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杏仁核是情绪信息加工的关键脑区。近年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领域发现了杏仁核情绪加工的效价特异性现象,并且整体存在左侧杏仁核对正性情绪、右侧杏仁核对负性情绪以及双侧杏仁核负性偏好的特异性趋势,且受到材料突出特征、个体差异、任务条件的调节。未来可进一步探索注意对杏仁核情绪效价特异性的调节作用,探究动态情绪刺激加工时杏仁核的活动特点,考察心理障碍患者加工负性情绪时的杏仁核激活模式,并确定杏仁核的效价特异性在思维、计划、决策等高级认知过程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情绪加工老化效应的神经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鹤  丁妮  董奇 《心理科学进展》2009,17(2):356-361
行为学研究发现,老年人对消极情绪的辨别、注意和记忆都有所下降,而对积极情绪并未表现出类似的现象。情绪加工老化效应的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老年人在情绪加工过程中边缘系统(尤其杏仁核)的激活强度低于年轻人,但额叶皮层区域的激活却有所增强。研究者对该结果提出了两种假说,一种是功能代偿假说,另一种是策略改变假说。功能代偿假说认为老年人额叶皮层区域的激活增强是为了弥补边缘系统功能的下降,反映了大脑功能的代偿;策略改变假说认为老年人主动使用了不同于年轻人的策略,情绪加工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两组人群大脑活动的差异。未来这方面研究可以从研究层面、研究方法、研究问题等方面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情绪大脑机制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文章综述情绪大脑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情绪的脑机制——大脑回路,包括前额皮层、杏仁核、海马、前部扣带回、腹侧纹状体等。前额皮层中的不对称性与趋近和退缩系统有关,左前额皮层与趋近系统和积极感情有关,右前额皮层与消极感情和退缩有关。杏仁核易被消极的感情刺激所激活,尤其是恐惧。海马在情绪的背景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前额皮层和杏仁核激活不对称性的个体差异是情绪个体差异的生理基础。情绪的中枢回路有可塑性。  相似文献   

4.
基因多态性对情绪调节神经回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脑成像和基因分析等新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 情绪调节的神经生物学基础研究有了很大进展。综述相关研究表明: 情绪调节的神经回路涉及背侧-腹侧前额叶、前额叶-杏仁核和皮层-边缘系统的相互作用, 这些神经回路受到5-羟色胺传运体(5-hydroxytryptamine transporter, 5-HTT)、儿茶酚转甲酶 (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 COMT)和色氨酸羟化酶2(Tryptophan hydroxylase 2, TPH2)等基因变异, 以及不同基因多态之间交互作用的影响。情绪调节神经回路的功能出现障碍将导致情绪疾病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脑器官库是进行神经科学研究物质基础,是联系临床医生和神经科学家的重要纽带。其资料库的内容,即捐献者的生前因素(年龄、性别、节律与季节变化。药物史和濒死状态)和死后因素(死后延搁时间及组织的固定和储存方式)对实验结果所产生的影响,不仅在神经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为脑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些值得思考的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6.
从1980年起,美国心理学者R.B.Zajonc和R.S.Lazarus就有关情绪历程中情感首因和认知首因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前者认为,情感独立于认知,情感和认知是两个独立的系统,强调情感是第一性的。后者认为,认知评价是情绪产生的先决条件,是所有情绪状态的构成基础和组成特征。这场争论历时5年,并且,许多美国心理学者也卷入其中,例如,A.Eilis,P.R.Kleinginna,T.J.Scbeff等人。本文旨在综述这场争论中各种可以为国内同行参考的有关情绪历程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香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中国语文认知科学联合研究中心于1998年11月26—30日假香港大学明华综合楼举办了一个以“中国语文认知一神经科学”为主题的高级讲习班(AdvancdStudyInstitute)。是次高级讲习班得到 搓基金会(Croucher Foundation)的慷慨赞助。举办是次高级讲习班的目的是通过邀请国际知名学者介绍目前认知一神经科学的最新理论和技术成果来开拓中文研究的视野并提高研究水准。高级讲习班的15位主题演讲人均是各自领域(神经心理学、神经语言学、脑功能成像、临床医学、认知…  相似文献   

8.
田雪  邱江 《心理科学》2015,(6):1334-1339
摘 要: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从疾病负担看,目前抑郁症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患病人数呈逐年上升的态势,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以往大多数对抑郁症的研究关注的是单个脑区结构或功能的损伤,而抑郁症通常伴随多脑区、多系统的异常,而不是单一脑区的损伤。近年来研究者开始关注抑郁症多个脑区之间的功能整合。利用功能整合的方法,动态监测抑郁症多个脑区间的相互作用,能进一步揭示抑郁症的脑网络机制。功能整合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功能连接和有效连接。有效连接刻画的是两个(或多个)脑区之间相互作用的因果关系,主要包括结构方程模型、动态因果模型、Granger 因果分析、生理心理交互作用等方法。通过对新近研究的梳理,总体而言,抑郁症的认知控制系统(如背外侧前额叶)和边缘系统(如杏仁核)的之间的有效连接减弱,即背外侧前额叶对杏仁核的抑制作用减弱,使得杏仁核对负性刺激的反应增强,出现了情绪加工偏差和认知偏差。认知控制系统和边缘系统之间有效连接的减弱能够解释抑郁症执行认知控制任务和情绪任务中的异常表现。  相似文献   

9.
情绪和记忆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情绪与记忆的关系一直是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该文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情绪和记忆的研究,着重讨论了情绪在记忆中的作用、情绪影响记忆的途径以及参与情绪和记忆交互作用的脑区;特别强调了情绪唤醒对杏仁核的影响,以及杏仁核与其它内侧颞叶结构和前额叶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尽管社会认知的内容丰富多样,但其核心在于人们对“自我”、“他人”及两者关系的理解。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对社会认知有着广泛影响,这一点集中体现在文化对“自我” 与“他人” 信息加工及其大脑机制的影响上。文化神经科学的研究表明:文化显著影响自我相关记忆、自我表征、自我觉知等自我认知过程。这可能主要来源于不同文化人群自我建构方式的不同。上述差异的神经机制主要体现为不同文化人群自我相关加工时,其内侧前额叶功能性变化的不同。与此相对应的是,文化同样显著影响人们对他人,尤其是对他人情绪的认知。这一点集中表现为表情认知的文化优势效应及共情过程的文化差异。在神经机制上这一差异主要体现为杏仁核功能的文化可塑性。文化神经科学的未来研究,可继续探讨主流文化、区域文化、宗教文化等各种形式的文化差异:1)对自我认知与情绪认知相互作用的影响与神经基础;2)对共情(empathy)、社会比较(social comparison)、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与协同行为(joint action)等多种社会认知过程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 关键词 自我建构 文化神经科学 情绪认知 自我表征 共情  相似文献   

11.
扣带皮层的生理心理机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卫东 《心理科学》2000,23(6):720-724
扣带皮层是边缘系统(1imbic system)的主要部分,在经典Papez环路中,它作为关键神经部位而参与情绪活动,然而关于其机能的这种传统观点如今被临床与实验研究证明是过于简单化了。神经生理学与神经心理学诸多研究表明,扣带皮层具有多方面的生理心理机能,不仅与情绪有关,而且涉及感知觉、运动、注意、记忆以及其它高级认知过程。扣带皮层的机能到底有多复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研究尤其是脑机能成像研究正不断予以揭示,一些重要结果在 《Science》、《Nature》以及其它一些主要神经科学研究学刊上发表,已逐渐成为一个研究焦点。  相似文献   

12.
安乐死和其他生命末期医学决策PaulJ.VanderMaasJohannesJ.M.vanDeldenLoesPijnenborgCasparW.N.Loman刘新会译方芳校生命末期医学决策(MDEL)在许多国家中的讨论越来越多。为获得这些资料,19...  相似文献   

13.
神经经济学:迈向脑科学的决策科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长江  李纾 《心理科学》2007,30(2):482-484
神经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神经科学技术来确定经济决策的神经机制的新兴学科。文章首先概述了神经经济学这一学科,说明了经济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与神经经济学之间的关系并主要介绍决策与奖惩系统和情绪在神经经济学中的研究发现及相关理论。文章最后评价了神经经济学在发展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情绪神经回路的可塑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两个方面介绍了近年来关于情绪神经回路可塑性的研究进展:(1)情绪神经回路中各主要脑区(包括前额叶、杏仁核等)的可塑性及其相互影响;(2)情绪神经回路可塑性的影响因素,包括情绪学习、早期环境和经历以及抚养者的情绪状态等。文章最后还对情绪神经回路可塑性的研究方法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情绪生理机制研究的外周与中枢神经系统整合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明人类情绪的生理机制是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以往研究倾向于分别考察情绪的外周反应模式和脑机制。近年来,随着情绪电生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许多研究者从外周与中枢神经系统相互作用的角度,提出了一些解释情绪生理机制的整合模型。其中,以情绪环路模型和神经内脏整合模型为典型代表。前者强调由外周到中枢的自下而上的加工方式,试图说明情绪经验形成的机制;后者则采取由中枢到外周的自上而下的加工方式,试图阐明情绪调控的机制。今后的研究有必要借鉴这两个模型,并结合近期有关情绪信息加工神经机制的新成果,以便构建能够更为全面解释人类情绪的生理模型。  相似文献   

16.
殷继兴  胡传鹏 《心理科学进展》2019,27(12):1988-1995
神经科学的发展对其他学科以及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虽然神经科学方法与行为研究方法都是探索人类心理与行为的有效手段并各有所长, 但神经科学的研究结果却可能引起人们过度的解读和信任。研究者发现, 当某一结论使用神经科学结果作为证据时, 比使用行为科学结果或者心理生理学指标作为证据时更加让人信服, 即使神经科学结果与该结论之间毫无关系, 这种现象被称为神经科学偏见(neuroscience bias)。通过系统回顾近年来关于神经科学偏见的研究, 我们发现:(1)虽然神经科学偏见存在可重复性的争论, 但该效应确实存在; (2)神经科学偏见的产生可能是因为个体倾向于还原论的解释(即使用低层次、简单的机制来解释更高层次上的现象)及心理本质主义的影响(即人们认为心理与行为的本质是神经活动)。神经科学偏见反映了公众对科学结果解读的偏见, 未来研究需要探讨这种偏见的心理机制, 从而引导科学结果的正确解读和运用。  相似文献   

17.
当代心理学对口语报告的研究评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任洁  许尚侠 《心理科学》1998,21(1):77-78
0引言本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口语报告法已经被广泛用来研究认知过程,主要领域涉及心理学、教育学和认知科学.在特定任务中,同时发生的和追述的口语报告现在正越来越被认可为研究被试认知过程的主要资料来源(J.RAnderson,1987).许多文章已在探讨用口语报告来研究特定任务,包括做出决策(Montgomery&Svenson,1989)、第二种语言的学习(Faerch&Kasper,1987)、课文领会(Laszlo,Meutsch,&Viehoff,1988),和人力因素研究(Deffner…  相似文献   

18.
张力  朱滢 《心理科学》2011,34(3):514-519
文化神经科学是一个将文化,心理和大脑整合起来的新兴的跨学科领域。本文简要地介绍了从2000年到2010年在文化神经科学领域内的各种观点,同时回顾了该领域里一些典型的功能性磁共振(fMRI)的研究成果。文章认为,文化神经科学可为人类心理的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整合性的理论框架,而且,它还为中国心理学家提供了机遇:使用中国被试开展文化神经科学研究去取得世界一流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杏仁核情绪功能偏侧化的成像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意识水平、性别、情绪类型3个方面讨论了大脑两半球杏仁核在情绪功能方面表现出的不对称性。初步证据显示大脑两侧的杏仁核功能的确存在偏侧化,并且与右侧杏仁核相比,左侧杏仁核出现更多激活。右侧杏仁核可能负责的是早期的、基础的、不易被检测到的“幕后”的情绪工作;左侧杏仁核负责随后具体的、持续的、容易被检测到的“幕前”的情绪工作。由于目前针对杏仁核偏侧化的专门研究不多,其具体机制不清楚。该文还对杏仁核偏侧化的理论假设和未来研究方向做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20.
情绪记忆的神经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绪记忆具有强烈、持久的特点,在记忆中具有优势地位。杏仁核是情绪记忆的关键脑区,其外侧核被认为是情绪回路建立的中心部位。恐惧条件反射是情绪记忆,特别是情绪回路研究的有效手段。情绪记忆的编码,储存与提取受到杏仁核与各相关脑区共同影响,其中激素调节在这些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文中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对情绪记忆的神经机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