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审美体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本体性否定”的哲学观念出发 ,对审美者与审美“者”、审美体验与艺术体验、审美体验与庄禅体验的区别 ,做了深入阐释 ,并对认识论意义上的“审美”观念进行了批判 ,一定程度上纠正了美学界将审美体验与艺术体验和庄禅体验相混淆的弊端  相似文献   

2.
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关键决定于作为审美对象的音乐艺术作品和作为审美主体的人,这两者之间一旦发生审美碰撞与融合,其特征就显得极为复杂。  相似文献   

3.
音乐欣赏是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它辅助手段来体验和感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它既是人们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也是一个复杂的音乐审美过程.音乐欣赏是陶冶人的高尚情操,培养人的音乐兴趣.发展人的音乐想象力、拓展人的音乐视野、提高人的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4.
我们经常谈到的所谓体验的东西是在回忆中建立起来的,某种不可忘却、不可替代的东西;生命本身也是一种体验过程。审美体验是指主体与作为审美对象的客体构成一种已经形成的融入和超越的内在状态,是与观察相对的一种精神活动。艺术审美体验是有一个意义上或观念上的统一体,是一种带有界限的审美对象。在自然的艺术体验中观察者没有使用操纵或设计如何操纵自然,他有审美性,但不同于艺术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5.
<正>二、"走向心理美学":童庆炳的美学阵地心理美学,与哲学美学、社会学美学并称为美学的三大支柱,其研究对象是审美主体在一切审美体验中的心理活动,以艺术创作和艺术接受活动中的审美心理机制为主要内容[21]。"心理美学"是童庆炳美  相似文献   

6.
情感体验是审美主体用美的标准来评价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审美观而引起的态度体验.音乐审美情感体验主要有三个层次,即审美主体层面的情感体验、审美客体层面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超越与升华阶段的情感体验.在音乐审美心理制约下,钢琴演奏者的审美情感体验方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审美情感缺失性体验、审美情感的丰富性体验、审美情感的崇高体验、审美情感的孤独体验、审美情感的神秘体验以及审美情感的皈依体验.  相似文献   

7.
宗教体验是人在宗教活动中的心态或体悟及伴随的情感体验,有强烈的情感特征。为了探讨宗教体验的情绪变化特征及其与生理活动的相关性,本研究用自编图片诱发情绪,以情绪调查表记录诱发情绪前后18名基督徒和非基督徒大学生的情绪主观体验变化,同时采用多导生理仪记录了其自主神经生理指标和脑电波。结果表明,基督徒与非基督徒的主观体验差异显著,并在C3C4电极所记录的脑区表现出θ波能量差异。总体上,基督教的宗教体验与普通的情绪体验不同,基督徒更多的是正性情绪体验。  相似文献   

8.
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活动的价值定位于幼儿认知经验与艺术表现的整合.即以幼儿自主的表达及真切的体验为目标,追求长远效应.在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活动中,孩子们体验的是在游戏活动中,在生活的过程中学唱和技能技巧的练习,而更多的则是体验自主参与的氛围,感受情绪的愉悦,增强探索、实践的爱好和自己寻求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这种与时俱进的音乐活动不仅可以熏陶孩子们的美感,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孩子健康、活泼、开朗的性格,为立足于现今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艺术接受不是一个被动和胁迫的行为,它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倾向性。审美主体的情感重构、创作精神、情感共鸣与审美超越等,共同构成了艺术接受活动中的阐释要素,指导和引领欣赏者深层把握艺术作品的价值和意涵,构建起艺术活动中"体验—创作—反馈—接纳"的循环模式,完善了艺术活动的整体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音乐欣赏是对艺术形象进行塑造的一种情感体验,在这一过程中渗透着欣赏者情感活动的形象思维,也是欣赏者情感活动与理性活动的协调统一,这构成了音乐审美机制的重要特征。音乐审美机制离不开审美环境、音乐欣赏的主体条件以及音乐欣赏的客体信息。音乐审美机制的四个表现阶段分别为审美操作阶段、审美领悟阶段、审美愉悦阶段、审美超越阶段。音乐审美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提高音乐欣赏者的审美能力和音乐品位。  相似文献   

11.
谢洁 《美与时代》2013,(8):133-134
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是整个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对艺术设计的审美感受力和鉴赏力,养成高尚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格,使审美体验浸透于艺术设计作品之中。  相似文献   

12.
宋伟 《美与时代》2006,(4):46-47
设计是有计划的造型活动,追求审美与实用的统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设计必须与艺术完美地结合,但也不能孤立地强调艺术而忽略市场对设计的要求。设计、艺术、市场三者之间是相互渗透的。  相似文献   

13.
产品设计领域的消费者审美体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消费者从产品设计上获得的审美体验会影响他们对产品的感知和购买.审美体验的作用机制涉及神经科学研究、信息处理模型和情感反应过程三部分.具体图形与结构元素、一般化的设计要素、个体因素都会影响消费者对设计的审美体验,而审美体验会进一步通过溢出效应、感染效应和对比效应等方式影响产品性能感知、产品评价和购买意向.未来研究应解决已有研究结果间的矛盾并继续探索美学在消费者行为领域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书法是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一种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体验、审美情感和审美表达.书法,伴随着汉字的形成、演化和发展,形成了各种流派和形式多样、姿态万千的书体.每位书家都有不同于他人的个性特征,这表现在他们进行书法创作时,对独特意境的追求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各不相同,欣赏时令人耳目清新.  相似文献   

15.
举世瞩目的北京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给了几十亿观众一场史无前例的视听盛宴,新颖、丰富、强烈、深刻的审美体验和愉悦,新颖、丰富、强烈、深刻的审美体验和愉悦,艺术地演绎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和中国精神,表现了华夏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的结合,与世界现代文明的融汇,发挥了最大的浪漫精神和调动复杂的科技手段,以令人难以想象的、惊人的创新、创意使全世界惊叹.在宏大的形式中,流淌着优美的旋律,则构成其审美核心,精髓.如果说,他们有意不选择广场艺术原本的高亢、激越的形象,而选择软性的符号,创造了一幕幕纯静、朴素、典雅、优美的意境.  相似文献   

16.
作为审美文化,山水审美也是多层主体的审美体验,即对象性审美主体与空间性审美主体相叠加所形成的多层次的主体体验。在山水审美空间中,自然之物的连续性,即身体主体与自然空间交往过程中自然之物呈现秩序的连绵不断,是山水作为审美空间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7.
体验幸福是指基于体验效用的时刻评价方式获得的多重情感体验的整合结果。体验幸福的概念主要源于Kahneman等人对体验效应的重新发现与诠释。基于时刻评价的体验效用以及时刻效用的测量假设是测量体验幸福的理论依据。体验幸福的测量方法主要有体验取样法与日重现法。基于这两种方法的国民幸福账户与国民时间账户更加直接地分析了人们如何在各种日常活动中分配时间和进行情感体验。同时, 体验幸福的概念及其测量为公共政策的评价与制定提供了更加真实具体的、可供参考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幼儿美术是幼儿从事造型,欣赏艺术活动的活动,幼儿美术作品再现了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印象,表达了他们的愿望和审美追求。儿童画是幼稚的,荒诞可爱的,不是艺术,外在表象又与原始艺术西方现代艺术之间存在着许多的共同之处,儿童画带有自由性,梦幻性,率真性,不仅是原始艺术特征,而且是西方艺术大师梦寐以求的。幼儿美术创造是承受多种因素影响的。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国家伦理与个体道德的统一,把“八荣八耻”的荣辱观转化成每一个体自觉的道德认知与情感体验,是荣辱观教育的关键。荣辱观教育有其辩证性内涵,在教育目标上,它是培养“道德人”与“能力人”的统一;在教育内容上,它是一元价值内容与多元实践方式的统一;在教育原则上,它是道德理性设计与道德情感供给的统一;在教育方法上,它是荣辱价值引导与主体生活体验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宗教体验及其神经基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体验是人在宗教活动中的心态或体悟及伴随的情感体验,它是一个过程.其神经基础的研究表明,宗教体验过程中大脑的某些特定区域被激活.这些研究表明宗教体验与认知和情绪有关,在一定程度上与早期有关宗教体验实质的结论吻合,但这并不表明大脑中存在"上帝脑区".该文简要介绍了宗教体验的概念、神经基础的一些研究,并对该领域内的一些问题做出了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