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味觉厌恶性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性免疫抑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以环磷酰胺的注射为非条件刺激(UCS),糖精水的摄入为条件刺激(CS),并以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及脾淋巴细胞的转化反应为免疫指标,糖精水的饮用量为行为指标,通过改变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结合的次数来观察条件反射性厌恶行为与条件反射性免疫抑制的反应。结果表明不管是一次性的还是两次性的CS-UCS结合训练都能使动物明显地建立起味觉厌恶性条件反射,然而条件反射性免疫抑制只在两次性CS-UCS结合训练后才  相似文献   

2.
条件反射性免疫抑制激活过程中下丘脑核团c-fos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杰  林文娟  郑丽  李波 《心理学报》2004,36(2):201-207
利用经典条件反射性免疫抑制的动物模型,以糖精水为条件刺激(CS),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为非条件刺激 (UCS),观测两次CS-UCS结合训练后,再次条件刺激诱发条件反射性免疫抑制作用的动态改变,获得条件反射性免疫抑制和味觉厌恶性条件反射各自保持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采用c-fos免疫组化技术, 进一步观察再次条件刺激诱发条件反射性免疫抑制反应时大鼠下丘脑各核团内FO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条件反射性免疫抑制作用在训练后第5天较强,第30天基本消失,而味觉厌恶性条件反射始终稳定保持到第30天。进一步研究显示出,下丘脑室旁核FOS蛋白表达在第5天非常密集,而第30天几乎没有表达,与细胞免疫功能改变在时程和趋势上具有一致性。通过FOS蛋白表达时程差异比较,提示下丘脑室旁核可能是CNS内介导CS诱导的免疫抑制效应的重要核团。  相似文献   

3.
Fos免疫组织化学法作为一种神经功能活动形态定位法,已在大鼠厌恶性条件反射的神经机制的研究中得到应用。无论是在味觉厌恶性条件反射的研究中,还是在听觉刺激与电击相结合的厌恶性条件反射的研究中,都证明了条件反射建立后,条件刺激能诱导出与非条件刺激相似的c-fos表达的分布,这提示条件反射学习沟通了条件刺激和非条件刺激这两种不同刺激在大脑中的传导通路。  相似文献   

4.
赵显  李晔  刘力  曾红玲  郑健 《心理学报》2012,44(5):614-624
以真实商标图案为条件刺激, 情绪图片为无条件刺激, 探索无条件刺激呈现时长、效价强度与关联意识对评价性条件反射效应的影响。实验通过结合四图再认测验与基于项目分析, 对关联意识的作用进行了详细探讨。结果表明, 评价性条件反射效应只发生在无条件刺激长呈现水平与无条件刺激强效价水平; 评价性条件反射效应的产生需要基于被试的关联意识。关联意识在呈现时长(效价强度)与评价性条件反射效应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结果不支持评价性条件反射的内隐错误归因机制及联想-命题评价模型的相关论断, 部分支持命题性解释模型。  相似文献   

5.
杏仁核c-fos的表达与条件反射性免疫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糖精水为条件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CS),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为非条件刺激 ((unconditioned stimulus,,UCS),在两次CS-UCS结合训练后,观测不同时程再次单独呈现条件刺激对条件反射性免疫抑制和味觉厌恶性行为反应的变化以及大鼠杏仁核各亚核团内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条件反射性免疫抑制作用在训练后第5天较强,第30天基本消失,而味觉厌恶性条件反射始终稳定保持到第30天。条件反射组大鼠杏仁中央核c-fos蛋白表达在第5天非常密集,而第30天明显减少,与细胞免疫功能改变在时程和趋势上具有一致性。通过c-fos蛋白表达时程差异比较,提示杏仁中央核可能既与条件性的味觉厌恶性行为建立有关,也是参与介导CS诱导的免疫抑制效应的重要核团。  相似文献   

6.
以兔抗鼠淋巴细胞血清为非条件刺激的条件性免疫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种生物类免疫抑制剂-兔抗鼠淋巴血清(rabbit anti-rat lymphocyte serum,ALS)为非条件刺激(UCS),糖精水为条件刺激(CS),以双瓶给水法置于鼠笼前端饮用偏好侧。在一次性CS-UCS结合训练后,单独再次给予CS,使卵清蛋白(OVA)免疫过的大鼠表现出脾淋巴细胞对有丝分裂原PWM的增殖反应降低,血抗OVA抗体的总量及脾内抗OVA抗体生成细胞的减少,但动物未表现出条件性味觉厌恶的行为反应。这些结果表明条件性免疫抑制与味觉厌恶行为条件反射没有必然联系,并非是厌恶行为反应或情绪应激的伴随产物。UCS也并非必需具有感觉的毒副作用,条件性免疫抑制是脑高级神经活动调节免疫功能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唐建荣  孙坚原 《心理科学》1997,20(4):336-339
本文在11只上海家免上进行了色觉行为学的实验研究。通过限制方位、光强等可能成为条件刺激的因素,并排除了声音、气味、背景光刺激等的干扰,确保颜色成为唯一的条件刺激,建立食物性红绿色觉分辨条件反射。经过适应、筛选、驯练和测试,在家兔上建立了对绿光稳固的条件反射。该结果显示兔具有颜色分辨能力。  相似文献   

8.
对体液免疫反应的条件反射性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饮糖精水作为条件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CS),腹腔注射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作为非条件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UCS)训练Wistar大鼠,3天后腹腔注射卵清蛋白(ovalbunfin,OVA)抗原,观察再次单独条件刺激对原发性体液免疫反应的作用。结果发现.一次CU-UCS结合训练导致CS组大鼠对再现糖精水产生厌恶反应,外周血中抗OVA-IgG抗体水平显著低于UCS组。两次CS-UCS结合训练并多次给予条件刺激后,CS组大鼠抗OVA-IgG的条件性免疫抑制效应与一次CS-UCS结合训练及再次给予一次条件刺激的反应类同。这些结果证明条件刺激增强了环磷酰胺对动物原发性体液免疫反应的抑制作用.这种条件性体液免疫抑制作用是相对稳定和有限度的,不易受条件反射建立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条件反射性抗体反应增强模型的建立。被试为49只雄性成年Wistar大鼠,采用糖精水作为条件性刺激,一种蛋白抗原卵清蛋白作为非条件性刺激配对给予大鼠,两者结合后,在初次抗体应答下降阶段再次单独给予条件刺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时段检测抗体水平的变化。发现条件组在条件刺激后15,20,25天左右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一过程与初次抗体应答的规律类似。这些结果证实经一次条件训练,单独给予条件刺激能诱导出明显的条件反射性抗体反应增高。  相似文献   

10.
(五)条件反射与学习人脑电活动的条件反射与学习研究绝大部分均狭隘地仅以α波阻抑现象为指标。早期的研究(H.Jasper与C.Shagass,1941,与1943等)便曾证明借传统的α波阻抑现象可见条件反射的建立。一般常用的方法为用不引起α波阻抑现象的轻声作为条件刺激,用能引起α波阻抑现象的光刺激作为非条件强化。当轻声与光刺激多次结合后,若单独轻声刺激连续2—5次引起α波阻抑现象便表示条件反射的建立。借上述方法也可探讨分化或延缓条件反射等。例如用高音作为阳性刺激信号与用低音作为阴性刺激信号或用节拍器为条件刺激,延迟10—20秒再进行非条件强化等(K.  相似文献   

11.
前言 暫时联系接通机制的脑电图研究最近十年来特別受人注意,但絕大部分都是关于动物脑电图的研究。这些研究使人們不得不改变对古典条件反射接通机制的若干基本概念的认識。例如我們現在知道条件反射的接通不仅是大脑皮貭的机能,而是从网状結构直至大脑皮貭的整个大脑的机能。目前一般还认为輸入(条件与非条件刺激)的最初“聚合”位于脑干网状結构;在条件反射逐漸形成过程中,脑干网状結构神經元的活动便逐漸轉向  相似文献   

12.
条件反射性免疫调节的动物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李波  林文娟 《心理学报》1996,29(3):320-327
心理神经免疫学是一个新兴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其研究内容涉及许多方面。其中条件反射性免疫调节是心理神经免疫学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本文着重介绍了有关条件反射性免疫药理学效应及抗原作为非条件刺激所致的条件反射性的免疫效应的基本的实验设计和研究方法,讨论了对其实验结果的不同解释,对条件反射性免疫效应方向的预测及所包含的学习过程也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成年期自我概念的年龄差异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许淑莲  吴志平 《心理科学》1997,20(4):289-293
自编了《自我概念问卷》(SCQ),对初中以上文化程度604名20-94岁成年人进行了年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SCQ信度和效度基本合格。以因素分析法将问卷归结为(1)自我意识(SC)、(2)自觉精神状态(MS)、(3)自制与自尊(CN与SE)、(4)自我力量(ES)、(5)自觉能力(CA)五个分量表。2.CN与SE随增龄显著增强,CA随年老明显降低,MS各年龄组间无区别。SC中年组高于两老年组,  相似文献   

14.
血管平滑肌细胞——祸首还是福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的绝对必要条件和介入性治疗后血管再狭窄(RS)的主要原因。许多搞RS的策略始终盯住抑制VSMC这一环节。然而这些方法在临床试验中很少邮到或基本没有益处。近来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提示抑制VSMC可以导和脆弱的AS斑块不稳定而发生裂缝,破裂、血栓形成,引起心肌 死等急性冠状动脉症候群,因为VSMC合成释放的胶原等可以增加斑块的生物力学强  相似文献   

15.
曹平 《心理学报》1962,7(1):30-43
智力活动病理变化的生理基础,首先是大脑皮层綜合活动的破坏。 巴南洛夫学派用条件反射方法,研究了大脑皮层的綜合活动。根据巴甫洛夫学說,对任何刺激物形成条件反射的生理机制,是在条件刺激物所引起的皮层兴奋灶和由无条件反应的影响所引起的皮层兴奋灶之間,形成暫时神經联系。这种皮层两个兴奋灶之間暫时神經联系的接通,也就是大脑皮层綜合活动的最簡单形式。  相似文献   

16.
1、概述有关小脑的解剖学和生理学已了解得很多。从行为的观点出发,小脑在运动学习(motorlearning)中的作用已经被猜想了很长时间。一些特定的理论已被提出,以试图解释小脑是如何使得平滑而熟练的运动得以执行。在这些理论中,设想小脑本身就是学习的存贮部位。例如,按照Marr/Albus模型,根据经典条件反射的术语,已提出非条件刺激是由爬行纤维传导,而条件刺激是由苔状纤维传导。结果,记忆痕迹则被存贮在浦肯野细胞中。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特殊生活事件的应对意向与情境性应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卫东 《心理学报》1998,31(4):401-408
该研究旨在对老年人合法权益受侵此类特殊生活事件的应对意向(CI)和情境性应对(SC)进行比较分析,多元因素分析结果鉴别出应对意向的五种方式及其三种基本类型,以及六种情境性应对方式和四种应对类型。研究也发现今老年人采用不同方式的CI和SC的旨弱程度存在的异同点。同时,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和法规了解程度是影响CI和SC的显著因素,此外健康状况和性别也分别对CI和SC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CSD网站即Huaxia(China)Socialdevelopment网站的简称。该网站由浦东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主办,于1999年9月8日正式全面开通,每天有近百人的访问,成为国内一个著名的社会科学网站,并先后被雅虎(Yahoo)、搜狐(Sohu)、新浪网(Sina)等国内外著名搜索网站收录,并荣登雅虎“组织机构栏”榜首。经过两个月时间筹备新版后的CSD网站,不仅保留着该网站的原有特色,当代中国近百名著名哲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国际关系专家登录CSD国际互联网,启动“当代…  相似文献   

19.
味觉厌恶性条件反射建立后脑内c-Fos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杰  林文娟  郑丽  谭会兵 《心理学报》2000,32(4):433-437
以新异味觉刺激糖精水的摄入为条件刺激,以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免疫抑制剂)或氯化锂(LiCl)为非条件刺激,分别使大鼠建立味觉厌恶性条件反射.在条件刺激日,糖精水在学习组大鼠下列脑区中诱发出密集的Fos表达下丘脑、杏仁核、边缘皮质等,而非学习组在这些区域中却没有或只有少量表达.另外,在丘脑前背侧核、扣带回、下丘脑外侧核、穹隆下器、压部后颗粒皮质、视上核,CY组的Fos表达明显多于LiCl组;而在伏核、杏仁基底外侧核、腹外侧隔核,LiCl组的Fos表达明显多于CY组,这种差异可能是两种药物的不同药理性质所致.  相似文献   

20.
Scrol(forYusufChenJinhui&SalihLiWencai,ChineseCaligraphers)OurbordersmeetwhererangesrisetoourNorthtoyourSouth,butthelanguage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