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刘佳 《美与时代》2023,(3):114-116
文字是书法产生的基础,书法是一种展现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书法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书法教育不仅可以文化育人,还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书法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已经取得长足进步,高校书法教育形成了包含不同层次的教育体系。目前,我国高等书法院校主要归为三类:一类是综合类院校,旨在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书法人才;第二类是师范类院校,重视理论、技法、教育教学法、教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培养能够开展书法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的专门型人才;第三类是艺术类院校,意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型艺术人才。高校逐步承担起培养高素质专业型书法人才的重任,是时代赋予高校的使命。  相似文献   

2.
书法,这门"中国特有的艺术[1].历来为美学家们所热爱.所关注,然而,像当代美学家宗白华先生那样对书法艺术一往情深且见解独到的,却为数不多.在他的美学论著中,涉及了大量的书法史,书法理论(如书法创作、书法审美等)问题,有很多文章可以称得上是当代书法美学的经典之作.其中,最具独创性的是关于"书法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问题.本文尝试对宗白华在这方面的研究作一点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3.
书法在培养学生审美素质、创新思维和想象力、审美能力及审美情趣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书法具有平面视觉艺术形态的特征.无论是尺牍书法还是立轴书法,都是在下意识中完成了对笔法、章法、结体等方面在形式美上的认识.当西方现代构成对当代诸多视觉艺术发生指导作用时,它也对中国古老书法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书法家、美学家、文化学者张光兴先生的书学专著《书法艺术论纲——传统美学视角下的书法艺术》于2013年9月由齐鲁书社出版发行.这是他的第1 8部专著.书中对弘一法师的书法艺术提出了一些见解,前不久在接受采访时张光兴先生就如何才能学到弘一书法真髓又谈了以下几点建议第一,要把“李叔同书法”与出家后的“弘一法师书法”严格区别开来.他认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时间概念.因为书法家前后所处的环境、心境、创作目的以及技巧运用等不同.学习者不妨从李叔同书法入手,慢慢转向弘一书法.第二,学习弘一书法,功夫要在“写神”上.第三,要写弘一书法,就必须把心静下来,还必须在文化修养上多下功夫,别指望走捷径.  相似文献   

6.
汪玉琢 《美与时代》2023,(1):111-113
中国书法是汉字书写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门类中实用且具深厚文化意蕴的艺术种类之一。中国书法展现了古人重视线条韵律感的审美取向,其中渗透着儒、释、道三家的哲学观念,体现出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表现。汉字作为书法艺术的载体,在书法艺术本体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在重视汉字的同时,往往难以避免对构成其独特性的线条进行解析。汉字内在的结构和外显的线条直接关乎书法作品最终审美张力的呈现,故而以汉字的起源与线条的简约性为切入点,分析汉字与线条在书法中相互依存、互为表征的事实,以期通过这一视角的分析与解释再次对汉字和线条进行理论观照,对书法美学特征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7.
清人邓石如在书法上独辟蹊径,在继承正统书法的基础上力求创新,其笔法沉雄朴厚,自成面目,一洗刻板拘谨之风,被称为“四体皆精,国朝第一”.其中尤以篆隶最为出类拔萃,堪称一代冠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是清代中叶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人物.他在书坛影响比较大,是“二王”和“颜柳”之后又一座高峰.  相似文献   

8.
张艳燕 《美与时代》2023,(4):111-113
书法作为一门传统艺术门类,在当今社会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也越来越受社会的肯定与重视。依据国家颁发的一系列文件,分析书法教育中的技能教育、文化教育、审美教育等三个最直观的教育目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因此需要着重阐释技能教育、文化教育、审美教育三者与育人如何更好地结合,使技能教育、文化教育、审美教育“三合一”育人理念在课堂中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9.
王羲之独特的书法成就历来为后世所称道,其书法造诣不仅得益于自身的勤学苦练,而且还与其对道教的浓厚情怀有关。独特的道教文化和审美取向渗透到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之中,造就了一代书圣绝妙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0.
储明珠 《美与时代》2014,(3):103-103
书法的审美活动与每个时代的社会形态、意识形态、政治、文化、经济和人们孜孜以求的探索研究都有着极其紧密的关系,是继承和发展的过程,具有与时俱进的特征。艺术随时代发展,书法的审美也应随时代不断发展。远古时代的审美观念早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我们要以批判和接受的眼光看待,用现代的审美观看待在我们身边的书法艺术,公正的评判书法艺术的新时代,好好享受艺术为我们带来的美好感受。  相似文献   

11.
汉唐书法创作论中关于书法美心理成因的探讨在汉末蔡邕就已开始,至唐张怀瓘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虑以图之,势以生之,气以和之,神以肃之"的观点。本文认为这四个方面中"虑以图之"讲书法创作过程中书法意象的酝酿,对于模糊意象的加工、提炼、整合;"势以生之"讲书法创作中心理动态趋势对"笔势"、"字势"和"局势"的决定;"气以和之"讲书家个性气质对书家书风形成的决定作用,以及即时生命情态对于单件作品中各种形式因素的统一、和谐的决定作用;"神以肃之"讲精神的精审对书法基本审美品格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田宇 《美与时代》2023,(6):111-113
碑刻书法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不仅展现了文字的美感和艺术价值,而且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通过对碑刻书法的历史分析与解读,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它在不同时代的审美特点和文化背景,进而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通过研究与分析,深入探讨碑刻书法的艺术审美特点和文化意义,并对其进行解读,以期为理解和欣赏碑刻书法作品提供新的视角。此外,也将展望碑刻书法在未来的发展前景,为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一定助力。  相似文献   

13.
朱熹是宋朝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在中国历史上,朱熹不仅在思想、文化和教育等方面占据了重要地位,而且在书法领域也有较高的造诣。朱熹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一直在书法领域探索,他建立了“以理论书、传承统绪、人品即书品观、文从道中流出”等书法义理观,这些都对后世的书法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熹在书法创作方面注重“艺”与“道”的统一,提出文道并重的书法思想,反对夸张乏味的书法技巧。此外,朱熹将理学思想与书法相结合,在书法创作中融入理学思想,使书法艺术表现出独特的魅力。研究总结朱熹的书法风格和思想,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朱熹的书法艺术特色,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南宋书坛的基本特点和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4.
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书法教育对培养中小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具有重要作用,但在现行的中小学书法教育中只注重表面化的“技”而忽略其深邃的“道”是当前所有书法教育存在的最大误区和缺失。“技”与“道”的严重失衡逐渐成为当今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一大结症。如何践行外在的“技”又要提升内在的“道”是我们书法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两个不可或缺的问题。本文将以中小学书法教育现状,书法教育的“技”,书法教育的“道”,如何突破书法教育旧有体制和教条模式等几大方面加以研究和探讨,为书法教育“技”与“道”在具体教学中的实践相结合提出笔者的观点并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5.
吴杨 《美与时代》2023,(2):54-57
萧云从作为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其山水画的风格在师法前人的基础上,重视书法用笔,他师古却不泥古,自成一家。萧云从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画家,尤其是皖南一带画派影响深远,在当地形成了“姑孰画派”。当下,国内对萧云从的研究多关注他的个人绘画风格和美学思想,以及他所影响下的“姑孰画派”,并且大多是将传统山水画审美风格的角度作为切入点进行探讨的,而对萧云从绘画中书法用笔的剖析甚少。因此,结合元代文人画“以书入画”的影响,对画家萧云从作品的题跋及他画作中的书法用笔进行阐述,同时结合萧云从影响下的皖南画家的艺术风格论证其在皖南山水画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自清中叶以来,金石书法的研习风气一直沿袭至今,众多学者与书家的关注、提倡,不断地推动着金石书法的传布,可谓是功不可没。然而,金石书法的久盛不衰从其本体来看,它正是金石艺术家自身审美理想的追求与体现,这样的审美理想最终成就了金石书画艺术。金石书画艺术作品中古拙、刀感、凝重正是我们的深切感受。对于古拙、刀感、凝重等深层次的理解与挖掘,是我们对于金石艺术深刻理解的重要一环。审视金石书法的诸多美感,刀感是重要而独特的美感之一。  相似文献   

17.
王海彤 《美与时代》2023,(5):130-132
中国书法是一门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与独特的文化魅力的传统艺术,是一门与中国人身心修为的发展密不可分的学问。中国书法散发着无尽魅力,“书法热”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时代风气,书法爱好者们积极投身于国内大小展览。在当代艺术的探索中,书法正经历着缺席国内外艺术类双年展、面对社会生活及文化艺术语境时逐渐失语的困境。因此,我们需要共同探讨与反思,发掘书法这门传统艺术在当代转化的可能,不再受困于原有的边界,寻找创新发展的契机,在当代艺术文化中重申书法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8.
女书是世界上唯一一种由女性创造并使用的文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古老文化遗产。女书书法在造型上大体分为三类,即原生态女书书法、融合了传统书法血脉的女书书法、倾向于设计艺术的女书书法。三种不同视觉形态的女书书法,展示出不同的审美取向,绽放出独具一格的民族艺术之花。  相似文献   

19.
书法教学以传授书法基本理论、培养学生的基本书法技能为主要任务,同时,书法教学也是艺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蕴含着美育因素。书法教学应有意识地挖掘美育因素,渗透审美意识,提高学生感知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以求达到使他们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人文目标。  相似文献   

20.
书法艺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之精髓,在现代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书法教学中,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和爱好是书法教学的前提,基本功的训练是书法教学的基础,指导学生临帖则是书法教学的最佳途径。但作为一个书法教学工作者,必须指导学生大胆创作。创作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学习书法的真正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