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是一例因亲人未能如约接见引发焦虑的服刑人员进行咨询的案例报告。服刑人员田某,24岁,由于极度渴望亲情,亲人却未能如约接见而产生焦虑情绪,感觉不能控制伤害他人的念头与行为,持续2个多月,主动求治,迫切想改变这种状况。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心理咨询五次,收到比较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目的在了解服刑人员出监前焦虑情绪状况的基础上,探讨服刑人员出监前焦虑与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方法从广东省粤西某监狱筛选出刑满前半年到一年左右的服刑人员,再用随机抽样法筛选出200名服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随机访谈20名服刑人员和10名管教警察。结果服刑人员出监前焦虑显著高于常模,出监前焦虑与自信心、聪慧性、情绪稳定性、焦虑感显著正相关,并且自信心与情绪稳定性对服刑人员出监前焦虑形成在统计学上具有预测意义。结论服刑人员出监前焦虑较为普遍。帮助服刑人员塑造自信、稳定的健康人格.降低服刑人员的焦虑水平,是当前监狱心理矫治工作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罪犯唐某,男,23岁。自南方某监狱调北方某监狱服刑。由于离家很远,自调入后无人接见。一个多月前,因其父母未能按约定时间前来接见,出现焦虑情绪,伴有胸闷、心慌、坐立不安、失眠等躯体化症状。有大难临头感。诊断为以焦虑情绪为主的一般心理问题。经采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咨询后,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针对一例外国籍罪犯的焦虑案例报告。服刑人员伊哈姆(化名),男,52岁,合同诈骗罪,10年刑,2002年8月入监服刑。该犯在自己的家乡亲人面临战争、遭遇轰炸的情景刺激因素下,引发了较强的焦虑情绪,持续一个多月,该犯自己内心迫切想改变这种状态,自愿申请咨询。经过诊断确诊为一般心理问题,运用ABC理论进行心理咨询并结合放松训练.达到了咨询目标所制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监狱服刑人员的希望水平与焦虑、抑郁的关系,为从希望入手对监狱服刑人员进行心理干预提供思路。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被试选自北京市某所监狱,共574名男性服刑人员,平均年龄38±11岁。结果:(1)不同的年龄、婚姻状况的服刑人员希望水平有显著差异(P0.001);不同文化程度、捕前职业的服刑人员希望水平(P0.001)、焦虑(P0.001)、抑郁(P0.001)有显著差异;不同犯罪类型的服刑人员希望水平(P0.001)、焦虑(P0.001)有显著差异;不同刑期的服刑人员希望水平(P0.001)、焦虑(P0.001)有显著差异;(2)服刑人员的希望水平在与焦虑、抑郁呈显著负相关;(3)抑郁对希望水平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0.001),抑郁程度越高,希望水平得分越低。结论:本研究发现服刑人员的希望水平与焦虑、抑郁情绪相关,希望水平可能是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的求助者是一名服刑人员,入监后因与家人关系疏离而导致焦虑情绪,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情绪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恰当运用合理情绪疗法,经过7次咨询,帮助求助者走出心理困境,改变其错误认知,减轻焦虑情绪,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相似文献   

7.
服刑人员扎某因和其他服刑人员打架,害怕不能评选监狱劳动改造积极分子而影响减刑,一直不能正确面对改造,近三个月来其心理压力大,非常痛苦,同时伴有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睡眠。前来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寻求帮助。对求助者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咨询,有效地改善了焦虑状态,促进了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广州市监狱男性服刑人员情绪智力状况,采用随即抽样法对300名监狱男性服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①人口学变量对调控他人情绪、运用情绪的影响比较大,其次是自我调控情绪,最后是感知情绪。②学历高的、职业地位高的男性服刑人员更容易感知情绪。③学历高的、年龄小,家庭比较贫穷的男性服刑人员更容易进行自我情绪的调控。④在调控他人情绪方面,非独生、学历高、年龄大、入监前社会地位高的职业者、已婚、无期的男性服刑人员表现更好。⑤在运用情绪方面,非独生、学历高、年龄小、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富裕、无期的男性服刑人员表现比较好。结论:男性服刑人员在自我调控情绪、运用情绪方面表现比较好,总体情绪智力为中上水平。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广州市男性服刑人员情绪智力状况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采用随机抽样法对300名男性服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服刑人员的情绪智力与自我监控、情绪特质、工作倦怠等心理应激有关因素均有相关性,与其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刑期等也有一定的相关性。②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服刑人员的心理压力反应程度主要与自我监控、正性情绪、负性情绪、文化程度有很大的相关性。结论:服刑人员情绪智力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系统。  相似文献   

10.
服刑人员人际交往问题是常见的心理问题。本案例求助者韦某,因为和同犯闹矛盾,出现焦虑烦躁情绪,症状持续时间短,反应不太强烈,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咨询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咨询,取得了较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案例中的求助者是一名因犯罪和预谋脱逃的服刑人员,由于出现不合理信念导致出现心理冲突而求助。心理咨询人员通过资料收集、症状鉴别,确定其心理问题的关键所在,就其由于现实原因导致焦虑等心理问题与求助者协商制定咨询方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其错误认知,建立积极认知系统,成功地解决了该服刑人员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付某,男,服刑人员,自诉活着没有意思,想轻生,伴有焦虑、多梦等症状。正常的劳动和学习受到影响,病程为4个多月。诊断为非神经病性心理紊乱,严重心理问题,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王某,女,16岁,服刑人员,自诉不想活了,想轻生,伴有紧张、焦虑、多梦等症状。正常的劳动和学习受到影响,病程为4个月。诊断为非精神病性心理紊乱,严重心理问题,运用精神分析法、合理情绪疗法和生物反馈疗法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一例在押服刑人员焦虑情绪的心理咨询报告。两月前,该求助者因确有悔改表现,监区依程序为其申报假释奖励。假释申报名单公示后,求助者因担心别人从中使坏,使自己不能顺利假释及假释后如何适应社会而出现紧张,烦躁不安,睡眠差,注意力不集中,与人相处敏感猜疑,精神痛苦,已明显地影响到了改造生活。经过对求助者的临床资料整理分析之后,就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严重程度进行了归类诊断,初步诊断为以焦虑情绪为主的严重心理问题。咨询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通过8次咨询,实现了让求助者建立正确认知,消除焦虑情绪、改善睡眠,咨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服刑人员入监初期,由于角色的转换,原有社会地位的丧失,生活环境的急剧变化,心理落差加大,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上一时难以适应监狱生活,这一阶段以情绪不稳定为主要特征。本案例中的求助者因入监后不适应劳作,造成心理负担过重,产生焦虑,悲观情绪。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在服刑人员心理矫治领域取得了很多成果,但也表现出心理矫治的理论和技术未能对服刑人员的特殊心理环境进行针对性分析与缺乏普遍适用性等问题。本文针对以上不足,结合绘画治疗的特点着重分析了绘画治疗在服刑人员心理矫治中应用的优势及作用,希望能为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治工作提供新的矫治方法,弥补现存的不足,同时扩大和丰富绘画治疗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7.
服刑人员赵某,三月前收到家中来信,告知家中妻子因受不了家中贫困和村人嘲笑,离家出走不知去向,由此导致愤怒、焦虑、情绪低落、并伴有失眠等躯体症状,在日常改造中时常与其他服刑人员发生争吵。案例中咨询师通过收集求助者资料,分析认为该求助者属于严重心理问题,针对其具体情况,咨询师采用合理情绪疗法。经过咨询,求助者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观念,各种心理症状趋于缓解和消除,能较客观实际的评价自身发生的事情,积极投入到改造中去。  相似文献   

18.
来访者为服刑人员王某。改造表现:减刑前一直较为平稳;最近几个月以来,王某获得当地中级人民法院刑事裁定减刑10个月,余刑1年7个月,对减刑结果十分满意,但是没过多久,求助者出现焦虑紧张情绪,认为自己出监后能做什么工作?家中只有一个堂弟和自己亲近,出去后左邻右舍看不起,出现了烦躁、焦虑、头部不适、失眠,交往中出现人际关系紧张……。经过详细的了解和分析,咨询师与求助者约定,采取认知疗法,辅以放松疗法治疗,通过3次咨询,协助求助者消除焦虑情绪,减轻思想压力,放松心情,改善了求助者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9.
本案例求助者是一名幼时缺乏父母爱,在青春期叛逆走上犯罪道路的服刑人员,入监以后出现了焦虑、情绪低落,与同犯关系紧张,劳动效率下降等症状,求助者在听了心理健康教育大课后,主动前来咨询,迫切希望得到我们的帮助,改变目前的状况。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情况采用合理情绪疗法,经过四次咨询,求助者的情绪问题和人际关系基本上得到解决,求助者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不合理认知,积极建立合理的认知方式,人格进一步得到了完善。  相似文献   

20.
求助者李某,因在评选省级劳动改造积极分子时出现情绪激动,言行过激,不服从管理,严重影响监管改造工作的正常进行。心理咨询师经过收集李某的基本资料,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测验,根据对该服刑人员测量结果、相关基本材料及症状分析,诊断该服刑人员为严重心理问题;并与管教干警商定阶段性咨询目标,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李某调整认知观念,从而消除李某的不良情绪和言行,使其能正常进行服刑改造,咨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