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N400作为语义违反的特异性ERP组分,其波幅反映了语义整合加工过程的难度,因此可将其作为研究语篇语境意义建构过程的一项重要指标。语篇语境可分为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前人一系列基于语篇水平的N400研究表明,从语义的角度上看,语言语境对句子理解具有制约和协调作用,其机制涉及词汇语义启动、场景适宜性、文字内容信息以及因果推理等方面;非语言语境对句子理解具有制约和补充作用,但其机制尚不明确。两种不同来源的语义信息在实时理解中是同时得到加工的  相似文献   

2.
动态量化方案是关于语义悖论的一种新型语境敏感解决方案,其基本思路是:悖论推导过程中表达关系在语篇中的凸显导致语境转变,产生新的真值条件进而扩张量化域,使得悖论性语句先后呈现不同语义状态。探讨该方案的主要争议可得,其中"语境转变"的解释植根于语言学基本观点,提供了悖论语篇语境研究的新角度;其真理分层的理念能够克服塔斯基经典层级论的困难,保持了真值谓词层次间的连贯性;其量化限制的做法依据"名词化"直觉,具有较高程度的非特设性。  相似文献   

3.
违实句(counterfactuals)是传递与事实相反意义的语句,广泛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被用以表达对已知事实的另外假设。研究发现,相对于事实语义,违实语义能够激活双重心理表征/空间(虚拟vs.现实),需消耗更多的认知加工资源。本文分别从句法结构和语境制约两个层面详细探讨了违实语义的加工机制。语境方面,双重语义表征构建与消解的时间进程受到语境相关性的制约,充足的语境信息可以消解事实表征的干扰。句法方面,汉语违实标记的缺失使得汉语母语者更加依赖语境与语用来表达、理解违实义,但尚不明确其在线加工机制与印欧语违实义加工有何异同。后续研究应扩大语言研究范围,关注违实语义加工的个体差异,进一步厘清双重语义表征构建与消解的时间进程及其对语篇加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语义整合是把当前阅读中新出现的词语与之前的语境进行语义联结以形成连贯表征的过程。在语篇理解中, 很多理论都确定了整合这一过程的重要性, 语义整合是达成语篇连贯的一个关键步骤, 探究其神经机制及影响因素对理解语篇有重要意义。已有的ERP研究表明语篇理解中的语义整合是即时发生的; 已有的fMRI研究和神经震荡的分析提供了参与这一过程的具体脑区和神经网络的证据。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语篇内因素、非言语因素和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5.
通过简要重述不同文化语境中异端与正统的概念内涵变化过程,说明在基督宗教和中国文化的语境中,这两个概念内涵的差异,进而说明对于异端和正统的基本内涵理解带来传统中国文化对信仰融合度和均质性的理解。以此为基础,提出以下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在面对中国宗教或信仰文化时,我们以源自基督宗教传统、并且带有明确基督宗教传统内涵的概念展开讨论,对于理解中国的信仰文化与历史在多大程度上会造成误解?这种误解的根源是一种在学术研究中出现的"削足适履"式概念套用带来的问题,还是在信仰特质理解意义上"张冠李戴"式的文化语境的错置?进而提出概念的重置可以从什么程度上凸显中国信仰文化的特质和进一步理论反思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剖析现代汉语中的语用标记语和规约含义之间的关系。格赖斯认为语用标记语的意义就是其所在话语的规约含义,本文指出语用标记语本身的意义不等于其所在话语的规约含义,因为语用标记语的意义不受语境影响,具有静态的语义特征,规约含义则是语用标记语和它所依附句子以及其使用场合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具有动态的语用特征。也就是说,同一语用标记语在不同的语境中会产生不同的规约含义。本文详细分析了各类语用标记语在具体语境中触发的规约含义。这种以说话人为中心分析语用标记语的方法摒弃了以听话人为中心或以篇章为中心的分析传统,不仅符合格赖斯意义理论基本哲学精神,而且符合自然语言的意义是对某一认知主体而言的基本语言哲学立场。  相似文献   

7.
两个实验以汉-英双语者为被试,考察高限制性句子语境条件下,词汇接触次数和二语熟练程度对二语附带词汇习得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让被试阅读1-4个高限制性的句子语境,把要学习的英语假词放置在句尾。实验1和实验2分别采用语义相关判断任务和词汇回忆任务测量词汇习得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高限制性的句子语境条件下,少数的几次接触陌生词汇即可附带习得词汇的意义;二语熟练度越高,越有助于词汇的习得。  相似文献   

8.
胡扬 《逻辑学研究》2023,(6):74-101
指代词语义理论(indexical semantics)的核心问题之一是语境如何决定指代词的语义内容(semantic content),这一问题的实质是语境范畴下的实体如何通过语义理论交换成语义范畴下的实体。卡普兰二维语义框架下,作为词汇学规则的“语征”(character)是实现这一交换的关键,但该方案有诸多困难。在维索尔伦语用学及其语境图示的基础上,“ε-总条件”和“ε-语用图示”为“语义”与“语境”的范畴交换提供了词汇学规则以外的语用学解释。通过界定“对应点”,“距离函数”等概念,两类范畴交换模式得以呈现,即“正交换”和“偏交换”。两者让“指代词语义的语境解释”获得了一个明确的界定。这一语用学方案也存在多个需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刘潜 《哲学动态》2005,(6):62-64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与信仰研究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首届科学与信仰学术年会"于2004年12月28~29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来自中国和美国的4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主题为"全球化语境下的科学与信仰",分议题包括全球化语境下的"两种文化"、科学与宗教、科学与意识形态等.  相似文献   

10.
"尸解"是道教的重要信仰之一。通过分析修道人尸解成仙的身体表征及变化,将早期道教神仙传记中的尸解故事重新分为"肉体死亡,灵魂飞升"和"肉体不死,蜕而成仙"两大类。在此基础上,从宗教学、人类学、美学三重维度解读这两类故事背后的道教信仰、原始思维和美学意义,同时论证道教思想对原始信仰的传承、修正及创新。  相似文献   

11.
赵俊华  莫雷 《心理学报》2010,42(9):920-928
设计不同的语境条件, 并采用图-词语义一致性判断来探测非熟练中-英双语者英语句子的语义通达性, 结果表明, 在无语境条件、语义无关动画或语义相关文本伴音语境下, 非熟练中-英双语者表现出英语句子语义通达的非选择性, 而形象和语义一致的动画语境能使他们有效限制对等的L1句子构成词汇的激活, 并表现出目标句语义通达的选择性。这说明, 语境可以影响弱势语识别阶段的非选择激活, 相关的语境影响双语通达的理论也由此被讨论。  相似文献   

12.
<正>"伊玛尼"为阿拉伯语音译,意为"信仰",系伊斯兰教义学概念。其实,"伊玛尼"就是一种"确信"——确信并履行伊斯兰教义的人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义学主张,一个人只要口头上念了"万物非主,惟有安拉;穆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基督信仰本土化之类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的基本前设是:外来观念体系在本土文化中植根的过程是一个语义适应过程,只有当外来观念体系与本土语境之间找到可通约的语义前设时,外来体系才成为本土话语中可理解。可接受、活泼而有生命的文化价值。佛教入华的过程便是如此。在这个前设基础上,本文提出一种语义采纳、观念折衷、价值完成三层次的理论模型,来说明基督信仰如何在中国语境中本土化而未完成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高兵  杨玉芳 《心理学报》2008,40(4):381-388
通过眼动实验,考察了语篇理解中整体语境和局部语境对代词理解的影响。实验一是预备实验,发现名词与动词词组之间关系的典型性不同,整合的速度也不一样。实验二发现,代词的理解不是一次完成的,代词理解的初期受整体语境的语义偏向影响,而不受局部语境的影响。在第二阶段主要受到局部语境的影响。代词的理解过程比较符合Cook(2004)所提出的两阶段模型  相似文献   

15.
高兵  杨玉芳 《心理科学》2007,30(4):807-809,806
该研究考察了语篇理解中整体语境和局部语境对代词理解的影响。向被试呈现语篇,其中包括带有语义偏向的整体语境和局部语境以及代词。要求被试判断代词的所指。结果发现,当代词和整体语境出现时,被试并不立刻判断,等局部语境也出现以后,才判断代词的先行词。这一结果支持“首先建立句子袭征,再把句子表征与语篇表征相整合”的分阶段加工观点。  相似文献   

16.
信乐 《佛教文化》2010,(3):32-34
<正> 由于学习观经,关注到弘一大师"悲欣交集见观经"绝笔,发现很多人对此进行解读,其中明诚居士新解最为细致,重要方面都说到了。本文再解是将弘一大师临终情形与观经做更细的对照,希望阿弥陀佛本愿及弘一大师人格力量给有缘人带来安慰。  相似文献   

17.
每个词语,都有其外在的存在形态(形、音),同时它们大都包裹着特定的语义内容。由于条件的改易,语境的催化,便产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与原有的概念含义相去甚远的新意义。词语语  相似文献   

18.
语码切换代价是指双语者从正在使用的语言切换到另一种语言时反应时变长和错误率增加的现象。语码切换代价的存在,提示双语者对两种语言系统的加工可能存在差异。而由于言语产生中的语码切换充分体现了双语者对语言系统认知加工的自主控制能力,言语产生的语码切换研究备受重视。研究首先考察了语码切换代价的表现模式,然后深入探讨语码切换代价的来源及产生机制;随着以孤立词汇为加工对象的语码切换研究的发展,句子语境等因素开始纳入研究范围。研究发现语境中的语码切换加工与孤立词汇产生的语码切换加工存在差异,两者差异可从"线索—感知—预期"三个层面进行分析。有关研究从孤立词汇产生到引入句子语境的发展,反映研究范式向自然言语产生任务靠拢,以揭示双语者在实际言语产生时语码切换的实质。  相似文献   

19.
正道教是由中华传统文化孕育而成的古老宗教,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一体、和谐共生思想,提出了一套系统的环保理论,并积极予以实践。道教徒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无形无象,是无法感知的。而"道"的见证就是永不停息的生命创造力。宇宙万物生生不息,构成了一个巨大的生命共同体。每个人作为这个生命共同体的一员,应该体悟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语)。人并没有凌驾于万  相似文献   

20.
随着后亚运时代的"羊城新八景"正式揭晓,针对景点译介语良莠不齐的问题,《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系列国家标准将于2017年12月1日起开始实施。基于此,译者可从语篇信息处理、关照读者审美习惯、语义与交际翻译异化归化策略出发调整源语和目的语读者的可接受性。通过词汇、句法和语篇等多角度,探索不同语境下翻译策略的使用情况,平衡彼得·纽马克的二分法,从而实现广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良好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