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亲爱的孩子,你也许会认为,我太喜欢书了,以致在这样不适当的时刻为了书的事还来打扰你。但是你大错特错了。我只不过是一架机器,注定要吞食这些书藉,然后以改变了的形式把它们抛进历史的垃圾箱。”——马克思致劳拉·拉法格,1868年4月11日。上面引作题铭的这段自白,以混合着苦涩之情的坦诚,说出了一个如饥似渴的读者的如此不可抗拒的狂热,他无疑有着无止境的求知欲,但又充分意识到需要完成的事业的祟高目的:对“使人成为受屈辱、被奴役、被遗弃和  相似文献   

2.
紧紧束腰     
当我读到耶利米书1章时,深受感动,得到许多亮光,但仅以耶利米书1章1至7节与弟兄姊妹共勉。 耶利米书1章17节说:“你当束腰,起来将我所吩咐你的一切话告诉他们。”这里谈到两件事,一是“你当束腰”,一是“将我所吩咐你的一切话  相似文献   

3.
本杂志的编辑向我提出过一个直接了当的问题是:"在1976年你出版了一本叫<合理的诊断和治疗>的书,为什么把你的诊断和治疗形式描述为合理的呢?"回答是简单的.我只是使用了在英语中一般意义上被使用的"合理的"这个词.按照简明牛津英语词典,"合理的"意思是(以及其它方面)"与理性一致的;合乎道理的,明智的;不愚蠢:不荒谬或不过分的",当写这本对临床决策进行探讨的书时,我是赞同这些注释的.当然,不久以后我感到这个词的使用也不是没有问题的.  相似文献   

4.
极偶然的一次阅读,你的那篇《转身之美》一下子便震撼了我的心灵。于是,我开始特别留意报刊上你的名字,留意你的那些明媚的文字。当我在一个午后进入你的博客时,我心头一惊:原来,你已出版了那么多的书,单单看着那些五颜六色的封面,和那些温暖的书名,就不禁心驰神往起来。  相似文献   

5.
本杂志的编辑向我提出过一个直接了当的问题是:“在1976年你出版了—本叫《合理的诊断和治疗》的书,为什么把你的诊断和治疗形式描述为合理的呢?”回答是简单的。我只是使用了在英语中一般意义上被使用的“合理的”这个词。按照简明牛津英语词典,“合理的”意思是(以及其它方面)“与理性一致的;合乎道理的,明智的;不愚蠢:不荒谬或不过分的”,当写这本对临床决策进行探讨的书时,我是赞同这些注释的。当然,不久以后我感到这个词的使用也不是没有问题的。首先,我仍然非常关心常规的事实,从逻辑的观点来看,诊断推理经常是相当的令人不满意,我指…  相似文献   

6.
点金石     
在欧洲的中世纪,淘金热几乎使每一个家庭都踏上了去远东或者澳洲的路。在这些淘金者中间,有一个叫罗德的人正为自己即将到来的成功激动不已。原因是他得到了一本书,一本告诉他如何寻找点金石的书。这本来是一本普通的书,他只是花了一个先令从旧书摊上买来的。他买它的原因,是他发现这是一本介绍一个探险家如何成功的书。但是,当他到了家里,当他如饥似渴地将要读完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在书的最后一页有一句话说:谢谢耐心地读完了我的故事的人,请你把书的封底撕开,里面有一个秘密要告诉你。他立即就撕开了封底,在最靠近书脊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个新手咨询师,接了一个新的个案。她觉得非常受挫,觉得自己的咨询做得非常糟糕。咨询师的受挫感被督:"这次咨询结束之后,我呆坐了半个小时,因为我特别难过。"督导用鼓励的语气说:"督导本来就是为了帮助你更好地做咨询,我们可以一起来看发生了什么。你可以具体讲一讲吗?"被督:"在咨询结束的时候,来访者对我说:‘我知道你很想帮我,但你没有帮到我’。我觉得太受挫了,一直在回想我的咨询是不是做得特别糟糕?"督导:"当你想到糟糕的时候,你觉得有可能是哪些方面没有做好?"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名记者,我习惯了面对任何人、任何事时,都要多问一个"为什么"。前不久我采访一个英国籍的在读博士,本来在艺术学校当老师,名叫格法·普拉扎。他在伦敦搞三维动画,同班同学好多都在好莱坞挣大钱。这么一个人,无意中看了一场京剧演出,整个人就被京剧迷住了,书不教了,博士也不读了,抛家舍业千里迢迢地跑到北京来学京剧。什么压腿、踢腿、下腰、拿顶,受的那个罪,说出来人家都不信。人家问格法:"你那个条件干什么不行,非得来中国唱戏干吗?"格法很奇怪:"京剧美啊,你们的国粹嘛,所以我就来了。"这  相似文献   

9.
悔改     
去年欢庆圣诞节演出的节目,其中有一弟兄根据真人真事说了段山东快书。随后有一个姊妹上台忏悔地唱:“我跪在主的面前,低下头来仔细思念,当我正在犯罪作恶面向地狱,主啊你来把我救赎。……”使在  相似文献   

10.
張北县魏家山人民公社东坡水庫工地上火箭六中队民工李玉香,外号叫做“失明英雄”。提起他来,工地上没有一个民工不佩服的。这个二十五岁的小伙子,在农业社里也是个好手,还曾經被評选为劳动模范。今春,他听說社里要修东坡水庫了,头一个月就向公社书記提出:“修水庫要人可得先让我去呀!”到政府第一次号召青壮年修东坡水庫时,他就一連向书記要求了四次,結果被批准了。村里人們对他說:“你没出过門,又没眼,怎么能修水庫呢?”当时他  相似文献   

11.
宗教是文化     
我看过曾是毛主席的勤务员李银桥写的书:有一天,毛主席出门散步,对李银桥说:“我们去看看佛教寺庙,好不好?”“那有什么看头?都是一些迷信。”毛主席说:“片面片面,那是文化,你懂吗?”我因而想起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周建人先生写信给我:“文革”初期范文澜先生向他说,自已正在补课,读佛书。范老说,佛教在中国将近两千年,对中国文化有那么深厚的影响,不懂佛教,就不能懂得中国文化史。一九八七年我到四川一个佛教胜地,看到被人贴迷信标语的事实,回来写了一份报告,钱学森博士看见了,写信给我说:“宗教是文化”。这三个人…  相似文献   

12.
模范情书     
我是你闲坐窗前的那棵橡树我是你初次流泪时手中的书我是你春夜注视的那段蜡烛我是你秋天穿上的楚楚衣服我要你打开你挂在夏日的窗我要你牵我的手在午后倘佯我要你注视我注视你的目光然后默默地告诉我初恋的忧伤  相似文献   

13.
李桂文 《思维与智慧》2009,(7):M0002-M0002
我与《思维与智慧》初逢是在2005年5月。尽管那是一个草长莺飞如梦幻般美妙的季节,然而,即将面临高考的我却时时感到压力的存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书摊里瞥见了你清丽的身影,轻轻地翻开靡页,我便被你精彩的美文所吸引。是你的鼓励让我顺利地度过了那个苦涩的6月。从此,我的心中对你便有了说不完、道不尽的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一个初夏的下午,我有幸受《天风》杂志委托,采访了我的好姊妹,上海心理专家伍诗诗。小艾:诗诗,你好!很高兴采访你,能否首先请你谈淡你信仰基督的心路历程?伍诗诗:12岁时生的那场大病让我开始思考"人为什么活着",之后痴迷文字,也做过记者、出过书,一直尝试通过文字以及在形形色色的采访人群中寻找"人生的意义"。1998年进入心理行业,我希望通过心理学寻觅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动  相似文献   

15.
<正>这是一个已咨询20多次的个案。咨询师是个新手。最近她中断了一个月的督导,督导师主动联系她做一次督导。咨询师突然中断咨询被督:“我们已经有一个月没有联系了。一个月前我也只是收到你的短信通知,说你临时有事需要暂停督导一段时间。不知道你发生了什么事情,我非常担心,一直等着你联系我。但一个月过去了,我还没有收到你的信息。所以我主动约你谈一次,能说一下发生了什么吗?”  相似文献   

16.
与你结缘     
我与《思维与智慧》初逢是在2005年5月。尽管那是一个草长莺飞如梦幻般美妙的季节,然而,即将面临高考的我却时时感到压力的存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书摊里瞥见了你清丽的身影,轻轻地翻开扉页,我便被你精彩的美文所吸引。是你的鼓励让我顺利地度  相似文献   

17.
爱你一万年     
一个周末的傍晚,我赤着脚,在健身器的履带上不急不慢地走着。你在床上看书,看一本没有看进去的书。因为你说的是与书本无关的话。你说到生命垂危的那一天,不论是你是我,那个活得健康的,无论在天涯海角,一定要为这个临终的人送行,那是我们生命最后的旅程,我们必须相约互守!这话一出口,便有  相似文献   

18.
给自己打气     
十年前,我已经三十岁,但一事无成。虽然喜欢读书写作,但不知怎么做,才能提高自己的读书效果和写作能力。读了很多书,不知有什么用;写过许多文章,但没有勇气投出去。直到有一天,一个经常发表通讯的熟人鼓励我投稿。我说:“我又不认识编辑,投出去也不会发表。”他说:“不是那样,我在编辑部一个人都不认识,现在不也发表了 100多篇文章吗?只要你努力,以你的实力,发表文章没有什么问题。”然后,他拿出了他发表的东西给我看。他说的话对我作用并不大,但是他发表的那些作品却极大地刺激了我。因为我发现他写的那些东西自己是…  相似文献   

19.
正我被初中时最好的朋友疏远,不过是过了一个暑假的事情。我并不知道如何得罪了她,苦思几周无果之后,终于鼓起勇气去问她。她扫了我一眼,带着莫测的笑容,说:"没什么,你挺好的。""你挺好的,我只是不想再和你一起玩了而已。"我读懂了她藏在眉间眼角的潜台词。  相似文献   

20.
圣经和我     
孙秀康 《天风》2018,(12):28-29
2001年初,我刚刚来到上海工作,住在租的房子里。床头柜的抽屉里有一本很小的黑皮书,里面是密密麻麻的小字,我也不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总之就觉得这本书不是普通的书。但当时我既没多看也没多想,后来也没有理会过它。2012年一个夏日的傍晚,我在下班之余去了一家书店,在数不胜数的书籍中我拿起了一本书,偶尔翻到一页,上面写着:“许多流行书籍、电影和讲座都会告诉你——可以借着自我反省寻获人生的意义,但事实并非如此。人是为神所造,必须要以造你的神为起点,只有从神那里才能找到人生的意义。”这段话吸引了我,于是我买下了这本书,也就是这本书让我第一次走进了教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