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昙鸾葬地考     
净土宗祖师昙鸾于东魏兴和四年(542)卒葬于“汾西大陵文谷”,即今山西省文水县境内。千百年来因战乱破坏,墓址早已湮灭不存。本世纪20年代以来,中外不少学者根据历史记载对昙鸾墓址进行了艰苦的寻访工作,可惜都未取得重大突破。近年来,田瑞先生提出昙鸾墓址应在今文水县文倚村的论点,本文作者提出昙鸾墓址应在文水县文谷口北峪口村高僧崖下的论点。本文即试图从地名学、历史地理学的角度将两种论点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认定昙鸾墓址应在文谷口的北峪口村。  相似文献   

2.
陈白沙与明初儒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白沙是元代以后程式化的朱子学向明代的学术主流--阳明学过渡的关键性人物,他开启了心学重光的闸门.本文从明初学术的背景出发,着重探讨了白沙思想中的"自得"、"自然"、"主静"三个问题.认为白沙倡言"自得"是和他科场屡试不第的惨痛经历有关,由落第而悟觉,开始拒斥当时的主流学术而自处边缘,重新回到心学体认的道路.对于白沙的"学宗自然",可以做不同的诠释,本文主要是从当时的学术环境,以及朱学传统和心学同调两方面不同的反应,来证验和思考其主旨.白沙之"主静",向来是后学争议的焦点,批评者谓之"近禅",欣赏者往往能心领神会、启导机杼.本文从"主敬"与"主静"之纠葛、动静合一、养善端与辨人禽等几个层面,探讨了白沙学说中"主静"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岳涌 《中国道教》2012,(2):42-45
2010年12月,南京市博物馆在位于南京市南郊西善桥梅山村的岱山保障性住房项目工地清理出一座明代砖室墓葬,墓葬为长方形单室券顶砖墓,墓室设八边形砖砌棺床、墓壁设铁索等特殊结构异于同时期的明代高等级砖墓。砖室全长3.8米、宽4.1米、  相似文献   

4.
释宗泐为元末明初高僧,其一生经历比较传奇,曾经非常受明太祖宠信,后被明太祖派往印度取经,取经归来后又不幸卷入胡惟庸案,最终导致明太祖颁发《清教录》,释来复等人被诛杀。本文分析了宗泐取经的原因,还原《清教录》案出现的经过,解决了宗泐人生当中的疑点。  相似文献   

5.
正早在二十多年前,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莫氏家族曾来南京寻根,并带来《莫氏家谱》。家谱序文中这样记载:"详考我莫式,尚有士焉,生著金陵,长养南京珠玑巷,自洪武十二年新正,民庆贺元宵,触犯官事,发配西土,拨属下卫所百户管理。"其实珠玑巷仅仅是南京回族聚集区之一。在全国各地的家谱(回汉家谱)中多次出现源于明初南京的老地名,如柳树湾、二郎岗、高石坎、水西门外拴马桩等。笔者曾在《南京穆斯林》2015年第4期发表《历史上南京回族集居地地点的考证》一文。遗憾的是当  相似文献   

6.
明初正一道天师张宇初与士大夫的交游颇为广泛。从《岘泉集》来看,张宇初至少与33位士大夫有过交游。在这些士大夫中,有12位属于陆学传人,7位属于朱子学传人,14位学派不明。相对而言,陆学传人是与张宇初交游最为密切的一群人,其次是朱子学传人,再次是学派不明的士大夫。张宇初与这三类士大夫交游的密切程度不同,受其影响深浅也不同。张宇初三教合一思想的形成,更多地与其师从、交游陆学传人有关。  相似文献   

7.
明代是道教医学发展成就突出的一个时期,也是道教由社会上层精英阶层向社会广大民众普及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本文主要从明王室对道教医学的发展及明王室中普遍的外丹服食方面出发,列举明王室成员对中草药、方剂、方书及医学理论方面的发展并对其经典著作进行探讨;辩证分析明代历任帝王对外丹服食的态度并对金石丹药的服食进行论析;对道教医学在明代社会上级阶层的发展进行论证分析,得出明代王室对道教医学起到重要促进发展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吴佩林 《孔子研究》2021,(6):120-135
有明一代,共有十位孔子嫡裔承袭衍圣公爵位且实际任职,另有孔承庆、孔胤椿两位虽为嫡长子,但因早卒而未能在生前袭爵,其爵位乃后世追赠.朝廷对衍圣公爵位袭封的重视表达了政统对道统的依赖,以及对孔子嫡裔的褒崇与优待之意.明代首位衍圣公的承袭沿袭元代故事,其后之子孙承袭皆遵嫡长子继承制.从十位衍圣公的袭爵情况来看,不行丁忧即请承...  相似文献   

9.
正唐初名将李大亮,如今在台湾南鲲鯓代天府被奉为五府千岁之首——大王李府千岁。《旧唐书·李大亮传》中用9个字评价李大亮:政、略、仁、忠、智、义、孝、礼、廉。这种才兼文武,近乎完美的评价,在二十四史中很少见到,另对其评价为名下无虚士矣,可见李大亮王府千岁之首称谓实至名归。本文重点在于考证李大亮的出生地——今山西省朔州市。换言之,台湾南鲲鯓代天府李府千岁的信仰源头在山西。本研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和融合,证明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夯实和平统一的文化基础做史学方面的努力,并揭示出台湾南鲲鯓代天府王爷信仰在晋台文化交往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宋元时期的佛教寺院一般分为禅、教(或作"讲")、律三种,明朝建立后,明太祖一改前代的分类惯例,将寺院分为禅、讲和瑜伽;与此相应,佛教僧侣也被分为禅僧、讲僧和专门操办佛教仪式的瑜伽僧。这一变化是中国佛教史和宗教社会史上的一大关节。本文对宁波府寺院入明前后分类的变化进行研究后发现,明初这一佛教改革并不是传统所认为的瑜伽寺对律寺的简单取代,而是涉及禅、讲、律寺的大规模变迁。总体上看,宁波府的瑜伽寺来源广泛,主要来自前代的讲寺,其次是甲乙律院;其成立过程与洪武、永乐时期寺院归并政策的施行和松动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对伏牛山地区的佛教记载较散,资料较详的是在明代。当时来山修行的僧人很多,但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对伏牛山的佛教进行过研究,笔者根据掌握的禅宗史料提出这时伏牛山佛教已经有了明显的禅宗派系特征,在这里传教修行的僧人,主要是元代禅宗断桥伦一支的浙江天目山高峰原妙及其弟子中峰明本一系,其中受四川禅宗无际明悟禅师一派的影响很大,早期来山的僧人大多数都是无际明悟的弟子与后人,可以说成立了无际伏牛山禅派一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朝廷赐额封号、祀典等级、祭祀规格三方面分别论述了妈祖在宋至清代国家祭祀体系中的发展历程。妈祖于北宋宣和五年已纳入国家祭祀体系,并进入部分地方祀典,在元、明、清三代更类属朝廷祀典群祀类。这其中,明代在永乐五年后、清代在嘉庆二十二年后均在都城建有国家性质妈祖庙宇,由中央朝廷直接举行岁时祭祀活动;历代中元代由皇帝遣使到漕运重地的祭祀活动的规格最高,甚至以高于岳渎之标准,而其他时期的朝廷祭祀活动大都以少牢祭。作为一民间神祇,妈祖在宋、元、明、清各朝国家祭祀体系中享有殊荣。  相似文献   

13.
周郢 《法音》2023,(5):55-56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释义净,其乡贯旧多据唐中宗《大唐中兴三藏圣教序》之说,定为范阳;日本武田章《义净の出生地に就いての考》(《山下先生还历纪念东洋史论文集》)及王邦维先生《唐高僧义净生平及其著作论考》一书中,始据多种史料,考为齐州(今山东济南)。王先生又举《义净塔铭》“齐州山莊人”之语,疑“山莊”为“山茌”之误:“义净生在齐州山庄。山庄一地,名不见经传,很使人怀疑是‘山茌’一名之误。古书‘庄’字常写作‘莊’或‘庒’,与‘茌’字形状非常相近。而唐初齐州所辖数县,山茌正是其中之一,位置在州治历城之西,即今济南市西的长清县。义净后来七岁时入齐州城西四十里许的佛寺里出家,也恰好在这一带。这样看来,义净极可能就是齐州山在人。”  相似文献   

14.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仙室山,是闻名遐迩的道教圣地,也是武当道教的发祥地。道教经典《玄天上帝启圣录》称赞它说:吾山不及诸山富,诸山不及吾山清。吾山冬寒而不寒,夏热而不热。三世为人,方到吾山。五世为人,方住吾地。七世为人,方葬吾境。吾山寂寂草萋萋,只闻钟鼓不闻鸡。汝若有缘居此地,吾令  相似文献   

15.
汉代墓葬中的升仙图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暗示或表现墓主升仙的动态场景和表现仙境的图像系统;从风格上来说,其自身经历了由昆仑山向西王母图像系统的风格转变.升仙图深切暗示着汉代人对于死亡最古老的态度,即死亡并不是无,但汉代人似乎并不希冀复活和再生,而是在灵兽的护卫下飞升,进入无上的境界.由此,承认死亡又企图超越死亡成为汉代墓葬艺术的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16.
佛教装饰图案既与佛教教义密切相关,又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佛教东传以来,无论其教义本身,还是外在的文化表现形式,都在一定程度上与东土文化进行了杂糅,经历了一个从冲突、相持到融合的发展过程.山西是研究北朝时期佛教文化的重要区域之一,而墓葬文化又是这一时期社会生活状况的真实反映,其中的佛教装饰图案从一个独特的...  相似文献   

17.
宗泐是元末明初享有很高声誉的僧人,入明后备受朱元璋宠遇,在明初的宗教政策与宗教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却也因被动牵连于胡惟庸案而经受了人生的起落.在明初的政治高压和严酷的政治生态下,宗泐创作了一些有违佛教观念而颂扬朱元璋与明朝的诗作,显示了他在政治高压下的无奈.  相似文献   

18.
方孝孺恒以"明王道、辟异端"为己任。明王道是方孝孺政治思想的最终归旨。结合明初具体的时代环境,他对圣贤之道做出新的诠释,即是明王道的具体途径。儒家之外的百家杂流以及儒家内部偏离修身之法的异端分子都与实现王道理想背道而驰。方孝孺所谓的圣贤之道是他辟异端思想的理论基础,决定了他对异端分子的驱斥态度。本文对方孝孺站在道统立场的辟异端思想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9.
北朝时期,黄河流域一带民族活动十分频繁,相应地,这些地区的民族文化特色也就显得十分发达,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特征在墓葬的壁画、葬具及随葬器物上反映相当明显。北齐时期,山西晋阳为高氏集团的重要统治区域,故而对该地区文化因素的构成和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现在看来,正是因为该区域在北齐时期的权重性,所以研究当地如墓葬这类文化载体,对于探讨文化、佐证史料以及填补研究空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张沛 《周易研究》2013,(1):25-32,48
在明初理学大儒曹端、薛瑄、胡居仁三人中,唯薛瑄易说保存最为完整,内容亦相较丰富。通观《读书录》及《续录》可见,薛瑄易说既有对理气、心性、功夫的理学诠释,亦有对图书和先天学的象数讨论。总体而言,其论《易》之语除细枝末节处偶有发明外,总体仍未越出朱子易学范围。这充分说明,在明初朱学一尊格局下的理学易,已全然笼罩在朱学的巨大影响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