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知觉整体优先性的研究及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觉的性质是整体的还是分析的 ?这是心理学家们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本世纪 70年代以来 ,一些认知心理学家提出知觉加工的整体优先性假设 ,强调整体在知觉加工中的优先地位。这一假设激发了大量整体 /局部范例的研究。本文综述了这方面的研究 ,分析了它们的理论假设 ,指出了这方面研究的局限以及替代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Navon发展的研究整体和局部性质加工的实验模式和他提出的大范围优先性假设,综述了各种影响复合图形加工的因素,分析了大范围优先性研究中矛盾的实验结果和一些基本概念的混淆,并提出从视知觉组织的角度有可能对以往关于大范围优先性的实验结果给出一致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视觉信息加工中的整体优先性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韩世辉 《心理学报》2000,32(3):337-347
该文综述了视知觉的整体优先性理论,以及关于整体优先性机制的理论及其面临的困难,特别介绍了本文作者近年来开展的一系列关于整体优先性的行为和事件相关电位研究结果,以及根据这些结果提出的一个基于知觉组织和选择性注意相互作用的复合刺激加工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4.
幼儿在等级图形知觉中的整体优先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霄霏  苏彦捷 《心理学报》2001,34(2):142-147
研究采用Navon的干涉实验范式和等级图形刺激模式研究4-6岁幼儿的整体优先现象。实验中所用刺激的结构关系有一致、无关、矛盾。实验1研究自由注意条件下,不同年龄儿童自发形成整体或局部反应策略的比率,发现被试自发形成对整体特征反应策略的比例较大,且该比例是随年龄而增长的;实验2比较注意整体和注意局部两种实验条件下,不同年龄儿童对整体或局部的反应正确率。结果发现在注意整体和注意局部的条件下,4-6岁幼儿的整体/局部干涉效应呈相互影响到相互独立再到整体优势的发展过程。这表明幼儿对整体特征的注意选择可能是随着年龄增长和视觉经验的积累而逐渐成型的。  相似文献   

5.
复合字母刺激心理旋转加工中的整体优先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复合字母材料结合正镜像判断任务,首次揭示了心理旋转加工中的整体优先效应。实验一延长复合字母材料的呈现时间,检验心理旋转实验常用的正/镜像判断任务中的视知觉整体优先效应;实验二将实验一的复合字母材料旋转一定角度,考察心理旋转加工中的整体优先效应。结果发现:(1)延长复合字母呈现时间后的字母正镜像判断任务中,被试判断大字母和判断小字母的时间没有显著差异,并且大小字母是否一致对大字母判断和小字母判断的影响无显著差异;(2)在排除了视知觉的整体优先效应存在的情况下,发现心理旋转加工中存在明显的整体优先效应,大字母(整体)旋转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短于小字母(局部)旋转条件下的反应时;(3)旋转角度一致性对大字母旋转和小字母旋转条件下的反应时均无显著影响,表明心理旋转的整体优先效应模式可能有别于视知觉加工的整体优先效应模式  相似文献   

6.
汉字识别早期知觉过程中的整体优先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小朝 《心理科学》2000,23(5):576-580
以7画、10画、13画上下、左右结构低字频宋体汉字为材料,以整字或成字部件为检测目标,在0~1.5、0~2.0、0~2.5、0~3.0周/度空间频率条件下探讨整体-局部加工的关系.结果发现,空间频率一定时,整字辨别的正确率更高,反应时更短.汉字识别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整体优先效应.作者认为,知觉过程由整体加工水平向局部加工水平的转换使部件辨别时间延长、正确率下降;刺激图像中整体性空间信息比较丰富,细节信息相对不足,进一步促成了知觉辨别的整体优先效应.  相似文献   

7.
大脑两半球与整体和局部性质的选择性加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昕  韩世辉 《心理学报》2004,36(5):507-514
研究大脑两半球在加工整体和局部性质中的优势以及两半球能否同时分别选择两个复合刺激的整体和局部性质。实验中把一个复合字母随机呈现在左视野或右视野,或者把两个复合字母同时分别呈现在左视野和右视野。实验一发现,在单侧呈现条件下,被试检测左右视野的整体或局部靶目标的反应时没有显著差别,但在双侧同时呈现条件下,检测右视野局部靶目标比检测左视野局部靶目标时的反应时短。实验二要求被试检测同时呈现在左右视野的整体或局部靶目标,发现当两个视野的靶目标处于同一水平时(整体或局部)反应时较短,两个视野的靶目标处于不同水平时(一侧处于整体水平而另一侧处于局部水平)反应时较长。这些结果提示,当两个复合刺激同时呈现在左右视野时,大脑左半球在选择性加工局部性质时具有优势;左右两半球更容易选择两个复合刺激同一个水平的性质,分别选择两个复合刺激不同水平的性质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8.
刘明慧  张明  隋洁 《心理学报》2014,46(3):312-320
已有研究表明个人重要信息调控高级认知加工过程, 如面孔识别、记忆、思维等。本研究的三项实验系统地测量了个人重要信息对知觉选择的影响。采用最近发展的自我连接学习范式, 让中性几何图形与不同人(自我、朋友、陌生人)建立联系; 图形-标签连接完成后, 以复合图形(局部小图形组成整体大图形)作为实验刺激, 被试完成整体/局部图形判断任务, 通过评估个体对具有不同社会意义图形(目标vs.分心物水平)的感知差异, 测量个人重要信息对知觉选择的调控作用。结果发现, 与他人相关图形相比, 自我相关图形作为分心物调控整体优先效应, 这种效应一致地发生在整体和局部水平上, 并且不受注意任务的影响。这些结果提示社会信息对认知的调控作用发生在视觉选择水平上。  相似文献   

9.
韩世辉  肖峰 《心理学报》1999,32(3):274-283
文章研究了视知觉组织,空间位置不确定性和视野位置等因素对复合刺激中整体和局部性质加工的影响。实验发现,(1)当复合刺激呈现在白背景上时,反应时和干扰作用都表明复复合刺激中大图的加工优于小图,刺激位置的不确定削弱大图对小图的干扰作用;而当复合刺激呈现在由“+”组成的背影或时,小图的加工优于大图,刺激位置的不确定延长分辩小图的RT;(2)与周国刺激相比,分辨视野中央的复合刺激的RT较短,这种影响对分辨  相似文献   

10.
视知觉组织在整体知觉中的作用--脑损伤病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研究大脑损伤如何影响复合图形的整体知觉。三例病人脑损伤部位分别在大脑枕区、顶区、颞区、额区及基底节和豆状核。复合图形被呈现给病人和正常对照被试。强迫选择识别等任务表明,当空间相邻性决定局部图形的知觉组织时,病人识别整体性质的正确率高于(ZD和FL)或略底于(GK)识别局部性质的正确率;当形状相似性决定局部图形的知觉组织时,病人识别整体性质的正确率显著降低,而识别局部性质的正确率受到的影响较小。在同样的任务中正常被试识别整体和局部性质的正确率受知觉组织因素的影响很小。这些结果提示大脑损伤对整体知觉的破坏可能主要通过影响基于形状相似性的知觉组织实现。  相似文献   

11.
从汉字识别看视觉信息检测的整体优先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以汉字组成的复合汉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视角下辨别整体结构和辨别局部特性的反应时差异。实验发现,在正常情况下对整体的辨别反应时要显著低于对局部进行辨别的反应时,并且对象的不同大小对这种差异没有显著影响。这一结果表明整体和局部的“相对大小”不是造成反应时差异的主要原因,提示视觉信息检测是一个从大范围的整体到局部的过程,即存在整体优先性。实验还发现在作为局部的汉字和构成整体的复合字相同时,无论注意对象是局部还是整体,反应时均较不同时为小,这一结果表明整体和局部的作用是双向的。  相似文献   

12.
刺激属性对内隐社会知觉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周爱保  陈晓云 《心理科学》1998,21(3):234-237
本文通过选择不同词性(消极词、积极词和中性词)的双字词64个,主要对“刺激属性”变量进行了实验操作;采用“意识过滤”技术和速示辨认测验对内隐社会知觉的特点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实验材料的笔划数和被试的性别对内隐社会知觉没有影响,刺激的特性和刺激的启动作用对内除社会知觉有显著的影响;同时还证明速示辨认测验不受意识的“污染”,将速示辨认作为内臆测验的方法是比较“纯净的”。  相似文献   

13.
普通话韵律词重音知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实验一研究了韵律词重音的多个声学相关物,及其对韵律词重音知觉贡献的大小,结果表明,按照贡献大小的次序,影响普通话韵律词重音感知的声学参数是:时长、音高、频谱倾斜和平均能量。实验二研究非声学参数因素对普通话韵律词重音知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听者关于普通话韵律词重音方面的语言学知识对韵律词重音的知觉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语句中协同发音对音节知觉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音节相似度听辨实验,以大学生为被试,对音节间协同发音现象所引起的音节知觉差异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音节之间的协同发音影响音节音段内容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主要取决于相邻前音节末尾韵母部分的差异,以及相邻后音节首辅音发音部位的差异;对于发音相同、语境不同的音节,音节在超音段内容变化所引起的知觉效应明显大于协同发音引起的知觉效应  相似文献   

15.
16.
The education of future generations of citizens is the one common theme that connects otherwise culturally, linguistically, ethnically, and politically diverse communities and countries in an increasingly global society. Social systems foster socially toxic environments, instilling a culture of fear while ignoring the importance of preparing youth for advanced citizenship in a global civil society. The author examines the role of education in relation to global events and explores the purposes of education in meeting the needs of tomorrow's children in an evolving, global society. Specifically, education is examined in relation to creating a safe and socially just socie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