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的结构和量表编制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0  
张兴贵  何立国  郑雪 《心理科学》2004,27(5):1257-1260
本研究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外已有的生活满意度量表,通过访谈、开放式问卷等方法,构建了我国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的理论维度,并据此编制了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对量表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后表明:生活满意度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结构,包括2个层次和6个维度。  相似文献   

2.
在青少年情感素质的理论框架下,进行青少年生活情感的研究。青少年生活情感是指青少年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生活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本研究编制了《青少年生活情感问卷》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调查。结果发现: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我国青少年生活情感正向积极并高于总体情感素质平均水平,其中幸福感最高,自强感最低;生活情感与学业自评、师生关系、教师有情施教等学校中的因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追踪调查汶川地震后1573名青少年,考查心理弹性、生活事件和抑郁症状的关系,以探讨幸存者的心理修复过程。结果表明:(1)心理弹性既能直接预测抑郁症状,也能通过抑郁症状间接影响生活事件;(2)生活事件既能直接预测心理弹性,也能通过抑郁症状间接预测心理弹性;(3)抑郁症状既能直接影响心理弹性,也能通过生活事件间接影响心理弹性。结论:灾后不同特征的青少年心理修复过程不同,存在"钢化效应"和"敏化效应"。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社交网站真实自我呈现、线上积极反馈、一般自我概念和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关系,采用社交网站真实自我呈现问卷、线上积极反馈问卷、一般自我概念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554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社交网站真实自我呈现、线上积极反馈、一般自我概念和生活满意度两两之间显著正相关;(2)社交网站真实自我呈现对生活满意度没有直接预测作用,但能通过三条路径的间接作用影响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通过线上积极反馈的中介作用;通过一般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通过线上积极反馈和一般自我概念的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社交网站真实自我呈现对生活满意度的作用机制,能为社交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发展自我概念与提升生活满意度提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5.
运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儿童希望量表和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问卷对934名青少年进行施测,探讨青少年群体中核心自我评价、希望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希望在核心自我评价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1)青少年核心自我评价、希望和生活满意度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核心自我评价对生活满意度有正向影响,也通过希望对生活满意度产生正向影响,希望在核心自我评价和生活满意度之间起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6.
对1473名初、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家庭累积风险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心理资本的补偿效应和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家庭累积风险负向预测生活满意度,正向预测焦虑/抑郁;(2)心理资本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负向预测焦虑/抑郁;(3)心理资本只能调节家庭累积风险与焦虑/抑郁的关系,表现为心理资本缓冲家庭累积风险对青少年焦虑/抑郁的不利影响。因此,改善家庭环境和培养心理资本是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需注意心理资本的培育对焦虑/抑郁和生活满意度作用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许多青少年心理问题不断出现,对社会、家庭和青少年本人产生严重危害,也影响家庭幸福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张岚  范方  耿富磊 《心理科学》2013,36(2):395-400
以1021名高中生为被试,于震后18个月用儿童焦虑性情绪筛查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等进行评估,探索震后继发的负性生活事件、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焦虑的影响。结果发现:震后18个月都江堰地区青少年焦虑问题仍较为严重;青少年的父亲、母亲过度保护和父亲关怀对震后焦虑问题有直接影响;负性生活事件对青少年焦虑影响显著,母亲过度保护和父亲自主性对这种关系调节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9.
探讨神经质人格对青少年应激与抑郁症状的调节作用。采用自评的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大五人格问卷-神经质分量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618名在校高中生进行了首次测查,随后每隔3个月对被试的抑郁症状和生活事件进行追踪测查,追踪时间为期一年,结果发现:与低神经质青少年相比,随着生活事件应激水平的升高,高神经质青少年的抑郁躯体症状与心理症状增长速度更快。结论:神经质人格在青少年生活事件应激和抑郁症状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374名农村青少年为被试,基于留守青少年和非留守青少年的比较,探讨了个体行为自主决策、亲子亲合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并检验了亲子亲合与性别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行为自主决策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农村留守和非留守青少年的生活满意度;父子亲合和母子亲合能显著正向预测两类青少年的积极情绪和生活满意度,负向预测其消极情绪。(2)对于非留守青少年,行为自主决策与母子亲合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存在性别差异:行为自主决策仅能够显著正向预测非留守男生的积极情绪和生活满意度,母子亲合则显著负向预测非留守女生的消极情绪;但是,这种性别差异不存在于留守青少年之中。(3)对于非留守青少年,母子亲合在其行为自主决策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显著:低母子亲合水平下,行为自主决策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其生活满意度;高母子亲合水平下,行为自主决策与其生活满意度之间不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调查了是否失明在自尊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以及社交焦虑在这种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参与者包括特殊教育学校的66名失明青少年(53.0%,男=4.02岁,SD=1.97)和149名视力正常的青少年(48.3%,=13.04岁,SD=1.11)。他们需要填写关于自尊,生活满意度和社交焦虑的调查问卷。结果表明失明青少年的自尊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要大于视力正常的青少年。此外,社交焦虑在自尊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中起着中介作用,且社交焦虑对失明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更大。此外,本研究发现,失明与否与自尊的交互作用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能通过减少社交焦虑来实现。本研究结果强调了社交焦虑在失明青少年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增强失明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潜在干预措施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而青少年又正处在生理不断发育、心理不断成熟的特殊阶段,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充满求知欲,网络正好可以满足青少年的好奇心,而基于网络制度的不健全,青少年的自制力不足,现实中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案例越来越多,文章将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来分析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心理动机,从而找到减少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考察当代中国青少年理想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采用当代青少年理想调查问卷对全国12个省份的5000名青少年进行调研,结果发现当代中国青少年的理想水平较高,其中男生在身体理想方面的水平高于女生,在道德、人格、学业、生活和职业等理想方面的水平低于女生;初中生在道德、人格、生活和社会等理想方面的水平高于高中和大学低年级学生,在物质、身体、学业和职业等理想方面的水平低于大学低年级学生,而高中生的学业和职业理想的水平低于初中生和大学低年级学生。回归分析发现,父亲文化程度能够正向预测青少年的职业理想,母亲文化程度对青少年的生活理想有负向预测作用,家庭收入对青少年的物质、生活和身体理想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8.5年后,对地震极重灾区的2291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抑郁、创伤后成长(PTG)和生活满意度等身心反应的现状及其共存形态。结果发现:(1)地震发生8.5年后4.75%的青少年有明显的PTSD症状,29.98%的青少年有明显的抑郁症状,其中女生、少数民族学生、高年级学生的症状水平更高;46.13%的青少年报告其出现了明显的PTG,其中女生和少数民族学生的PTG水平更高;青少年的生活满意度较低,其中初一年级显著高于其他年级,但性别和民族差异不显著;(2)青少年的PTSD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与PTG相关不显著,抑郁与PTG和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PTG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3)青少年的PTSD、抑郁、PTG和生活满意度之间具有共存的形态,具体表现为成长组(32.6%)、低症状组(39.4%)、症状-成长共存组(5.8%)、中等症状共病组(17.8%)和高度症状共病组(4.4%)等5种类别。  相似文献   

15.
采用环境×基因×环境(E×G×E)研究设计, 以637名青少年为被试, 考察了负性生活事件、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和父母教养行为对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影响。结果发现:负性生活事件对青少年早期抑郁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 且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和父亲积极教养行为在其中起调节作用, 但该调节作用仅存在于男青少年群体中:在携带Val/Val基因型的男青少年中, 当父亲积极教养行为水平较低时, 青少年的抑郁水平随负性生活事件的增多而显著上升, 当父亲积极教养行为水平较高时, 负性生活事件对抑郁无显著预测作用; 在携带Met等位基因的男青少年中, 上述交互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不同来源自主支持对青少年幸福感和孤独感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测量了2941名青少年感知到的父母和班主任自主支持、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孤独感。结果发现:(1)存在四个自主支持潜在剖面:父母低-班主任较高自主支持组(5.88%)、父母中等-班主任低自主支持组(5.00%)、较高自主支持组(56.21%)以及高自主支持组(32.91%)。(2)男生、年龄大的青少年更可能归为父母中等-班主任低自主支持组。(3)高自主支持组幸福感较高、孤独感较低,较高自主支持组其次,父母低-班主任较高自主支持组幸福感最低、孤独感最高。(4)对青少年幸福感和孤独感而言,父母自主支持更重要。  相似文献   

17.
张敏  卢家楣 《心理科学》2013,36(2):378-382
研究以青少年学生为被试,采用测验和实验的方法考察了情绪弹性和性别变量对青少年在四类负性情绪事件性质的判断偏向上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情绪弹性对青少年加工负性情绪事件信息时的判断偏向产生一定影响,低情绪弹性个体在面对与一般生活情境相关的负性情绪事件时,更倾向于从消极方面对事件的性质加以判断。(2)性别对青少年加工负性情绪事件信息时的判断偏向不产生实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医科院名誉院长吴阶平在中国科协三届二次全会的书面发言中说,人的一生在不断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有两个特别重要的教育时期。一是从出生后到4岁的婴幼儿时期,这是要进行智力开发的早期教育;另一个是对1O岁到15岁的青少年进行青春期教育。青春期是青少年自我觉醒、个性品质逐步形成阶段。我国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是比较重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生活一年一年地逝去,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地提高、消费水平及享受意识也在增长,各个年龄段的人也在不断地替换。一代代的青少年将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他们是未来社会的主力,所以对青少年的培育及塑造是相当重要的,未来的社会交在他们手中,可相对地,他们又生活在当今的社会状态中。我们怎样栽种、培植他们,将来也会在他们身上收获相应的果实。在这个“变”的社会浪潮下,生活在变,环境在改善,人心也在变,什么都是讲“提速”,可最应提速的是人的素质。在受造界,环境可变,可改善,但唯一不变且应该提高的是…  相似文献   

20.
父母冲突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本研究以366名青少年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父母冲突频率与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间的关系,以及父母冲突时青少年行为反应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父母冲突频率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生活满意度;(2)青少年的介入行为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回避行为则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3)在主张–回避的父母冲突场景中,青少年的回避行为在父母冲突频率与生活满意度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2.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