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风》2008,(21):48-48
路德会启动"路德10年"庆祝宗教改革500周年近日,路德会在德国以及世界范围内展开了一个纪念新教宗教改革10年的庆典活动,在未来几年直到2017年,基督徒将会庆祝马丁·路德的改革,并推进与其他信仰对话和更深的神学交流。近日,  相似文献   

2.
正2020年12月16日,上海大学中欧人文研究与交流中心发起并主办了一场题为"寻找思想史中的失踪者马丁·路德"的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近20所高校与科研单位的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线上会议。与会学者分别从"路德的整全性价值、历史学和社会学价值、哲学思想史价值、哲学文化价值、路德是现代性的开启者"五个方面,对路德展开了全方位、多角度、跨学科的讨论,旨在全面挖掘路德神学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3.
王俊 《天风》2000,(11)
湖南省基督教两会于2000年8月9日至10日在湖南重镇郴州市召开了“纪念三自爱国运动50周年暨神学思想建设研讨会”。省两会主要负责人与来自全省14个市、州的28位同工参加了此次研讨。 在本次研讨会上,省三自赵元灏牧师作了“坚持三自、办好教会”的主题发言,另有五位同工也从不同角度作了大会发言。  相似文献   

4.
中国学界对马丁·路德的研究综述李长林马丁·路德发起的宗教改革运动席卷欧洲,结束了天主教对西欧的封建神权统治。他提出的宗教改革学说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提供了革命的思想武器。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不仅是教会改革,而且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路德成为了震撼欧洲、并...  相似文献   

5.
本文考察了德国宗教改革时期新教宣传品木刻版画中的路德形象,以及其所包含着的激进内容.既可以让我们对以往根据笔载文献把路德说成是保守者的观点进行商榷,也可以利用图像这种完全不同的原始材料,来对德国宗教改革运动进行重新解读.通过文本材料和视觉材料的对照,来重新解读马丁·路德和宗教改革思想的核心观念,是我们目前必须做的一件事情.  相似文献   

6.
文革 《天风》2017,(10):38-40
一、引言 马丁·路德倡导欧洲宗教改革至今已有500年。众所周知,路德的贡献不仅体现在教会内在的教义反思和道德重建,也为欧洲进入现代社会奠定了思想基础。这两个方面可以同时在路德具广泛影响力的神学突破之一——对基督教天职观念的理解上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胡玉明 《天风》2022,(9):13-15
基督教中国化的本质是神学中国化,灵修中国化则是基督教中国化的重要表现.马丁·路德以圣经为最高权威,重申"因信称义"的教义,不仅推动了宗教改革,也回应了时代的挑战.路德以信心为特征的灵修观,是在其灵性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基督教中国化不断走向深入,神学思想建设成果向信仰实践转化时,路德的"信心灵修观"为灵修中国化提供了启发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重点分析了路德在宗教改革时期提出的重要神学观念之一—天职观。简单描述路德天职观提出的背景后,本文重点通过路德的三大改教檄文对天职观的含义进行词源和文本分析,同时强调路德神学诠释的处境化特点,最后指出路德的天职观在当今基督教中国化的过程中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它把基督徒从消极出世引向积极入世,用敬业精神去成就事业,用爱心去服务人群——荣神益人。  相似文献   

9.
《天风》2019,(6)
<正>2017年10月,基督教全国两会在上海召开了"纪念宗教改革500周年暨基督教中国化"研讨会。此书是会议发言及部分优秀征稿的合集,共收录文章二十余篇,分为宗教改革家神学思想的启示、宗教改革与基督教中国化、基督教中国化努力的途径三个专题。  相似文献   

10.
<正>前言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在维登堡大教堂贴出《九十五条论纲》,打响了宗教改革的第一炮。以此为节点,今年(2017年)是宗教改革500周年,各国各地都举行了纪念活动,教宗方济各也参加了在瑞士举行的新教的纪念活动。不仅基督教认为宗教改革意义重大,普通学者也认同这一主张,天主教也认为路德的宗教改革触动了天主教的反省,倒逼了天主教内部改革。无论从哪一角度看,宗教改革运动都是人类历史最伟大的改革运动之  相似文献   

11.
《天风》2001,(10)
研讨会消息 四川省基督教2001年神学思想建设研讨会于8月6-9日在成都举行,来自全省各地、市、县教会的同工96人参加了会议。 研讨会就基督徒的信仰观、上帝观、圣经观、教会观、三自观、社会观、四川教会与西部大开发等主题进行了大会发言。三天的研讨会共有22位青年同工宣读  相似文献   

12.
王立志 《世界哲学》2007,(1):104-106
第六届国际怀特海大会于2006年7月3日至6日在奥地利名城莫扎特的故乡萨尔茨堡举行,此次大会的主题是系统与历险。美国过程研究中心创会主任小约翰&;#183;柯布和世界著名系统哲学家拉兹洛作了主题发言。来自世界各地的300多名学者共分37个分会,围绕者怀特海的过程哲学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宗教和哲学方法进行了深入讨论。讨论的题目涉及怀特海与分析哲学、现象学、后结构主义、存在主义、生态伦理学、美学等领域。中国学者欧阳康、陶秀墩、沈清松、孙智椠、俞蝣娴、樊美筠、王治河、蔡仲、高峰强、杨富斌、王立志和周加林等17位教授参加了会议并做了发言。  相似文献   

13.
王嘉玮 《天风》2003,(3):46-49
圣经常常被基督徒视作教会及信徒的生命之源,是不可缺少的精神粮食,是我们灵性起步的根基。这就使我们要熟悉圣经、尊重圣经。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在三个“唯独”中,提出了“唯独圣经”的口号,号召信徒们要回到根源中去。由此,路德的神学著作都是以圣经的权威及教会传统遗传的权威为先决条件的,这种试图解释圣经的解经学形式的神学值得我们借鉴。“与经院主义的神学著作相比,路德的神学著作显得更新、更有特色,这种特色贯穿路德的神学研究方法。作为解经学家和讲道人,路德不断地与圣经对话,这是没有先例的。他在神学领域里取得的每一进展,都以圣经作为基础和指导。”(1)路德从不怀疑圣经权威的可信性,“他的目的是让圣经和教义里那些朦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详细地考察了马丁·路德称义神学思考的理论背景、过程和意义,指出马丁·路德的神学突破实际上与中世纪末期称义神学构成了解蔽与遮蔽的关系。中世纪末期称义神学遮蔽了"因信称义"的圣经道理,路德受限于经院新学契约神学,发展出了谦卑神学,但是随着圣经篇章注释工作的展开,他逐渐抛弃了经院新学以及整个中世纪的称义神学框架。最终他发现了"上帝之义",恢复了《圣经》和保罗的教导,完成了称义神学上的突破,奠定了宗教改革运动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2004年4月1~3日在意大利拿波里举行了以"探索幽灵的轨迹:马克思著作中的文献学和哲学研究"为主题的国际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来自意大利、德国、法国、英国、中国、日本、澳大利亚、荷兰、墨西哥等国家的代表,有32位代表做了大会发言.  相似文献   

16.
柳松 《天风》2017,(8):44-45
16世纪,德国人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年-1546年)所发起的宗教改革,带来了一场消除当时天主教内部赘疣的变革,一场神学理论和宗教实践上的变革。而对于路德这位伟大人物影响最大的,也是引发其进行宗教改革的源头,乃是圣经。马丁·路德曾起誓忠于圣经,终生捍卫圣经真理。中世纪,一般人很少接触圣经,通常只在弥撒中听神父用拉丁文诵读几段经课。  相似文献   

17.
我国首届临床决策学术论坛于2007年4月21日~22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的63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8位著名学者应邀到会做了专题讲演,20余位学者在论坛上做了发言.  相似文献   

18.
天主教会将2008年6月28日至2009年6月29日定为庆祝保禄宗徒诞辰2000年禧年。有人说,没有保禄,就不会有后来的基督教,这个结论或许过于大胆和独断,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保禄对后世基督教神学的影响至深。对此,我们只要想一想西方拉丁教会的奥斯定,及后来的托马斯&#183;阿奎那,想一想东方希腊教会的克里斯索斯托姆,更后来宗教改革时期的马丁&#183;路德,及现代神学中的存在主义路线就够了。  相似文献   

19.
肖安平 《天风》2017,(11):37-39
在今年纪念宗教改革500周年的时候,笔者特别感念著名的德国宗教改革家、神学家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他在16世纪发起了宗教改革运动,提出了十分宝贵的宗教改革主张和神学思想,不仅对新教的建立,而且对今天教会及其神学的发展,都有着巨大贡献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天风》2008,(19):F0002-F0002
为了纪念神学思想建设10周年,由中国基督教两会主办、金陵协和神学院承办的“神学教育与神学思想建设”研讨会于2008年9月23日~25日,在金陵协和神学院小教堂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神学院校的50多位教师以及金陵协和神学院的全体师生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