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山水近相联正迎来,八方圣贤,国教罗天。漱瀚霞光照万里,香烟欲入云端。观一眼,千千戒子。虔诚默求情欲绝,又漫步,灯火伴仙乐。听韵起,留步歇。大师身手步“仙界”,仰神州,千古教义,激浪飞越。卓著鸿韬多谋略,点点滴滴心血。喜更有,论文奇绝。道教自古系社稷,道如今,苦修攀千叠。仙家路,有新辙。贺新郎──读《中国道教》@白高靖  相似文献   

2.
从进入大学哲学系读书算起,我所读的中国哲学史方面的著作也有十多种了。这些著作引我进入中国古代哲学殿堂,给我知识,使我由浅入深地认识了中国古代的哲人;开我心智,使我逐渐对中国哲学之精神有所悟解。我自然十分感谢写出这些著作的前辈与时贤。但是,我心中总是有一个结,思之不解,挥之不去。这个结就是:对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论述怎样才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哲学的发展应当表现为概念、范畴、命题之间的联系发展。如果这个问题不清,这就不可能真正揭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发展的规律和内在逻辑,就很难写出科学的中国哲学发展史著作…  相似文献   

3.
4.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读《王弼评传》童梓数年前,读《中国文化的清流》,即为作者──一王晓毅先生的好学深思,锐意求新而一击三叹。今日,他的新作《王弼评传》(南京大学出版杜,1996年2月版)又摆上了我的书案。书名虽日《王弼评传》,实际内容则是涵盖着整个...  相似文献   

5.
读《礼记·中庸》,至子路问强,孔子所作的回答,是:“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任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工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对于这段文字,几乎所有训话家率皆训南强为孔子自况,以子路类北强,就是名极当代的已故史学家吕思勉先生,也认为“天子尚南方之强,而抑北方之强,而子路之所谓强,则有类于北强者”(《南强篇》,见《吴越文化论丛》,上海文艺出版社199o年影印本)…  相似文献   

6.
世纪之交的文化抉择──读《和合学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吕祖谦是南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然而人们对他的重视却很不够,研究他的论著屈指可数。有鉴于此,1984年播富恩教授与其门生徐余庆合作撰写了《吕祖谦思想初探》一书,被北京大学张岱年教授赞为“填补了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一个空白”。但他们并不以此为满足,继续深入地研究目祖谦的思想,最近又向读者奉献了近34万字的《吕祖谦评传》(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之一)。这种换而不舍、精益求精的精神,与时下学术界浅尝辄止、粗制滥造之风造成鲜明的对比,仅此一点就很值得钦佩。正是这样一种学术品格为《吕祖谦评传》(以下简称《吕传》)的学术价…  相似文献   

8.
由张立文、李平主编的原国家教委博士点课题——《中外儒学比较研究》一书,已由东方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耗时数载,洋洋洒洒近30万言,凝聚着诸专家、学者的心血和智慧,是一部集知识性、学术性和现实性于一体的上乘之作,无疑拓宽了儒学研究的视域。综观全书,有如下特点:其一,内容全面系统,具有较高的学术和文化价值,为国内第一部从比较视野来研究中外儒学的专著,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儒学研究自80年代“文化热”以来,一直是被世人所关注的热点。国内在此学术领域已出版了大量的典籍和著述,也包括一些进行比较性研究的著作,…  相似文献   

9.
《墨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中国逻辑史上最精彩的一章,又是公认的很难读的古书之一。周云之同志的新著《墨经校注·今译·研究──墨经逻辑学》一书(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年6月出版,全书约30万字)集点、校、注、译、论于一体,以严谨而审慎的科学态度对《墨经》重新点校和注释,并以传统逻辑知识去准确地分析、整理和诠释《墨经》中较为系统的辩学体系,吸取众家之长又富有自己的新思想,是作者多年来研究《墨经》逻辑学成果的一个总结。它的出版把《墨经》逻辑学的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笔者认为该书有以下两个特色:第一,本…  相似文献   

10.
“道”、“气”、“神”三位合体论是《太平经》天道观的思想核心,也是《太平经》藉以统 摄其庞杂内容的根本观点。《大平经》以这种根本观点来指导其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社会实践,提 出了以奉天地、顺五行、协调阴阳、崇尚道德为纲领的杜会治平思想。这种社会治平思想的提出, 是以当时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经济基础为其历史根源的。  相似文献   

11.
曾毅 《学海》2012,(4):108-114
比较政治制度研究流行的命题,如民主政体与非民主政体的对立、两党制与多党制的不同以及总统制与议会制的差异,都来自旧制度主义的法条主义.行为主义革命下的结构-功能主义路径不但没有真正发挥革命性作用,反而强化了旧制度主义的教条.利普哈特的“行政主导权”概念、尤其是历史制度主义的否决者理论,突破了很多传统命题,让我们重新认识比较政治制度中的基本范畴及其内在的政治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学者研究西方哲学,其治学的高境界应是直接与西方一流学者对话、交融、抗衡。如季羡林先生所说,“在国人面前谈希腊、罗马和苏格拉底,而在洋人面前讲《周易》,谈老庄。这不算什么本事。真有本事,就应去和西方学者争论他们的学问。”不难看出,季先生的谆谆教诲中包含这样一个殷切期望:研究外国学问的学者应当用与外国学者同样的标准要求自己,介入他们的争论,按照最先进的学术水准去著书立说。令人欣喜的是,山东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傅有德先生就怀有这样的抱负,他新近出版的力作《巴克莱哲学研究》是最好的证明。陈修斋先生称赞他…  相似文献   

13.
最近,台湾东大图书公司印行了大陆学者王葆先生的《西汉经学源流》一书,读后颇感欣喜,因为这部书以富于索的精神和续密的考辨方法,打破了多年来经学研究的沉寂,堪称近年来中国经学史研究的一部力作。王葆先生的牺汉经学源流》一书虽涉及到了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变迁与经学发展的关系,研究经学范围内所展开的派别斗争与社会政治斗争的关系,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中,经学思想发展的规律等问题,但该书的重点,是从经学史的早期阶段──西汉著手,重新流理中国经学的源头、流派、著述形式、历史分期,以及此时期经学的发展与社会、…  相似文献   

14.
冬天里才读到这部春季面世的《西方哲学范畴理论》。在这个哲学不景气的年头,它只印了一千多册。有心读完这部书的人,或许比这个数目更少。但我应该说,这部由坐着冷板凳的哲人写出的冷门书,堪称是西方哲学史研究领域的一项基建工程。仅从浩若烟海的故纸堆里梳理出西方哲贤的范畴理论,就是一种艰辛的学术功夫,更何况要揭示那些众说纷法的观点之间的批判性联系,并对从片断的细节到整体的变迁作出适中的评估!这部书的两位主编:谭鑫田和李武林教授选择西方范畴理论这一被人忽视的冷门课题,或许出于一种哲人的执拗。诚如书中所言:“不…  相似文献   

15.
研究殷周史,离不开对殷周政治与宗教的研究。“自从人类文明产生以来,政治就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宗教的影响。愈是在古代,宗教对政治的影响愈是强烈。”然而,对于殷周政治与宗教的关系及其在殷周史中的地位如何,学界众说不一。今读张荣明博士的《殷周政治与宗教》一书,...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比殷周两代的信仰因素及殷商与西周的"天命"信仰的异同,总结出殷商迅速灭亡的必然性以及西周制度和文化的创新,解释其成为中国政治制度和文化基本格局的原因。在有强权没天理的时代,周公通过制礼作乐,构建起的一套完整的可以凝聚社会力量的信仰共同体,成为后世楷模,为后世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世界观、政治哲学和伦理道德的基础。信仰是一种思维活动,是人类行为的准则;共同体即是打上了人类精神意识烙印的政治空间,其内涵丰富,自成一体;周代的信仰共同体则是中国传统政治空间模式中的精神维度。  相似文献   

17.
读古代政治伦理名著──《贞观政要》衷成时有“今董狐”之誉的唐代史学家吴兢编撰的《贞观政要》,是一部史学著作,也是一部政治伦理著作。《贞观政要》分类编撰贞观年间(627—649)唐太宗与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王等大臣45人间的政论问答及有关净谏事迹与当...  相似文献   

18.
世纪交替之际,回顾百年来中国思想史的研究,既有巨大的成就,也有不少的遗憾。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文化界解放思想,十分活跃,欣欣向荣。但商品经济的浪潮也产生了一些学术泡沫,在学术殿堂里喧宾夺主、滥竽充数。近读河北人民出版社推出的周桂钿教授的大著《秦汉思想史》,我认为这是一部锐意创新,独具匠心,极有学术价值而十分难得的学术研究专著。学术研究需要扎扎实实地工作和长期不断地积累,急功近利只能是粗制滥造和哗众取宠。据我所知,周桂钿从70年代末期正式走上学术道路,即专心于秦汉时期的学术研究。他首先对王充《论衡》…  相似文献   

19.
一个哲学家的心路历程读《高清海哲学文存》刘友红阳海音(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四三○○七二)进入本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哲学发展尖锐地提出了“人”的问题。中国哲学对“人”的问题的反思,既是对传统哲学教科书体系的改革,也是中国哲学家经历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高清...  相似文献   

20.
价值本质的新探索──读《价值哲学新探》孙显元《价值哲学新探》(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出版,以下简称《新探》)是王玉梁研究员继《价值哲学》之后的又一部新著。它总结了我国近年来价值哲学研究的新成果,对价值哲学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揭示了价值哲学基本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