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道教自诞生以来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道教中的生态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不仅影响着中国人民和中国社会,而且对西方社会也正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可持续发展是伴随着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产生而出现的新的发展观。论文从道教的自然观、人生观、生育观、社会观、消费观和聚落生态观等方面对道教所蕴藏的可持续发展思想进行了纲领式的论述和阐释,以期为今后这方面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医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各学科应是相互联系和补充的。但医学的重技术发展,使得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等等之间都产生了“分裂”。要使医学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公平地服务于人类健康,必须全方位地进行整合。这些整合包括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医学教育、医学科研和医疗服务的整合。 相似文献
3.
彭瑞聪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30(2A):1-4
医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各学科应是相互联系和补充的。但医学的重技术发展,使得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等等之间都产生了“分裂”。要使医学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公平地服务于人类健康,必须全方位地进行整合。这些整合包括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医学教育、医学科研和医疗服务的整合。 相似文献
4.
5.
6.
中和思想与可持续发展的普遍和谐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和思想博大精深,作为中国古人调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及自身内部各种矛盾关系的高级哲理,与可持续发展有共同的哲学根据,与可持续发展所揭示的动态平衡与协调发展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7.
11月15日至16日,第四次"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暨"天籁仙韵颂和谐"第八届道教音乐汇演在江西南昌隆重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国道教协会主办,江西省道教协会协办,南昌万寿宫和西山万寿宫承办. 相似文献
8.
南宋著名数学家秦九韶有一句名言“数与道非二本”,很早就注意到自然界的数量关系与天地自然之道的本质联系。道门人士对天地之道的积极探寻,必然会涉及自然之道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从而在数学领域有所建树。本文从道教术数与传统数学思想这一视角对此作一些尝试性解读与探索,分析探讨了道教重视术数、关注数学的内在原因,并指明研究道教数学思想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道教与旅游──道教旅游文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道教神仙思想的产生与旅游的关系,“游”在道教中独具的宗教精神象征意义及旅游在道教宗教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做了分析,指出道教与旅游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道教旅游文化是道教文化的重要内在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10.
11.
研讨会于 11月 5日至 7日在上海明珠大饭店隆重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道教协会道教文化研究所、上海道教协会联合主办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宗教文化研究中心协办 ,上海城隍庙承办。来自北京、上海、山东、江苏、福建、江西、四川、湖北、湖南、广东、辽宁等省市的道教界学者和统战、宗教部门的分管领导近百人参加了研讨会。在“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开幕式上 ,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代表主办方致开幕词 ,上海市道教协会名誉会长陈莲笙致欢迎词 ,国家宗教局副局长杨同祥、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闵智… 相似文献
12.
陆修静(406-477),字元德,南朝宋吴兴东迁(今浙江吴兴县)人,三国吴丞相陆凯的后代.据史料记载,其母怀胎期间,有一位老姥来到家中语其母日:"生子当为人天师."①"及生之日,踱有重轮,足有双踝,掌有大字,身有斗文也."②少习儒业,博通坟典,旁及象纬.又性好道术,精研玉书.成年后,入山中修炼,专精教法,习断谷之术,隐云梦山中修道.后遍访仙踪,收集道书.曾南诣衡湘九嶷,访魏华存之遗迹,西至峨眉,寻清虚真人王褒之高躅. 相似文献
13.
"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从2002年开始举办,已经到了第四次.前三次我未能与会,这次特赶来祝贺. 相似文献
14.
2002年11月5日至7日,由中国道教协会道教文化研究所、上海市道教协会主办,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宗教文化研究所协办,上海城隍庙道观承办的“道教思想与社会发展进步”学术研讨会在上海明珠大饭店隆重召开。有来自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所、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广东省社会科 相似文献
15.
黄蓉芳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29(2):52-53
教育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已广为接受,通过引入社会性别概念,分析性别的社会性约束的内容和特征,阐明家长、学校的性别期待角色及性别的社会性约束与其价值的实现所依赖的技术环境密切相关。研究认为性别的社会性约束对社会可持续发展起着直接与间接的影响,讨论了性别的社会性约束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支持及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Fabienne Peter 《Journal of applied philosophy》2001,18(2):159-170
17.
道教对中国民众的影响至深且远,它对中国化过程中的佛教疑伪经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部分佛教疑伪经中融摄了道教的思想内容,形成了中国佛教疑伪经经典.此外,有的疑伪经还吸收了一些民间信仰的思想,演变成不同于印度佛教的新的信仰内容,这些融合有中国道教、民间信仰的疑伪经经典为佛教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道教的教理、教义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历代高道大德都对此做出了贡献,这其中就包括东晋时期的葛洪.下面,我们来对此做一个简单讨论. 一、葛洪以"玄"释"道",发展了先秦<老>、<庄>的形上学思想 葛洪在道教义理建构方面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论述了道教由人事通向天道的实践之路.道作为终极的本体,是不可言说的. 相似文献
19.
闵一得与道教医世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世说系统阐发于请代闵一得所辑《古书隐楼藏书》中,它是明清之际三教合一思潮影响下的产物。医世说的要旨在于“即身以治世宁”,即通过内炼外养,培养真元,先治其身,次治其心,“内则用以治身,外则用以治世。”达到“天都泰安”之人与自然的和谐,“四夷安靖”之社会有序稳定,“闾阎富庶”之民富国强“世治”目的。作者还深入剖析了道教“医世”思想形成的宗教理论基础,指出,道教医世思想反映了道教出世与入世并重的特征,是道教修身济世利人、服务社会之“真精神”的集中体现,有其现代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