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借事明义”是《春秋公羊传》诠释《春秋》经义的基本方法.这一方法由董仲舒点明,经何休《春秋公羊解诂》推阐,而成为贯通《公羊》学“三科九旨”诸说与《春秋》经文的无形脉络.宋代理学化的经学家在注解《春秋》时也自称运用“借事明义”之方,其代表程颐、胡安国以“穷理”统摄《春秋》经解的一切方法,将“借事明义”等同于“格物穷理”,...  相似文献   

2.
明末大儒黄道周的《月令明义》是《月令》诠释史上有代表性而且风格独特的一部著作,也是黄道周后期《礼记》五解之一,但是《月令明义》的解经体例有别于其他四解,其解经特点是杂采经传,相互考证、推衍与阐发,以及以阴阳二气的思想贯穿于《月令》诠释之中,而其最大特点无疑是以易解令。该书正是以易历结合的方式对《月令》条文背后的思想进行综合阐发。通过重点对《月令明义》书中十二月与十二消息卦的关联论述进行梳理与解读,可以看出黄道周旨在阐发《月令》律令条文背后的王道思想,其王道思想实以农为本、以民为本;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礼乐教化的体系,重庆赏而轻刑威,体现了儒家农本民本思想与提倡仁政德政的主张。  相似文献   

3.
经国家教委许可,“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刘大钧同志任中心主任。“中心”下设《周易研究》学刊编辑部,《周易》经传研究室及《易》学史研究室,它是我国唯一易学专职研究中心机构。除对《周易》经传、易学史及《易》学文献资料进行研究整理外,还注重以现代知识体系为武器,对《周易》进行多学科,多层次,多渠  相似文献   

4.
在齐灭纪一事上,《公羊传》的作者贤齐襄公能复九世之仇,引起历世争讼。质疑者往往从事理与经义角度批评"九世复仇"为无稽之谈,却不明乎《公羊传》本以《春秋》为借事明义之书,托齐襄能为远祖复仇,实为张大复仇之义,并非真许复仇于九世之后。不过,一些学者以"复仇"违背"尊王"质疑"九世复仇"的观点恰恰补正了《公羊》学者历来在诠释"九世复仇"时的阙如。一方面,"尊王"首先意味着"尊天子",若推本公羊学诞生的历史情境,认为"九世复仇"隐含了导向"仇天子"之抽象可能亦未为不可;另一方面,《公羊传》所谓"尊王"本非尊时王,而是尊王道、王义,故"复仇"不仅不违背尊王,而是以推明王道正义于"无王"之世为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5.
曹景年 《管子学刊》2021,(1):108-114
传统观点认为,汉代经传皆别行,东汉才开始出现经传合编的现象。海昏侯墓新出土的《诗经》和《春秋》简则提供了西汉时期经传合编的典型例证。海昏侯本《诗经》采用随文训诂形式,与今本《毛诗》同,注是经的附庸,这种合编形式可能是早期解经的基本模式。海昏侯本《春秋》经传是比较典型的经传合编,与今本《公羊传》基本相同,由此可见经传合编不晚于西汉中后期。但这种形式最初可能仅限于民间流行,在官方层面经传仍是别行。东汉的马融以经传合编的形式为经作传,后世引以为法,经传合编遂逐渐取代经传别行。探明经书文本的别行与合编问题,对于研究经学史和古代文献形制的发展流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文章辨析了退溪与朱熹在对待《周易》“经传关系”问题上的差异,特别强调:退溪并不尊崇朱子 易为卜筮而作的观点,他坚定的实行经传合观,也与朱子在经传分合上犹疑不定的态度大相径庭。朱子 易为卜筮而作的观点,在当时或以后并未得到很多人的认同。  相似文献   

7.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系辞》)历代学者在研究其内容时,或着眼其卜筮之术,或侧重其哲学思想,或注目其预测之学,而对其所描述的经济现象,表达的经济思想却很少涉及。其实,《周易》经传对于贯串天、地、人“三材”的经济问题的表述是很多的。在六十四卦的卦辞、爻辞和《易大传》释文中,直接谈论或涉及经济问题的就有三十多卦。后世的经济思想家、理财家在论辩陈事时也经  相似文献   

8.
马王堆帛书《易》的发现 ,对于孔子与易 ,以及易之经传研究 ,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讨论了四个问题 :(1 )帛书《易》文之内容及其抄写年代 ;(2 )孔子作“十翼”问题 ;(3 )《易》中“子曰”问题 ;(4)孔子对《易》辞之新诠释 ;(5 )孔子之“神道设教”观  相似文献   

9.
《法华经传记》,又名《法华传记》,十卷。唐代沙门僧祥集。收入《大正藏》第五十一卷。《法华经传记》的撰时缺载。考是书卷八《唐梓州姚待》一传中,有“至开元四年,有玄宗观道士朱法印,极明庄老,往眉州讲说,岁久乃还。”(第84页中)等语,其中提到的“开元四年”,是全书所出各种年份中,时间最晚的一条记载。以此推断,是书大约撰于唐玄宗朝开元四年(716)至开元二十九年(741)之间。  相似文献   

10.
中国哲学本体论的易学阐释刘润忠中国传统哲学与易学有着不解之缘。尤自魏以降,历史上别开一代风气,另创一家之言的一流哲学家,多借《周易》经传思想资料以阐人伦,说物理,证心性,论道体,试图建构其体用不二,真善合一的形上学体系。王弼之注《周易》,程颐之作《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