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特征结合错误率为测量指标研究早期知觉过程的实验称为IC实验,它是研究早期知觉过程的有效工具。通过它可以研究:(1)视觉特征整合中的组装问题:注意的“聚光灯”怎样将特征整合起来?(2)知觉基本单元问题:视觉系统如何首先编码基本特征?(3)知识的表征问题:在人类认知的最初阶段是如何编码、表征信息的?(4)记忆现象:是否存在真正的感觉记忆?(5)大脑半球功能优势效应:在早期加工阶段的特征抽取是否存在优势化?(6)字词识别过程。  相似文献   

2.
分配注意对短时记忆中知觉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包燕  王甦 《心理学报》2000,32(3):258-263
以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双作业技术研究自由回忆和顺序回忆中编码和提取阶段分配注意对短时记忆知觉组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集中注意条件下,自由回忆和顺序回忆中分组项目表的回忆成绩均最著优于不分组项目表,表现出知觉分组效应;在编码阶段分配注意,自由回忆和顺序回忆中的知觉分组效应均消失;在提取阶段分配注意,顺序回忆中的知觉分组效应消失,而自由回忆中的此效应仍然保留,显示出自由回忆和顺序回忆的不同特点。作者设想,短时记忆的知觉组织加工既发生在编码阶段,也发生在提取阶段,而以编码阶段为主,并需要较多注意资源。  相似文献   

3.
知觉负载、注意定势与选择性注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建国  王凌  周晓林 《心理科学》2007,30(3):558-563
本研究采用Eriksen Flanker(侧抑制)范式,将当前任务区分为高、低知觉负载两种条件.并系统操纵边缘视野干扰项与中央靶子的不同加工层次关系,从而考察注意选择的知觉负载理论。实验一发现,高知觉负载情况下没有任何flanker冲突效应,而低知觉负载情况下既有知觉层次和反应层次的冲突效应,也有一致条件下的促进效应。实验二增加了一致条件试次的比例,从而操纵自上而下的注意定势,发现高、低知觉负载情况下都存在知觉冲突效应和一致条件下的促进效应。这些发现表明,对任务无关信息的加工既受到任务相关信息的知觉负载和剩余加工资源的分配的影响,也受到自上而下注意定势的影响;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过程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加工资源的分配和注意选择的认知阶段。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24名小学教师和98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访谈法与测验法探讨了小学教师对学生注意问题的知觉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看,小学教师对学生注意问题的知觉有着较高的准确性;(2)小学教师对学生注意问题的知觉准确性水平随教龄和职称的增高而呈下降趋势;(3)小学教师对学生注意问题的知觉准确性水平与其条件性知识掌握情况表现正相关;(4)小学教师对学生注意问题的知觉准确性与其所教年级无关。  相似文献   

5.
汉字识别早期知觉过程中的整体优先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小朝 《心理科学》2000,23(5):576-580
以7画、10画、13画上下、左右结构低字频宋体汉字为材料,以整字或成字部件为检测目标,在0~1.5、0~2.0、0~2.5、0~3.0周/度空间频率条件下探讨整体-局部加工的关系.结果发现,空间频率一定时,整字辨别的正确率更高,反应时更短.汉字识别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整体优先效应.作者认为,知觉过程由整体加工水平向局部加工水平的转换使部件辨别时间延长、正确率下降;刺激图像中整体性空间信息比较丰富,细节信息相对不足,进一步促成了知觉辨别的整体优先效应.  相似文献   

6.
工作记忆与知觉负载对工作记忆表征引导注意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4个眼动实验探讨不同知觉负载条件下的视觉搜索任务中工作记忆负载对基于工作记忆表征的注意引导效应的影响。实验1和实验3采用低知觉负载的视觉搜索任务,结果在视觉工作记忆负载为1和2时观察到了显著的注意引导效应,但当负载增加到4时注意引导效应消失了;实验2和实验4采用高知觉负载的视觉搜索任务,结果发现注意引导效应在工作记忆负载增加到2时就已经消失了。上述结果表明:工作记忆负载和知觉负载都能够通过调控认知资源的方式来影响工作记忆表征对注意的引导,当认知资源充足时,工作记忆能够同时保持多个记忆表征对视觉注意的引导。  相似文献   

7.
关于无意识知觉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介绍了关于无意识知觉的心理学研究。在长期以来采用任务分离的研究范式未取得很大进展的情况下,研究者的注意力开始转向意识知觉和无意识知觉在行为结果上的质的差异,并获得了相当一致的研究结果。过程分离程序的应用也支持了上述结果。  相似文献   

8.
包燕  王甦 《心理学报》2003,35(3):285-290
、考察了短时记忆中的知觉组织是否受双作业时指导语引导的注意策略控制。各有24名北京大学本科生参加了自由回忆和顺序回亿实验。实验任务有2种:记忆和声音监控。声音监控或者安排在记忆编码阶段,或者安排在记忆提取阶段。双作业时的指导语类型有3种,分别强调记忆、声音监控或两种作业同样重要。记忆项目表分2种:不分组和知觉分组。研究发现:自由回忆中的知觉组织仅受编码阶段的指导语影响;顺序回忆中的知觉组织仅受提取阶段的指导语影响。作者设想,短时记忆中的知觉组织在编码和提取阶段都受注意控制,但记忆类型不同,注意控制的作用地点和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基本特征水平的知觉学习与注意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基本特征水平的知觉学习的研究中是否存在注意与反馈的作用,是一直存在着争论的问题。该研究通过线索不同的有效性来控制注意的分配,探讨了在基本特征水平的知觉学习中注意与反馈的作用,共进行了两个实验,实验一采用内源和外源性线索影响注意分配,探讨基本特征刺激加工过程中注意的作用;实验二对基本特征刺激的知觉学习过程的特性进行研究。学习和探测任务都是让被试从所呈现的刺激中寻找靶子英文字母L。结果发现:在基本特征水平的知觉学习中存在有注意的作用;其学习过程存在反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魏萍  康冠兰 《心理学报》2012,44(11):1454-1462
研究考察了无关干扰项引发的注意捕获效应如何受到任务知觉负载以及目标与干扰项距离的共同影响。被试在视觉搜索集中搜索目标并做辨别反应。通过控制搜索集的大小来控制任务知觉负载, 同时在搜索集中存在一个用颜色标定的无关干扰项(奇异项), 该奇异项与当前的搜索目标存在一致、中性或不一致的关系, 该奇异项的位置与当前目标相邻或相距较远。结果发现, 被试在低负载条件下出现显著的干扰效应(不一致条件的反应时减中性条件的反应时), 而在高负载条件下干扰效应减小。此外, 在高负载条件下, 当目标与干扰项相距较近时没有出现干扰效应, 而当目标与干扰项相距较远时存在显著的干扰效应。干扰效应受到任务知觉负载和目标与无关干扰项距离的共同影响。这些结果说明, 与任务无关的刺激是否捕获注意取决于当前任务总体上是否存在可用的剩余注意资源, 也受到其周围临近区域的局部注意资源是否充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简单结构刺激非规则特征突显条件下的样例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变化了的Allen和Brooks的实验范式,采用2(学习轮次:5轮、10轮)×2(项目类型:旧项目、新项目)×2(项目匹配性质:正向匹配、反向匹配)混合实验设计,研究对4个特征刺激分类时非规则特征突显条件下的样例效应。结果发现,无论是错误率还是反应时都取得了明显的样例效应,但是学习时间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以30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了熟悉和陌生的正倒立面孔对重复启动效应的影响,以此考察知觉结构和语义表征对面孔重复启动的贡献.结果表明:(1)熟悉面孔的重复启动既存在知觉启动也存在语义启动,而不熟悉面孔仅仅存在知觉启动.(2)知觉结构和语义表征对启动效应的贡献是联合的,而不是分离的;在熟悉面孔中,语义表征对重复启动的贡献大于知觉结构的贡献.(3)知觉结构和语义表征对重复启动的贡献与加工阶段有关.知觉结构在初始阶段起作用,随后作用逐渐减弱;而语义表征存在于信息加工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3.
S mith , G. J. W., and J ohnson , G. The stability of pathologic signs in the perceptual process as revealed by a serial tachistoscopic experiment. Scand. J. Psychol ., 1961, 2, 142–148.—The study demonstrates high inter-rater and inter-set consistency in a serial tachistoscopic experiment utilizing pairwise presentations of stimuli A and B, B being presented at constant time levels, A at gradually increasing ones. Two parallel sets contain two series each. In one series A is incongruent with B, in another a threat directed against B. Fifty psychiatric patients are given the two sets with a one-day interval. Reports of change in A and B during the micro-genesis of A are scored in the dimensions of repression, isolation, projection, and depression.  相似文献   

14.
汉字字形知觉的整合性对部件认知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该研究在两个实验中探讨了汉字字形知觉的整合性,发现无论是弱化还是强化汉字字形的知觉整合性,都带来部位效应量值的相应变化。这些结果一方面证实了汉字知觉的客观实在性;另一方面还表明.在部件认知作业中同时存在部件及其整字的加工.这似乎是对文字认知混合模型的一种支持。  相似文献   

15.
采用偏好、自由联想、字根补笔和字辨认等4项任务观察一例单纯性右侧基底节损伤遗忘症患者和两组正常对照的启动效应。结果发现:(1)该患者知觉性启动效应障碍,而语义性启动效应正常。认为知觉性启动效应的神经学基础可能在基底节。(2)该患者知觉性启动效应与语义性启动效应分离。认为神经组织的损伤可导致不同形式启动效应的分离,提出内隐记忆或启动效应的不同形式可能存在不同的神经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归因过程“背景效应假设”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两个实验考证了归因过程的“背景效应假设”:实验1表明,当要求活动者和观察者采用同样的背景事件时.他们之间的归因差异消失了;实验2表明,当有其它的背景信息可供参考时,被试就不再完全按照Kelley所假定的一致性和区别性信息进行归因推断。  相似文献   

17.
以自尊情感模型为理论起点,采用行为事件取样法,对58名1.5-4岁婴幼儿的掌控感和归属感事件进行系统观察。结果表明:早期掌控感源于以动作为基础的掌控行为,包括掌控自我、掌控外物和掌控他人。而归属感一方面源于儿童以不同的行为方式寻求归属,即主动归属感;另一方面源于不同情境下成人的行为使儿童获得了归属,即被动归属感。掌控感和归属感事件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反映了个体自尊的早期形态。  相似文献   

18.
刻板印象的自动过程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连淑芳 《心理科学》2003,26(1):41-44
本文从两个方面对刻板印象的自动过程研究进行了回顾:自动过程是固定的和不可避免的;自动过程是有条件的。一个传统的观点在心理学中占据了将近40年,它认为刻板印象是自动激活的,不考虑知觉者的意图和目标。近几年来针对自动刻板印象的适应性的研究将近50项,对此提出挑战,研究表明知觉者的目的和意图能够起一些作用,自动刻板印象能够被一系列的因素所缓和,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简易性度测量应用于中国学生性别自我认同的研究,考察其发展过程、主要差异和影响因素,并制订性度常模。简易性度测量采用定量方式衡量性度,可从行为方面有效地应用于人群性别自认障碍的筛检,对预防心理疾患、健全个体性意识有一定的医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我国青少年学生观念现代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采用英克尔斯编制的OM—12量表(修订),测查了重庆、兰州、广州等地城乡774名中小学生观念的现代化水平。结果发现:我国青少年观念处于中等现代化水平;不同城市和城乡等生活环境对小学五年级和初中二年级学生观念现代性的影响极为显著,但对高二学生的影响不显著;性别对观念现代性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