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7 毫秒
1.
读冰心的文章,就像三伏天炎热的中午喝了一杯饮料,那清爽的滋味溢于言表。长期的教会学校生活,使她潜隐的形成了自己‘爱’的哲学(《冰心全集·自序》)。近读琦君《珍珠与泪珠》一文,看到冰心的一个比喻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如果不是长期的基督文化的陶冶,她断乎写不出这样奇特新颖发自肺腑的句子。然而,此时我不是在欣赏冰心的  相似文献   

2.
瞻礼简释     
引言“我生活,已不是我生活,而是基督在我内生活;我现今在肉体内生活,是生活在对天主子的信仰内。”(迦2,20) 这是伟大宗徒圣保禄的自白,也可作为真正基督徒的自白。真基督徒的内心世界不同凡俗,即和基督同化,由基督操纵,实现神化的“以心易心”的境界。因此基督信徒不能止步于单纯的信仰基本教理,满足于领受洗礼,更应竿头日上,进而度基督神性的  相似文献   

3.
信仰是信心的仰望,信仰是遵行,信仰是听从,信仰是言行的准则,它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目的、生活方式。信仰基督是人类最崇高的信仰。我们得着圣经,千千万万神的儿女,高唱信仰基督的颂歌,无论任何困苦、危难、逼迫或诱惑,都无法阻挡我们追求真理、真道,跟随主耶稣基督,永葆灵命青春的步履。  相似文献   

4.
由基督走向生活,由生活走向基督迦南圣教会的信仰告诉我们,爱基督、爱人类、爱社会、爱国家是一个基督徒应负的责任和最基本的要求。我们的灵性生命和精神生活有赖基督的护佑和恩赐;反过来,我们为信仰,为人类、为社会、为国家而工作、服务和奉献便是对基督、对世界的...  相似文献   

5.
信仰生活的实质就是效法基督,而效法基督的核心就是效法基督的超性之爱——这也正是一个爱主灵毕生应该致力专务的神业功课——因为基督的超性之爱与世俗的本性之爱有着天壤之别,而信仰生活的最终目的就是将本性之爱升华为超性之爱。但这种爱的转化过程并非一朝一夕便能轻而易举的完成,乃需要经过长期反复的学习和实践,是非常复杂、艰巨而漫长的。  相似文献   

6.
张少华 《天风》2006,(19):2-5
伯大尼的马利亚真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女性。她的伟大是体现在平凡而又不平凡之中,她是在入世中过着超世的生活。她在一个很不完美的处境中,与主同行,完美地荣耀了基督,见证了自己伟大的信仰,蒙神永久的纪念。  相似文献   

7.
"唯有全心依赖,才会创作出激情迸发的诗歌。"对于这句话,非常适用于当代天主教福传诗歌创作。当代天主教福传诗歌虽然从表面上看,是诗人把个体的经验融入到福传诗歌之中,让诗歌通过个体的表现,通达整个福传事业,给予读者一个激荡心灵的冲击,领悟到信仰的真谛。但从诗歌本质  相似文献   

8.
我们教友藉着洗礼,成为基督的门徒,是新生命的开始,是基督奥体的肢体。同时,也领受了"先知"的职务和传扬福音的使命,这说明传教是我们分内的事,是我们信仰生活的一部分。所有的基督徒无论是什么身份、地位,都负有成圣的使命。成圣不仅  相似文献   

9.
岳清华  林超群 《天风》2014,(4):54-55
最近,有一因信仰邪教而自杀的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湖北省襄阳市农村的刘宗保夫妇因为沉迷于邪教“三赎基督”,先后跳桥自杀身亡。刘宗保本是农村当时不多见的拥有高中文凭的人,为人善良,乐善好施。刘宗保夫妇自1992年开始信“三赎基督”,以为信了这个教,种地不用施肥,生病不用服药。好心民警建议刘宗保去教堂请教牧师关于基督教纯正信仰的问题,他到了教堂,牧师安排信徒们一起与他交流、为他祷告,还送他一本圣经,可他却发现圣经上的内容与其此前的信仰相差巨大,从此再不去基督教堂,并开始了频繁的自杀,多次被人阻拦或救起,直到3月3日他从桥上跳下,再无踪影。刘宗保的妻子当时就在不远处默默地望着丈夫从桥上跳下,没有阻拦。她说,这是神的惩罚,谁也没办法逃避。3月16日,她亦跟随丈夫,跳下了湍急的运河。这对夫妻因信仰“三赎基督”而踏上不归路,酿成家破人亡的悲剧,错误的信仰真是可恶的洪水猛兽!  相似文献   

10.
有一段时间,学者们把“信仰的基督”和“历史的基督”置于对立面。史学研究倾向于怀疑上帝在地上进行工作的断言,假定从自然,以及人类的进程的解释是可行的。许多人对历史研究和信仰生活能发生关联表示怀疑。  相似文献   

11.
弥撒圣祭     
天主教教理告诉我们,基督的圣体圣血是基督徒信仰生活的泉源与高峰,因为藉领受基督的体血,基督徒不但能与天主的生命相通、分享他的生命,而且还能与天主的全体子民共融合一。因此说,基督的体血是天主在基督内圣化信友的高峰,也是信友在圣神内敬拜基督,藉基督敬拜天父的高峰,同时,基督的体血也是教会赖以存在与合一的有效标记。  相似文献   

12.
安然 《天风》2002,(3):18-19
自古以来,复活节就是各个信仰基督的教会每年的重点和中心节日。毫不夸张地说,复活节是基督信仰的源头,没有复活节,就没有真正的基督教。复活节的意义何在?两个字:生命。透过复活节,上帝告诉了世人,基督是真正的生命的主,我们每个生活在地上的人都有朝一日会死去,但生命的主必会让我们如他一般复活。  相似文献   

13.
陈永涛 《天风》2003,(5):38-41
导论: 在中国教会的神学思考中,基督论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基督论与广大信徒的信仰生活密切相关。它不但影响到基督徒对教会论和救恩论的思考,而且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基督徒对世界,对非基督徒的看法。也就是说,不但影响到基督徒的信仰生活的态度,也影响到基督徒的现实生活态度。 今天大多数中国基督徒仍旧接受由传教士所带来的“传统的”或“教义的”基督论。这个基督论建立在“尼西亚信经”和“查尔西敦信经”的基础之上。这个基督论在思想史和教义史上的贡献是巨大的。但是,对今天中国的基督徒来说,这个基督论,似乎很难充分帮助中国教  相似文献   

14.
《天风》2020,(6)
正5.结束即开始,否终则泰来,因信仰是带来盼望的信仰首先,信仰的希望之源是上帝,因基督从十字架的死亡中复活;希望指向的,是死人的复活、更新的生命、爱和正义的实现,"只有追随从受难中、从遭上帝离弃的死亡与坟墓中复活的基督,才能见到真正的希望"。其次,基督的信仰本来就是从对未来的思考出发的,而那未来的终点又必然是希望的起点。所以,基督信仰就是希望,是参与对当下困难的克服和改变,就是从基督的死而复活中得到真实的理想,并追求基督所应许的未来。  相似文献   

15.
袁世国 《天风》2005,(8):10-11
在效法基督耶稣的事上,要时常回归圣经,让圣经中的耶稣基督成为我们信仰生活中效法的唯一标准,以此来检验我们的效法,这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也是任何一个基督徒责无旁贷的。  相似文献   

16.
早期基督教发展迅速,可归纳为6个主要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这信仰的基本特质(她的基因):(1)使徒性,(2)大公性,(3)道德性,另一方面是因为(4)有卓越的领袖,(5)殉道士的精神,(6)再加上外在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为基督教的健康成长,制造了美好的条件。接着分析现今中国基督教中国化的3个层面:文化、社会及政治,显示中国化是有必要的;同时,早期教会发展及现在中国的处境,都给予我们启发,如何去实现基督教中国化。学者普遍将基督宗教由康士坦丁定为合法宗教之前(公元313),看为早期基督教。有误解以为基督教在此之后才迅速发展,事实上是康士坦丁承认基督教的合法性,正因为基督教在短短三个世纪之内,其发展迅速,东至印度,西至英伦,南至北非和埃及,北至欧洲大陆,且为不同民族所接受。[2]本文先简述基督宗教发展迅速的原因,盼望从基督宗教早期的发展,可启发我们为基督宗教中国化寻出路。  相似文献   

17.
吴保罗 《天风》2018,(8):36-36
有位没有信主的朋友跟我说,她前段时间参加了同学会,与十多年没见的中学同学聚会。席间有位基督徒同学,把温馨的同学会变成了"传教"会,没有和广大同学叙旧,而是喋喋不休地讲基督教。当大家要交活动经费时,她竟然不愿意,认为大家跟她的信仰不同,不是一路人。虽然这只是个案,但不免让人对基督信仰产生负面印象。  相似文献   

18.
《天风》2015,(5)
<正>我出生在一个没有任何基督信仰背景的家庭里,基督信仰与我们传统文化也没有绝对的黏合性,而我却成了一名基督徒,为什么呢?我想从我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基督信仰的客观实在,做一些说明。1.基督拣选了我我相信这是上帝自己的拣选。圣经说,上帝在创世以前,已经预定拣选了我们。他的恩召和拣选是不能废弃的(参约15:16;帖后2:13)。我从前并不认识上帝,也不一定会对一个外来的宗教主动感兴趣。但回头看去,在信仰的历程中,  相似文献   

19.
好书鉴赏     
《天风》2018,(6):F0003-F0003
《基督生平》全套6册,涵盖耶稣的幼儿期、预备期、声望期、受难期与复活期。全书对真理的讲解深入浅出,内含丰富的地图、图表,大量有趣的漫画故事,生动鲜活的生活实例。并且通过填空和问答的形式,邀你一起走进耶稣的生活,近距离观看他的事工,反思自己的信仰状况;助你深化信仰认识,活出基督生命。此套书是牧者同工灵修查经的好助手,是慕道朋友信仰的初阶指南,是热心义工进深的益友良师。  相似文献   

20.
梁永贤 《天风》2004,(4):37-37
著名的诗人艾青给广大读者留下了许多感人的诗篇,在早期的诗歌创作中,诗人写了两首有关基督的诗作。一篇是写于1933年6月16日的《一个拿撒勒人的死》,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