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泼 《哲学动态》2015,(2):105-107
<正>由青年哲学论坛、《哲学研究》编辑部、《哲学动态》编辑部主办,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哲学系、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承办的"第十一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于2014年10月18~19日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国内部分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学术报刊的专家学者共100余人参加了论坛。本次论坛以"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与现实"为主要议题。与会者围绕以下问题进行了讨论。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近年来,学界在  相似文献   

2.
正由青年哲学论坛和《哲学动态》编辑部主办,北京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十四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于2017年12月16—17日在北京大学人文学苑召开。论坛的主题是"当代视野中的《资本论》哲学"。来自国内部分高校、科研机构和学术期刊的120余位专家学者参  相似文献   

3.
<正>由青年哲学论坛、《哲学研究》编辑部和《哲学动态》编辑部主办,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第十二届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于2015年10月17~18日在安徽师范大学召开。论坛的主题是"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来自国内部分高校、科研机构和学术期刊的12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一、全面总结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成果与问题本届论坛达成了一个重要共识: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全面总结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成果与问题。中国政法大学李德顺教授认为,中国哲学界在取得丰硕研究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一  相似文献   

4.
2010年8月21-2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哲学>编辑部共同主办的"2010年全国古希腊哲学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研讨会是近年来国内古希腊哲学学界的第一次全国性会议,是在之前举行过3次的古希腊哲学论坛的基础上召开的,也衔接了8月20日由人民出版社和浙江大学共同在京举办的<希腊哲学史>第四卷出版发布会,共同构成国内古希腊哲学研究的盛事.  相似文献   

5.
邱昭继 《哲学动态》2015,(2):108-110
<正>2014年10月25~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动态》编辑部、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法学研究所和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院共同举办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哲学论坛"在西安召开。来自西北政法大学、《哲学动态》编辑部、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法学研究》编辑部等单位的三十余位专家学者参会。西北政法大学校长助理任世荣教授、《哲学动态》编辑部强乃社副编审在开幕式上先后致词。参会学者主要讨论了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6.
由《哲学研究》编辑部、《哲学动态》编辑部、“青年哲学论坛”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当代发展研究院和人文学院共同主办的第四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于2007年11月10日—11日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举行。来自全国6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和期刊杂志社的80余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4月29日,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联合发起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研讨会暨<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哲学>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举行.与会专家学者高度评价了2005年3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和黑龙江教育出版社联合推出的由黄楠森、王东主编的<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哲学>一书,认为该书以全球的视野,立足本土的关怀,突出时代的主题,探讨了邓小平理论中蕴涵的哲学智慧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验证、发展和创新,科学地阐明了邓小平理论对当代中国哲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由《哲学研究》编辑部、青年哲学论坛和河南信阳师范学院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联合主办的“首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于2004年5月27-29日在信阳师范学院召开,40余位中青年学者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一系列问题展开了讨论,也达成了一些共识。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解释学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话与阐释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共同关注的问题,正在广泛地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并进而使这一哲学走向多样性以至多元化,文本的客观性以及哲学自身的立场于是成了疑问。因此,怎样对话,如何阐释,就成为不能也不应回避的问题。2005年6月23—26日,由青年哲学论坛、《哲学研究》编辑部、《哲学动态》编辑部共同主办,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承办的第二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以“建构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题,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活维度”、“文本研究与建构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哲学对话与建构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三个分论题展开了讨论。下面一组文章就是本次会议的部分成果。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1月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承办的"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辽宁大学等十几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以及<哲学研究>、<哲学动态>杂志和<现代教育报>等学术媒体的专家学者8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了探讨.艾思奇的家人也应邀参加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部分学生也列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医学与哲学>杂志编辑部的部分领导和编辑在该杂志改版前曾专程到河北医科大学与该校6所附属医院和河北省人民医院的专家进行过征求意见的座谈."临床决策论坛版"首刊发行后,河北医科大学社会科学部受该杂志编辑部的委托,再次组织这些临床专家进行了座谈.这次座谈是在专家们阅读了改版的首刊后,根据改版内容和首刊的文章进行的一次专题讨论,座谈中专家们对<医学与哲学>杂志作出的这一调整给予了充分地肯定,认为"临床决策论坛版"是在医学哲学多重理论与实践的终端层面搭起的一个重要平台,肯定会对我国在医疗卫生领域广泛地开展临床决策理论研究和在临床诊疗过程中的决策实践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白春阳 《哲学动态》2004,(10):23-25
肖前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体系的创立人和学科奠基人之一.2004年5月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主办,<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教学与研究>和<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协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理论研讨会暨肖前教授八十华诞纪念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隆重举行.170余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大会.大会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发展面临的困境、挑战和机遇做了深刻分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中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的经验教训进行了反思和总结,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未来发展建言献策.现将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诠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坚持的两个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话与阐释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共同关注的问题,正在广泛地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并进而使这一哲学走向多样性以至多元化,文本的客观性以及哲学自身的立场于是成了疑问。因此,怎样对话,如何阐释,就成为不能也不应回避的问题。2005年6月23—26日,由青年哲学论坛、《哲学研究》编辑部、《哲学动态》编辑部共同主办,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承办的第二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以“建构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题,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活维度”、“文本研究与建构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哲学对话与建构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三个分论题展开了讨论。下面一组文章就是本次会议的部分成果。  相似文献   

14.
由"马克思学论坛"与北京大学"21世纪哲学创新论坛"联合主办,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国政法大学、武汉大学、<光明日报>和<社会科学报>等多家单位参加的"第六届马克思学论坛暨<资本论>哲学意蕴新解读"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4月11日在北京大学举行.  相似文献   

15.
2004年12月10~11日,由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动态>编辑部联合主办的"和谐社会中的人与自然"学术研讨会在广州白云山召开.与会学者对自然价值的属性、生态哲学和环境伦理学的学科发展与实践、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对话.  相似文献   

16.
<正>第十三届《哲学分析》论坛——"生活哲学与现代人类生存"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5月28—29日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顺利举行。该论坛由浙江大学哲学系、《哲学分析》编辑部与浙江大学亚太休闲教育研究中心联合组织,会议围绕着"生活哲学"的主题,从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现象学、古典哲学、中国哲学、美学、休闲学等不同视角进行了层次丰富的解读。来自14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80余位学者  相似文献   

17.
<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第二次编委会会议2009年6月14日在大连市召开,包括杂志主编、副主编、编委会主任委员在内的61位编委会专家出席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18.
2007年11月20日,"<哲学动态>与<中国哲学年鉴>学术座谈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召开.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7月7日—8日,第十一届《哲学分析》论坛——"哲学:思想的前提批判"学术研讨会在吉林大学召开。本次论坛由《哲学分析》编辑部与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联合主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苏州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东南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和吉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  相似文献   

20.
从中西哲学比较的观点看,中国哲学原本富含历程思想.因此在中西文化接触的初期,中国学者十分欢迎博格森(Henri Bergson)、詹姆士(William James)、杜威(John Dewey)、怀特海(A.N.Whitehead)等人的思想.中国哲学的历程思想最早渊源于<易经>.<易>视宇宙为创进不已的场域,所谓"生生之谓易",可说是最早论及"时间"概念的古代经典.当代中国哲学家方东美首先指出怀氏的机体哲学与中国的<易经>思想颇为接近.认为<易经>提供了儒家一套自然形上学,其中"宇宙"是基于时间迁流、生生不已的创化历程,而个人则是参赞化育、践形尽性的"时际人".方东美之后,程石泉先生踵其学.深究<易经">,进一步发挥其中的时间哲学.简而言之.方、程二先生均认为<易>之为书,广大悉备,贯通天人,实为儒家形而上学之本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