。一个儿童有较高的智商,但没有丰富的知识,也没有机智的方法,我们能说这个儿童有智慧吗?不能.我们只能说他智商局,聪明,但不能用有智慧来形容他.可见,智慧不完全等于智商.有人认为,智慧就是个体具有渊博的…  相似文献   

19.
五台山又名清凉山,因是文殊菩萨道场成为闻名遐迩的佛教圣地。五台山自然气候的清凉与文殊菩萨智慧的清凉深度契合。"清凉智慧"沉淀深化成为五台山文殊智慧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内核。清凉智慧导人超脱烦恼,达到彼岸,获得开悟,明心见性,其禅学价值对净化人心、建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莉 《美与时代》2007,(6):36-38
"和"的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智慧的精华,以其博大精深的内容和深远的影响力促使中国智慧在保留原始"诗性智慧"审美因子的基础上,将审美风格发扬光大并深深浸入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修身之道、治国方针、宇宙观、艺术标准等方方面面,构建起以"天人合一"、"体用不二"、"主客同构"、"情理交融"等为代表的和谐化审美风格的中国智慧大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