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有一好友,是位医学博士后,自身教育水平很高,人也很好。朋友妻子在国外工作,在国内便只是我的这位朋友带着他的9岁的儿子。父亲很爱儿子,孩子成长得也蛮不错。父亲工作勤奋,孩子也对什么事都充满了好奇心,愿意学东西;父亲给孩子报了围棋班、电子琴班,孩子也学得是那么回事,也没有觉得太累和太违背自己。孩子平时寄宿,和父亲在一起也不缠着父亲,周末父亲在办公室加班,孩子就坐在对面自己玩电子游戏,  相似文献   

2.
曾参是孔子的学生,他强调做人要诚实,并用这个原则来对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韩非子》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曾参的妻子要上街。他的小儿子拉着她的衣襟,又哭又闹,要求跟着去。曾参的妻子被闹得没有办法,就对孩子说:‘你留在家里,妈妈回来杀猪给你吃!’把孩子哄回家去了。  相似文献   

3.
再婚家庭的亲子关系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光勤 《学海》2003,(6):167-169
有一对夫妻因为双方性格不和而离了婚 ,夫妻双方都想要孩子 ,结果法院还是把不到十岁的儿子就判给了父亲 ;为此 ,母亲感到非常生气 ,觉得父亲不配教育孩子 ,搞不好还会把孩子引向邪路。因此 ,虽然儿子名义上判给了父亲 ,但是在征得儿子同意的情况下 ,母亲还是把儿子带在自己身边 ,和自己一起生活 ;过了几年 ,儿子上了初中 ,这时她经过别人介绍认识了一位老干部 ,并且不久和这位老干部结了婚。在婚后的最初一段时间里 ,俩人的感情还是蛮好的 ,并且能够相互照顾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 ,俩人之间就开始发生矛盾 ,矛盾的起因就是因为这位老干部觉得…  相似文献   

4.
《天风》2015,(5)
<正>[腾讯网]近日,为了让儿子能稳妥地进入一所著名小学,林先生可谓忙得焦头烂额。由于想购买学区房,又碍于限购政策,林先生与妻子商量后一致决定离婚买房。房屋过户后,为了儿子上名校"更保险",林先生又费尽周折将自己的户口迁入。当记者问他们这么做值得吗?林先生夫妇异口同声地说:"关系儿子前途,付出再多也值得。"[随感]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如今的择校竞争已经蔓延到了小学。林先生和妻子不计一切代价让孩子进名校,  相似文献   

5.
善良的人是不讲报酬的。但是,生活对于善行的回报,却在我们的世界上时刻发生着。 在19世纪末的苏格兰,有一位贫苦农夫叫弗莱明。他心地善良,做事本分,乐于助人。有一天,他和自己的妻子带着只有7岁的儿子正在田里收拾农活。忽然听到附近的泥沼地里有人发出呼救的哭泣声。他和妻子立即放下手中的农具,迅速地跑到泥沼地边,  相似文献   

6.
天下父母爱自己的孩子都一样,但是爱的方式不一样。李嘉诚有两个儿子,作为亚洲大富豪,他也希望自己的两个儿子将来能够成功。可要成功,仅有正直、善良是不够的,还要学会正确的处世哲学。为此李嘉诚常常教育他的两个儿子,要想成功,在所有基础条件齐备时,就必须考虑对方的利益,不要占别人的便宜。  相似文献   

7.
10岁儿子成了小彩迷 我和妻子平时工作很忙,半年前我们又同被单位派到外地工作,便把刚10岁的儿子放在孩子的姨姨家生活。两个半月前,我和妻子外出工作期满回来后,到儿子的姨姨家接他时,发现儿子多了许多玩具,其中有一辆电动遥控汽车值300多块。当时,我以为儿  相似文献   

8.
中年期,是人生心理和生理的“多事之秋”……⊙生活,是一首苦涩的歌街口的天桥上,李翻过栏杆,纵身跳了下去……他是5口之家的一家之主,16岁参加工作,43岁时下了岗。“闲”在家中3个多月,他才觉得家的狭小。已是小伙子的儿子与爷爷、奶奶挤在不足20平方米的屋里;里屋,妻替人照看一个半岁多的孩子。爸爸的咳嗽声、儿子的读书声、老太太的唠叨声、妻子的洗衣声、孩子的哭闹声,自然也少不了他的叹息声,一起汇在那狭小的空间里,奏鸣着生活的苦涩,搅得他心烦意乱。他去了多个招聘单位,人家总是一句话:“我们只招35岁以下的。”他觉得自己没戏了,到…  相似文献   

9.
《天风》2020,(11)
正据"澎湃新闻"9月24日报道:浙江省台州市一名男子因为11岁的儿子不肯做作业,便将儿子带到太公的坟地,脱下儿子的鞋让他赤脚罚站,自己则在不远处堵住下山的路。但是当他背过身去接一个电话时,儿子却不见了。他慌忙报警,四个民警在山上找了四十多分钟,都没发现孩子的踪迹。后来,赶来支援的巡特警在山脚下离事发地1公里的路边发现了赤脚的男孩。  相似文献   

10.
据说有一个人,在妻子怀孕的同时,被确诊患了癌症,当他得知自己患了绝症之后,他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看到自己的孩子出世后再死。他像没病一样,照常地生活、工作和照料妻子,结果孩子出世后,他的癌症竟自然消失了。当初,人们都认为这是“天方  相似文献   

11.
一天,家住旧金山的汤姆夫妇接到儿子从洛衫矶打来的电话,说他从伊拉克回来了。汤姆夫妇一听很是高兴,要儿子尽快从洛衫矶飞回来。儿子说他要带回一个在战场上失去一条腿的战友一起回家。汤姆妻子听到后,立即想到一个没有腿的人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诸多的麻烦,于是口气冷了下来,说:“你的朋友他自己没有家吗?你知道他来我们家会给我们家带来多少不便吗?”在电话那一端的儿子沉吟了片刻说:“那好吧妈妈,我知道该怎么做了。”可是汤姆的儿子一直没有回家。不久,他们在报上看到一条消息:一名从战场上归来的士兵自杀了。而死者就是他们的儿子,那个…  相似文献   

12.
有一个很有趣的有奖征答题目:在一次乘船游览中,母亲、妻子和儿子同时落水,应该先救谁?有人说先救母亲,因为妻子没了可以再娶,儿子没了可以再生,唯有母亲今生今世只有一个;有人说应该先救妻子,因为有了妻子便会有儿子,至于母亲已近人生之途的尽头,死也无憾;还有人说应该先救儿子,因为儿子年龄最小,尚未体验人生的乐趣,而母亲、妻子则不然。三种答案各有其理,但都未获奖。获奖的竟是一名8岁小孩,他的答案是:应该先救离自己最近的人。由此想到另一个同样有趣的有奖征答题:在一个充气不足、开始下降的热气球上载着三位科学家…  相似文献   

13.
“阴差阳错”出“正果” 1825年的一天,让·巴蒂斯特·佐利在巴黎的家里不慎打翻了一盏油灯,把松节油洒在桌布上。他担心妻子发现后会不高兴,于是想方设法擦去桌布上的油污。佐利惊喜地发现,桌布变得越来越干净。他意识到自己正在干着一件清洗的工作,十分高兴。于是从1849年起,他开始在自己的工厂里推广这种神奇的清洗方法,并将其称之为“干洗”。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李弟兄打来电话,要我为他及其家庭祈祷:年迈且多病的父母双双住院了,无人照顾,只能请护工代劳。即使如此,他也要与妻子轮流每天来回奔波……且有初中求学的儿子需要照顾,实在是筋疲力尽了……现年38岁的李弟兄和小他1岁的妻子,是中国第一代的独生子女。他们要面对双方渐渐老去的父母及尚在求学需要养育的孩子,老龄化、少子化、独子养老等问题,就像悬在这一代独生子女家庭上  相似文献   

15.
正儿子属九零后,出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那时,我任音乐教师且住在学校。有一首校园歌曲很流行:"海鸥,海鸥,我们的朋友,你是我们的好朋友……"我的母亲思来想去说:"就叫海鸥吧!"一来希望儿子成为人们的朋友,二来希望他能像我从小到大品学兼优。既生之,则养之;既养之,则教之。除照顾日常生活外,望子成龙的我给孩子讲故事,教孩子看图识字,写字画画背唐诗……以致儿子上学前就能背诵几十首唐诗,能认不少简单的汉字,能画一手像模像样的简笔画。我满心希望儿子能像我上学时一样,学习拔尖。入学后,没想到有失所望。儿子上课不认真,写作  相似文献   

16.
有一名15岁男孩,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重点高中。一次偶然的接触网络游戏,他开始沉溺其中,从此改变了他的生活。母亲找来了一个又一个心理医生,想尽了一切办法,但是孩子依然迷恋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这时几乎所有的人都对他丧失了信心,认为这个男孩已经无药可救。然而母亲知道自己不能放弃,一旦放弃,孩子就将万劫不复。几经辗转,母亲打听到武汉一家著名的网瘾戒除中心,就带着儿子赶到那里。  相似文献   

17.
陈丰盛 《天风》2016,(9):22-23
记得十多年前刚结婚的时候,我们俩都二十五六岁。亲戚朋友在恭喜的同时,都不忘附带一句:“好啊!明年就可以生个孩子啦!”不过,因为要继续学业,我们打算暂缓要孩子。第二年,妻子回母校深造,弟兄姊妹讨论说:“可以先生个孩子,给你妈妈带啊!”我则认为孩子要自己带,也就没有考虑。第三年,妻子还在学校,  相似文献   

18.
刘圈 《天风》2017,(11)
亚伯拉罕在他75岁时,上帝向他说话,应许当时没有子嗣的亚伯拉罕,他的后裔要遍满地面.10年漫长等待中,周围不少邻居家都喜添新丁,一些曾经黄发垂髫的幼童也长成了翩翩少年,而他和妻子撒拉依然膝下犹虚,希望一次次升起又破灭,自己越来越老迈,而妻子也不再年轻. 长久的等待冷却了心头的希望,于是撒拉萌生了从使女夏甲得儿子的念头,亚伯拉罕也听从了妻子的建议娶了夏甲为妾.  相似文献   

19.
良心教育     
城里有位千万富翁,他教育孩子的方式很奇怪,就是千方百计控制孩子的零花钱,据说每天给5元钱,2元作为公交车费用,3 元在学校食堂买一份饭菜。我一直认为这是一种吃苦教育,这会让孩子更加坚强。但看了陈嘉庚的传记后,我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当年,陈嘉庚先生几乎把所有的钱都捐给了故乡,与陈嘉庚熟知的亲戚朋友,均无法理解。陈嘉庚对他的儿子说:“从现在起, 你应当自立了,不要依靠我,我有钱也好,没钱也好,都不会留给你们。”  相似文献   

20.
他是一位作家,文章飘逸、轻灵,遍地开花。很多读者给他写信,聊写信、论人生,也有谈爱情的。他在雪片般的来信中,砂里淘金一般,寻找自己的真爱。他从中找了一位姑娘做自己的妻子。她美丽大方、善解人意,是他文学知音,更是她家庭的贤内助。他很爱妻子,对妻子的不施粉黛而素面朝天,更是迷恋有加。他写稿非常辛苦,常常通宵达旦。她总会习惯性地从梦中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