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亦琨 《天风》2001,(9):12-13
“原来我们在许多事上都有过失;若有人在话语上没有过失,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雅3:2)。的确,舌头如刀,舌头如火,舌头如舵,它会讲夸大话,也会讲真实的话,它会讲污秽的言语,也会讲圣洁的话语。所以,我们要靠着圣灵来管治舌头,使它能讲造就人的话。讲合宜的话语十分重要。下面我们要看大卫的几次讲话,圣经中为什么说他是个说话合宜的人。 一、在敌人面前讲勇敢的话(撒上17:41-47) 当日在以拉谷的战场上,非利士人歌利亚耀武扬威,向以色列军队骂阵,“你们叫一个人出来,与我战斗!”“他若能与我战斗,将我杀死,我们就作你们的仆人;我若胜了他,将他杀死,你们就作我们仆人,服  相似文献   

2.
解放以后,馮友蘭先生曾写过一系列的文章,对他解放前所發表的著作中的哲学、历史、社会文化观点作了批判和清算。但解放初期所写的一些文章,在基本立場上还沒有轉到工人阶級和馬克思主义方面来,比如“新理学底自我檢討”一文还在强調自己写的那些書的所謂“进步性”,还在为它們辯护。在“新旧哲学底区別”中,也只对那些观点作一般性的批判。对于以“新理学”为中心的整个思想体系的反动性认識很不够,沒有把它作为敌对的思想加以徹底的批判T友蘭先生在去年“哲学研究”第一、二期發表  相似文献   

3.
1957年5月,資产阶級右派分子費孝通無耻地打着要給他的外国主子美英帝国主义介紹新中国农民生活的旗帜,前往江苏吳江开弦弓村(即費孝通所說的江村)“住了二十天”。回北京后,写了一篇“重訪江村”,連續刊載在1957年第11—12期的“新視察”上。这是一支猖狂向党、向社会主义进攻的毒箭。費孝通在“重訪江村”中,認为解放后开弦弓村的“农民生活沒有改善”,“合作化搞糟  相似文献   

4.
恪守“慎独”牛敬业“慎独”出自《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既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也是道德修养所要达到的一种境界。它强调了不仅要在“隐”上下功夫,而且要在“微”上下功夫。刘少奇同志讲:在思想上、言行上严格约束自己,最好...  相似文献   

5.
亲爱的編辑: 中国穆斯林1959年第四期发表的“回族人民笑顏开”这篇意味深长的通訊报道,我連续讀了兩遍,觉得它不仅写出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咀山这个小山鎮的变化,同时它給我們展示了那里的一幅宏偉的建設蓝图。是的,回族人民在解放前不仅是被人压迫歧视,而且在政治上没有地位,在經济上是“一穷二白”,普遍被称为“穷回回”;他们除了卖牛羊一水,就是捉筐背簍;生活没有保障,广大回族人民都飽經了苦难的风霜,忍渡了辛酸的岁月……今天党和毛主席把回族人民从水深火热之中拯救出来,又领导他們共同建設美好幸福的社会主义。今天在我們广大回族中不仅有出色的农民,也有拖拉机手,有火車、汽  相似文献   

6.
本文談了两个問題:一个是关于思維机器問題,一个关于所謂“交感心理学(传心术)”的問題。关于第一个問題,作者对目前反对創造思維机器的可能性的五个論据进行了反駁。作者认为,虽然我們目前所知道的心理都是在生物的、神經动力机制的基础上产生的,但决不意味着通过別的途径創造就不可能。控制論的最重要的成就就在于,它动搖了神人同形說和蛋白质与生命之間联系的唯一性的观念。作者还认为,意識和思維虽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在技术上仍是可以复制的。作者坚决认为,在原則上不能否认能够創造名符其实的思維机器。作者向人們声称:如果人需要控制性装置具有主观性,能意識其存在,那么也能把这类装置創造出来;如果沒有需要就不必模拟。他还說,創造活动并不是人的“私有物”、“垄断权”,机器也是能够創造的。关于第二个問題,作者认为,交感心理学是神經活动生理学的一个正在形成的部門,它研究在相隔一定距离的条件下对人发生思想影响的可能性和基础。长期以来,人們都认为所謂“交感心理”、“传心现象”是一种神秘論,根本不存在。作者却认定它有实在性,反对流行的“偏见”,并要求进一步研究。作者还說,这意味着人們在交往方式上将发生一个巨大的变革。在作者看来,思想先于言語。在“传心感化”中传递的并不是概念,而是“意象”。“意象”的意义不需要言語,不依賴言語的发展。因此作者认为,人的思想沒有詞、沒有言語,在相隔一定距离之下是可以传递的。  相似文献   

7.
托克逊县一区的伊斯兰教界,經过三天的苦战,于八月十五日炼出了第一爐铁十二公斤。全党全民为鋼鉄而战的热潮鼓舞了托克逊县一区的阿洪毛拉,他們要求为炼鋼炼铁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們的要求立即受到了党委大力的支持和鼓励。在既没有耐火砖,也沒有电的条件下,他們就利用土块和手风箱进行炼鉄的試驗。在試驗中,县委书記退木尔在百忙中抽出时間亲自参加炼鉄,統战部长也亲自出馬来具体領导。他們的行动大大鼓舞了阿洪、毛拉的干劲,使阿洪、毛拉解  相似文献   

8.
作者首先指出,对立面的統一这个概念具有許多含义。在一种場合下,对立面的統一意味着矛盾双方的存在的相互渗透和相互制約。这种对立面的統一(相互制約)并非仅仅是某一过程的个別发展阶段,而是貫穿在整个过程中,因而是絕对的。沒有对立面的統一,就沒有对立面的斗爭;沒有协作,就沒有斗爭,反之亦然。在另一种場合下,对立面的統一意味着对立面的一致、同一、同等作用,这种对立面的統一是有条件的、暫时的、易逝的。作者不同意В.И.斯維德尔斯基等人把对立面的統一理解为对立面斗爭的暫时发育不足,也不同意А.А.沙特巴洛夫把对立面的統一(同等作用)理解为对立阶級的利益的暫时一致,也不同意М.Н.魯特凱維奇把对立面的一致、同等作用理解为斗爭中的对立力量的平衡,也不同意В.П.契尔特科夫把对立面統一的相对性理解为对立面平衡、靜止、稳定的相对性。作者接着分析辯証矛盾的結构。他說,辯証矛盾是事物、现象、过程的对立方面以及从其中产生的矛盾发展傾向的統一和相互排斥(“斗爭”)。对立傾向是在相应矛盾的基础上展开。例如,在社会生产和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的基础上,产生了資本主义所特有的两种对立傾向,即資本的积累和集中与人民群众的消費受到限制。这两种傾向尽管是对抗性的,但也是統一的,这种統一不仅是指相互制約,而且指朝着一个方向发生作用。后来,才在这两种傾向之間发生分歧,它們开始朝着不同的方向发生作用,而矛盾最后在社会革命过程中得到解决。作者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在于生产者在对基本生产資料的关系上平等和在分配上不平等(按劳分配而不是按需分配)之間的矛盾,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社会基金分配和按劳分配这两种对立傾向。苏联在今后二十年內按劳分配将占主导地位,然后两种傾向达到某种平衡,再后是社会基金分配占主导地位,最后按劳分配完全被排挤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立傾向发展的辯証法是:从对立傾向的同等作用,通过相异作用,而达到新的对立傾向的同等作用。在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条件下,对立面統一的相对性意味着对立傾向朝着一个方向发生作用是暫时的、有限的,而对立面斗爭的絕对性則意味着对立傾向在过程的一切阶段上都是相互排斥的。作者最后說,在共产主义建設过程中对立傾向的存在給我們提出了自觉地利用对立傾向并巧妙地把对立面結合起来这个极其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中国穆斯林第9期云烈的文章,我认为和7期无名的文章一样,是反对回汉通婚的,云烈更对回民姑娘进行污篾,我要向他提出严重抗議。文章中說:“我亲眼看到很多回族姑娘与汉民结婚,但是很少也可以說沒有汉民姑娘嫁給回民的事情。”这完全是无根据的。我們厂內的回民米寿貴和大隆厂的袁正方同志的爱人都是汉民,生活的都很好。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方以智的自然观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主要可以分为三种观点:多数同志认为它是唯物主义的,持这一观点的同志,又稍有差异,或以为它是“火一元论”的唯物主义,或以为它是“气一元沦”的唯物主义,或以为它是“火——气一元论”的唯物主义,第二种观点是认为它是客观唯心论,第三种观点是以为早期是唯物主义,后期转向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11.
维也纳学派和社会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我将在两种意义上来考虑维也纳学派与社会运动的关系,这两者是密切相关的。第一,我要考虑,维也纳学派,或更确切地说,它的某些领导成员提出,科学的世界观是历史中的一项政治事业,它不仅反对奥地利思想生活中的反动势力,而且也反对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反动势力;更具体地说,是对向社会主义社会演变的社会政治运动的一项贡献。第二,我要把维也纳学派本身作为社会和历史分析的对象,作为思想运动来考察。也就是说,要把维也纳学派“作为社会运动”来考察,并且也从“社会学”的观点来考察这一运动。  相似文献   

12.
思想史上有些意义深远的观点,不一定是采取长篇大论的形式,或者是在庄严圣洁的殿堂里发表。有时候,一些日常性问题或者偶发性事件所引起的反应甚至感慨,也可能导出成果丰富的思考。这类情形也见诸经典文本。本文要解读的一则对话,就是孔门师徒关于一项具体礼仪的争执。它被解释者深化为关于人类道德本性的一场跨时代的讨论。这则对话系《论语·阳货》中的“问三年之丧章”: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  相似文献   

13.
梁漱溟先生说:“他不是哲学家,也不是学問家,他是有思想的人”;或者说:“他是一个有思想又且本着他的思想而行动的人”;“如其说他是一个思想家,同时又是一个社会改造运动者,那就十分恭維了。”梁漱冥先生是以思想自豪的,同时他自己認为他是本着他的思想而行动的人。他的思想和行动,直到一九四九年“中國文化要义”出版的时候,都是反馬克思列寧主义、反党、反革命、反人民的。梁先生在政治协商会議第二届全团委員会第二次全体会上的發言是值得我們欢迎的。他承認了他在階級問題上的錯誤,他表示了自从党領導建國以來,偉大的成就鼓舞了他,他要跟大家一起前進,梁先生的思想改造从此一定会很順利地進行。但他的哲学思想曾經長期地而且大量地流行过,它的殘余业还沒有肃清,所以这一思想底極端反动性应該揭露,批判它仍然是思想工作者迫切的任务。本文着重批判梁漱溟的直觉主义。  相似文献   

14.
全国解放以后,各族妇女都从封建的束縛下解放出来,她們和男子一道在政治战綫和生产战綫以及其他各方面,取得了偉大的胜利??張家川回族自治县連五乡(純回民乡,1,245戶,6,738人)的回族妇女,在全民整风以前,一直被“三从四德”的封建老规矩束轉着,她們在政治上沒有翻身,在家庭中沒有平等,在婚姻上沒有自由,过着所謂“妇人不能見外男人”的大門下出二門不迈的家庭奴隶生活。八年来,她們連一次会也沒有参加过,生产活計也都由男人干。因此該乡有一首歌謠: 男人生产掙死命, 女人在家不过问。这并不是妇女自己愿意过寄生生活.而是宗教界的一些中上层人士的錯誤思想造成的。为了束縛妇女,他們早在1963年协商成立張家川回族自治县时,就提出:不成立乡的妇联组织;妇女不能参加开会;不执  相似文献   

15.
狄德罗的艺术理論,虽然就它的本身来講,其意义比在他的作品中出現的活生生的艺术要小一些,却也有它的極大的历史重要性。他把美学創造成一种科学或科学的尝試,他又建立了艺术批評(“沙龙集”)和戏剧批評。和他的哲学理論一样,狄德罗的美学理論归結为一个他所不能解决的問題,以一个矛盾告終,从而展开了一些远景,并提出了一些我們今天还沒有解决的問題。他根本沒有  相似文献   

16.
在以鋼为綱全面跃进的1958年,为了鋼鉄工人的健康和支援鋼鉄生产,我們根据在北京大学治疗学生神經衰弱的經驗,开展了石景山鋼鉄公司工人中的神經衰弱防治工作,同时企图由此初步探索在工人中心理因素在神經衰弱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过程中的作用。 比起学生来,鋼鉄工人中患神經衰弱症的为数較少(約为六与一之此),但它也是影响休工較大的一种慢性病。在1958年9月23日至11月12日期間,由北京医学院精神病  相似文献   

17.
从水中经过     
“你从水中经过,我必与你同在;你趟过江河,水必不漫过你;你从火中行过,必不被烧,火焰也不着在你身上。”(赛43:2)由于明天我将要上电台被采访有关“如何关顾癌症病友”的课题,这几天来对这方面都特别敏感,即使在灵修中也着眼于此。  相似文献   

18.
“我們不是把世間問題變為神学問題,我們要把神学問題變為世间問題。歷史之被分解為迷信是够久的了,我們要分解迷信為歷史。”任何宗教的滋長、蔓延都有它的社会基礎,誰也不能强把“神”的意志灌输到人民羣众的头腦中去。十八世紀的法國啓蒙運動者,非常简单地肯定說,“宗教是由於傻子和骗子相遇中產生的”。这只是看到了統治階級使用宗教以麻醉尚未觉醒的人民群众这一方面,他們沒有指出宗教產生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9.
苦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十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却依然时时浮现在我眼前。一九八○年五月,我出差去北京。因久慕先生高风,遂专程拜访了苦禅先生。苦老听说我是搞《周易》的,特别高兴:“好、好!我是个杂家,什么都爱弄。除作画外,还喜欢武术,京剧。我也喜欢《易》。但《周易》知道的人不多,这可能是‘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的原因吧?”说罢他笑了起来。“《易》是三玄之一,又是最高的数理哲学。不仅搞哲学的要研究它,就是搞文学、史学、天文、历法、数学等的人也应研究它。我们作画的更要研究它!”“作画何以也应研究《易》呢?”苦老从座位上霍地站起,身子极为轻捷:“《周易》讲阴阳刚柔,作画之道何尝不是如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威尔德于1963年12月28日在美国哲学协会东部分会学术討論会上所作的报告。报告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紹海德格尔哲学,第二部分是批評海德格尔哲学。其基本內容如下: (1)海德格尔认为苏格拉底以前的思想家对于“存在”的高超境界的看法是开朋的,并沒有划分客覌和主覌的畛域。但这并沒有为后世西方传統哲学本体論所继承。“存在”的光要显现存在物却不能不隐蔽它自己。海德格尔认为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起直到尼采和我們的原子时代为止,西方思想是一种自我中心的人本主义的历史发展,其根源就在于“存在之被遺忘”。海德格尔于是提出了“回到存在”。 (2)海德格尔在《存在和时間》中使用了现象学的研究方法,他論証了“在世界中的存在”或“实存”,指出沒有不具备一个世界的人,也沒有不具备实存的世界。人的生存和规划决定了一切事物的意义境界。海德格尔描繪生存世界的时間空間是不同于几何学空間和钟表时間的。他反对一种不具个性的人(即所謂“抽象的人”)的作用,认为眞正的个人生存只能由人在面临死亡的恐惧时向抽象的人作斗爭才可得到。 (3)但是海德格尔在后期著作中有了急剧改变,拒絕了那种太过于主覌和以人类为中心的立場,认为“存在”从超越之处规划着世界,而人不过是处于被规划的場地上。他破坏了旧的形而上学,却又发展一种新的形而上学。他貶低了大众生活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意义;他抬高了思想家和詩人的地位。“存在”和世界分开了,并且絕对地超越了我們,我們不能理解,只能听命于神秘主义。 (4)作者威尔德批評海德格尔对西方哲学史的解释过分簡单化,也有一些偏见。他探討生存世界和突变的超越都过于抽象而不結合实际。他的抽象的人的概念会使人感到社会生活不眞实,他脫离了政治和社会問題。他追求一个最高的唯一的世界。他对“存在”一詞有許多怪用法,陷于混乱,又往往把“存在”和“最高的唯一的世界”这两个概念混淆起来,使“存在”变成了本体,变成了神話。实际上,除了經由我們人类对世界的有限的“翻版”以外,还找不到达到“存在”的通路。威尔德认为西方思想史的大錯并不是忽略了“存在”,而正是忽略了“最高的唯一的世界”。他主张在早期和后期海德格尔的两种思想极端之間,找到一个第三者。后边还附了德雷法司的一篇《評威尔德論海德格尔》。德雷法司在批評威尔德时指出,海德格尔一貫认为“存在”不能离开人而独立,在晚期并沒有离开自己早期的主覌唯心主义而轉向“客覌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