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4年11月19日,郑渊洁首次产生了完全由他一个人写一本刊物的想法。因为他发现在一本刊物上,有的作者写得好,有的写得不行。读者是为了看好文章而掏钱买那杂志的。可是这本刊物上的所有作者却按照统一的标准拿稿费,这就等于写得一般的作者在剥削写得好的作者。他向编发他刊物的主编提出增加稿费,  相似文献   

2.
对世界三大宗教(耶稣教、回教、佛教),至今影响着广大人口,我们却没有知识,国内没有一个由马克思主义者领导的研究机构,没有一本可看的这方面的刊物。……其他刊物上,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写的文章也很少,例如任继愈发表的几篇谈佛学的文章,已如凤毛麟角,谈耶稣教、回教的没有见过。不批判神学就不能写好哲学史,也不能写好文学史和世界史。  相似文献   

3.
出售爱情     
韩冬一见我的面就哭了,说他离婚离错了。他的妻子是一个好妻子,过去他错怪了她。韩冬是我大学时的同窗好友,在学校期间不知为什么忽然展露出不凡的文学才能,他写的短篇小说,多次刊登在《小说》。《钟山》等国内名牌刊物上。恋人多葱,既是当时的校花,也是学校公认的...  相似文献   

4.
伊斯兰教最高经典《古兰经》降世已有近14个世纪了。最初的古兰经文,有的写在石板上,有的写在骨片上,有的写在枣椰叶上,更多的是写在皮革上。到四大哈里发时期(632-661年),为了使散落在各处的古兰经文不至丢失,开始对其进行收编整理,最后由第三任哈里奥斯曼确立为《古兰经》定本,誉抄七本,分别存放于麦地那、麦加、大马士革、库法、巴士拉、萨那、巴林。这次编辑成册的七本《古兰经》,可算是最早的手抄本了。此七本《古兰经》是否尚有留存?没有记载。据说德国图书馆藏有一本《古兰经》,是这七本之一,是否属实,当须核实。后来,到伍麦叶王朝,…  相似文献   

5.
据史载,欧阳修写文章十分认真。有一次,他写了一篇《醉翁亭记》,开头写滁州四面有山,写了几十个字。初稿写好后,他觉得不满意,又反复修改。一连改了几次,最后改定时,只剩下“环滁皆山也”五个字。他的妻子见他改得非常辛苦,便劝他不必自讨苦吃。欧阳修却说:“文章不写好,我怕后生讥笑,更怕给后人留下话柄啊。” 已故著名作家秦牧生前也曾表露过自己的“害怕”心态。在一次他的作品研讨会上,他发言说:“我们这个世界,多的是四舍五入的事情,四和五相差很小,但是五进一而为十,四舍而为零,就仿佛相差很大似的。其实,这并不…  相似文献   

6.
在我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用苍劲的魏碑体写着:“饥来吃饭倦来眠。”左下角的落款是:忠富弟惠存,朴拙公书。达朴拙公就是我读师范时教古代文选的季老师。他写得一手好字,也常有文章见诸报端,是学校公认的才子。  相似文献   

7.
<正>临帖是学书的第一关,但是我们很多人对临帖不明其理,他们临帖只停留在“抄书”的层面。有的人临《兰亭序》,每次从“永和”到“斯文”抄一遍,没有一个笔画和原帖相似。这样临得越多,中毒越深,习气越重,没有任何意义。比抄书好一点的叫“描形”,他能将点画的样子尽量写得很像,但是只停留在一个描形画态的层面,笔笔漆黑,速度均匀,不是一种自然状态下的书写。这两类临帖都是不明其理。我们说要明其理,这个“理”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要知道作品与工具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写一本具有特色的好教材,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教材要有“特色”,就得跟上实践的需要和学术的进展;教材要“好”,就得好在符合教学的实际要求。马佩主编的《普通逻辑教程》(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教程》),虽然是一本适用于师范专科学校的教材,却正是一卓有特色的教材,因此值得向人们广泛推荐。做为一般的课堂教材,不适宜提出过多的学术探讨的问题,但是有重点地跟上或反映学  相似文献   

9.
《中国天主教》2006,(1):47-47
(一)一般读法 1.规定时间阅读,养成读经习惯,天天皆阅读。 2.每次试读一章,很多经卷20分钟可看完,有的要1小时,有的更多。 3.去了解作者身世,作者是谁?他的时代背景如何?为何写此经卷? 4.去了解谁是经卷的对象?谁是听众?对他们有何意义?对你有何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在民族大学读书时,参观了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的“海淀九人书法展”,其中有位写米字的叫马明钧,字写的很清爽,可惜当时没有见到作者,有人告诉我他是个回族人。和我既是同行,又属同族,所以很想见一见。后来偶然的一次笔会上,经人引荐,结识了他。一个很典型的回...  相似文献   

11.
正我曾给当地一家报纸副刊做过一段时间的编辑。有一位五十多岁的作者,每次投稿都把自己的资料写得非常详实,他发表过哪些作品,获得过哪些奖,包括他在上个世纪80年代发表的散文也罗列其上。他以前的作品我没看过,看他投来的稿件质量,实在是很难达到我们的上稿要求。我长时间没用他的稿子,他开始发邮件质问我,说他曾经上过大报,怎么  相似文献   

12.
启功老人在世的时候,我曾拿着一幅盖有他印鉴的条幅求辨真伪。启功老人仔细瞅了一会儿,才缓缓地说:“这幅字写得比我好!”大师的潜台词不言而明。“比我好”固然有自谦的成份,但赝品的临摹技法可见已出神入化。  相似文献   

13.
科是我大三时认识的。那时我正在南方一座有名的城市读师范大学,而他则在我魂牵梦萦的北京上大学。说起来,我们都不认识。认识他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是通过我初中的一名关系很不错的同学介绍的,这位同学曾是他高中同桌。只因暑假中,我曾见到科写得一手好字。那刚劲  相似文献   

14.
几年前,河北的一个好友新书出版后给我寄来一本,他在扉页上写道:岁月静好。“岁月静好”,如水仙,似幽兰,正契合我纷繁背后寄情宁静的心。论写作功底,他比我扎实,论名气,他红遍国内一流刊物。简单的题签衬托着他淡定宁静的心,他的文字给我很多教诲。我常常借着夜色,在一些仁者的智慧中审视自己肤浅的心。  相似文献   

15.
《五台山研究》2013,(4):F0002-F0002
这个文件很好。但未提及宗教研究。对世界三大宗教(耶稣教、回教、佛教),至今影响着广大人口,我们却没有知识,国内没有一个由马克思主义者领导的研究机构,没有一本可看的这方面的刊物。《现代佛学》不是由马克思主义者领导的,文章的水平也很低。其他刊物上,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写的文章也很少,例如任继愈发表的几篇谈佛学的文章,已如凤毛麟角。谈耶稣教、回教的没有见过。  相似文献   

16.
许久之前认识一个文人,说得具体一点,是文化商人。他的正职是在一家单位做会计,业余写写文字。后来有一天大约是写得累了,又或许职业让他看清了写书不如出书赚钱,再加上工作极其清闲,于是便拉了几个人,自己组了个小的文化公司,给一些有才没门路却又想“一写成名”的年轻人出书。  相似文献   

17.
益智趣题     
一、二字得驴三国时,东吴有个大臣叫诸葛瑾,字子瑜。一天,他带着六岁的儿子诸葛恪去参加吴王孙权举行的宴会。诸葛瑾长了个长条脸,孙权有意打趣他,叫人牵来一头驴,用笔在驴脸上写上“诸葛子瑜”四个字,众人大笑不已。只见诸葛格连忙上前拿起笔在“诸葛子瑜”四字下...  相似文献   

18.
生活幽默     
我烧的是废纸小王把写好的稿子放在桌上,出门办事去了,中午回家,发现桌子已被收拾得干干净净,那一迭稿子却不翼而飞了,当他闻到有一股烟味时,忙问妻子:“你烧的是什么?”妻子回答:“你以为我这么傻,会把没用过的纸烧掉吗?我烧掉的是那些写过字的废纸。”视力太...  相似文献   

19.
已是80高龄、曾担任本刊主编、现为本刊名誉主编的彭瑞聪教授,仍十分关心《医学与哲学》杂志。他在今年2月与杜治政、赵明杰同志的交谈中说:“现在《医学与哲学》的每期我都要看,杂志办得越来越好,每期都有些看点,有些文章写得比较好。但是,杂志为卫生管理工作者、研究生提供的文章太少,质量也不理想。杂志应当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细节,深得作者的青睐。有的称她为生活积累这个仓库中的“珍珠”、“宝石”,有的称她为文学作品的“血肉”、“灵魂”。细节虽“细”,却万万不可等闲视之。细节之所以重要,在于它能燃起作家的创作冲动,从而把作品写好。一篇作品往往因为有几个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