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褚伯玉与《太平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江 《宗教学研究》2005,1(1):15-19
本文通过对有关<太平经>在南齐流传的一条资料进行考辨,旨在说明<上清道类事相>和<南岳总胜集>关于南朝隐士褚伯玉曾读过<太平经>的记载是不可信的.因此,一些以此为据来说明<太平经>在南齐时流传情况的论著也就是站不住脚的.但是,从文献的蛛丝马迹中,似乎又让人觉得褚伯玉与<太平经>有很多关联.文章以文献梳理为线索,试图展示其中细微之处,为确定<太平经>的成书年代和了解南朝<太平经>流传情况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2.
<正统道藏>收录有<太平经>57卷,国内学者多认为它为汉代道经<太平清领书>之残卷,日本学者则倾向认为它出于六朝本<太平经>,但这些讨论都没有涉及其中的图像内容.通过对57卷本<太平经>中图像多角度的详细解读,证明这些图像绘于明代,盖当时原图像已经遗失或严重损毁,时人根据经文内容对其进行了再创作.  相似文献   

3.
魏荣 《宗教学研究》2005,1(4):139-140
本文先引述了<太平经>的版本问题,进而简要分析了其成书时期、著者、思想来源以及其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太平经>中的"治国"所运用的"三"和"承负"两种思想,最后将其"治国"思想归结到君、臣、民"三合相通","立致太平"上.  相似文献   

4.
<太平经>是东汉道教的一部重要经典,后因缺佚严重、无法睹其全貌,加之经文中掺杂了后人造作的成分而被视为伪书,故一度无人进行专门研究.王明先生长期从事于<太平经>的研究工作,早年编辑成<太平经合校>一书,此后对<太平经>的相关问题做过广泛探讨,极大地推动了<太平经>研究的深入开展.本文从这一角度入手,回顾了王明先生与<太平经>研究的不解之缘,分析和陈述了先生在各个阶段所关注的一些基本问题及其治学方法和学术态度等.  相似文献   

5.
《太平经》一书内容庞杂,思想多源,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但总的看来,《太平经》的成书时代,也是谶纬流行的时代,所以,它的出世神话及其思想内容都与谶纬有密切关系.本文试从《太平经》的出世神话及思想内容等方面,对《太平经》与谶纬的关系进行简要梳理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论述汉魏两晋佛教与道教之关系史时,近代佛学大师们对道教的第一部道经《太平经》同佛教初入中土的“第一部译经”(?)《四十二章经》的关系问题,颇有认识上的争议。关于两经各自的成书年代孰前孰后以及谁采用(或曰抄袭)谁的教义的问题,说法纷纭,见解不一。特别是关于《四十二章经》的成书年代,更是见解不一致。一般地说,较多的学者,而且是较占优势的一方,认为它们都是成书于汉代,《太平经》成书于佛教已传入中土六十余年的汉顺帝时期(公元126—144在位),四十二章经》译成于汉明帝(公元58—75年在位)或三国时期;  相似文献   

7.
<周易参同契>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借助汉代易学构筑炼丹理论.孟乃昌推断:<周易参同契>东汉徐从事淳于叔通东汉末年魏伯阳三次成书.孟乃昌的推断证据充足.笔者推测,徐从事第一次成书时为一卷本,曾命书名为<龙虎上经>.淳于叔通第二次成书时扩为二卷本,大概没有变动书名.魏伯阳第三次成书时扩为三卷本,改书名为<参同契>.<周易参同契>包含内丹和外丹.魏伯阳讲述的黄老养性之术中包括成套的房中术内容.其继承了马王堆帛书房中术服气与性交结合在一起的作法和贵精原则,吸收了西汉阴道重节制的内容.黄老养性术标志着内丹术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彖传>的成书年代聚讼纷纭,目前大致有战国前期说、战国中期说和战国中后期说三种观点.新公布的上博藏楚简<凡物流行>有引自<彖传><老子><大学><中庸>等的文字,我们认为,<彖传>当成书于<凡物流行>之前,即公元前3世纪以前,处于战国中期偏早.<彖传>很可能由活跃在楚地的子思后学整理成书.  相似文献   

9.
<周易>的"象"有悠久的历史,其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文献<三坟>.卜筮在商朝时已成熟,早在商朝时就有官方易学和民间易学之分,所谓组成数字卦的数字应该是符号而不是筮数,在<周易>之前有<商易>,<商易>是商代巫咸结合远古文化与筮数而成.在商周时期有官方<易>和民间<易>,<周易>是对商代官方易学<商易>亦即<坤乾>的损益.从各种文献看,今传本<周易>的成书是比较晚的,<周易>形成后有很多不同的传本,亦有义理<周易>和卜筮<周易>之分.  相似文献   

10.
本文考察了<周易>古经的成书及流变过程,提出了解释<周易>古经应该遵循的五个基本原则.据此,笔者对<周易>古经中的<离>卦、<兑>卦作出了新的解释.作者认为,<离>卦以狼群袭击人类喻异族入侵.其中的"离"就是狼.狼很可能是异族入侵者的图腾,也是对该族人的称呼.笔者认为,<兑>卦反映了先秦比较常见的巫术之——"说"."说"是向神灵祈祷的一种巫术.从出土的占卜材料来看,占卜时若遇到有"忧"或有"祟",贞人往往建议人们进行"说"以除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