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刘向领校群籍,遵循了以人名书的命名方式。以人名书,仅指其书为一家之学,非指其书为某人所作。以《管子》论,则仅指《管子》为管仲一家之学,并无《管子》为管仲所作之意。后世学者不明白以人名书的学术意蕴,惑于既以人名书则书必为其人撰的错误认识,纷纷展开《管子》中是否存在管仲思想、在多大程度上存在管仲思想、有哪些思想与管仲本人相对应的古籍真伪之辨。虽然真伪之辨稍有"辩乎其所不必辩者"的徒劳倾向,但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角度看,却代表了《管子》研究的深入。为了坐实《管子》的作者,当代学者提出管子学派说。此说虽有合理性成分,但比起《管子》为管仲一家之学的说法来,仍有逊色。《管子》以管仲为名,衍生出诸多可探讨的学术问题,这些均是《管子》托名管仲的历史意蕴在《管子》研究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管子》教育管理思想探微韩延明,邵作运《管子》是依托管仲之名而成的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部综合巨帙,大抵草创于春秋,定型于战国。西汉末年,经刘向整理,定为八十六篇.后佚失十篇,仅存七十六篇。《管》书"论高文奇",内容宏富,涉及到经济、政治、军事、哲学...  相似文献   

3.
认为《管子》一书与管仲之人无关和认为《管子》一书是管仲所著,同样不可取,《管子》一书应该是包括管仲及其后学在内的管子学派长期积累的思想和著述成果。《管子》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囊括了战国诸子各家特色的思想内容,但其中大量和主流的似乎更应该属于法家学派,如重君权、重法治、重制度、重农耕、重富国强兵等,但作为东方法家代表的《管子》与西方法家《商君书》《韩非子》等又有明显差异,如果非要定其学派归属,可将之归于杂家。《管子》应作为一门独立学问来研究,即"管子学"。《管子》有关国家体制及具体行政制度的思想和设计对秦汉行政制度有直接影响,如皇帝制、官僚制、郡县制等。《管子》思想对汉代有重大影响,而富国安民的民本思想对后世更是影响长远。  相似文献   

4.
《管子》农业经济管理思想概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仲是一位杰出的管理学家。《管子》一书包含着丰富的农业经济管理思想。择要观之,《管子》的农业经济管理思想包括以农为本、农官管理、农地管理、农时管理、农税管理、农粮管理、农民管理、重农抑商等许多方面。管仲的农业经济管理思想对齐国农业的发展和齐国霸业的形成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版法》为管仲所作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版法》为管仲所作考李曦我们认为《管子》书中的"经言"各篇是管仲的遗著,为此发表了七篇考证文章。现在这篇文章,考证"经言"第七篇《版法》为管仲所作。拟从三个方面考证:(一)从内容上分析;(二)从文体上分析;(三)从战国人所作《顺法)解》分析。最后殿以...  相似文献   

6.
《管子》学说的历史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管仲是春秋时代最著名的政治家,孔子曾称赞管仲为仁者。《管子》一书不可能是管仲自己撰写的,我认为是战国时代齐国推崇管仲的学者的著作的汇集。当时管仲在齐国的声望非常高,孟轲讥讽他的弟子公孙丑说:“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足证齐国推崇管仲的人很多。近年以来,有些学者认为《管子》一书是齐国稷下学者著作的总汇。事实  相似文献   

7.
管仲是我国春秋初期杰出的军事家,因被其突出的政治才能和经济才能所掩,故其军事才能易不为人称。细研《管子》一书,可以明白无误地确认:迟于管仲约一个半世纪的孙武在其熠耀千古的《孙子兵法》中,多方面地吸取了管仲的战略、战术思想。今存《管子》的76篇中,关于...  相似文献   

8.
一、《管子》书非管仲作之原因晋博玄曰:“管仲之书,过半是后之好事者所加,乃说管仲死后事。其《轻重》篇尤复鄙俗。”(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十引)唐孔颖达亦曰:“世有《管子》书者,或是后人所录。” (《十三经注疏》本《春秋正义》,《左传·庄公九年》)杜佑指略序曰:“其书载管仲将没对桓公之语,疑后人续之。”(王先谦校刊《衢州本郡斋读书志》卷十一引)宋代学者,发现更多之疑问,非但认为《管子》非管仲所作,且更大胆地推测其为何时何  相似文献   

9.
孔子的伟大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一书中,在《论语》中,孔子用了相当的篇幅介绍了管仲的为人,孔子的许多思想观点也与管仲的相同。管仲早于孔子180年,是齐鲁大地影响极大的人物,他作的《管子》一书深入人心,笔者大胆地认为孔子的思想吸取了管子的思想成分,现在提出来与大家讨论,接受大家的批评。  相似文献   

10.
继《管子译注》与《管子通解》之后,赵守正教授又译述了《白话管子》一书,在岳麓书社出版,列为该社《古典名著今译读本》之一。春秋时代的管仲,是我国历史上卓越的哲学家,政治家、经济思想家、军事家。他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五霸之首。孔子在《论语》中称赞他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其后人追述管仲的言行、学说,辑成《管子》,乃是传述、研究管子的重  相似文献   

11.
民本思想是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管仲施政思想的基石,其言论.行动中都展示着民本思想的精华。而体现管仲思想的《管子》一书,对人才思想有较系统的论述。本文试以管仲为例,以《管子》一书为中心,来探析其人才思想中的民本因素,即“任其所长,不任其所短”的人才原则,包括其产生原因、表现方式、对后世所带来的社会影响等。  相似文献   

12.
管仲与《管子》农商思想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时期,管仲在齐国改革变法,采取农、商并重的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管子》一书虽然假托管仲之作,但却与管仲的经济思想和商业政策有很大的差别.《管子》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其中的《国蓄》、《海王》、《揆度》、《地数》、《国准》、《轻重》诸篇等皆表现出强烈的重视农业、抑制私商、国家专卖思想,这种思想被战国、秦汉以后的统治者所利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二十八年前关锋和林聿时发表了《管仲遗著考》,断定《管子》书中的“经言”各篇为管仲遗著.《管子学刊》创刊号发表了胡家聪的《<管子·经言>作于战国田齐考辨——驳<管仲遗著考>》。展开争论是件大好事,没有争论就不能深入,问题也就难以得到科学的解决。  相似文献   

14.
韩非子有关管仲遗言的论难张素贞《国文学报》管仲学术思想及其才智评估李勉《中国国学》论语“如其仁如其仁”意义的检辨郑力为《鹅湖》孔子究竟怎样评价管仲雷家骥《鹅湖》关于拙文“论语如其仁意义检辨”敬答雷家骥君郑力为《鹅湖》敬答郑君有关“如其仁”一文的答文雷家骥《鹅湖》管子思想与其新义孙斌《国立编译馆馆刊》齐桓公与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吕安《今日中国》管子的法治思想陈敏男《革命思想》关于拙文“如其仁意义检辨”再敬答雷家骥君郑力为《鹅湖》孔子究竟如何评价管仲黄兆强《鹅湖》与黄兆强君论孔子评管仲书雷家骥《…  相似文献   

15.
(作者后面括号内,圆点前是总 期数,圆点后是页码)·管子研究·论法家先驱者管仲的出现徐喜辰强权政治家管仲宣兆琦管仲学派伦理思想的特色及其成因 陈升《管子》书作者〔台湾〕徐汉昌《管子》“乘马”释义李学勤《乘马》篇考证李曦谈《管子·八观》有感夏普论《管子》的重数思想周瀚光《管子》的军事思想初探哀德金论《管子》的富国富民思想 曹旭华《内业》等四篇的精气思想探微 李存山《轻重》篇重农抑商思想的体现 周乾滞《管子》的本末观胡显中“相地而衰征”考辨李衡梅《管子》人才思想笔谈李德明 宋锦秀张雅琴《管子》的君主人格思想探…  相似文献   

16.
《管子》的科技思想及其现代意义乐爱国国家要富强,就必须发展经济、发展生产;而要发展生产,关键是要发展科技,运用科技,这是现代人们对于科技的最基本的看法。然而,早在战国时期的《管子》书中,就已经有了这种科技思想的萌芽。《管子》书的一开始就明确指出:"凡...  相似文献   

17.
《管子》的第一篇《牧民》,我们认为是管仲的遗著。主要证据有三,述之如下。《牧民解》是《牧民》为管仲所作的证据之一《管子》书的编者,在《经言》、《外言》、《内言》和《杂篇》之后立了一个栏目叫作《管子解》,共有五篇,即《牧民解》、《形势解》、《立政·九败解》、《版法解》、  相似文献   

18.
所谓“管子学”,是从清代张佩纶所著《管子学》一书的书名借用来的。在我看,它比张佩纶的书,应该有更丰富、更广泛的内容。至少包括这样几个方面:(1)《管子》之书及其产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管仲其人和《管子》其书的关系;(3)《管子》在先秦、两汉及后世的深远影响;(4)《管子》版本的流传、演变和校勘;(5)研究《管  相似文献   

19.
试论《管子》与范蠡的经商思想王京龙《管子》书中集中保存了先秦齐国的商业经济思想,范蠡是春秋末期出现的著名巨商,并且留下了一套很有价值的经商理论。本文试图就《管子》书中商业经济思想里的经商理论与范蠡传世的经商理论作以比较,以求获得进一步的认识。一、管仲...  相似文献   

20.
《管子》是管仲及其学派的作品。早在二千余年前,司马迁就根据《管子》之书指出过,管仲“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史记·管晏列传》)这段话含义有二,一是认为《管子》书中蕴藏了丰富的辩证法,二是这种辩证法与治政活动紧密相联。可以说,司马迁的以上评论较为准确地把握了《管子》辩证法的特征。本文试图对《管子》的辩证法(包括思想与方法二方面)作具体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