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研究探讨了声旁家族大小和高频同声旁字对汉字命名的影响。结果表明:1)声旁家族大起抑制作用,在不一致字上更明显;2)相对于高频同音邻近字,高频异音邻近字对低频字起抑制作用;3)汉字命名中字形相近字的作用点有两个,分别在字形表征水平和语音表征水平。  相似文献   

2.
小学儿童方块汉字和汉语拼音识记曲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本实验就我国小学儿童方块汉字和汉语拼音识记曲线进行实验研究,旨在进一步了解我国小学儿童记忆发展的某些特点,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心理学依据.对象和方法实验对象:分层随机抽取小学一、三、五年级儿童共96名.每年级32人.实验材料:方块汉字以及相应的汉语拼音各两套,每套十个双字词.实验方法和程序:1、测定方块汉字的识记曲线:主试把一套方块汉字,用自动幻灯机按每秒1张的速度(间隔1秒)逐张呈现一遍。呈现毕,即要求被试在记录纸上默写。重复以上程序,共五  相似文献   

3.
刘鸣   《心理科学进展》1993,11(1):3-9
本文对中外近七十余年来有关汉字字形认知的心理学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地综述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对汉字形体特征(如笔划数、偏旁部首、结构方式等)、汉字字形的认知心理过程以及汉字字形心理学研究方法等几个主要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指出了该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认为今后的研究应特别注重密切联系汉字字形的教学、学习等社会实践活动并加强研究方法方面的改善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笔画繁简和词性差别对初识字儿童识记汉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如何教低年级儿童识记汉字,广大教师多年来已积累许多经验,教育、心理学工作者也作过不少研究。不过一般多着重于教学方法的改进,而对影响儿童识记汉字的条件还缺乏比较系统的分析。经验证明,儿童识记汉字的难易既受字形、字义的影响(在方言区字音也是影响难易的因素),也受生活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同一年龄和年级儿童  相似文献   

5.
再探汉字加工中语音、语义激活的相对时间进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Zhou和Marslen-Wilson(2000)基础之上,进一步探讨汉字加工中语音和语义信息激活的相对时间进程及其对汉字加工理论的含义。采用启动范式,用同一目标字与语义相关启动字、同音启动字以及无关控制启动字配对,变化同音启动字读音与其声旁的规则性,变化启动字与目标字呈现之间的时间间隔(SOA,57ms或200ms),使用两种实验任务(真假字判断和命名),考察语义、语音效应发生的时间先后与效应量的大小。真假字判断实验发现,不管SOA如何,语义启动效应都非常显著,而同音启动效应则随SOA的增长而逐渐加大,从不显著到显著;同音启动字读音规则性对启动效应没有明显影响。命名实验发现,语义启动、同音启动效应同时存在于长、短SOA条件中。长SOA时,两者在数值上没有显著差异;短SOA时,同音不规则字产生的启动效应等同于语义启动效应,而同音规则字产生的启动效应则大于语义启动效应。结合其它实验发现,这些结果说明,在熟练的汉字加工中,语音信息的激活并不比语义信息早,语音激活也不是语义激活的先决条件;但汉字各种信息激活的相对激活量和时间进程会随任务性质和材料性质而在一定范围内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6.
汉字心理研究对于汉字信息处理,首先是汉字信息输入编码具有积极意义。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观察字形或识字的过程,实质上是人能动地去如实反映字形、字音和字义以及三者的联结关系的过程。认字(首先观察字形)是人积极主动地将字形如实地反映于头脑之中。因此研究汉字信息输入编码方法就要从人同字间的辩证关系出发,一方面分析字形的结构特征依照字形实际;另方面根据人的认识活动的客观规律,重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自觉地遵循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运用心理学知识(主要是汉字心理)于编码研究中,使编  相似文献   

7.
汉字与心理原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字中包含着心理原型 ,这种心理原型既具有深远的文化心理学方面的意义 ,具有其潜在的心理影响力 ;同时也具有认知心理学方面的意义 ,能够体现在概念形成、模式识别和原型启发等诸多方面。本文作者对于汉字原型的研究 ,是为了发挥汉字潜在的心理意义 ,尤其是汉字所包含的文化心理学的意义。1 汉字与心理原型的内涵心理学中所使用的“原型”概念 ,一般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其一是侧重于文化心理和集体无意识范畴的“原型”(Archetype) ;其二是侧重于认知过程和创造心理方面的“原型”(Prototype)。实际上 ,这两种原型概…  相似文献   

8.
听写任务下儿童汉字输出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听写任务,考察了小学六年级儿童的汉字书写心理过程。结果发现:正确率与频率成正比,与目标字学习年级成反比;书写错误主要是别字错误,错字错误少;在错字错误中,超过75%的错字部件正确;在别字错误中,同音错误比例最高,其次是同声旁错误;不同特性的汉字,儿童所犯的错误不同。本研究的结论是记忆有助于儿童汉字书写,汉字构字规则以及同音字多、声旁表音等汉语语言学规律对儿童汉字书写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昝飞  谭和平 《心理科学》2005,28(5):1089-1095
本研究采用暂同形似、音同形异、音异形似和无关字四类汉字字组为实验材料.每类字组都按汉字使用频率分为低频字、中频字、高频字三种.对使用手语聋生和使用口语聋生进行了同音判断和启动效应实验,旨在探究聋生在汉字识别过程中语音编码所起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聋生汉字识别中,字形的知觉加工对提取语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语音的提取对聋生来说非常困难。不同字频对不同字组的同音判断成绩的影响不同,表明聋生对不同汉字的语音意识不同。聋生在汉字识别中存在语音混淆和字形混淆的现象,说明语音编码和字形编码在汉字识别过程中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字频对聋生汉字识别的影响也不同,同频字产生语音特征的影响;低频字产生字形特征的影响;而中频字都不产生语音特征和字形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錚 《心理学报》1964,9(2):68-74
前言对汉字問題的心理学研究,字形的辨认和掌握是它的一个重要研究方面。在心理学中,汉字字形的辨认和掌握乃是知觉、記忆心理学的一个特殊問題。关于这个問題,早从1923年开始就有人探討过。解放以后,由于教学改革的要求,关于識字教学的心理研究更是不乏其人。值得注意的是,在許多研究中几乎一致认为,汉字字形的掌握是初学識字儿童的一个关鍵性环节。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探讨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在提取汉字语义时是否受到形音信息的影响。实验以16名在华的韩国留学生作为被试,采用句尾歧义字实验范式,句尾字包括四种条件——符合句义的目标字、目标字的同音字、目标字的形近字和无关控制字,后三种类型的句尾字构成了歧义句。被试的任务是判断句义是否正确。实验结果发现,被试对同音干扰字的反应时明显短于对形近干扰字的反应时,对同音干扰字的判断正确率显著高于对形近干扰字和无关控制字的判断正确率,而形近干扰字和无关控制字无论在正确率还是反应时上均没有显著差异。这个结果表明,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韩国留学生在阅读汉语时,汉字的语音信息自动激活,并促进语义的提取。  相似文献   

12.
撇捺之间     
正初识汉字的时候,语文老师教我们最简单的笔划:一横一竖一撇一捺一点一勾。这些简单的笔划组成了许许多多的汉字。如:十、土、工、丁、千、口、人、入、八等等。大概扫盲班最先教的也是这些字,因为要学会写自己的名字,必须从最简单的字中慢慢过渡。这些字甘愿当陪衬做了无数汉字的偏旁,如:汁、地、功、顶、纤、听、仆、氽、公等。每个汉字都是有灵魂的,它用自己的构架表明了本意,并且又跟别的字组合表达了另一层意思。人类语言无法表达的东西,博大精深的汉字无声而善解人意地代传了,当之无愧的它是另一种语言。  相似文献   

13.
亚词汇水平加工的本质:形旁的语音激活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该研究利用启动命名技术,探讨了汉字加工时是否存在着形旁的语音激活。把含有独立成字的形旁的合体字(如“躲”)作为启动字,与形旁同音的字(如“深”)作为目标字。结果发现,当合体字是低频字时,目标字的命名速度显著加快。高频合体字则没有此效应。集合Zhou和Marslen-Wilson关于声旁语义激活的研究,该文得出结论说,汉字亚同汇水平的加工与词汇水平的加工表现一样,两者之间并无本质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4.
短时记忆提取是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自Sternberg(1 966)提出短时记忆提取作的是序列的从头到尾的完全搜索以来 ,许多研究者对短时记忆提取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提出了序列的自动停止的搜索、平行加工、直接存取 ,以及序列搜索和直接存取双重模型等许多不同看法 ,引起了激烈争论。本研究的目的是试图探索编码方式对汉字短时记忆提取的影响。实验运用Sternberg的“探测法” ,以随机排列的汉字作识记组和探测项刺激。实验结果表明 :编码方式对汉字短时记忆提取有很大影响 ,当用声音编码方式提取短时记忆汉字时 ,被试倾向于从头到尾的完全的搜索 ;当用形状编码时 ,被试倾向于作自动停止的搜索。  相似文献   

15.
对于同音词家族较大的词汇(例如汉语单音节词), 听觉通道的词汇通达和词汇表征的激活会受同音词汇歧义怎样的影响, 仍不很清楚。本研究采用了两个听觉通道的实验。实验一的听写任务发现在孤立音节的同音字选择上存在歧义的同时还存在同音字族内的高频偏向, 并非随机选择; 实验二的音-字同音判断任务对比同音与不同音条件得到同音促进量, 揭示了孤立音节在激活语音表征时还会引起同音高频字表征的自动激活, 而同音低频字则受到抑制。结果说明存在同音字族内的听觉通道词频效应, 同音的高、中、低频字的表征激活具有不同等性, 导致不穷尽通达, 且同音的最高频字得到更多通达机会。这些发现难以被现有的词汇通达和同音词表征激活模型解释, 文章提出一个能够解释这些听觉通道发现的模型。  相似文献   

16.
儿童汉字读音声旁一致性意识的发展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舒华  武宁宁  周晓林 《心理学报》2000,32(2):164-169
采用同音判断的方法,考察儿童对汉字读音声旁一致性意识的发展。一个熟悉字和一个不熟悉字共用同一个声旁,该声旁在提示整字发音时可以是一致的,即包含此声旁的所有汉字都发音相同,也可以是不一致的。要求儿童猜测不熟悉字的读音,作出它与熟悉字“是”、“否”同音的判断。结果发现,儿童很早就意识到汉字的结构以及声旁和形旁在表音、表义功能上的分工。随着年级的升高,声旁一致性对猜测不熟悉汉字读音的影响增强。小学四年级语文能力较高的儿童已经开始意识到声旁的一致性;六年级儿童总体上说来已发展了一致性意识。初二年级的学生发展了声旁一致性意识,且没有能力差异。大学生的声旁一致性意识最强。  相似文献   

17.
刘鸣   《心理科学进展》1993,11(2):3-8
3 汉字字形的认知心理学和脑神经生理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这方面大致包括汉字字形的信息编码、提取以及大脑半球的机能活动特征和神经机制等问题。 3.1 汉字字形的信息编码文字的短时记忆信息编码方式,历来认为以声音编码为主(兼有意义编码和综合编码方式),汉字字形具有一系列不同于拼音文字的特点,那么它的短时记忆信息编码方式是否也与拼音文字相同,主要是  相似文献   

18.
日本《心理学研究》(第51卷第3期)发表了井上道雄的文章,报导了日本心理学界用心理学的方法对汉字信息处理特点进行研究工作的简况。作者对下述各种类型的对词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一、同间同义词对词:(Homophonesynonym pair) 二、同音异义词对词:(Homophone  相似文献   

19.
马丽 《四川心理科学》2014,(23):138-139
在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兴盛发展的今天,对外汉字教学的重要作用日渐突出。而众多汉字教学方法中,专门面向母语是英语的学习者的教学方法研究并不多。本文简单分析了汉字形声字和英语单词的结构特点,找出形声字偏旁与英语单词词根的联系,即,二者都兼具承担整个字或词的主要意义的部分。在此基础上,说明了将二者的联系应用于对外汉字教学的具体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希望能为对外汉字教学工作和学生的汉字学习提供一种有效的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汪潮   《心理科学进展》1991,9(2):17-27
书写心理学(Pschology of writing)是分析和研究人在写字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心理规律,探讨书写与人的身心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新兴学科。汉字是方块形的表意文字(Logograph),它有不同于字母形的拼音文字(Alphabetic system)的书写特点。中国古代对汉字书写已有研究,但对汉字书写进行心理学研究的却是始于1916—1917年刘廷芳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所做的汉字心理学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